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傳病害的“菌碳療法”
2024.04.06
由于化學農業耕作模式的長期推行,耕地土壤出現了兩個重大惡變:一是板結、沙化或鹽堿化;二是土傳病害肆虐。
在“化學頭腦”的主導下,專家們給土傳病害開的治病方子是:以藥治病,甚至用劇毒農藥對土壤進行封閉熏蒸!先不說這種土壤種出來的農產品能不能給人吃,僅說以藥治病的效果吧,每一塊患病的耕地土傳病害都是反復發作的。這說明以化學農藥針對土傳病害是一條不歸 路。
常發生的土傳病害有兩大類:一大類是致病菌或線蟲;另一大類是重茬障礙。對重茬障礙不少專家出來解讀,有“微量元素缺失”說,也有“毒素積累”說。但從沒有人開出過行之有效的“以藥治病”或“以 肥補缺 ”的方子。至今土傳病害危害農業生產的勢頭有升沒降! 我們從系統論的思維出發,貫徹“治病先改良土壤”的方針。而改良土壤就是以恢復和培育土壤健康生態鏈為目標。也就是 采用“生物動力農法 ”的手段,讓土壤活性物質快速自生和不斷補充 復制。這種土壤的靈魂物質就是:
我們推動農戶大膽使用碳肥。土傳病害嚴重的農田就用“碳菌合劑”(BFA 或有機碳菌肥)。效果非常明顯:根結線蟲嚴重的耕地,當季芥菜就獲得豐收。最容易重茬障礙的經濟作物,如辣椒、茄子、黃瓜、 西紅柿等等,在福建詔安縣大棚種植中,每個農戶幾乎年年種同一品 種,卻連續十幾年大豐收。種植大戶發自內心的稱贊“碳肥為大棚蔬 菜保駕護航 ”。用碳菌合劑肥料種葁,葁瘟不發了,一塊地連續種也 能豐收了。
由中國農科院梁鳴早老師等推動的“四位一體耕層發酵技術 ”對根治土傳病害也是一劑妙方,其原理就是從根本上實現了“土壤靈魂物質”的再造,與“碳菌”技術異曲同工。
回顧中國農業人對土傳病害的認識史,不得不感嘆;天道無言而昭昭。違之者則路越走越黑,尊之者則多助而恒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