沼液無害化肥料化是新質生產力(下)
2024.5.5
沼液無害化肥料化的實質是把沼液中水溶大分子有機碳分解為小分子有機碳,即把 DOC 轉化為 AOC。不管用什么技術實現轉換,都要符合以下幾條“硬道理”:
一、有害物質含量降到對環境無污染,對農作物安全。
二、有明顯的肥效。
三、設施投資不高,加工成本低,使產品供應價能被農戶接受。
在此介紹我們團隊(聯系人吳少全:15260616479)開發的沼液分解技術。該技術要點是使用專門分解沼液的碳菌分解劑,并讓分解過程在“微氧”的條件下進行。為什么要“微氧”呢?因為微生物干活需要氧氣(甲烷菌例外),但供氧又不能太足,否則會使分解出來的小分子有機碳氧化成二氧化碳排掉,肥效也就喪失了。以下是分解設施簡圖:
圖中 6 個分解池,每個池應可儲存 4 天的排出液。在第 6 個池灌滿時,第 1 個池已分解 20 天,可抽 去貯存池并隨即注入新沼液。北方冬天應有適當保溫措施才能在 20天內完成分解。碳菌分解劑(粉劑)提前 12 消失用不含氯的清水浸泡 成水液,在抽沼液入池的中間三通處計量進入主管隨沼液入池。在分解池適當空間安裝一塊斜板,主管射出的液流打擊到斜板后呈碎珠狀落入池中,這就使無氧的沼液瞬間實現溶解氧在 1~2mg/L 范圍,這就是“微氧”狀態了。經 20 天左右分解,沼液顏色由青灰色變為茶褐色或粉紅色,有害氣體甲烷、硫化氫和氨氣消除 95%以上,AOC 含量一般為 0.1%~0.15%,也即每噸含 AOC 1~1.5 公斤,肥料價值 40~60 元,這就是沼液肥,沼液肥的衛生和安全性都勝過老農民的廁肥,是水肥一體化的理想載體,可用于任何農作物和設施農業,還可用于水產養殖和鹽堿地改造。
我國每年產生沼液超過 20 億噸。20 億噸沼液肥價值 800 億元,還有 20 億噸可灌溉水價值 40 億元,這是一個龐大的新業態。但沼液肥含水率 99%左右,不適宜以正規包裝在市場上層層分銷,大概率會以制造商在半徑幾十公里范圍內向用戶直銷的方式經營。這就更需要國家相關部門出臺沼液肥標準,在給沼液肥發“準生證”的同時進行規范管理,以保障沼液肥產業行穩致遠造福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