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昌斌,1968年9月出生,安徽桐城人,經濟學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科英才•領軍人才,現任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農業資源利用與區劃團隊首席,中國農業綠色發展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農業綠色發展研究中心秘書處負責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獲得者。近10年來,主持相關國家或部委重要研究項目30余項,承擔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項目多項,撰寫著作10余部,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公開發表論文100余篇、發明專利2項。農業農村部綠肥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崗位科學家。近5年獲得中央政治局常委級重要批示3項,獲得省部級肯定性批示多項。長期從事農業綠色發展戰略、農業清潔生產、生態循環農業等方面研究工作,在農業生態補償機制、農村環境治理、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與制度安排等研究領域有重要積累。&
教育經歷:
1987.09-1991.06 安徽師范大學數學系,數學,理學學士。
1991.09-1993.06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經濟系,環境經濟學,第二學士學位。
1995.04-1996.07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經濟系,技術經濟學,碩士學位。
1997.09-2002.07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93/07-1995/11 中國農科院資劃所,研究實習員。
1995/11-1999/10 中國農科院資劃所,助理研究員。
1999/10-2001/09 日本國際農林水產業研究中心(JIRCAS),招聘研究員。
2001/10-2002/12 中國農科院資劃所,助理研究員。
2003/01-2008/12 中國農科院資劃所,副研究員。
2009/01-至今 中國農科院資劃所,研究員。
2013年任農業資源利用與區劃團隊首席,2014年任研究室主任,2017年被聘為三級研究員。
學術兼職:
1. 中國農業綠色發展研究會副秘書長、研究部部長。
2. 中國農業綠色發展研究中心秘書處負責人。
3. 中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協會理事。
4. 中國農業資源區劃學會理事。
5. 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會員。
6. 世界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內外機構項目咨詢專家等。
培養研究生情況:
資料更新中……
研究方向: 農業資源利用、農業綠色發展、農業經濟理論與政策。
主要從事環境經濟、糧食安全、農業清潔生產、循環農業等方面的研究,在區域糧食安全、農業發展戰略、循環農業、生態補償方面作了較為深入地研究。
承擔的科研項目情況:
主持國家重大研究項目20余項。目前,主持農業部行業科技專項《北方旱作區農業清潔生產與農村廢棄物循環利用技術集成示范與配套政策》研究。
1、亞洲開發銀行貸款“黃河流域綠色農田建設與農業高質量發展”(TA-6626項目),綠色農田建設及高質量發展模式與政策機制課題研究,Team Leader,2021-2022。
2、世界銀行貸款“中國經濟改革促進與能力加強項目”(TCC6項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模式與政策體系課題研究,Team Leader,2020-2021。
3、亞洲開發銀行貸款“甘肅省環境可持續發展與農村振興項目”(53077-001項目),甘肅省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政策研究,Deputy Team Leader,2021-2022。
4、亞洲開發銀行長江綠色生態廊道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貸款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示范項目(IPRAD-SN),項目執行管理負責人,2020。
5、德國聯邦政府教育部中德國際合作項目,可持續農業發展與廢棄物管理(與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中方項目負責人。2020-2022
6、國家社科重大項目,生態補償與鄉村綠色發展協同推進體制機制與政策體系研究(18ZDA048),2018-2023.。
7、中日農業合作項目(CAAS--JIRCAS),循環農業系統與食物價值鏈的經濟評價,中方項目負責人,2017-2020。
8、農業農村部,綠肥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崗位科學家,2017-2025。
9、中國工程院重點咨詢項目,面向2035年的華北地區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戰略研究(2018-XZ-15-04),2018-2019。
10、中國工程院院地合作項目課題,長江中游生態文明發展總體研究,2018-2019.。
11、中國工程院重大咨詢項目,“生態文明若干戰略問題研究”(二期)之課題“農業發展方式轉變與美麗鄉村建設戰略研究”課題實際負責人,2015-2017。
12、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子課題,“山地丘陵區空心村整治關鍵技術集成示范”,“村莊生態環境修復”子課題負責人,2014-2016。
13、農業部軟科學,基于生態文明視角的我國農業空間格局優化與對策研究,2015。
14、農業部生態保護專項,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及激勵機制, 2014-2017。
15、中國工程院重大咨詢項目,“生態文明若干戰略問題研究”(一期)之課題“生態文明與農業現代化”課題實際負責人,2013-2014。
16、農業部、JIRCAS,北方循環型農業系統設計與評價,2011-2016。
17、行業(農業)科研專項,北方旱作區農業清潔生產與農村廢棄物循環利用集成配套技術體系研究與示范,2009-2013。
科研成果:
1 山地丘陵區空心村整治關鍵技術集成示范 韓霽昌;成生權;張云彬;任志遠;王曙光;李瑞;尹昌斌;羅林濤;史高琦;孫劍虹;馬增輝;張揚;周忠學;張宏凱;張衛華;王映月;王嘉楠;李昱騰;張永峰;方琳娜;侯憲東;師晨迪;程杰;雷光宇;李娟;張露;胡雅;魏靜;董起廣;王歡元;丁文清;朱萌;李晶;孫藝杰;姜昊;何翠翠 陜西省土地工程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16
2 循環農業發展理論與模式 尹昌斌;周穎;唐華俊;邱建軍;程磊磊;姜昊;張晴;高春雨;裴永輝;羅其友;張繼承;唐鐵朝;李兆華;李翠霞;李貴春;馬友華;江激宇;陳玉成;郝冰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2008
3 地方科技工作發展戰略研究 申茂向;尹昌斌;王道龍;任天志;邱建軍;盧琦;董麗婭;郭曉林;李紀珍;屈寶香;林濤;胡志全;趙愛云;周穎;黃鶴羽;周元;吳成亮;周民良;陳幸良;張海波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2006
4 現代商品農業與環境、資源之間的沖突與協調發展模式研究 屈寶香;尹昌斌;張可云;李文娟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2005
5 西部農村科技傳播與普及體系研究 陳印軍;楊瑞珍;尹昌斌;王喆;張燕卿;于雙民;杜彥坤;胡清秀;曾希柏;畢于運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2004
6 中國濕地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研究 朱建國;尹昌斌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2004
7 中國紅黃壤地區糧食生產持續發展戰略研究 唐華俊;陳印軍;尹昌斌;畢于運;候向陽;黃詩鏗;柯建國;肖平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1998
8 長江流域糧食生產優勢、問題、潛力、對策 李應中;陳印軍;尹昌斌;李仁寶;崔明;吳曉春;黃小清;徐宏源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1997
實用新型:
[1]尹昌斌, 李貴春, 劉振東, 楊曉梅, 王利偉. 大容量槍頭盒[P]. 北京: CN202823439U, 2013-03-27.
[2]李貴春, 劉振東, 王利偉, 尹昌斌, 楊曉梅. 一種高通量渦旋振蕩輔助裝置[P]. 北京: CN202823441U, 2013-03-27.
[3]李貴春, 王利偉, 尹昌斌, 楊曉梅, 劉振東. 水浴鍋專用試管架[P]. 北京: CN202823451U, 2013-03-27.
[4]李貴春, 劉振東, 王利偉, 尹昌斌, 楊曉梅. 一種離心管混勻器[P]. 北京: CN202823251U, 2013-03-27.
[5]李貴春, 王利偉, 尹昌斌, 楊曉梅, 劉振東. 水平搖床固定裝置[P]. 北京: CN202823260U, 2013-03-27.
[6]李貴春, 尹昌斌, 楊曉梅, 劉振東, 王利偉. 農業廢棄物處理裝置[P]. 北京: CN202829869U, 2013-03-27.
[7]尹昌斌, 李貴春, 王利偉, 劉振東, 楊曉梅. 蛋白質電泳加樣輔助器[P]. 北京: CN202837233U, 2013-03-27.
[8]李貴春, 尹昌斌, 劉振東, 王利偉, 楊曉梅. 快速研磨裝置[P]. 北京: CN202823544U, 2013-03-27.
[9]李貴春, 尹昌斌, 劉振東, 楊曉梅, 王利偉. 多功能試管刷[P]. 北京: CN202820096U, 2013-03-27.
[10]李貴春, 楊曉梅, 王利偉, 劉振東, 尹昌斌. 一種專用于測量植物根長的培養板[P]. 北京: CN202819203U, 2013-03-27.
發明公開:
[1]李貴春, 杜章留, 李虎, 尹昌斌, 張晴雯, 林祺銅, 婁翼來. 一種改良土壤鹽堿化的方法[P]. 北京: CN107852881A, 2018-03-30.
[2]李貴春, 張晴雯, 杜章留, 尹昌斌, 張愛萍, 李繼光. 一種生物解鹽菌肥及其制備方法[P]. 北京: CN106631333A, 2017-05-10.
[3]尹昌斌, 李世貴, 李貴春, 顧金剛, 周穎, 楊曉梅, 王利偉, 龔明波, 甘壽文. 農村有機廢棄物堆腐發酵方法[P]. 北京: CN103708863A, 2014-04-09.
[4]張繼宗, 張春霞, 和亮, 文宏達, 劉宏斌, 張亦濤, 尹昌斌, 習斌. 利用優化施肥技術降低北方設施番茄硝態氮殘留的方法[P]. 北京: CN103168588A, 2013-06-26.
[5]張繼宗, 張亦濤, 劉宏斌, 任天志, 尹昌斌, 王洪媛, 翟麗梅. 利用玉米與大豆間作模式防控土壤硝酸鹽淋失的方法[P]. 北京: CN103141248A, 2013-06-12.
[6]尹昌斌, 李貴春, 史森林, 李雷, 劉振東. 一種溫室大棚[P]. 北京: CN102487757A, 2012-06-13.
發明授權:
[1]尹昌斌, 李世貴, 李貴春, 顧金剛, 周穎, 楊曉梅, 王利偉, 龔明波, 甘壽文. 農村有機廢棄物堆腐發酵方法[P]. 北京市: CN103708863B, 2016-04-13.
[2]尹昌斌, 李貴春, 史森林, 李雷, 劉振東. 一種溫室大棚[P]. 北京市: CN102487757B, 2014-06-04.
出版專著:
1.《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模式與政策體系研究》.尹昌斌 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2021
2.《農業生產方式轉變與美麗鄉村建設》.劉旭,唐華俊,尹昌斌 主編,科學出版社.2018,“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
3.《云南瀾滄縣綠色發展規劃(2018-2025)》.易小燕,尹昌斌等. 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
4.《中國農業綠色發展報告2018》,中國農業出版社,尹昌斌副主編,2018
5.《生態農業模式探索與實踐》,中國農業出版社,尹昌斌副主編,2018
6.《生態文明建設和農業現代化研究(第五卷)》,劉旭,唐華俊,尹昌斌 主編,科學出版社,2017,“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
7.《邢臺市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尹昌斌等,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
8.《中國生態文明建設若干戰略問題研究(綜合卷)》,尹昌斌等,科學出版社,2016。
9.《農業清潔生產與農村廢棄物循環利用研究》,尹昌斌等,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
10.《中國循環經濟發展報告(2013-2014)》,尹昌斌.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1月。
11.《中原地區大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研究》,尹昌斌,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2014年。
12.《 中國循環經濟發展報告(2011-2012) 》,尹昌斌,中國社會文獻出版社,2013年。
13.《循環農業100問》,尹昌斌,周穎,中國農業出版社,2009 年。
14.《循環農業發展理論與模式》 尹昌斌,周?穎,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 年。
(SCI論文):
(1) Fuduo Li, Peng Yang, Kangjie Zhang, Yanshu Yin, Yingnan Zhang, Changbin Yin*. The influence of smartphone use on conservation agricultural practice: Evidence from the extension of rice-green manure rotation system in China.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2, 813: 152555. (Corresponding author)
(2) Xianlei Huang, Shu Wang, Zuliang Shi, Linna Fang, Changbin Yin*.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for biogas production in the circular agricultural waste utilization model: A case study in rural China. Energy, 2022, 241: 122889. (Corresponding author)
(3) Fuduo Li, Kangjie Zhang, Aibo Hao, Changbin Yin*, Guosheng Wu. Environmental Behavior Spillover or Public Information Induction: Consumers’Intention to Pay a Premium for Rice Grown with Green Manure as Crop Fertilizer. Foods, 2021, 10: 1285. (Corresponding author)
(4) Fuduo Li, Kangjie Zhang, Jing Ren, Changbin Yin*, Yang Zhang, Jun Nie. Driving mechanism for farmers to adopt improved agricultural systems in China: The case of rice-green manure crops rotation system. Agricultural Systems, 2021, 192: 103202. (Corresponding author)
(5) Junyan Zhang, Mengmeng Wang, Changbin Yin*, Thomas Dogot. The potential of dairy manure and sewage management pathways towards a circular economy: A meta-analysis from the life cycle perspectiv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1, 779: 146396. (Corresponding author)
(6) Shu Wang, Xianlei Huang, Yang Zhang, Changbin Yin*, Aurore Richel. The effect of corn straw return on corn production in Northeast China: An integrated regional evaluation with meta-analysis and system dynamics. 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 2021, 167:105402. (Corresponding author)
(7) Shu Wang, Xianlei Huang, Changbin Yin*, Aurore Richel. A critical review on the key issues and optimization of agricultural residue transportation. Biomass and Bioenergy, 2021, 146:105979. (Corresponding author)
(8) Xianlei Huang, Boyang Shi, Shu Wang, Changbin Yin*. Mitigating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milk production via integrated maize silage planting and dairy cow breeding system: A case study in China[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1, 309: 127343. (Corresponding author)
(9) Junyan Zhang, Lei Zhang, Mengmeng Wang, Changbin Yin*. Identifying key pathways in manure and sewage management of dairy farming based on a quantitative typology: A case study in China.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0, 760:143326. (Corresponding author)
(10) Xiaomei Yang, Leilei Cheng, Xianlei Huang, Yang Zhang, Changbin Yin*. Incentive mechanism to promote corn stalk return sustainably in Henan, China.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0, 738:139775. (Corresponding author)
(11) Fuduo Li, Jing Ren, Stefan Wimmer, Changbin Yin*. Incentive mechanism for promoting farmers to plant green manure in China.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0, 267. (Corresponding author)
(12) Yang Zhang, Suzhen Cao, Zhiyong Zhang, Xiaodan Meng, Chien Hsiaoping, Changbin Yin*, Hao Jiang, Shu Wang. Nutritional quality and health risks of wheat grains from organic and conventional cropping systems. Food chemistry, 2020, 308: 125584. (Corresponding author)
(13) Qiang Wang, Thomas Dogot, Xianlei Huang, Linna Fang, Changbin Yin*. Coupling of Rural Energy Structure and Straw Utilization: Based on Cases in Hebei, China. Sustainability, 2020, 12: 983. (Corresponding author)
(14) Xianlei Huang, Leilei Cheng, Hsiaoping Chien, Hao Jiang, Xiaomei Yang, ChangbinYin*. Sustainability of returning wheat straw to field in Hebei, Shandong and Jiangsu provinces: A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9, 213: 1290-1298. (Corresponding author)
(15) Leonard Ntakirutimana, Fuduo Li, Xianlei Huang, Shu Wang, Changbin Yin*. Green Manure Planting Incentive Measures of Local Authorities and Farmers’ Perceptions of the Utilization of Rotation Fallow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in Guangxi, China. Sustainability, 2019, 11(10): 2723. (Corresponding author)
(16) Qiang Wang, Thomas Dogot, Guosheng Wu, Xianlei Huang, Changbin Yin*. Residents’ Willingness for Centralized Biogas Production in Hebei and Shandong Provinces. Sustainability, 2019, 11: 7175. (Corresponding author)
(17) Xiaomei Yang, Leilei Cheng, Changbin Yin*, Philippe Lebailly, Hossein Azadi.Urban Residents’ Willingness to Pay for Corn Straw Burning Ban in Henan, China: Application of Payment Card.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8,193,471-478. (Corresponding author)
(18) Yang Zhang, Changbin Yin*, Suzhen Cao, Leilei Cheng, Guosheng Wu, Jianbiao Guo. Heavy Metal Accumulation and Health Risk Assessment in Soil-wheat System under Different Nitrogen Level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8,622-623(5): 1499-1508. (Corresponding author)
(19) Leilei Cheng, Qi Lu, Bo Wu, Changbin Yin*, Yingshuang Bao, Liyan Gong. Estimation of the Costs of Desertification in China: a Critical Review. 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2018,29(4):975-983. (Corresponding author)
(20) Xiaomei Yang, Changbin Yin, Hsiaoping Chien, Guichun Li,Fujio Nagumo. An evaluation of minimum tillage in the corn-wheat cropping system in Hebei province, China: wheat productivity and water conservation. Jarq-Jap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Quarterly 2016,50(3):191-199. (Rank 2nd)
(21) Leilei Cheng, Changbin Yin*, Hsiaoping Chien. Demand for milk quantity and safety in urban China: Evidence from Beijing and Harbin. 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2015,59(2):275-287. (Corresponding author)
通訊作者中文論文:
(1) 李福奪,尹昌斌*.政府介入何以影響農戶綠肥種植意愿?——基于南方稻區農戶調查的實證分析[J].農業經濟與管理,2022(01):33-44.(通訊作者)
(2) 楊紫洪,張洋,龍昭宇,尹昌斌*,張艷清,孟追.村規民約能否有效促進村民生活垃圾處置的出資意愿?--基于村民認知中介效應及環境滿意度調節效應的分析[J/OL].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1-16[2022-05-09] . (通訊作者)
(3) 龍昭宇,楊紫洪,張康潔,尹彥舒,張英楠,尹昌斌*.中國地膜污染防控政策結構與演進——基于1990—2020年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2,43(01):141-152.(通訊作者)
(4) 任靜,李福奪,尹昌斌*,張久東,包興國,車宗賢.西北河西灌溉區春玉米-綠肥農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J].新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中英文),2022,39(01):59-66.(通訊作者)
(5) 尹昌斌,李福奪,王術,郝艾波,中國農業綠色發展的概念、內涵與原則[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1,42(01):1-6.
(6) 尹昌斌,李福奪,張英楠,尹彥舒, 農業生產“三品一標”的內涵、推進邏輯與實現路徑[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1,42(08):1-5.
(7) 黃顯雷, 師博揚, 張英楠, 龍昭宇, 尹昌斌*. 基于生命周期視角的種養一體化奶牛場環境經濟效益評估[J].中國環境科學, 2021: 1-12.(通訊作者)
(8) 張康潔,于法穩,尹昌斌*.產業組織模式對稻農綠色生產行為的影響機制分析[J].農村經濟,2021(12):72-80.(通訊作者)
(9) 張康潔,吳國勝,尹昌斌*,錢小平.綠色生產行為對稻農產業組織模式選擇的影響——兼論收入效應[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21,26(04):225-239.(通訊作者)
(10) 李福奪,張康潔,郝艾波,尹昌斌*.生態補償對農戶綠肥種植行為慣性產生的激勵機制:基于傾向得分匹配的估計[J].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2021,37(07):894-903.(通訊作者)
(11) 張康潔,尹昌斌*,CHIEN Hsiaoping.預期感知、社會學習與稻農綠色生產行為——基于安徽、湖北867戶農戶調查數據[J].農林經濟管理學報,2021,20(01):29-41.(通訊作者)
(12) 李福奪,尹昌斌*.農戶綠肥種植意愿與行為悖離發生機制研究——基于湘、贛、桂、皖、豫五省(區)854戶農戶的調查[J].當代經濟管理,2021,43(01):59-67.(通訊作者)
(13) 張康潔,劉旭,尹昌斌*,師博揚,易小燕.湖北潛江“蝦稻共作”種養模式的運作機制及政策啟示[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1,42(12):8-15.(通訊作者)
(14) 農一鑫,錢小平,尹昌斌*,萬永全,付利波.果園生草復合種養循環模式效應分析——基于云南瀘西縣果園比較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1,42(11):7-14.(通訊作者)
(15) 李福奪,任靜,尹昌斌*.資本稟賦、價值認知與農戶綠肥養地采納行為——基于南方稻區農戶調查數據及生態補償政策的調節效應[J].農林經濟管理學報,2020,19(04):464-475.(通訊作者)
(16) 黃顯雷,趙俊偉,方琳娜,張洋,尹昌斌*.基于種養結合的畜禽養殖環境承載力研究——以舒蘭市為例[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0,41(04):34-42.(通訊作者)
(17) 任靜,尹昌斌*,段志龍.基于果農受償意愿的綠肥種植生態補償標準探討[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中英文),2020,28(03):448-457.(通訊作者)
(18) 李福奪,尹昌斌*.南方稻區綠肥生態服務功能及生態價值評估研究[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中英文),2019,27(02):327-336.(通訊作者)
(18) 李福奪,尹昌斌*.南方稻區綠肥生態服務功能及生態價值評估研究[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中英文),2019,27(02):327-336.(通訊作者)
(19) 趙俊偉,姜昊,陳永福,尹昌斌*.生豬規模養殖糞污治理行為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意愿轉化行為視角.自然資源學報,2019,34(08):1708-1719.(通訊作者)
(20) 李福奪,李忠義,尹昌斌*,何鐵光.農戶綠肥種植決策行為及其影響因素——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和南方稻區506戶農戶的調查.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19,24(09):207-217.(通訊作者)
(21) 趙俊偉,陳永福,尹昌斌*.生豬養殖糞污處理社會化服務的支付意愿與支付水平分析.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4):90-97+173-174.(通訊作者)
(22) 趙俊偉,陳永福,余樂,尹昌斌*.中國生豬養殖業地理集聚時空特征及影響因素[J].經濟地理,2019,39(02):180-189.(通訊作者)
(23) 方琳娜,尹昌斌*,陳世雄.農業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研究.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8,39(11):6-11.(通訊作者)
(24) 何翠翠,李貴春,尹昌斌*,張洋.有機肥氮投入比例對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的影響.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18,24(02):383-393.(通訊作者)
(25) 何翠翠,李貴春,尹昌斌*.華北冬小麥—夏玉米系統有機態氮替代的產量及肥料效應.中國土壤與肥料, 2018(01):43-48.(通訊作者)
(26) 易小燕,陳章全,陳世雄,尹昌斌*,尤飛,袁夢.歐盟共同農業政策框架下德國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做法與啟示.農業現代化研究,2018,39(01):65-70.(通訊作者)
(27) 易小燕,袁夢,尹昌斌*.我國種植業化學品投入狀況與轉變路徑研究.中國工程科學, 2017,19(04):124-129.(通訊作者)
(28) 趙俊偉,尹昌斌*,牛敏杰. 中國農業生態文明發展水平的時空差異與變動趨勢. 財貿研究,2017,28(06):47-57.(通訊作者)
(29) 劉旭,唐華俊,易小燕,趙俊偉,尹昌斌*.基于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美麗鄉村建設重點和路徑選擇.中國工程科學,2017,19 (04):33-39.(通訊作者)
(30) 趙俊偉,尹昌斌. 中原經濟區農業節水分區研究.中國科技論壇,2017(05):128-136.(通訊作者)
(31) 趙俊偉,郭德明,尹昌斌. 畜牧業上市公司競爭力評價的實證研究.中國食物與營養,2017,23(01):22-26.(通訊作者)
(32) 草野榮一,尹昌斌,錢小平. 中國循環農業發展評估—政策回顧與對遼中縣的調研案例.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6,(07):27-34.(通訊作者)
(33) 趙俊偉,尹昌斌. 青島市畜禽糞便排放量與肥料化利用潛力分析.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6,(07): 108-115.(通訊作者)
(34) 錢小平,尹昌斌*,方琳娜.日本與歐美農業環境支持政策對中國的啟示.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6,(07): 35-44.(通訊作者)
(35) 尹昌斌*,黃顯雷,趙俊偉,程磊磊,常志州,錢小平.玉米秸稈還田的受償意愿分析——基于河北、山東兩省的農戶調查數據.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6,(07):87-95.(第一作者)
(36) 李貴春,王利偉,盧琳琳,楊曉梅,何翠翠,尹昌斌. 華北平原小麥—玉米輪作對奶牛糞肥的消納能力研究.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6, (07): 66-72+86.(通訊作者)
(37) 牛敏杰,趙俊偉,尹昌斌*,唐華俊.我國農業生態文明水平評價及空間分異研究.農業經濟問題,2016,37(03):17-25+110.(通訊作者)
(38) 尹昌斌*,趙俊偉,尤飛,曾賢剛,陳阜.基于生態文明的農業現代化發展策略研究.中國工程科學,2015,(08):97-102.(第一作者)
(39) 劉利花*,尹昌斌.稻田資源社會價值評估——以蘇州市為例.農業現代化研究,2015, (02):194-199.(通訊作者)
(40) 劉利花*,尹昌斌,錢小平.稻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測算方法與應用——以蘇州市域為例.地理科學進展,2015,34(01):92-99.(通訊作者)
(41) 尹昌斌,程磊磊,楊曉梅,趙俊偉.生態文明型的農業可持續發展路徑選擇.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5,36(01):15-21.(第一作者
(42) 楊曉梅,李桂花,李貴春,周穎,劉振東,南云不二男,尹昌斌*.有機無機配施比例對華北褐土冬小麥產量與氮肥利用率的影響.中國土壤與肥料, 2014,(04):48-52.(通訊作者)
(43) 尹昌斌,周穎,劉利花.我國循環農業發展理論與實踐.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13, (01):47-53.(第一作者)
(44) 劉振東,李貴春,周穎,楊曉梅,尹昌斌,南云不二男.無機肥配施糞肥對華北褐土團聚體分布及有機碳含量的影響.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2013,(11):2239-2245.(通訊作者)
(45) 柯木飛,尹昌斌,江激宇,程磊磊.農戶對專業合作組織滿意度的影響因素分析—以安徽省為例.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3,(05):97-101.(通訊作者)
發表中文期刊論文:
[1]任靜, 李福奪, 尹昌斌, 王敏欣, 常冬, 高雄輝. 企業全產業鏈社會化服務模式下農業綠色發展水平與空間差異研究——以中化MAP為例[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23, 44 (12): 10-20.
[2]李福奪, 方正, 尹昌斌. 城市居民的城郊農田生態系統保護付費意愿及其對環境親和力的響應研究[J]. 農林經濟管理學報, 2023, 22 (06): 749-759.
[3]李福奪, 張康潔, 劉焦南, 尹昌斌. 破解流轉地保護困境:經營權穩定性對農戶保護性實踐的影響研究[J]. 中國土地科學, 2023, 37 (07): 30-41.
[4]李福奪, 尹昌斌. 我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水平測度與評價[J]. 中國農業信息, 2023, 35 (03): 75-83.
[5]張英楠, 尹彥舒, 張康潔, 尹昌斌. 農業社會化服務能否促進小麥種植戶綠色生產轉型?——基于河南、山東、山西的農戶調查證據[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23, 33 (06): 172-181.
[6]易小燕, 尚惠芳, 鄒秦琦, 尹昌斌. 全產業鏈視角下農業綠色生態補貼環節與策略[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23, 44 (03): 89-95.
[7]陳印軍, 易小燕, 尹昌斌. 綠色農田概念內涵與監測評價指標體系[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23, 44 (06): 1-6.
[8]張康潔, 李福奪, 尹昌斌. 智能終端使用、膳食健康意識與綠肥稻作系統擴散[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1-13.
[9]張康潔, 李福奪, 尹昌斌. 耕地質量保護背景下農戶綠肥稻作系統采納動機研究——基于南方稻區的實地調查[J]. 農業經濟與管理, 2023, (02): 85-97.
[10]張康潔, 李福奪, 尹昌斌. 知識擴散何以影響稻作系統轉型實踐?——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鏈式中介效應[J].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 2023, 28 (01): 48-66.
[11]楊曉梅, 尹昌斌. 農業生態產品的概念內涵和價值實現路徑[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22, 43 (12): 39-45.
[12]趙俊偉, 尹昌斌. 生豬養殖戶糞污治理行為決策的影響分析——基于大中小規模比較的視角[J].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 2022, 27 (11): 279-290.
[13]李福奪, 尹昌斌. 論鄉村產業振興的關鍵策略:強基礎、注動能、補短板——兼評《鄉村產業振興研究》[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22, 43 (10): 18+84.
[14]趙俊偉, 王少婷, 尹昌斌. 三方博弈視角下畜禽養殖糞污協同治理優化策略研究[J]. 生態經濟, 2023, 39 (04): 199-204+229.
[15]李福奪, 尹昌斌. 綠肥種植生態補償政策優化策略:補償標準與補償方式的精準匹配[J]. 農業農村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22, 13 (02): 46-57.
[16]李福奪, 尹昌斌. 消費動機、消費習慣對生態農產品溢價支付意愿的影響——以綠肥稻米為例[J].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中英文), 2022, 30 (11): 1877-1890.
[17]徐珂, 龐潔, 尹昌斌. 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及其影響因素——基于農戶受償意愿視角[J]. 中國土地科學, 2022, 36 (06): 76-87.
[18]趙俊偉, 王少婷, 尹昌斌.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生豬養殖業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及其路徑選擇[J]. 農業經濟, 2022, (03): 36-38.
[19]李福奪, 尹昌斌. 政府介入何以影響農戶綠肥種植意愿?——基于南方稻區農戶調查的實證分析[J]. 農業經濟與管理, 2022, (01): 33-44.
[20]李福奪, 尹昌斌. 綠色發展背景下中國綠肥產業發展:現狀、問題、趨勢與對策[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1-8.
[21]任靜, 李福奪, 尹昌斌, 張久東, 包興國, 車宗賢. 西北河西灌溉區春玉米-綠肥農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J]. 新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中英文), 2022, 39 (01): 59-66.
[22]張康潔, 于法穩, 尹昌斌. 產業組織模式對稻農綠色生產行為的影響機制分析[J]. 農村經濟, 2021, (12): 72-80.
[23]龍昭宇, 楊紫洪, 張康潔, 尹彥舒, 張英楠, 尹昌斌. 中國地膜污染防控政策結構與演進——基于1990—2020年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22, 43 (01): 141-152.
[24]易小燕, 李靈露, 鄒秦琦, 尹昌斌.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貸款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示范項目(IPRAD-SN)實施進展與成效[J]. 中國農業綜合開發, 2021, (11): 32-34.
[25]陳印軍, 易小燕, 尹昌斌, 劉爽. 強化耕地質量建設 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J]. 中國農業綜合開發, 2021, (10): 22-24.
[26]方琳娜, 尹昌斌, 方正, 張洋. 黃河流域農業高質量發展推進路徑[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21, 42 (12): 16-22.
[27]楊紫洪, 張洋, 龍昭宇, 尹昌斌, 張艷清, 孟追. 村規民約對村民生活垃圾治理出資意愿的影響及其機制分析[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22, 43 (07): 154-163.
[28]張康潔, 劉旭, 尹昌斌, 師博揚, 易小燕. 湖北潛江“蝦稻共作”種養模式的運作機制及政策啟示[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21, 42 (12): 8-15.
[29]農一鑫, 錢小平, 尹昌斌, 萬永全, 付利波. 果園生草復合種養循環模式效應分析——基于云南瀘西縣果園比較研究[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21, 42 (11): 7-14.
[30]尹昌斌, 李福奪, 張英楠, 尹彥舒. 農業生產“三品一標”的內涵、推進邏輯與實現路徑[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21, 42 (08): 1-5.
[31]黃顯雷, 師博揚, 張英楠, 龍昭宇, 尹昌斌. 基于生命周期視角的種養一體化奶牛場環境經濟效益評估[J]. 中國環境科學, 2021, 41 (08): 3944-3955.
[32]張斌, 尹昌斌, 楊鵬. 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 必須守住耕地紅線 持續保育耕地和土壤質量[J]. 中國農業綜合開發, 2021, (03): 17-22.
[33]張康潔, 吳國勝, 尹昌斌, 錢小平. 綠色生產行為對稻農產業組織模式選擇的影響——兼論收入效應[J].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 2021, 26 (04): 225-239.
[34]李福奪, 張康潔, 郝艾波, 尹昌斌. 生態補償對農戶綠肥種植行為慣性產生的激勵機制:基于傾向得分匹配的估計[J]. 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 2021, 37 (07): 894-903.
[35]張康潔, 尹昌斌, CHIEN Hsiaoping. 預期感知、社會學習與稻農綠色生產行為——基于安徽、湖北867戶農戶調查數據[J]. 農林經濟管理學報, 2021, 20 (01): 29-41.
[36]尹昌斌, 李福奪, 王術, 郝艾波. 中國農業綠色發展的概念、內涵與原則[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21, 42 (01): 1-6.
[37]李福奪, 楊鵬, 尹昌斌. 我國農業綠色發展的基本理論與研究展望[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20, 41 (10): 1-7.
[38]李福奪, 任靜, 尹昌斌. 資本稟賦、價值認知與農戶綠肥養地采納行為——基于南方稻區農戶調查數據及生態補償政策的調節效應[J]. 農林經濟管理學報, 2020, 19 (04): 464-475.
[39]李福奪, 尹昌斌. 農戶綠肥種植意愿與行為悖離發生機制研究——基于湘、贛、桂、皖、豫五省(區)854戶農戶的調查[J]. 當代經濟管理, 2021, 43 (01): 59-67.
[40]方琳娜, 李建民, 陳子雄, 張洋, 尹昌斌. 日韓農田建設做法及對我國高標準農田建設啟示[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20, 41 (06): 1-6.
[41]黃顯雷, 趙俊偉, 方琳娜, 張洋, 尹昌斌. 基于種養結合的畜禽養殖環境承載力研究——以舒蘭市為例[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20, 41 (04): 34-42.
[42]周應華, 陳世雄, 尹昌斌, 何英彬, 楊照, 任雅薇. 美國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經驗與啟示[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20, 41 (03): 1-6.
[43]任靜, 尹昌斌, 段志龍. 基于果農受償意愿的綠肥種植生態補償標準探討[J].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中英文), 2020, 28 (03): 448-457.
[44]李建民, 尹昌斌, 張洋. 亞行貸款支持黃河流域綠色農田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構想[J]. 中國農業綜合開發, 2020, (02): 39-44.
[45]趙俊偉, 黃顯雷, 李福奪, 楊紫洪, 尹昌斌. 生豬規模養殖糞污治理演化博弈及影響因素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 2019, 39 (23): 256-266.
[46]易小燕, 黃顯雷, 尹昌斌, 王恒. 福建省農業資源價值測算及生態價值實現路徑分析[J]. 中國工程科學, 2019, 21 (05): 137-143.
[47]何翠翠, 張文, 魏志遠, 尹昌斌, 張樹清. 海南省海藻產業發展形勢與對策[J]. 熱帶農業科學, 2019, 39 (09): 107-113.
[48]李福奪, 李忠義, 尹昌斌, 何鐵光. 農戶綠肥種植決策行為及其影響因素——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和南方稻區506戶農戶的調查[J].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 2019, 24 (09): 207-217.
[49]趙俊偉, 姜昊, 陳永福, 尹昌斌. 生豬規模養殖糞污治理行為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意愿轉化行為視角[J]. 自然資源學報, 2019, 34 (08): 1708-1719.
[50]趙俊偉, 陳永福, 尹昌斌. 生豬養殖糞污處理社會化服務的支付意愿與支付水平分析[J].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 (04): 90-97+173-174.
[51]何翠翠, 馮煥德, 魏志遠, 侯憲文, 陳業淵, 劉立生, 尹昌斌, 徐明崗, 盧昌艾. 海南省芒果主產區果園施肥狀況與評價[J]. 中國土壤與肥料, 2019, (03): 122-129.
[52]趙俊偉, 黃顯雷, 尹昌斌. PPP模式下養豬場戶對糞污處理社會化服務的需求分析——以河南省為例[J]. 江蘇農業科學, 2019, 47 (07): 297-302.
[53]趙俊偉, 陳永福, 余樂, 尹昌斌. 中國生豬養殖業地理集聚時空特征及影響因素[J]. 經濟地理, 2019, 39 (02): 180-189.
[54]吳文浩, 周琳, 尹昌斌, 錢小平. 歐美有機農業補貼政策分析——基于農業生產環境視角[J]. 世界農業, 2019, (02): 36-42+106.
[55]方琳娜, 尹昌斌, 陳世雄. 農業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研究[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18, 39 (11): 6-11.
[56]易小燕, 吳勇, 尹昌斌, 程明, 張賡, 鄭育鎖. 以色列水土資源高效利用經驗對我國農業綠色發展的啟示[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18, 39 (10): 37-42+77.
[57]李福奪, 尹昌斌. 南方稻區綠肥生態服務功能及生態價值評估研究[J].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中英文), 2019, 27 (02): 327-336.
[58]尹昌斌. 加大技術創新和制度創設 推進生態循環農業發展[J]. 民主與科學, 2018, (04): 21-24.
[59]何翠翠, 李貴春, 尹昌斌, 張洋. 有機肥氮投入比例對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的影響[J].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 2018, 24 (02): 383-393.
[60]何翠翠, 李貴春, 尹昌斌. 華北冬小麥-夏玉米系統有機態氮替代的產量及肥料效應[J]. 中國土壤與肥料, 2018, (01): 43-48.
[61]易小燕, 陳章全, 陳世雄, 尹昌斌, 尤飛, 袁夢. 歐盟共同農業政策框架下德國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做法與啟示[J]. 農業現代化研究, 2018, 39 (01): 65-70.
[62]袁夢, 陳章全, 尹昌斌, 陳世雄, 易小燕, 邊全樂, 尤飛, 吳勇. 德國家庭農場經營特征與制度實踐:耕地可持續利用視角[J]. 世界農業, 2017, (11): 16-20+162.
[63]趙俊偉, 尹昌斌, 牛敏杰. 中國農業生態文明發展水平的時空差異與變動趨勢[J]. 財貿研究, 2017, 28 (06): 47-57.
[64]易小燕, 袁夢, 尹昌斌. 我國種植業化學品投入狀況與轉變路徑研究[J]. 中國工程科學, 2017, 19 (04): 124-129.
[65]劉旭, 唐華俊, 易小燕, 趙俊偉, 尹昌斌. 基于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美麗鄉村建設重點和路徑選擇[J]. 中國工程科學, 2017, 19 (04): 33-39.
[66]陳章全, 陳世雄, 尹昌斌, 易小燕, 尚斌. 德國這樣處理畜禽糞便[J]. 農村工作通訊, 2017, (14): 59-61.
[67]陳章全, 吳勇, 陳世雄, 邊全樂, 曹崇建, 陳宇, 尹昌斌, 尤飛, 易小燕, 尚斌, 朱崗, 王遠吉. 德國精準農業做法及啟示——以百年農場Gut Derenburg為例[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17, 38 (05): 222-229.
[68]趙俊偉, 尹昌斌. 中原經濟區農業節水分區研究[J]. 中國科技論壇, 2017, (05): 128-136.
[69]陳章全, 陳世雄, 尤飛, 尹昌斌. 德國農業水土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J]. 農村工作通訊, 2017, (08): 59-61.
[70]趙俊偉, 郭德明, 尹昌斌. 畜牧業上市公司競爭力評價的實證研究[J]. 中國食物與營養, 2017, 23 (01): 22-26.
[71]易小燕, 尹昌斌, 王亞靜. 基于生態資源優勢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湖州經驗與借鑒[J]. 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2016, 41 (05): 154-157.
[72]錢小平, 尹昌斌, 方琳娜. 日本與歐美農業環境支持政策對中國的啟示[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16, 37 (07): 35-44.
[73]趙俊偉, 尹昌斌. 青島市畜禽糞便排放量與肥料化利用潛力分析[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16, 37 (07): 108-115.
[74]程磊磊, 尹昌斌, 盧琦, 吳波, 卻曉娥. 荒漠化成因與不合理人類活動的經濟分析[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16, 37 (07): 123-129.
[75]草野榮一, 尹昌斌, 錢小平. 中國循環農業發展評估——政策回顧與對遼中縣的調研案例[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16, 37 (07): 27-34.
[76]李貴春, 王利偉, 盧琳琳, 楊曉梅, 何翠翠, 尹昌斌. 華北平原小麥—玉米輪作對奶牛糞肥的消納能力研究[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16, 37 (07): 66-72+86.
[77]尹昌斌, 黃顯雷, 趙俊偉, 程磊磊, 常志州, 錢小平. 玉米秸稈還田的受償意愿分析——基于河北、山東兩省的農戶調查數據[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16, 37 (07): 87-95.
[78]崔藝凡, 尹昌斌, 王飛, 李想. 浙江省生態循環農業發展實踐與啟示[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16, 37 (07): 101-107.
[79]楊曉梅, 尹昌斌, 李貴春, 南云不二男. 氮肥減量及秸稈替代過量氮肥下冬小麥/夏玉米輪作體系氮素淋失風險研究[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16, 37 (07): 116-122.
[80]牛敏杰, 趙俊偉, 尹昌斌, 唐華俊. 我國區域農業生態文明及其協調度的時空分異研究——以典型省份為例[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16, 37 (04): 1-9.
[81]牛敏杰, 趙俊偉, 尹昌斌, 唐華俊. 我國農業生態文明水平評價及空間分異研究[J]. 農業經濟問題, 2016, 37 (03): 17-25+110.
[82]崔藝凡, 尹昌斌, 黃顯雷, 趙俊偉. 科技民富縣強:模式與啟示[J]. 中國農村科技, 2016, (03): 72-75.
[83]尹昌斌, 趙俊偉, 尤飛, 曾賢剛, 陳阜. 基于生態文明的農業現代化發展策略研究[J]. 中國工程科學, 2015, 17 (08): 97-102.
[84]Nareerut Seerasarn, 尹昌斌, 尹婷婷, 崔藝凡. 泰國有機農業的發展與經驗借鑒[J]. 世界農業, 2015, (07): 141-145.
[85]張亦濤, 任天志, 劉宏斌, 雷秋良, 翟麗梅, 王洪媛, 劉申, 尹昌斌, 張繼宗. 玉米大豆間作降低小麥玉米輪作體系土壤氮殘留的效應與機制[J]. 中國農業科學, 2015, 48 (13): 2580-2590.
[86]張亦濤, 任天志, 劉宏斌, 雷秋良, 翟麗梅, 王洪媛, 劉申, 尹昌斌, 張繼宗. 玉米追氮對玉米∥大豆間作體系產量和土壤硝態氮的影響及其后茬效應[J].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 2016, 22 (01): 104-110.
[87]劉利花, 尹昌斌, 錢小平. 稻田資源價值體系構建及價值評估——以南京市為例[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15, 36 (02): 29-37.
[88]劉利花, 尹昌斌. 基于意愿調查法的水稻田生態服務價值研究——以江蘇省蘇州市為例[J]. 水土保持通報, 2015, 35 (02): 355-360.
[89]劉利花, 尹昌斌. 稻田資源社會價值評估——以蘇州市為例[J]. 農業現代化研究, 2015, 36 (02): 194-199.
[90]尹昌斌, 程磊磊, 楊曉梅, 趙俊偉. 生態文明型的農業可持續發展路徑選擇[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15, 36 (01): 15-21.
[91]劉利花, 尹昌斌, 錢小平. 稻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測算方法與應用——以蘇州市域為例[J]. 地理科學進展, 2015, 34 (01): 92-99.
[92]楊曉梅, 李桂花, 李貴春, 周穎, 劉振東, 南云不二男, 尹昌斌. 有機無機配施比例對華北褐土冬小麥產量與氮肥利用率的影響[J]. 中國土壤與肥料, 2014, (04): 48-52.
[93]劉利花, 尹昌斌. 基于灰色關聯的我國農村能源消費量及能源結構分析:1999—2010[J]. 浙江農業學報, 2014, 26 (02): 503-509.
[94]周穎, 邱建軍, 尹昌斌, 李貴春, 祖君鳴, 杜艷芹, 雷冬俠. 北方新型溫室循環農業模式種植效益與發展對策研究——以徐水縣“菜/果菌”連體溫室模式為例[J].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 2014, 22 (01): 72-79.
[95]劉利花, 尹昌斌. 對中國農業商業化發展的思考[J]. 生態經濟, 2014, 30 (01): 120-123+140.
[96]劉利花, 尹昌斌. 中國糧食產量的灰色關聯分析[J]. 河南農業大學學報, 2013, 47 (06): 751-756.
[97]劉振東, 李貴春, 周穎, 楊曉梅, 尹昌斌, 南云不二男. 無機肥配施糞肥對華北褐土團聚體分布及有機碳含量的影響[J].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2013, 32 (11): 2239-2245.
[98]柯木飛, 尹昌斌, 江激宇, 程磊磊. 農戶對專業合作組織滿意度的影響因素分析——以安徽省為例[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13, 34 (05): 97-101.
[99]程磊磊, 錢小平, 尹昌斌. 美國有機農業發展狀況與扶持政策[J]. 世界農業, 2013, (10): 16-20+187.
[100]何如海, 江激宇, 張士云, 尹昌斌, 柯木飛. 規模化養殖下的污染清潔處理技術采納意愿研究——基于安徽省3市奶牛養殖場的調研數據[J].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 13 (03): 47-53.
[101]彭暢, 劉曉斌, 尹彩俠, 李桂花, 張淑香, 尹昌斌. 不同形態氮肥及其運籌對春玉米產量和農藝性狀的影響[J]. 核農學報, 2013, 27 (04): 509-514.
[102]高春雨, 邱建軍, 尹昌斌. 鄭州市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水平評價與模式選擇[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13, 34 (01): 18-23.
[103]尹昌斌, 周穎, 劉利花. 我國循環農業發展理論與實踐[J].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 2013, 21 (01): 47-53.
[104]周穎, 尹昌斌, 甘壽文, 程磊磊, 劉振東. 小麥秸稈機械化還田低留茬的農機油耗補貼政策實證研究——以河北省徐水縣小麥收割機跟蹤調查為例[J]. 中國農機化, 2012, (06): 21-25.
[105]劉振東, 李貴春, 楊曉梅, 尹昌斌. 我國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J]. 安徽農業科學, 2012, 40 (26): 13068-13070+13076.
[106]高春雨, 尹昌斌, 侯連濤, 李鐵林. 石家莊市都市區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研究[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12, 33 (04): 88-91.
[107]江激宇, 柯木飛, 張士云, 尹昌斌. 農戶蔬菜質量安全控制意愿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河北省藁城市151份農戶的調查[J]. 農業技術經濟, 2012, (05): 35-42.
[108]張亦濤, 劉宏斌, 張繼宗, 翟麗梅, 雷秋良, 尹昌斌. 華北旱作區夏播單間作種植模式吸氮效果及后茬效應[J].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2012, 31 (04): 768-772.
[109]尹昌斌. 扶持西藏農牧業合作社重在基地化集約化市場化[J]. 中國農民合作社, 2012, (02): 42-43.
[110]周穎, 尹昌斌, 張繼承. 循環農業產業鏈的運行規律及動力機制研究[J]. 生態經濟, 2012, (02): 36-40+51.
[111]周穎, 尹昌斌, 程磊磊. 我國統籌城鄉發展的路徑選擇與區域重點[J]. 農村經濟, 2011, (12): 67-71.
[112]周穎, 尹昌斌, 程磊磊. 農業清潔生產技術應用的補償機制實證研究——以云南省大理州洱源縣農戶調查為例[J]. 農業環境與發展, 2011, 28 (04): 88-93+118.
[113]程磊磊, 尹昌斌, 胡萬里, 周穎. 云南省洱海北部地區農田面源污染現狀及控制的補償政策[J]. 農業環境與發展, 2011, 28 (04): 135-140.
[114]柯木飛, 尹昌斌, 江激宇, 周穎, 程磊磊. 蔬菜質量安全控制的研究進展及啟示[J]. 中國食物與營養, 2011, 17 (04): 13-17.
[115]尹昌斌, 錢小平, 周旭英, 程磊磊, 姜昊. 農戶采納奶牛糞尿清潔處理技術的影響因素與補償意愿研究——以黑龍江省為例[J]. 中國食物與營養, 2011, 17 (02): 20-23.
[116]周穎, 尹昌斌, 劉曉燕, 程磊磊. 農民農業清潔生產技術采納的補償意愿實證研究——以貴州省黔東南州農戶調查為例[J]. 中國農學通報, 2010, 26 (24): 477-481.
[117]程磊磊, 尹昌斌, 魯明中. 無錫市工業廢水污染變遷及其解釋[J]. 環境科學與管理, 2010, 35 (12): 47-52.
[118]程磊磊, 尹昌斌, 胡萬里, 周穎. 云南省洱海北部地區農田面源污染現狀及控制的補償政策[J]. 農業現代化研究, 2010, 31 (04): 471-474.
[119]周穎, 邱建軍, 尹昌斌, 程磊磊. 大城市郊區農村休閑觀光農業發展路徑探析——以北京市通州區宋莊鎮為例[J]. 現代農業科技, 2010, (12): 351-353.
[120]程磊磊, 尹昌斌, 魯明中, 米健. 國外農業面源污染控制政策的研究進展及啟示[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10, 31 (03): 76-80.
[121]屈寶香, 李文娟, 尹昌斌, 錢靜斐. 我國糧食產需平衡變化及對策[J]. 中國食物與營養, 2010, (01): 4-7.
[122]高春雨, 邱建軍, 尹昌斌, 汪學軍. 中國國家農業科研院所布局現狀、問題與調整思路[J]. 中國農學通報, 2009, 25 (24): 592-595.
[123]周穎, 尹昌斌. 河北省唐山市循環農業發展方向與模式選擇[J]. 安徽農業科學, 2009, 37 (34): 17091-17093.
[124]周穎, 尹昌斌. 我國農業清潔生產補貼機制及激勵政策研究[J]. 生態經濟, 2009, (11): 149-152.
[125]裴永輝, 尹昌斌, 程磊磊. 農業面源污染控制的生態補償機制研究[J]. 安徽農業科學, 2009, 37 (30): 14842-14844.
[126]尹昌斌. 我國糧食生產周期性特征與對策建議[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09, 30 (05): 13-17+22.
[127]張愛國, 林濤, 胡寶民, 尹昌斌. 河北省“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試點工作現狀分析[J]. 安徽農業科學, 2009, 37 (25): 12239-12241+12295.
[128]李貴春, 邱建軍, 尹昌斌. 聊城市耕地退化經濟損失計量探析[J]. 現代農業科技, 2009, (16): 379-380+383.
[129]李貴春, 邱建軍, 尹昌斌. 中國農田退化價值損失計量研究[J]. 中國農學通報, 2009, 25 (03): 230-235.
[130]林濤, 李子彪, 胡寶民, 尹昌斌. 縣域特色產業創新過程特征研究——以國家“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試點縣(市)為例[J]. 中國軟科學, 2009, (01): 168-174+181.
[131]周穎, 尹昌斌. 北京市房山區循環農業實踐模式研究——以廟耳崗村食用菌產業模式為例[J]. 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 2009, 23 (01): 26-29.
[132]林濤, 張愛國, 王強, 胡寶民, 尹昌斌. 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試點工作現狀分析[J]. 中國科技論壇, 2008, (12): 95-98.
[133]周穎, 尹昌斌. 北京市房山區生態型新農村建設路徑探析[J]. 安徽農業科學, 2008, 36 (34): 15242-15244.
[134]尹昌斌. 保障糧食安全的政策及建議[J]. 中國農業信息, 2008, (11): 8-10.
[135]尹昌斌, 周穎. 循環農業發展的基本理論及展望[J].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 2008, (06): 1552-1556.
[136]周穎, 尹昌斌, 邱建軍. 我國循環農業發展模式分類研究[J].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 2008, (06): 1557-1563.
[137]張繼承, 尹昌斌, 周穎. 河南省產業鏈延伸型循環農業模式研究[J].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 2008, (06): 1564-1567.
[138]李文, 馬友華, 夏蕾, 汪保根, 張承祥, 尹昌斌, 姜洪智. 安徽省循環農業發展典型案例研究[J].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 2008, (06): 1568-1571.
[139]尹昌斌, 周穎, 梁仲達. 廣西百色市“種植-沼氣-養殖+燈”生態農業循環模式研究[J].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 2008, (06): 1576-1579.
[140]周穎, 尹昌斌. 河北省唐山市山前平原區循環農業實踐模式研究——以遷安市“樂丫”種、養、加結合型模式為例[J]. 河北農業科學, 2008, (11): 92-95+144.
[141]程磊磊, 尹昌斌, 米健. 工業污染變化的多地區分解分析——以無錫市工業SO_2為例[J]. 生態經濟(學術版), 2008, (02): 124-128.
[142]程磊磊, 尹昌斌, 米健. 無錫市工業SO_2污染變化的空間特征及影響因素的分解分析[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08, (05): 128-132.
[143]任天志, 王青立, 方放, 閻成, 尹昌斌. 我國生態農業縣、村、園區認證標準研究[J].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 2008, (05): 1269-1274.
[144]周穎, 尹昌斌, 張晴, 程磊磊. 大城市郊區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定位與思考——以北京市通州區為例[J].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 (04): 45-49.
[145]尹昌斌. “石油農業”時代的糧食安全[J]. 農村工作通訊, 2008, (15): 18-19.
[146]周穎, 尹昌斌. 我國東部地區循環農業發展模式探析與路徑選擇[J]. 農業現代化研究, 2008, (04): 399-403.
[147]夏蕾, 馬友華, 欒敬東, 張承祥, 姜洪智, 尹昌斌. 構建發展我國農業循環經濟金融支持體系的思考[J]. 經濟問題探索, 2008, (06): 49-51+84.
[148]姜昊, 程磊磊, 尹昌斌. 洪澤湖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研究[J]. 農業現代化研究, 2008, (03): 331-334.
[149]周穎, 尹昌斌. 河北省環京津地區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戰略研究——以唐山市為例[J]. 中國食物與營養, 2008, (03): 4-7.
[150]尹昌斌, 周穎. 發展循環農業,拓展農業空間和功能[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08, (01): 70-75.
[151]尹昌斌. 實施科技富民強縣促進縣域經濟發展[J]. 中國農村科技, 2007, (11): 52-55.
[152]尹昌斌, 周穎, 邱建軍. 我國區域現代農業發展途徑與戰略重點[J]. 農業現代化研究, 2007, (06): 641-646.
[153]尹昌斌. 政策性金融支持區域糧食安全體系建設[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07, (05): 22-26.
[154]周穎, 尹昌斌, 郭淑敏. 中國大城市郊區循環農業發展模式探討——以北京市房山區循環農業發展為例[J]. 中國農學通報, 2007, (08): 594-598.
[155]周穎, 尹昌斌, 邱建軍. 灤河山前平原區現代農業發展研究——以河北省遷西縣為例[J]. 現代農業科技, 2007, (14): 212-214+217.
[156]尹昌斌. 我國縣域工業化的內涵、發展路徑與戰略思考[J]. 農業現代化研究, 2007, (04): 385-389.
[157]尹昌斌, 邱建軍, 林濤, 周穎. 我國創新型縣市建設模式與途徑[J]. 中國科技論壇, 2007, (03): 67-70.
[158]李貴春, 尹昌斌, 邱建軍. 土地退化經濟學分析與防治對策[J]. 中國農學通報, 2007, (01): 128-131.
[159]尹昌斌, 邱建軍, 高春雨, 陳爾東. 社會公益類科研機構的改革進展與初步評價[J]. 農業科研經濟管理, 2006, (04): 11-14.
[160]邱建軍, 高春雨, 尹昌斌. 農業公益科研發展芻議[J]. 農業科研經濟管理, 2006, (04): 41-44.
[161]尹昌斌, 邱建軍, 陳爾東, 高春雨. 社會公益性研究的內涵、現狀與發展建議[J]. 農業科研經濟管理, 2006, (03): 9-12.
[162]羅其友, 唐曲, 尹昌斌, 邱建軍, 高明杰, 張晴. 我國新型農村工業化戰略問題思考[J]. 農業現代化研究, 2006, (04): 241-245.
[163]尹昌斌, 邱建軍, 周穎. 我國縣域科技工作能力評價與政策建議[J]. 中國科技論壇, 2006, (06): 78-83.
[164]周穎, 尹昌斌, 邱建軍. 全國分省的縣域科技工作能力評價與政策建議[J]. 中國科技論壇, 2006, (03): 100-103+68.
[165]尹昌斌, 唐華俊, 周穎. 循環農業內涵、發展途徑與政策建議[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06, (01): 4-8.
[166]尹昌斌. 我國糧食區域結構變動與政策性金融支持[J]. 中國食物與營養, 2005, (12): 10-13.
[167]申茂向,尹昌斌,邱建軍. 實施“科技富民強縣”專項構建和諧社會[J]. 中國科技論壇, 2005, (05): 3-7.
[168]楊瑞珍,陳印軍,尹昌斌. WTO框架下西部農村科技傳播與普及體系發展的探討[J]. 農業科研經濟管理, 2003, (03): 4-7.
[169]陳印軍,楊瑞珍,尹昌斌. 我國東中西部種植業結構與布局現狀、問題及對策[J]. 中國農業科技導報, 2003, (03): 42-46.
[170]陳印軍, 楊瑞珍, 尹昌斌, 胡清秀. 論西部地區農村科技傳播與普及體系建設[J]. 中國軟科學, 2003, (04): 13-18.
[171]楊瑞珍,陳印軍,尹昌斌,胡清秀. 西部地區農村科技需求調查問卷結果分析[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03, (02): 30-33.
[172]尹昌斌,陳印軍,楊瑞珍. 長江中下游地區稻田改制的傾向與動力——來自農戶調查的實證分析[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03, (02): 34-37.
[173]陳印軍,楊瑞珍,尹昌斌. 西部地區特色農業優勢、問題與對策[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03, (01): 25-28.
[174]楊瑞珍,陳印軍,尹昌斌. 西部農村科技傳播與普及體系建設的思路與對策[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03, (01): 29-33.
[175]尹昌斌,陳印軍,楊瑞珍. 加入WTO后長江中游稻谷主產區發展對策[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02, (06): 62-65.
[176]楊瑞珍,陳印軍,尹昌斌,李紅康. 我國農業結構調整的四大方略[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02, (05): 35-38.
[177]陳印軍,唐華俊,尹昌斌,畢于運. 紅黃壤地區基礎單產與糧食發展相關研究[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00, (02): 29-32.
[178]尹昌斌,陳基湘,魯明中. 建立自然資源開發利用預警系統[J]. 生態經濟, 1999, (05): 23-26.
[179]尹昌斌,陳基湘,魯明中. 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度預警分析[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1999, (03): 36-40.
[180]陳印軍,尹昌斌. 如何解決我國南方雙季稻主產區早稻積壓和飼料糧短缺的問題[J]. 科技導報, 1999, (08): 48-51.
[181]陳爾東,陶陶,唐華俊,尹昌斌. 農業資源高效利用技術評估[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1999, (03): 13-18.
[182]陳印軍,尹昌斌. 對解決南方雙季稻主產區早稻積壓和飼料糧短缺問題的思考[J]. 中國軟科學, 1999, (05): 73-76+80.
[183]陳印軍,尹昌斌. 對南方雙季稻主產區“玉米替代”的反思[J]. 中國農村經濟, 1999, (02): 21-26.
[184]陳印軍,尹昌斌,李應中. 長江流域糧食生產發展的分析[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1999, (01): 45-49.
[185]陳印軍,尹昌斌. 南方紅黃壤地區糧食生產波動性征與對策建議[J]. 農業信息探索, 1999, (01): 29-31.
[186]陳印軍,唐華俊,尹昌斌. 對我國南方雙季稻主產區糧食生產結構調整的思考[J]. 中國農業科技導報, 1999, (01): 36-39.
[187]陳印軍,尹昌斌. 紅黃壤地區糧食生產波動性分析[J]. 農業技術經濟, 1999, (01): 37-39+57.
[188]尹昌斌. 農民負擔的實證分析及減負對策[J]. 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 1998, (06): 31-36.
[189]尹昌斌,陳印軍,畢于運. 紅黃壤地區糧食生產的區域比較優勢測度[J]. 農業技術經濟, 1998, (05): 43-46.
[190]萊斯特·布朗,布里安·海爾威爾,陳佑啟,馬興林,尹昌斌,周潁. 中國的水源短缺將震撼世界的食物安全[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1998, (04): 6-11.
[191]尹昌斌,陶陶. 環境資源綜合管理的基本思路[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1998, (02): 62-65.
[192]陳印軍,李應中,尹昌斌. 長江流域糧食生產的幾大特點與幾點建議[J]. 農業經濟問題, 1998, (05): 7-11.
[193]尹昌斌. 中國未來耕地非農占用的數量分析[J]. 農業技術經濟, 1998, (01): 30-33.
[194]魯明中,尹昌斌,韓威. 我國耕地非農占用及其發展趨勢分析[J]. 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 1998, (01): 56-60.
[195]尹昌斌. 加強扶貧力度盡早實現小康[J]. 民主, 1997, (03): 19-20.
[196]陶陶,尹昌斌. 農業自然資源綜合管理初探[J]. 自然資源, 1997, (01): 12-17.
[197]魯明中, 尹昌斌, 孫嵐. 我國經濟發展與耕地占用[J]. 管理世界, 1996, (05): 170-174.
[198]覃志豪,尹昌斌. 中國農村經濟區域劃分研究[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1996, (03): 13-18.
[199]尹昌斌. 我國農村經濟實力區域差異分析[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1995, (05): 14-19.
[200]尹昌斌,覃志豪. 我國農村經濟實力測度及動態特征[J]. 農業經濟問題, 1995, (06): 48-52.
[201]覃志豪,尹昌斌,黃小清. 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區域差異、原因及對策[J]. 農業經濟問題, 1994, (12): 27-30.
發表會議論文:
[1]尹昌斌,程磊磊,楊曉梅. 生態文明型的農業可持續發展路徑選擇[C]. 2014年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 2014:26-36.
[2]劉利花,尹昌斌. 稻田資源價值體系構建及價值評估——以南京市為例[C]. 2014年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 2014:49-61.
[3]高春雨,邱建軍,尹昌斌. 鄭州市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水平評價與模式選擇[C]. 2012年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 2012:437-445.
[4]高春雨,尹昌斌,王亞靜. 石家莊市都市區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研究[C]. 2011年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 2011:288-293.
[5]柯木飛,尹昌斌. 低碳經濟發展的路徑選擇與對策建議[C]. 2010中國可持續發展論壇2010年專刊(一). 2010:208-212.
[6]周穎,尹昌斌,邱建軍,高懋芳. 北京市通州區休閑觀光農業發展路徑探析[C]. 2008年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8:36-41.
[7]尹昌斌. 我國糧食生產周期性特征與對策建議[C]. 2008年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8:543-549.
[8]尹昌斌. 政策性金融支持區域糧食安全體系建設[C]. 2007年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7:26-30.
[9]尹昌斌,周穎,邱建軍. 循環經濟理念、循環農業內涵與戰略途徑[C]. 循環農業與新農村建設——2006年中國農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6:97-100.
[10]周穎,尹昌斌,邱建軍. 我國循環農業發展模式分類研究[C]. 中國農學會.循環農業與新農村建設——2006年中國農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6:267-271.
報紙文章:
[1]尹昌斌. 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推進農業廢棄物減量[N]. 中國環境報,2019-08-28(008).
[2]尹昌斌; 劉振遠.中日學者共議20年農業科技合作成果 農民日報 2017-07-25
[3]吳江霞 ; 尹昌斌 解讀我區特色農牧業產業化發展模式[N]. 西藏日報(漢),2011-12-23(006).
[4]蔣翠蓮 ; 尹昌斌 特色農畜產品產業化的春天 西藏日報(漢) 2011-12-23
[5]李琳 ; 尹昌斌 好一塊增收“寶地” 西藏日報(漢) 2011-12-30
[6]尹昌斌. 讓世界遠離饑餓[N]. 人民日報,2009-11-24(003).
[7]羅其友 尹昌斌. 發揮比較優勢 重整農業結構[N]. 光明日報,2001-09-10(B01).
榮譽獎勵:
1、2015年,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學會一等獎,山東省臨沂市現代農業產業發展規劃,排名第1。
2、2006年,中國農科院科技成果二等獎,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地方科技工作發展戰略研究,排名第2。
3、2004年,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西部農村科技傳播與普及體系研究,排名第3。
4、2001年,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基于比較優勢的區域農業發展戰略研究,排名第3 。
5、2018年,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科英才•領軍人才。
農業資源利用與區劃團隊
團隊介紹:
農業資源利用與區劃團隊組建于2013年,是第二批進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科技創新工程的 創新團隊,團隊固定人員8人,其中首席1人,科研骨干4人,研究助理3人,首席科學家尹昌斌研究員。
研究內容:
針對我國后備耕地資源數量不清、功能不明的現狀,以3S技術為主要手段,以西北內陸區、黃土高原區、東北地區和黃淮海地區為重點區域,開展后備耕地資源調查與評價工作,并根據區域資源與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技術條件,對后備耕地資源進行功能分區與功能定位。
研究目標:
基本摸清重點區域后備耕地資源存量與空間分布特征、主要類型與關鍵障礙因子,明確后備耕地功能分區與功能定位。
汶川大地震發生后,美國高盛集團預計,災后中國柴油進口需求將加大,這將導致國際原油供應進一步趨緊,由此推動國際原油價格的上漲預期,加上美國原油庫存低于預期,華爾街的投機家們短期內迅速將原油期貨價格炒高至130美元上方。
那么,災后重建可能會帶來的大量石油需求以及國際油價不斷沖高,這會不會成為推動國內糧價進一步上漲的因素?就國內糧價走向以及中國糧食政策問題,本報記者日前采訪了國內糧食問題專家、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尹昌斌博士。
“石油農業”助推糧食告別廉價時代
記者: 尹博士,四川是糧食主產區,這次汶川特大震災對我國糧食生產有多大影響?
尹昌斌:這次特大地震的確給當地農業生產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因為5月份正是當地水稻栽插的季節,人員傷亡,抗震救災以及災后重建,投入到農業生產的有效勞動會有所減少,農用物資供應也難以及時到位,肯定會對當地糧食生產有所影響。不過,這次地震主要發生在山區,并不是四川的糧食主產區,商品糧數量不大,對我國今年的糧食生產與供應不會有太大影響。
記者:但是災后重建可能會帶來大量的石油需求,近來國際油價又不斷沖高。這會不會成為推動國內糧價進一步上漲的因素?
尹昌斌: 當前我國的農業已經是“石油農業”,也就是說,化肥、農藥、農業機械化與自動化都離不開以石油為代表的化石能源。在我國,僅化肥農藥就占糧食生產成本的四分之一左右。石油價格直接影響著農業生產成本。自2004年以來,以美元計價的原油價每桶由40美元上升到最近的130美元,從而帶動農業生產成本的大幅度上升。另一方面,石油價格快速上升,又使以玉米、油料作物為代表的生物能源制造變得“有利可圖”,以生物燃料生產的糧食消耗增長迅速。
受上述兩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首先以玉米、大豆為代表的谷物與油料作物價格迅速上漲,受“替代”效應與“比價”效應的作用,逐步過渡為小麥與稻米價格的輪番上漲。
從這個意義講,只要油價不回落和弱勢美元的趨勢不發生大的改變,廉價農產品時代可能將一去不復返了。換句話說,“石油農業”正促使糧食告別廉價時代。
記者:那么,多年來的“廉價”農產品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尹昌斌:長期以來,以美國、歐洲為代表的發達國家依靠其早期工業化所形成的巨大積累、農業經濟占GDP的份額低、強大的財政實力,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為保護其糧農利益,對農業生產補貼,造成了全球糧食產品貿易價格的“低廉”,加之部分發展中國家受人口快速增長影響,國家糧食安全不得不依賴于美國等發達國家。但長期看,此種局面必然影響到本國糧食生產能力的提升。這是很多發展中國家糧食問題的癥結。
中國目前不存在糧食安全問題
記者:然而,一旦“廉價”農產品時代結束,發展中國家就會出現糧食問題,有的學者甚至將這一問題放大到“糧食戰爭”的高度。
尹昌斌:根據世界糧農組織(FAO)關于糧食安全的定義:“糧食安全的最終目標是,確保所有人在任何時候既能買得到又買得起所需要的基本食品。”因此,說到底,這實際上是一場糧食價格危機,即糧食價格短期內的快速上漲,導致了低收入國家、而且依賴糧食進口國人民“購買力”的危機,部分窮人無法依靠自己的購買力獲得足夠的食物,才導致部分人口改由“每日三餐 ”為“兩餐”,改“干飯”為“稀飯”。但市場上并不是沒有糧食,而是人們買不起糧食。
“糧食安全”的評價指標有糧食產量水平、庫存水平、進出口貿易依存水平、貧困人口溫飽水平等。FAO給出的糧食安全衡量標準有三:一是國家糧食的自給率必須達到95%以上;二是年人均糧食達400公斤以上;三是糧食儲備應該達到本年度糧食消費的18%,而14%是警戒線。
按照這一標準,2007年我國糧食總產量為5.015億噸,谷物凈出口為796萬噸,大豆凈進口3082萬噸,糧食(含大豆)的自給率超過95%;按13億人口計算,人均占有糧食也達到400公斤;2006年期末庫存消費比約為35%,2007年期末估計約為40%-45%。
因此,目前中國不存在糧食安全問題,更遑論“糧食危機”。如果一味地為保證所謂的“糧食安全”,可能導致“糧食價格危機”。
記者:我最近注意到一組數據:5月中旬公布的CPI數據中,CPI同比上升了8.5%,但糧食價格僅上漲7.7%。事實上,一年來糧食價格也只是溫和上漲。
尹昌斌: 與國際市場最近大米價格飚升相反,國內大米價格還有所下降,2007年粳稻收購價與銷售價比上年下降了2.3%。隨著5月份東北地區1千萬噸糧食南運方案的實施,南方地區的稻價又呈現下跌趨勢。
據我近期在中部某省的調研,5月初粳稻的市場售價每百斤不足90元,甚至低于1995年的稻價。然而2007年國內農業生產資料上漲18.5%,鉀肥價格上漲了71%,今年以來,化肥價格更是一路飚升。
如果不能有效解決糧食價格,包括稻米價格的長期低迷與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快速上升的矛盾,不遠的將來也許會真的出現“糧食危機”。
記者:農民是天生的經濟學家,他們會計算投入產出比。種糧不經濟影響的不僅是農民,恐怕資本也會拋棄農業。
尹昌斌:這種擔心并非多余。幾年前我到中部某省調研時發現,部分水稻田成了“放牧場”,因為當年稻谷價格在每百斤60元左右,而到2004年“五一”我發現,“放牧場”又變成了綠油油的水稻田,因為自上年秋天開始,稻谷價格又開始“恢復性上漲”,稻價回升到了80元左右。因此,我們要相信糧食生產者理性“市場人”的特性。
記者:單純地從保證糧食安全和服從于眼下控制物價的角度考慮,會不會反而影響今后的糧食安全?
尹昌斌:對于一個人口13億的大國來說,糧食供給的主體應立足于本國生產,進出口在某種程度上只能起到調劑余缺、優化品種結構的作用。2007年我國以小麥、大米與玉米三大主要谷物進口總量為59萬噸,而出口總量為855萬噸,凈出口量僅占這三大谷物總產量的2%。其中,稻米出口130.5萬噸,不到消費量的1%。僅占全球4.2億噸大米產量的0.3%。
從糧食安全的角度看,糧食是國家的戰略資源,具有“公共物品” 特性;從糧食生產經營者角度看,糧食是一種產品,應賦予經營商品的特性,只有合理的價格,才能保證生產者的積極性,才能長期維持和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如果一味地為保證所謂的國家“糧食安全”,犧牲糧食生產者和經營者的利益,只能回到低水平生產能力的時代,重蹈其他國家“廉價糧食”供應的覆轍,導致“糧食價格危機”。
出口部分剩余糧食品種可以收一箭三雕之效
記者:如您所說,中國目前并不存在糧食安全問題,在這個背景下,我們是否可以出口部分存糧,以減輕財政負擔呢?
尹昌斌:我認為,我們完全可以利用當前國際市場價格回升的有利時機,出口我國部分糧食“過剩品種”,尤其是稻谷,目前每年產量大約為1.9億噸,國內消費基本穩定在1.8億噸。這樣做,在目前至少可以起到三重作用:
一是適當引導國內市場價格的恢復性上漲和適度漲價,不僅是長期建設和保障我國糧食生產能力的根本出路,也是解決糧農收入低下、長期增長緩慢的實際需要。
二是在國際市場價格大米價格大幅上漲,高于國內價格1倍以上的情況下,獲得最大化的國際貿易收益。也有利于平抑國際市場糧食價格投機,為保障國際糧食安全發揮應有的作用,樹立有責任的大國形象。
三是至少目前,可以起到減少陳糧庫存和財政支出的作用。前面已經說過,2007年底,糧食庫存超過年消費量的40%以上,特別是稻米90%以上用于口糧消費,庫存過高,必然帶來大量的陳糧和庫存費用,造成資源和財政資金浪費。
來源:中國財經報 2008-5-27
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新人物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實現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