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信息:
張乃明,張乃明,男,1963年9月出生,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長期在環境保護特別是土壤與水污染防治、土壤侵蝕與環境質量領域從事科研與教學工作。
學術兼職:
1. 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理事。
2.中國農學會農業資源與環境分會常務理事。
3.中國土壤學會土壤環境專業委員會委員。
4.中國土壤學會教育專業委員會委員。
5.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施肥與環境專業委員會委員。
6.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土壤》雜志編委。
7.云南省環境保護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
8.云南省政府滇池水污染防治專家督導組成員。
9.云南省災害防御協會理事。
主講課程:
《高級土壤學》、《土地科學進展》、《環境土壤學》、《土壤污染修復》。
培養研究生情況:
培養研究生一百余名。
研究方向:
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水土環境治理與修復、農業固廢資源化利用 。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長期在環境保護特別是土壤與水污染防治、土壤侵蝕與環境質量領域從事科研與教學工作,先后主持和參加各類重大科研項目20項,目前在研經費約980萬元。
(1) 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2018YFD0800603,高原紅壤區砷鎘污染農田安全利用與修復技術集成示范,2018.7-2020.12,236萬元,在研,課題負責人;
(2) 云南省科技廳,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18BC003 土壤重金屬污染診斷、監測與風險控制的共性關鍵技術研發,2018.7-2020.12,600萬元,在研,今年結題,項目主持人 ;
(3) 云南省科技廳,科技惠民計劃項目,2014RA018沘江流域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2014.7-2017.12,70萬元,已結題,主持;
(4) 云南省發展改革委,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201605,利用磷石膏開發系列土壤調理劑工藝技術研究與產業化應用,2016.6-2018.12,170萬元,已結題,主持;
(5) 云南省科技廳,科技創新人才計劃,2015HC018,云南農業大學土壤資源利用與保護省創新團隊,2014.1-2017.12,100萬元,已驗收,主持;
(6) 云南省科技廳,社會發展專項,2010CA010,云南藏區礦產開發對環境的影響及防控技術應用研究,2011.10-2013.12,80萬元,已結題,主持;
(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面上項目,40761014,滇池流域農田土壤磷素輸出機制與流失風險研究,2008.1-2010.12,18萬元,已結題驗收,主持。
(8) NSFC-云南聯合基金項目,U2002210,地質高背景及人為污染土壤重金屬遷移轉化規律與阻控機理研究,2021-2024,云南方負責人,在研。
(9) 農業部,耕地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聯合攻關計劃項目,云龍耕地重金屬污染防治,2019-2024,在研,主持。
(10)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2016YFD0201208,區域尺度的茶園化肥農藥減施增效技術環境效應評價,2016-2020,已結題驗收,主持。
(11) 云南省科技重大專項課題,202002AE320003-03,食用菌工廠化高效栽培和菌糠資源化利用技術集成與示范,2020-2022,待驗收,課題負責人。
(12) 云南省科技重大專項子課題,202002AE320005,產地土壤重金屬、農藥污染防控技術研究與示范,2020-2022,待驗收,主持。
(13) 國家863計劃滇池項目子課,城郊面源污水綜合控制技術研究與工程示范,2005-2008,已結題驗收,主持。
(14) 云南省社會發展科技計劃重大項目,2012CA017,富營養化水體藍藻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2012-2015,已結題驗收,主持。
(15) 云南省社會發展科技計劃項目,2009CA026,云龍水庫水源區面源污染控制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2009-2012,已結題驗收,主持。
(16) 云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2003C0009Z,滇池流域磷素表生遷移規律及水生生物效應,2009-2012,已結題驗收,主持。
(17) 云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009C0006Z,云南設施農業土壤演變機理研究,2003-2006,已結題驗收,主持。
(18) 云南省“十五”科技攻關項目,2001NG35,設施條件下關鍵栽培技術研究,2001-2004,已結題驗收,主持。
(19) 教育部重點項目,設施土壤鹽分累積規律與調控技術研究,2004-2006,已結題驗收,主持。
(20) 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項目,農業非點源污染成因及控制機理研究,1999-2003,已結題驗收,主持。
科研成果:
1.有13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在國內外發表SCI、EI、中文核心期刊學術論文80余篇,主編或參編出版專著16部,開發成功保肥增效劑、大棚土壤調理劑、土壤磷素激活劑等近10項新產品,獲得2項國家發明專利。
2.深入開展設施農業土壤質量演變機理研究,初步摸清了云南設施土壤質量狀況,科學闡明了施肥、灌溉與輪作制度等農業措施對設施土壤質量的影響;明確了主要指標隨栽培年限的演變機制并對其數量關系進行動態模擬,篩選出防治設施土壤質量退化的調控模式。
3.揭示了設施土壤質量退化原因,系統研究了設施土壤質量變化累積規律,建立設施土壤質量的評價指標體系;構建了國內第一個“設施土壤質量評價與改良專家系統”;篩選出設施土壤持續利用的調控模式,研制成功復合型大棚土壤調理劑。
4.界定了環境友好型肥料的內涵,與企業合作開發研制成功了長效作物專用肥料、甘蔗專用BB肥、生物—有機煙草專用肥料、生物炭基肥料、土壤磷素激活劑等環境友好型肥料產品,為有效減輕與防治化肥面源污染、改善農產品品質開辟了新的技術途徑。
5.研制的長效系列作物專用肥料、甘蔗專用BB肥、生物—有機煙草專用肥料如今已成功實現產業化,肥料系列產品累計生產24.28萬噸,已推廣應用480萬畝,新增農業產值1.44億元,企業累計實現產值6.02億元,經濟、社會、環境效益顯著。該項成果出版專著3部,發表學術論文8篇;申報專利4項。
6.成功研發出兩種能夠對尾礦庫區土壤重金屬污染有效修復的鈍化劑產品,其通過原位鈍化及原位鈍化+植物修復兩項技術,在洪鑫銅礦尾礦庫區實施了示范工程,修復示范效果顯著。
認定成果:
1 飲用水源地污染控制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張乃明;包立;甄曉云;夏運生;張仕穎;蘇友波;段紅平;史靜;寧東衛;秦太峰 云南農業大學 2016
2 環境友好系列肥料的研制與應用 張乃明;史靜;楊發祥;楊章福;秦太峰;尚海麗;夏運生;龍智勇;張仕穎 云南農業大學 2011
3 加快礦區生態恢復的微生物制劑的篩選與應用 郜春花;盧朝東;焦曉燕;郝清娥;李建華;靳東升;王立革;武文麗;董云中;范繼香;張乃明;李春風;王作尊;劉繼青 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資源研究所 2009
4 農村環境保護知識讀本 張乃明;張仕穎;史靜;段永蕙;夏運生;段紅平;蔣智林 云南農業大學 2009
5 滇池入湖河流水環境治理技術與工程示范 李斌;劉永定;李小平;劉忠翰;王海玲;李樹苑;胡正義;許振成;宋立榮;張懷宇;吳永紅;虢清偉;李林;陳澤濤;劉蜀治;施衛明;張乃明;楊林章;李國學;劉文英;袁世斌;段增強;洪松;胡萬里;湯利;袁月祥;李運東;肖邦定;李根保;崔理華 昆明滇池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2008
6 云南設施農業土壤質量演變機理研究 張乃明;史靜;秦太峰;孟金貴;何月秋;褚素貞;張仕穎;鄧玉龍;姬廣海;蘇友波;李成學 云南農業大學 2008
7 農業非點源污染形成與控制機理研究 張乃明;段永蕙;陳建軍;余楊;張玉娟;陳海燕;秦麗 云南農業大學 2006
8 四種園藝作物設施栽培關鍵技術研究 張乃明;李文祥;何月秋;趙燕;毛昆明;陳建軍;蘇友波;李剛;孟金貴;吳忠紅;王樹明;謝勇;吳紅芝 云南農業大學 2004
9 山西省污水資源及農業可持續利用技術研究 王海嘯;任濟星;武丕武;張守萍;馬軍;張乃明;趙少婷;杜艷萍;王寶宏;劉文涌;邢承玉;常曉冰;席延澤;高懷辰;馬國華;曹俊堂;張向文;呂小相;李花蓮;黨移山;陳政民;張學勇 山西省農業生態環境建設總站 2000
發明公開:
[1]夏運生,鄧琪,張仕穎,張乃明,岳獻榮,吳慧,包立. 一種絹毛蓼作為優勢植物在錫尾礦上植被恢復中的應用及方法[P]. 云南。篊N115777272A,2023-03-14.
[2]包立,孫思靜,張好,董春雨,楊海蟬,韓宇,段飛,魏朝霞,董新星,張乃明,張仕穎. 一種重金屬污染土壤的改善裝置[P]. 云南。篊N115722441A,2023-03-03.
[3]夏運生,龍際柏,余眾,張乃明,王汝榮,周洪印,鄧毅書,岳獻榮,夏懿,包立,張仕穎,楊偉柱,田建鮮,張建龍. 一種設施葡萄套種番茄改良土壤的方法[P]. 云南。篊N115568303A,2023-01-06.
[4]包立,張好,董春雨,楊海嬋,羅宏林,董新星,張乃明,魏朝霞,張仕穎,夏運生,蘇友波. 一種土壤重金屬污染環保修復劑及修復方法[P]. 云南。篊N114196414A,2022-03-18.
[5]張乃明,劉民凱. 一種食用菌廢料處理協同改性磷石膏的裝置及方法[P]. 云南。篊N113184825A,2021-07-30.
[6]張乃明,盧維宏,張靖宇,于泓,李嘉琦,李芳艷,包立. 一種降低水稻中砷鎘的葉面阻控劑及其制備方法[P]. 云南。篊N113149751A,2021-07-23.
[7]包立,張乃明,楊浩瑜,李鑫,康日峰,董新星,張敏,何潔. 混合絮凝劑及用其治理藍藻水華的方法[P]. 云南省:CN110642472A,2020-01-03.
[8]夏運生,劉圓圓,張仕穎,張乃明,岳獻榮,王碩,趙乾旭,包立. 一種設施條件下蔬菜栽培土壤的改良方法[P]. 云南省:CN110249737A,2019-09-20.
[9]包立,董新星,肖艷萍,張乃明,劉惠見,鄧洪. 一種纖維素降解菌復合系[P]. 云南:CN108753661A,2018-11-06.
[10]張乃明,陶亮,夏運生,包立. 一種重金屬污染土壤復合鈍化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P]. 云南:CN107987835A,2018-05-04.
[11]張乃明,寧旺云,陽厚森,張永華,包立,羅新文,傅延祺,肖勇,孫鵬,王斌,姚永亮,沈鵬. 一種土壤修復粉劑均灑混合裝置[P]. 云南:CN107926182A,2018-04-20.
[12]譚超,張乃明,秦太峰,包立. 一種以新鮮藍藻為基質發酵Bt的方法[P]. 云南:CN105296402A,2016-02-03.
[13]張乃明,譚超,秦太峰,包立. 一種以藍藻沼液為基質發酵Bt的方法[P]. 云南:CN105296403A,2016-02-03.
[14]夏運生,岳獻榮,張乃明,白來漢. 一種基于菌根技術的磷石膏在蔥屬作物中利用方法[P]. 云南:CN102823397A,2012-12-19.
[15]張乃明,陳建軍,何月秋,李文祥. 快速測定農業設施中CO2濃度的方法[P]. 云南:CN1793868,2006-06-28.
[16]何月秋,張乃明,李作森,楊合同. 一種哈茨木霉真菌菌株[P]. 云南:CN1554742,2004-12-15.
發明授權:
[1]包立,張好,董春雨,楊海嬋,羅宏林,董新星,張乃明,魏朝霞,張仕穎,夏運生,蘇友波. 一種土壤重金屬污染環保修復劑及修復方法[P]. 云南。篊N114196414B,2023-05-09.
[2]張乃明,陶亮,夏運生,包立. 一種重金屬污染土壤復合鈍化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P]. 云南。篊N107987835B,2020-11-27.
[3]何月秋,張乃明,李作森,楊合同. 一種哈茨木霉真菌菌株[P]. 云南省:CN1236051C,2006-01-11.
實用新型:
[1]張乃明,劉民凱,劉七仙. 一種撬裝式污水廠生活污泥原位炭化裝置[P]. 云南。篊N217732928U,2022-11-04.
[2]包立,楊海嬋,董春雨,張好,羅宏林,董新星,張乃明,魏朝霞,張仕穎,蘇友波,夏運生. 一種重金屬污染土壤中重金屬吸附裝置[P]. 云南。篊N217017955U,2022-07-22.
[3]包立,張好,董春雨,楊海嬋,羅宏林,董新星,魏朝霞,張乃明,張仕穎,夏運生,蘇友波. 基于植物修復土壤重金屬的植物播種設備[P]. 云南。篊N216905869U,2022-07-08.
[4]包立,張好,董春雨,楊海嬋,羅宏林,董新星,張乃明,夏運生,魏朝霞,張仕穎,蘇友波. 一種利用二次廢棄物節能保溫的果蔬廢棄物堆肥裝置[P]. 云南。篊N216764744U,2022-06-17.
[5]張乃明,盧維宏,張靖宇,于泓,李嘉琦,劉娟,李芳艷,包立,任利娟,郝康偉,于暢. 一種葉面阻控劑制備裝置[P]. 云南省:CN216039334U,2022-03-15.
[6]張乃明,劉民凱. 一種食用菌廢料處理協同改性磷石膏的裝置[P]. 云南省:CN214399829U,2021-10-15.
[7]夏運生,朱倩,岳獻榮,張乃明,李秉軒,龍際柏,鄧曦. 一種模擬原狀土壤中污染物垂直滲漏的裝置[P]. 云南。篊N214201098U,2021-09-14.
[8]包立,董春雨,羅宏林,董新星,王凱,譚福民,何潔,李嘉琪,任麗娟,魏朝霞,張乃明,張仕穎,夏運生,蘇友波. 一種用于資源與環境技術的土壤修復裝置[P]. 云南省:CN213944319U,2021-08-13.
[9]包立,董春雨,羅宏林,董新星,王凱,譚福民,何潔,李嘉琪,任麗娟,魏朝霞,張乃明,張仕穎,夏運生,蘇友波. 一種資源勘查用土壤取樣裝置[P]. 云南省:CN213956836U,2021-08-13.
[10]包立,羅宏林,董春雨,董新星,王凱,譚福民,何潔,李嘉琪,任麗娟,魏朝霞,張乃明,張仕穎,夏運生,蘇友波. 一種土壤修復改良裝置[P]. 云南省:CN213826385U,2021-07-30.
[11]包立,董春雨,羅宏林,董新星,王凱,譚福民,何潔,李嘉琪,任麗娟,魏朝霞,張乃明,張仕穎,夏運生,蘇友波. 農業污染土壤修復裝置[P]. 云南。篊N213826399U,2021-07-30.
[12]包立,董春雨,羅宏林,董新星,王凱,譚福民,何潔,李嘉琪,任麗娟,魏朝霞,張乃明,張仕穎,夏運生,蘇友波. 一種土壤修復治理裝置[P]. 云南。篊N213826400U,2021-07-30.
[13]包立,董春雨,羅宏林,董新星,王凱,譚福民,何潔,李嘉琪,任麗娟,魏朝霞,張乃明,張仕穎,夏運生,蘇友波. 一種土壤修復用土壤修復劑噴灑裝置[P]. 云南省:CN213826401U,2021-07-30.
[14]包立,張乃明,夏運生,張仕穎,蘇友波,王凱,譚福民,孟令宇,盧維宏,鄧洪,劉惠見,黃維恒,董新星. 一種便攜式溝渠排水水質監測裝置[P]. 云南省:CN213148907U,2021-05-07.
[15]夏運生,吳程龍,張乃明,史靜,包立,岳獻榮,鐘雄. 一種模擬人工降雨條件下盆栽污染物側滲遷移的模擬裝置[P]. 云南省:CN210604627U,2020-05-22.
[16]夏運生,鐘雄,張乃明,王豹,岳獻榮. 一種污染物下滲遷移的土柱淋溶裝置[P]. 云南。篊N210243647U,2020-04-03.
[17]張乃明,寧旺云,陽厚森,張永華,包立,羅新文,傅延祺,肖勇,孫鵬,王斌,姚永亮,沈鵬. 一種土壤修復粉劑均灑混合裝置[P]. 云南:CN207802697U,2018-09-04.
[18]夏運生,張乃明,年夫照,劉大會,岳獻榮,趙乾旭,王碩. 一種關于菌根與氮研究的空氣隔板間作模擬裝置[P]. 云南:CN206314267U,2017-07-11.
[19]夏運生,史靜,張仕穎,張乃明,寧東衛,岳獻榮,汪新月. 一種檢測盆栽植物對營養物質吸收情況的模擬裝置[P]. 云南:CN206024639U,2017-03-22.
[20]張丹,陳安強,張乃明,蘇友波. 一種模擬湖濱帶水位水質變化的試驗裝置[P]. 云南:CN205843704U,2016-12-28.
[21]張乃明,夏運生,王磊. 一種用于農田秸稈廢棄物利用的太陽能增溫堆肥裝置[P]. 云南:CN204981674U,2016-01-20.
[22]張乃明,夏運生,鄭傳揚. 一種農田溝渠低污染水地埋式凈化裝置[P]. 云南:CN204417233U,2015-06-24.
[23]夏運生,張乃明,岳獻榮,張麗,褚素貞,張仕穎,賈廣軍. 一種研究間作系統削減土壤養分徑流流失的模擬裝置[P]. 云南:CN203849259U,2014-09-24.
[24]夏運生,張麗,張乃明,岳獻榮,史靜,賈廣軍,付先恒. 一種研究菌根和間作對土壤表層養分遷移削減的徑流模擬裝置[P]. 云南:CN203824999U,2014-09-10.
論文專著:
1.云南耕地質量等別演變與保護 張乃明 主編 化學工業出版社2024
2.流域環境演變與污染治理——以滇池為例 張乃明 主編 2023
3.生物炭制備及應用 張乃明 主編 化學工業出版社2023
4.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的理論與實踐 張乃明 主編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21
5.飲用水源地污染控制與水質保護 張乃明 主編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20 砷污染土壤的菌根與鐵化學修復 張乃明 主編 科學出版社 2019
6.環境土壤學 張乃明 主編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2013
7.農村環境保護知識讀本 張乃明 2011
8.設施農業土壤特性與改良 張乃明,常曉冰,秦太峰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8
9.環境污染與食品安全 張乃明 主編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7
10.設施農業理論與實踐 張乃明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6
發表論文:
[1]張好,董春雨,孫思靜,黃祖志,張乃明,包立.云南典型碳酸鹽巖區土壤重金屬污染特征及源解析[J].環境化學,1-13.
[2]付克劍,周洪印,張乃明,張繼來,鄧毅書.木醋液對大白菜根腫病的防治效果[J].中國蔬菜,2024,(03):75-83.
[3]陳文,劉奇,王豹,王晟,劉志宗,張乃明,李博.云南省會澤縣某鉛鋅礦區耕地土壤重金屬污染評價及來源解析[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1-10.
[4]劉奇,王晟,何濤,包立,張乃明.不同玉米品種對Pb、Cd積累與轉運差異研究[J].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2024,40(01):130-137.
[5]劉奇,王晟,陳文,趙炫越,包立,張乃明.不同鈍化材料對玉米Cd、Pb積累與轉運的影響[J].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2024,40(03):437-448.
[6]周洪印,劉志宗,譚福民,包立,付克劍,吳龍華,張乃明.農田土壤鉛有效態分析法(AB-DTPA)的優化與驗證[J].農業工程學報,2023,39(24):109-116.
[7]孫思靜,董春雨,張好,楊海嬋,黃祖志,韓宇,張乃明,包立.基于PMF模型和地理探測器的土壤重金屬源解析及影響因素分析[J].環境科學,-8.
[8]劉娟,盧維宏,朱啟林,任利娟,盛宣淋 ,韓東錦,張乃明.天然富硒茶產地篩選評價方法的構建與應用[J].中國土壤與肥料,2023,(2):25-35.
[9]澤爾拉都,邸雪嫣,張乃明,蘇友波,蔣明,張繼來,陳文華,馬珣,胡承磊.云南典型果蔬種植區土壤養分分布特征及影響因子分析[J].江蘇農業科學,2023,5(2):232-239.
[10]劉志宗,王晟,陳亞俊,張乃明.褚橙果實品質指標與土壤養分狀況關聯分析[J].中國土壤與肥料,2023,(07):82-90.
[11]王晟,劉志宗,劉奇,陳亞俊,譚超,張乃明.澄江藍莓產區土壤速效養分空間分布及對藍莓品質的影響[J].南方農業學報,2023,54(06):789-799.
[12]王晟,劉志宗,張乃明,周洪印. 淺析基于糧食安全的未來農業三種發展趨勢[J]. 中國農業綜合開發,2023,(09):53-56.
[13]盧維宏,王要芳,劉娟,任利娟,張乃明. 磷石膏無害化改性及其在農田土壤改良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 土壤,2023,55(04):699-707.
[14]杜彩艷,魯海燕,熊艷竹,孫曦,孫秀梅,普繼雄,張乃明. 連續兩年沼液與化肥配施對桃生長及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J]. 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23,25(08):165-175.
[15]劉奇,張靖宇,王晟,張乃明. 廢棄菌渣發酵條件優化研究[J]. 中國農學通報,2023,39(22):104-109.
[16]盛宣淋,王晟,邸雪嫣,張乃明. 污泥、菇渣復合基質對小白菜育苗的影響[J]. 北方園藝,2023,(12):8-14.
[17]劉奇,王晟,陳文,劉志宗,趙炫越,包立,張乃明. 典型有色金屬冶煉區重金屬污染特征及生態風險評價[J].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24,43(02):308-322.
[18]張竑,穆玉寧,楊晨宇,蘇友波,蔣明,張繼來,傅開道,張乃明,陳文華. 基于紫外光譜研究溶解性黑炭質子化[J]. 分析試驗室,2024,43(04):469-475.
[19]張好,董春雨,楊海嬋,孫思靜,韓宇,黃祖志,張乃明,包立. 昭通市農田土壤和蔬菜重金屬污染評價及相關性分析[J]. 環境科學,2024,45(02):1090-1097.
[20]張智浩,解國玲,吳流通,徐權杰,張永慧,張繼來,林春,鄧毅書,張乃明,蘇友波. 土壤強還原處理對連作白菜根腫病的防治效果研究[J]. 中國土壤與肥料,2023,(04):190-199.
[21]周洪印,李佳蓉,龍際柏,鄧毅書,張乃明,蘇友波,王靜,楊艷清,包立,夏運生. 云南葡萄產地土壤酸度分布特征及關鍵影響因素研究[J]. 中國土壤與肥料,2023,(02):16-24.
[22]劉奇,王晟,趙炫越,陳文,包立,張乃明. 不同葉面阻控劑對玉米Cd、Pb積累與轉運差異研究[J].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23,42(06):1247-1256.
[23]單治國,滿紅平,顏學行,趙媛,周紅杰,張乃明,張春花*. 3種有益菌對聯苯菊酯殘留曬青毛茶固態發酵過程中多酚類物質含量影響的研究[J]. 中國食品添加劑,2023,34(03):263-272.
[24]劉奇,劉志宗,劉娟,張乃明. 打好凈土保衛戰 需理性看待土壤修復產業[J]. 蔬菜,2023,(01):1-9.
[25]王晟,何潔,劉志宗,劉奇,陳亞俊,張乃明. 種植八寶景天對污染土壤徑流中鎘濃度的影響[J]. 環境工程:1-10.
[26]Juan Liu, Xinyang Li,Peiyu Zhang, Qilin Zhu,Weihong Lu,Yanqing Yang, Yang Li,Jiawen Zhou,Longhua Wu,Naiming Zhang,Peter Christie. Contamination levels of and potential risks from metal(loid)s in soil-crop systems in high geological background areas.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22,IF=10.754)。
[27]單治國,黃紅平,滿紅平,顏學行,趙媛,周紅杰,張乃明,張春花. 農藥殘留對普洱茶發酵中揮發性香氣物質的影響[J]. 中國釀造,2022,41(12):150-159.
[28]尹嬌,包立,陳芙蓉,韓宇,張乃明,王靜,夏鳳武,董春雨,鄧毅書. 碳氮比對葉菜廢棄物好氧堆肥效果的影響[J]. 中國土壤與肥料,2022,(12):200-205.
[29]周洪印,李嘉琦,包立,夏運生,王晟,吳龍華,張乃明. 不同阻控措施對生菜中鎘鉛累積及品質的影響[J]. 環境科學,2023,44(09):5196-5203.
[30]任利娟,盧維宏,李嘉琦,于暢,于泓,包立,張乃明. 葉面阻控劑在重金屬污染耕地土壤安全利用中的應用[J]. 中國土壤與肥料,2022,(11):230-236.
[31]方爽,劉娟,張乃明*,劉志宗,陳亞俊. 環境友好型肥料與農業綠色發展[J]. 肥料與健康,2022,49(05):1-5.
[32]張智浩,鄧毅書,聶強,解國玲,吳流通,邸雪嫣,石浩,付克劍,張繼來,林春,張乃明,蘇友波. 白菜健康株與根腫病患病株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功能差異[J].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中英文),2023,31(04):530-542.
[33]Lu, Weihong; Huang, Siliang; Zhang, Naiming*; Li, Fangyan; Wang, Jianwen; Han, Dongjin; Yu, Hong; Li, Jiaqi; Bao, Li .Occurrence, Origin and Risk Assessment of Trace Elements in High Geological Background Impacted Soil-crop Systems in Yunnan, China.SOIL & SEDIMENT CONTAMINATION, 2022, 31(4): 515-532.
[34]張好,董春雨,孟令宇,任麗娟,李嘉琦,張乃明,包立*. 化肥施用對土壤養分遷移及普洱茶品質的影響[J]. 磷肥與復肥,2022,37(10):46-50.
[35]董春雨,張好,鐘雄,羅宏林,楊海嬋,張乃明,夏運生,包立*. 云南磷石膏堆存對區域水環境的影響研究[J]. 中國農學通報,2022,38(27):26-34.
[36]董春雨,王凱,鄧琪,任利娟,李嘉琦,張昌琦,張乃明,包立*. 鈣鎂磷肥可以減少復合污染農田不同品種玉米Cd、As吸收[J]. 中國土壤與肥料,2022,(09):45-50.
[37]劉志宗,盧維宏,張乃明*. 推廣腐植酸類肥料提高黑土地肥力[J]. 腐植酸,2022,(04):10-15.
[38]韓東錦,張乃明*,趙龍*,侯紅. 滇東耕地土壤鉛安全閾值研究[J].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22,41(10):2190-2199.
[39]吳慧,陳保冬,朱永官,岳獻榮,張乃明,夏運生*. AMF對鐵尾礦區草本植物生長參數、營養吸收及種間競爭的影響[J]. 草業科學,2022,39(03):465-473.
[40]蘇丹,于暢,盧維宏,張乃明*. 腐植酸助推農業低碳綠色轉型[J]. 腐植酸,2022,(01):18-23+26.
[41]盧維宏,劉娟,張乃明,張玉娟,郝康偉,任利娟,于暢,侯紅. 設施菜地土壤重金屬累積及影響因素研究[J]. 中國環境科學,2022,42(06):2744-2753.
[42]王曉婷,譚超*,王燕華,秦太峰,張乃明,李芳艷. 兩個產地洋蔥的UHPLC圖譜分析及前列腺素A1含量測定[J]. 食品與機械,2022,38(01):44-51.
[43]李芳艷,盧維宏,張乃明,劉娟,魯春輝. 不同施肥處理對洋蔥硒吸收轉運及產量的影響[J]. 蔬菜,2022,(01):24-29.
[44]朱倩,張乃明,夏運生,楊旭,張傳光. 5種活性生物炭對水體低濃度氮、磷吸附效果研究[J]. 生態環境學報,2021,30(12):2387-2394.
[45]邵忱忱,牛婧,張仕穎,包立,夏運生,張乃明*. 鉛鋅鎘復合污染條件玉米低累積品種的篩選[J]. 貴州農業科學,2021,49(12):107-117.
[46]劉娟,張乃明,于泓,張靖宇,李芳艷,于暢,杜紅蝶. 重金屬污染對水稻土微生物及酶活性影響研究進展[J]. 土壤,2021,53(06):1152-1159.
[47]吳慧,吳程龍,張仕穎,夏運生,張乃明,普紹才. 施用有機-無機改良劑對錫尾礦化學屬性的影響[J]. 生態環境學報,2021,30(11):2244-2250.
[48]何潔,譚福民,包立,張乃明*. 滇西南鋅廠周邊農用地土壤重金屬污染評價及來源解析[J]. 江西農業學報,2021,33(11):138-144.
[49]于泓,盧維宏,張乃明. 我國設施栽培土壤退化特征及修復技術研究進展[J]. 蔬菜,2021,(11):35-42.
[50]李嘉琦,盧維宏,韓云昌,張乃明. 磷石膏改性及其在酸性土壤調控中的應用研究[J]. 磷肥與復肥,2021,36(10):16-20.
[51]劉娟,張乃明*,于泓,林建. 沘江兩岸耕地土壤重金屬徑流遷移模擬研究[J]. 安全與環境學報,2021,21(04):1823-1831.
[52]劉娟,張乃明,袁啟慧. 不同鈍化劑對鉛鎘復合污染土壤鈍化效果及影響因素研究[J]. 生態環境學報,2021,30(08):1732-1741.
[53]杜彩艷,普繼雄,孫曦,吳迪,王攀磊,毛妍婷,潘艷華,張乃明. 鉀肥種類及用量對三七養分吸收和產量及品質的影響[J]. 中國土壤與肥料,2022,(04):192-200.
[54]王凱,包立,栗麗,譚福民,孟令宇,張乃明*. 土壤外源補硒對油菜硒吸收轉運累積的影響[J]. 江蘇農業科學,2021,49(13):79-84.
[55]張麗,張乃明*,張玉娟,鄧洪,楊浩瑜. 云南耕地土壤硒含量空間分布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 土壤,2021,53(03):578-584.
[56]王凱,張乃明*,劉惠見,鄧毅書. 不同施肥措施對勐海大葉茶產量與品質的影響[J]. 中國土壤與肥料,2021,(03):194-198.
[57]盧維宏,劉娟,張乃明*,李芳艷,韓東錦,于泓,李嘉琦,韓政. 中國典型設施栽培土壤Cu、Zn累積特征及風險預測[J]. 農業工程學報,2021,37(11):189-196.
[58]劉娟,張乃明*,于泓,寧東衛,張淑香. 模擬降雨條件下潮土磷素流失特征及影響因素研究[J]. 土壤與作物,2021,10(02):177-186.
[59]秦芙蓉,張仕穎,夏運生*,張乃明,吳程龍,何忠俊,岳獻榮,田森林. 來利山錫尾礦區優勢植物調查與生態修復潛力分析[J]. 環境科學,2021,42(08):3963-3970.
[60]譚福民,楊浩瑜,何潔,王凱,張乃明*. 礦區周邊土壤磁化率與重金屬含量關系研究——以滄源和個舊鉛鋅礦為例[J]. 土壤通報,2021,52(01):192-197.
[61]楊浩瑜,張敏,鄧洪,劉惠見,張乃明*,包立*. 滇池流域大棚土壤磷素空間分布特征研究[J]. 云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21,36(01):140-146.
[62]劉娟,李洋,張敏,張乃明*,韓東錦. 滇東農田土壤鉛污染健康風險評價及基準研究[J]. 農業工程學報,2021,37(01):241-250.
[63]劉娟,張乃明,張淑香. 潮土磷素累積流失風險及環境閾值[J]. 農業工程學報,2020,36(20):8-16.
[64]李洋,張乃明,魏復盛. 滇東鎘高背景區菜地土壤健康風險評價與基準[J]. 中國環境科學,2020,40(10):4522-4530.
[65]劉娟,張乃明. 噻蟲嗪在農田土壤中環境行為的研究進展[J]. 土壤,2020,52(05):883-890.
[66]劉娟,張乃明,徐紅嬌,張淑香.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紅壤磷素徑流流失特征[J]. 水土保持學報,2020,34(05):103-110.
[67]盧維宏,張乃明*,包立,張麗,秦太峰. 我國設施栽培連作障礙特征與成因及防治措施的研究進展[J]. 土壤,2020,52(04):651-658.
[68]盧維宏,張乃明,蘇友波,李懋松,熊潤忠,秦太峰. 聯合施肥對復合污染農田水稻As、Cd吸收的影響[J].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20,39(10):2217-2226.
[69]張乃明. 滇池治理須再接再厲不松勁[J]. 社會主義論壇,2020,(08):45-46.
[70]韓東錦,趙龍,張乃明,侯紅,孫在金. SSD法對西南碳酸鹽巖母質區稻田土壤鎘污染類型劃分研究[J]. 環境科學研究,2021,34(02):409-418.
[71]孟令宇,楊浩瑜,張乃明*,鄧洪,劉惠見,包立,黃維恒. 基于SWAT模型茶園化肥減施增效配比研究[J].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中英文),2020,28(08):1239-1248.
[72]盧維宏,譚福民,張乃明,秦太峰. 麗江高背景區土壤-蔬菜中鉻含量及健康風險評價[J]. 腐植酸,2020,(03):25-32.
[73]劉娟,張乃明,何云. 黑曲霉素J4對中低品位磷礦粉的溶磷效果及重金屬釋放的影響[J]. 生態環境學報,2020,29(06):1260-1267.
[74]肖艷萍,張仕穎,包立,趙丹丹*,張乃明*. 環境溫度和酸堿變化適應性廣的纖維素降解菌復合系篩選[J]. 西南農業學報,2020,33(05):1019-1027.
[75]韓云昌,張乃明. 施用鈍化劑對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的研究進展[J]. 江蘇農業科學,2020,48(10):52-56.
[76]劉娟,李佳佳,張乃明,馮光泉. 復合鈍化劑對鎘污染土壤三七生長及生理特性的影響[J].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20,39(10):2190-2197.
[77]何飛,趙龍,孫在金,林祥龍,侯紅,張乃明. 銻對甘藍的毒性閾值研究[J]. 環境科學研究,2020,33(12):2898-2905.
[78]韓云昌,張乃明*,包立,楊牧青. 云南省沘江流域底泥中Pb污染分布特征及評價[J]. 中國農學通報,2020,36(13):110-114.
[79]何潔,盧維宏,張乃明. 腐植酸在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 腐植酸,2020,(02):38-42+55.
[80]楊浩瑜,劉惠見,張乃明*,賀婷,鄧洪,包立. 化肥減施處理對茶園土壤養分及茶葉品質的影響[J]. 南方農業學報,2020,51(04):887-896.
[81]張麗,張乃明*,包立,李洋,張敏,楊浩瑜,陸紅斌. 滇東南農田土壤重金屬分布特征及污染風險評價[J]. 土壤通報,2020,51(02):473-480.
[82]劉娟,張乃明,鄧洪. 勐?h茶園土壤養分狀況及肥力質量評價[J]. 農業資源與環境學報,2021,38(01):79-86.
[83]王凱,盧維宏,張乃明,張麗. 土壤作物系統中的硒與人體健康[J]. 肥料與健康,2020,47(01):5-10+69.
[84]李婷,張麗,劉大會,張乃明,寧東衛,岳獻榮,夏運生. 菌根與間作對紫色土-水界面氮流失的削減效應[J]. 土壤學報,2021,58(01):191-201.
[85]張乃明,張麗,盧維宏,張敏,李洋,秦太峰. 區域綠色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研究與應用[J]. 生態經濟,2019,35(12):185-189.
[86]張麗,張乃明,張仕穎,賈廣軍,寧東衛,岳獻榮,夏運生. AMF和間作對作物產量和坡耕地土壤徑流氮磷流失的影響[J]. 農業工程學報,2019,35(22):216-224.
[87]劉圓圓,張麗,王碩,劉大會,張乃明,楊錦花,夏運生. 氮和土著AMF對黃瓜間作土壤酶活性及氮利用的影響[J]. 菌物學報,2019,38(11):1965-1975.
[88]劉圓圓,趙乾旭,鄧曦,王豹,張乃明,宗慶富,夏運生. 土著AMF與氮形態對辣椒||菜豆間作系統植株氮利用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中英文),2020,28(02):245-254.
[89]程文娟,包立*,羅雄鑫,張乃明. 滇池水體沉積物磷素特征及其對藻類的影響[J]. 農業資源與環境學報,2019,36(06):822-828.
[90]段永蕙,韓晉仙,張乃明. 新時代背景下環境質量評價課程教學實踐[J]. 西部素質教育,2019,5(21):162-163.
[91]段永蕙,劉娟,劉惠見,張淑香,張乃明. 紅壤性水稻土磷素淋溶流失特征及環境閾值研究[J]. 云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19,34(06):1070-1075.
[92]劉娟,張淑香,寧東衛,張乃明. 3種耕作土壤磷隨地表徑流流失的特征及影響因素[J]. 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2019,35(10):1346-1352.
[93]李婷,張麗,李朝麗,張乃明,岳獻榮,刀博福,夏運生. 土著AMF與玉米/大豆間作對紅壤徑流氮形態變化的響應[J]. 水土保持學報,2019,33(05):21-27.
[94]張敏,楊浩瑜,包立,汪泰,張乃明*. 氮、磷、鉀配比施肥對辣木生長及葉片養分吸收的影響[J]. 林業科學研究,2019,32(05):114-120.
[95]趙宏,包立,許敬敬,韓云昌,張乃明*. 有色金屬礦區周邊土壤磁化率與Pb、Zn、Cd的相關性研究[J]. 土壤,2019,51(05):995-1000.
[96]杜彩艷,余小芬,杜建磊,毛妍婷,段宗顏*,包立,張乃明*,陳軍. 不同玉米品種對Cd、Pb、As積累與轉運的差異研究[J]. 生態環境學報,2019,28(09):1867-1875.
[97]盧維宏,張乃明,張麗,包立,孟令宇,韓政,秦太峰. 增效肥料對設施栽培小白菜生長及土壤酶活性的影響[J]. 南方農業學報,2019,50(09):2022-2028.
[98]鄧洪,包立,楊浩瑜,劉惠見,黃維恒,張乃明,董新星. 藍藻衰亡下滇池草海沉積物中各形態磷釋放動態的模擬研究[J]. 濕地科學,2019,17(02):249-254.
[99]劉惠見,鄧洪,黃維恒,楊浩瑜,張乃明,包立. 滇池流域不同利用方式下紅壤磷素滲漏環境風險評價[J]. 中國土壤與肥料,2019,(02):54-60.
[100]啟慧,包立,張乃明. 鈍化劑種類和粒徑對復合污染土壤鎘鉛有效態的影響[J]. 農業資源與環境學報,2019,36(02):192-197.
[101]傳光,澤桑梓,朱家穎,季梅,劉凌,張乃明. 薇甘菊頸盲蝽細胞色素P450 PmCYP4基因克隆及表達分析[J]. 生物安全學報,2019,28(01):13-18.
[102]佳佳,張乃明,楊莉,陶亮,馮光泉,張文斌,包立,曾鴻超. Cd脅迫危害三七生長的生理機制研究[J]. 土壤通報,2019,50(01):177-182.
[103]彩艷,王攀磊,杜建磊,朱紅業,包立,郭玉蓉,張乃明,潘艷華. 生物炭、沸石與膨潤土混施對玉米生長和吸收Cd、Pb、Zn的影響研究[J]. 生態環境學報,2019,28(01):190-198.
[104]傳光,澤桑梓,朱家穎,季梅,劉凌,張乃明. 薇甘菊頸盲蝽谷胱甘肽S-轉移酶PmGSTd1基因克隆及表達分析[J]. 生態環境學報,2018,27(12):2179-2184.
[105]洪,劉惠見,包立,黃維恒,楊浩瑜,張乃明,張仕穎,董新星. 銅綠微囊藻污染下滇池草海表層沉積物中各形態磷的含量[J]. 濕地科學,2018,16(06):808-815.
[106]永蕙,史丹,張乃明. 山西省資源型產業碳排放驅動力分析及減排對策[J]. 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8,43(06):145-148.
[107]亮,包立,劉源,楊牧青,張乃明. 云南不同產地三七的重金屬吸收累積特征研究[J]. 中國農學通報,2018,34(34):74-81.
[108]雪薇,包立,張乃明. 不同區域曼陀羅對鎘吸收轉運特征研究[J]. 安徽農業科學,2018,46(30):71-73+144.
[109]乃明,張麗,趙宏,韓云昌,段永蕙. 農業綠色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應用[J]. 生態經濟,2018,34(11):21-24+46.
[110]娟,包立,張乃明,張淑香. 我國4種土壤磷素淋溶流失特征[J]. 水土保持學報,2018,32(05):64-70.
[111]劉源,楊牧青,汪泰,趙宏,張乃明. 云南三七種植區土壤重金屬分布特征及其與三七塊根、葉片內含量的關系[J]. 江蘇農業科學,2018,46(18):298-302.
[112]許敬敬,包立,趙宏,張乃明. 磷石膏對紅壤酸度及小白菜生長的影響[J]. 磷肥與復肥,2018,33(09):34-37+43.
[113]張乃明. 把握好建設中國最美麗省份的重點[J]. 社會主義論壇,2018,(09):17-18.
[114]杜彩艷,張乃明,包立,杜建磊,米艷華,陳璐,孔令明. 鉀素水平對二年生三七全生育期光合特性及產量的影響[J]. 中國土壤與肥料,2018,(04):107-113.
[115]熊薈菁,張乃明,趙學通,包立,段紅平. 秸稈生物炭對葡萄園土壤改良效應及葡萄品質的影響[J]. 土壤通報,2018,49(04):936-941.
[116]鐘雄,王碩,包立,張乃明,劉大會,夏運生,李佳華. 間作作物菌根菌絲對紅壤磷形態的影響[J].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18,26(11):1624-1633.
[117]陶亮,張乃明. 3種葉類蔬菜對鎘污染的生長發育響應及累積特征[J]. 中國農學通報,2018,34(18):99-106.
[118]黃維恒,包立,熊薈菁,鄧洪,韓云昌,劉惠見,張乃明. 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土壤肥力分級及評價[J]. 中國農學通報,2018,34(18):119-125.
[119]黃維恒,熊薈菁,鄧洪,劉娟,李佳佳,張乃明,包立. 滇池南岸典型區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無機態磷的分布[J]. 環境污染與防治,2018,40(06):689-692.
[120]鐘雄,張麗,張乃明,年夫照,賈廣軍,岳獻榮,夏運生. 滇池流域坡耕地土壤氮磷流失效應[J]. 水土保持學報,2018,32(03):42-47.
[121]程文娟,肖輝,肖茜,張乃明,潘潔. 不同種植年限玫瑰大棚土壤中養分變化研究[J]. 山西農業科學,2018,46(05):791-794.
[122]楊牧青,劉源,黃維恒,熊薈菁,張乃明. 新產區土壤和三七中重金屬元素的累積狀況[J]. 中國農學通報,2018,34(12):91-97.
[123]肖洋,張乃明. 生物炭對土壤中常用除草劑吸附效應的研究進展[J]. 環保科技,2018,24(02):40-43.
[124]段永蕙,針宏艷,張乃明. 山西省低碳城市評價與空間格局分析[J]. 生態經濟,2018,34(04):55-58.
[125]趙淑婷,孫在金,林祥龍,薛文娟,張乃明,侯紅. 不同性質土壤中銻對小麥根伸長的毒性閾值及預測模型[J]. 安全與環境學報,2018,18(01):380-385.
[126]字春光,蘇友波,包立,張仕穎,張丹,常換換,張紫妍,張乃明. 我國磷石膏資源化利用現狀及對策建議[J]. 安徽農業科學,2018,46(05):73-76+80.
[127]字春光,蘇友波,包立,張仕穎,張丹,常換換,張紫妍,張乃明,楊浩勛. 生物有機肥對工程擾動土地玉米的光合特性及產量的影響——以烏蒙山區云南省曲靖市馬龍縣試驗地為例[J]. 安徽農業科學,2018,46(04):119-123+150.
[128]包立,劉惠見,鄧洪,黃維恒,張乃明,董新星. 玉米秸稈生物炭對滇池流域大棚土壤磷素利用和小白菜生長的影響[J]. 土壤學報,2018,55(04):815-824.
[129]趙宏,包立,張乃明. 2015年云南省化肥消費結構與施肥強度分析[J]. 磷肥與復肥,2017,32(12):37-41.
[130]杜彩艷,杜建磊,包立,汪泰,劉源,張乃明,楊明英. 不同施鉀水平對土壤速效鉀含量和三七養分吸收及產量的影響[J]. 中國土壤與肥料,2017,(06):105-112.
[131]張乃明. 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理論與實踐[J].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17,36(10):1977.
[132]許敬敬,張乃明. 磷石膏的農業利用研究進展[J]. 磷肥與復肥,2017,32(09):34-38.
[133]黃維恒,包立,林健,熊薈菁,鄧洪,張乃明. 沘江流域耕地土壤重金屬分布及生態風險評價[J]. 農業資源與環境學報,2017,34(05):456-465.
[134]單治國,張春花,滿紅平,魏朝霞,周紅杰,趙明,段雙梅,張乃明. 普洱茶固態發酵過程中聯苯菊酯降解規律研究[J]. 植物保護,2017,43(04):90-96.
[135]汪新月,張仕穎,岳獻榮,谷林靜,夏運生,張乃明,岳志權. 隔根與接種FM對紅壤上玉米/大豆植株生長及氮素利用的影響[J].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17,23(04):1022-1029.
[136]趙乾旭,史靜,夏運生,張乃明,寧東衛,岳獻榮,楊海宏. AMF與隔根對紫色土上玉米||大豆種間氮競爭的影響[J]. 中國農業科學,2017,50(14):2696-2705.
[137]汪新月,史靜,岳獻榮,張乃明,夏運生,羅海群,羅婉玉. 接種AMF與間作對紅壤上玉米和大豆種間氮素競爭的影響[J]. 菌物學報,2017,36(07):972-982.
[138]趙乾旭,史靜,張仕穎,年夫照,張乃明,陳雪嬌,夏運生. 土著從枝菌根真菌(AMF)與不同形態氮對紫色土間作大豆生長及氮利用的影響[J]. 菌物學報,2017,36(07):983-995.
[139]蔡亮亮,趙龍,陳衛玉,姚娜,張乃明,侯紅. Cd脅迫下復合葉面肥對水稻幼苗生長及Cd積累特征的影響[J]. 環境工程技術學報,2017,7(04):509-516.
[140]陶亮,張乃明. 云南部分地區農產品重金屬污染現狀與分析[J]. 中國農學通報,2017,33(20):83-89.
[141]程文娟,王建春,宋治文,張乃明. 培地康土壤調理劑應用效果研究[J]. 天津農林科技,2017,(03):30-32.
[142]楊牧青,康宏宇,劉源,林健,康日峰,張乃明. 云南會澤某鉛鋅冶煉廠周邊土壤重金屬污染特征與評價[J]. 山東農業科學,2017,49(04):72-77.
[143]汪泰,顧文宏,何軍,熊俊芬,張乃明. 辣木新資源食品研究進展[J]. 食品工業科技,2017,38(08):364-368.
[144]段永蕙,景建邦,張乃明. 山西省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分析[J]. 生態經濟,2017,33(04):64-68+79.
[145]趙忠紅,張乃明,扈學文,包力,夏運生. 云南陽宗海表層沉積物有機質組成結構對磷賦存形態特征的影響[J]. 湖泊科學,2017,29(02):308-316.
[146]王慧姣,汪泰,包立,牛婧,張乃明. 藍藻厭氧發酵液對生菜產量與品質的影響[J]. 環境科學導刊,2017,36(01):1-5.
[147]單治國,張春花,滿紅平,魏朝霞,強繼業,張乃明,唐嘉義. 茶餅病侵染對茶樹游離氨基酸組分及含量的影響[J]. 現代食品科技,2017,33(05):240-246+318.
[148]尹寶海,史靜,岳獻榮,張乃明,谷林靜,李磊,夏運生. 外源磷與AMF菌絲對紫色土-玉米間作系統磷遷移的影響[J]. 生態環境學報,2017,26(02):227-233.
[149]趙宏,胡興鋼,張乃明,郝斐. 怒江中游流域土壤主要肥力指標分析與評價[J]. 中國農學通報,2017,33(05):47-53.
[150]杜彩艷,張乃明,雷寶坤,陳安強,毛妍婷,胡萬里,付斌,袁正湘,陳軍. 砷、鉛、鎘低積累玉米品種篩選研究[J]. 西南農業學報,2017,30(01):5-10.
[151]杜彩艷,張乃明,雷寶坤,胡萬里,付斌,陳安強,毛妍婷,木霖,王紅華,嚴婷婷,段宗顏,雷梅. 不同玉米(Zeamays)品種對鎘鋅積累與轉運的差異研究[J].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17,36(01):16-23.
[152]趙宏,張乃明. 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 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17,39(01):10-16.
[153]Shangguan Yu xian; Zhao Long; Qin Yusheng; Hou Hong*; Zhang Naiming.Antimony release from contaminated mine soils and its migration in four typical soils using lysimeter experiments.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2016, 133: 1-9.
[154]Liu, Junzhuo; Luo, Xiongxin; Zhang, Naiming; Wu, Yonghong*.Phosphorus released from sediment of Dianchi Lake and its effect on growth of Microcystis aeruginosa.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2016, 23(16): 16321-16328.
[155]史莉; 岳獻榮; 夏運生; 張乃明; 史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專業課教學的改革探索——以研究生課程《高級土壤學》為例.農業教育研究, 2016, (01): 46-48.
[156]牛婧,包立,楊牧青,王慧姣,汪泰,張乃明. 滇池沉積物磷濃度對內源磷釋放過程及藍藻生長的影響[J]. 環境科學導刊,2016,35(06):1-9.
[157]趙乾旭,岳獻榮,夏運生,張乃明,年夫照,楊云強,馬玉林. 設施條件接種叢枝菌根真菌對紫色土上玉米/大豆生長及氮素利用的影響[J]. 作物雜志,2016,(05):94-100.
[158]潘麗媛,肖煒,董艷,李龔程,張乃明,段紅平,張仕穎. 超高產生態區水稻根際微生物物種及功能多樣性研究[J]. 農業資源與環境學報,2016,33(06):583-590.
[159]徐春鈺,張仕穎,夏運生,潘麗媛,段紅平,張乃明. 2種微生物菌劑對蔬菜花卉秸稈高溫堆肥過程中氮變化的影響[J]. 中國農學通報,2016,32(24):136-140.
[160]汪泰,王慧姣,包立,劉源,楊牧青,牛婧,張乃明. 通?h菜地土壤養分狀況分析與評價[J]. 中國農學通報,2016,32(24):162-167.
[161]史靜,夏運生,張乃明. 主成分分析在大棚土壤重金屬元素區域分異特征的應用[J]. 中國土壤與肥料,2016,(04):65-69.
[162]王慧姣,汪泰,韓學琴,金杰,廖承飛,李貴華,張乃明. 噴施葉面肥對辣木品質的影響[J]. 中國農學通報,2016,32(22):21-25.
[163]褚素貞,張乃明. 毒死蜱隨徑流遷移規律研究[J]. 西部林業科學,2016,45(03):51-56.
[164]史靜,于秀芳,夏運生,張乃明. 影響富營養化湖泊底泥氮、磷釋放的因素[J]. 水土保持通報,2016,36(03):241-244.
[165]付先恒,岳獻榮,夏運生,谷林靜,張乃明,董萍,劉大會. 接種AMF對間作大豆生長及有機磷利用的影響[J]. 大豆科學,2016,35(03):442-447.
[166]肖洋,張乃明. 上覆水性質對滇池沉積物釋放滴滴涕的影響[J]. 安全與環境學報,2016,16(02):274-278.
[167]杜彩艷,張乃明,姜蓉,汪泰,劉源. 云南三七種植區土壤主要養分含量特征研究與評價[J]. 西南農業學報,2016,29(03):599-605.
[168]康宏宇,康日峰,張乃明,包立,林健. 迪慶某銅礦土壤重金屬污染潛在生態風險評價[J]. 環境科學導刊,2016,35(01):75-81.
[169]康宏宇,林健,張乃明,包立,劉炳森. 不同鈍化材料對重金屬污染土壤的鈍化效果研究[J]. 中國農學通報,2015,31(35):176-180.
[170]王碩,張仕穎,史靜,谷林靜,張乃明,柳斌,夏運生. 叢枝菌根真菌與間作對滇池流域紅壤上大豆生長及磷累積的影響[J]. 作物雜志,2015,(06):106-111.
[171]陶亮,王紅燕,趙存朝,張乃明. 云南野生翅果藤營養活性成分分析[J]. 食品科學,2016,37(08):142-146.
[172]張麗,楊繼宇,賈廣軍,寧東衛,夏運生,范世杰,張乃明,劉大會. 菌根對滇池流域玉米//大豆間作紅壤磷素遷移削減的影響因素研究[J]. 云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15,30(06):909-915.
[173]褚素貞,張乃明. 坡度對云南紅壤徑流中磷素濃度的影響研究[J]. 中國農學通報,2015,31(28):173-178.
[174]賈廣軍,郭先華,谷林靜,夏運生,張旭東,張乃明,段紅平. AMF接種與根系分隔對紅壤上間作玉米生長及磷素吸收的影響[J]. 玉米科學,2015,23(04):149-154.
[175]賈廣軍,柳勇,谷林靜,張乃明,侯增龍,段紅平,夏運生. AMF接種與作物根系分隔方式對紫色土上間作大豆生長及磷素吸收的影響[J]. 大豆科學,2015,34(03):436-441+448.
[176]杜彩艷,段宗顏,張乃明,丘學禮,胡萬里,陳安強,付斌,潘艷華,余小芬,陳拾華,楊艷鮮. 云南主栽玉米品種抗旱性鑒定與評價[J]. 干旱地區農業研究,2015,33(04):181-189.
[177]徐紅嬌,包立,張乃明*,康宏宇. 滇池流域不同利用方式紅壤滲濾液的磷素形態變化[J]. 水土保持學報,2015,29(03):267-271.
[178]包立,康宏宇,胡興鋼,張乃明,趙學通,徐紅嬌. 昆明市松華壩水庫流域氮磷非點源污染產生負荷估算[J]. 環境科學導刊,2015,34(03):1-6.
[179]褚素貞,張乃明,史靜. 云南省設施土壤過氧化氫酶活性變化趨勢研究[J]. 中國農學通報,2015,31(15):220-225.
[180]張麗,賈廣軍,夏運生,張乃明,劉大會,寧東衛,陳瑞. 菌根和間作對滇池流域紅壤磷素遷移的影響[J]. 環境科學研究,2015,28(05):760-766.
[181]張丹丹,包立,張乃明,康宏宇. 不同設施栽培基質對生菜生長與品質的影響[J]. 北方園藝,2015,(08):173-176.
[182]Zhang, Li; Jia, Guangjun; Xia, Yunsheng*; Zhang, Naiming*; Liu, Dahui; Ning, Dongwei; Chen, Rui.Effects of mycorrhiza and intercropping on phosphorus transference on sloped red soil land in dianchi watershed.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5, 28(5): 760-766.
[183]Zhang, Shi-Ying; Xiao, Wei; Xia, Yun-Sheng; Wang, Yong-Xia; Cui, Xiao-Long; Zhang, Nai-Ming*.Arenimonas taoyuanensis sp nov., a novel bacterium solated from rice-field soil in China.Antonie Van Leeuwenhoe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neral and Molecular Microbiology, 2015, 107(5): 1181-1187.
[184]包立,張乃明,盧諶,張晨光. 改性沸石對不同類型土壤磷素活化效果研究[J]. 西南農業學報,2015,28(02):681-685.
[185]陳文韜,徐紅嬌,張乃明,康日峰. 某銅礦尾礦庫對周圍環境影響污染評價研究[J]. 環境科學導刊,2015,34(02):96-101.
[186]李龔程,張仕穎,肖煒,龍智勇,張乃明. 水稻中內生菌研究進展[J]. 中國農學通報,2015,31(12):157-162.
[187]包立,張乃明,劉朗伶,康日峰,趙學通,張丹丹. 滇池流域表層土壤磷素演變與積累特征研究(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5,16(04):840-844.
[188]張麗,張傳光,柳勇,谷林靜,張乃明,岳獻榮,夏運生. 接種叢枝菌根真菌(AMF)對施磷石膏云煙87的生長以及砷污染的影響[J].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15,21(02):475-484.
[189]程研,張乃明. 花卉蔬菜秸稈對水環境影響的模擬研究[J]. 中國農學通報,2015,31(06):167-171.
[190]趙學通,包立,康宏宇,張乃明. 秸稈生物炭對亞熱帶葡萄園土壤性質的影響[J]. 中國農學通報,2015,31(06):104-108.
[191]張仕穎,張乃明,王瑾. 不同種植年限葡萄根際微生物區系及其與肥力因子的相關分析[J]. 云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15,30(01):101-106.
[192]郝斐,史靜,張乃明,胡興鋼. 松華壩水源區面源污染N、P負荷解析研究[J]. 環境科學導刊,2014,33(06):10-14.
[193]史靜,扈新瑩,陳喜,吳永紅,張乃明. 磷在沉積物-生物膜-上覆水之間遷移轉化特征[J]. 水土保持學報,2014,28(06):298-303.
[194]康日峰,張乃明,史靜,包立,張傳光. 生物炭基肥料對小麥生長、養分吸收及土壤肥力的影響[J]. 中國土壤與肥料,2014,(06):33-38.
[195]杜彩艷,段宗顏,王建新,張乃明,楊志新,雷寶坤,胡萬里,陳拾華,潘艷華. 云南8個玉米品種苗期抗旱性研究[J]. 西北農業學報,2014,23(10):82-89.
[196]段永蕙,嚴佩,張乃明. 生態文明建設評價指標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 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4,39(05):65-69.
[197]包立,張乃明,劉朗伶,康日峰,趙學通,張丹丹. 滇池流域表層土壤磷素演變與積累特征研究[J]. 中國農學通報,2014,30(26):150-154.
[198]賈廣軍,白來漢,史靜,張乃明,岳獻榮,段紅平,夏運生. 菌根對磷石膏利用土壤主要化學性質的影響J]. 云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14,29(05):719-726.
[199]李鑫,張乃明,包立,康日峰,陳文韜,胡興綱. 富營養化湖泊水體藻水分離絮凝劑的篩選研究[J]. 環境工程,2014,32(S1):305-309+318.
[200]肖洋,張乃明. 滇池外海沉積物中滴滴涕類農藥的殘留特征[J]. 土壤,2014,46(04):684-688.
[201]肖洋,張乃明. 水稻秸稈生物炭對水體中DDE的吸附性能研究[J]. 環?萍,2014,20(04):7-9.
[202]趙學通,包立,史靜,張乃明. 云南賓川葡萄園土壤肥力特征與評價[J]. 中國農學通報,2014,30(22):232-237.
[203]張麗,岳獻榮,谷林靜,張傳光,史靜,張乃明,夏運生. 接種叢枝菌根真菌和施用磷石膏對烤煙生長及砷累積的影響[J].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14,33(07):1294-1303.
[204]張仕穎,夏運生,史靜,張乃明. 超高產生態區水稻產量成因研究進展[J]. 中國農學通報,2014,30(18):14-17.
[205]包立,張乃明,農明英. 滇池東大河流域土壤磷素累積規律及空間分布特征研究[J]. 土壤,2014,46(03):470-474.
[206]包媛媛,張新永,邵金良,劉宏程,張乃明. 多效唑在番茄和土壤中的殘留與降解動態研究[J]. 生態環境學報,2014,23(05):864-869.
[207]賈廣軍,張仕穎,谷林靜,張乃明,張龍杰,段紅平,夏運生. 菌根對紫色土上間作玉米生長及磷素累積的影響[J].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14,22(05):516-524.
[208]張仕穎,夏運生,肖煒,崔曉龍,王永霞,史靜,張乃明. 丁草胺污染對高產水稻土微生物區系的影響J]. 生態環境學報,2014,23(04):679-684.
[209]張傳光,岳獻榮,史靜,張乃明,谷林靜,郭輝,夏運生. 昆明不同產地磷石膏對烤煙生長及砷污染風險的影響[J]. 生態環境學報,2014,23(04):685-691.
[210]史靜,張譽方,張乃明,張淑香. 長期施磷對山原紅壤磷庫組成及有效性的影響[J]. 土壤學報,2014,51(02):351-359.
[211]譚超,張乃明. 利用藍藻厭氧發酵液制備蘇云金芽孢桿菌殺蟲劑[J]. 農藥,2014,53(03):179-183.
[212]譚超,張乃明. 利用新鮮藍藻藻泥發酵制備蘇云金芽胞桿菌殺蟲劑[J]. 農藥學學報,2014,16(01):41-48.
[213]張小卓,史靜,張乃明,李麗萍. 云南主要葡萄種植區土壤肥力特征與評價[J]. 土壤,2014,46(01):184-187.
[214]張麗,張傳光,谷林靜,張仕穎,張乃明,黃志能,夏運生. 接種Glomus mosseae對磷石膏施用烤煙苗期生長及磷、硫、砷吸收的影響[J]. 中國農學通報,2014,30(04):162-169.
[215]hi, Jing; Zu, Xiao-Jing; Zhang, Nai-Ming*; Bao, Li; Xia, Yun-Sheng; Zhang, hi-Ying,Sediment phosphorus form, spac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and influencing actor of Cao Hai in Dian Lake, Yunnan, China,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3, 3(10): 1808-1813.
[216]Gu, Linjing; Bai, Laihan; Zhang, Naiming*; Zhang, Shiying; Yue, Xianrong; Chen, ongzhi; Xia, Yunsheng*.Strengthening effect of mycorrhizal technology on pplication of phosphogypsum in agriculture.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13, 29(17): 152-159.
[217]ong, Jibo; Chen, Baodong; Zhu, Yongguan; Li, Xiaolin; Yue, Xianrong; Zhang, aiming; Xia, Yunsheng*.Mycorrhiza and Iron Tailings Synergistically Enhance aize Resistance to Arsenic on Medium Arsenic-Polluted Soils Through Increasing Phosphorus and Iron Uptake.Bulleti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
[218]張小卓,秦太峰,張乃明. 云南彌勒葡萄園土壤肥力特征與評價[J]. 西南農業學報,2013,26(06):2380-2385.
[219]魏博嫻,張乃明,張哲宇. 基于農作物虛擬水的云南省水資源戰略研究[J]. 環境科學導刊,2013,32(06):20-23.
[220]郝旭,張乃明,史靜. 昆明市云龍水庫徑流區氮磷非點源污染負荷分析[J]. 水土保持通報,2013,33(06):274-278+284.
[221]農明英,張乃明,史靜,包立,張仕穎. 外源有機物料對次生鹽漬化大棚土壤的改良效果[J]. 中國土壤與肥料,2013,(06):6-10.
[222]史靜,俎曉靜,張乃明,包立,夏運生,張仕穎. 滇池草海沉積物磷形態、空間分布特征及影響因素[J]. 中國環境科學,2013,33(10):1808-1813.
[223]史靜,潘根興,張乃明. 鎘脅迫對不同雜交水稻品種Cd、Zn吸收與積累的影響[J]. 環境科學學報,2013,33(10):2904-2910.
[224]谷林靜,白來漢,張乃明,張仕穎,岳獻榮,陳永志,夏運生. 菌根技術對磷石膏農用的強化效應[J]. 農業工程學報,2013,29(17):152-159.
[225]扈新瑩,羅雄鑫,史靜,張乃明,吳永紅,李運東,楊林章. 自然生物膜對水體中磷濃度的影響研究[J]. 環境科學導刊,2013,32(04):10-14.
[226]魏博嫻,張乃明,魏國良. 加快云南省環保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J]. 環境保護,2013,41(16):66-67.
[227]譚超,劉華戎,龔加順,張乃明. 不同原料對紅茶茶膏理化感官及色差的影響[J]. 中國農學通報,2013,29(21):195-199.
[228]史靜,張乃明,包立. 我國設施農業土壤質量退化特征與調控研究進展[J].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13,21(07):787-794.
[229]譚超,劉華戎,龔加順,張乃明. 不同加工工藝對紅茶茶膏品質的影響[J]. 茶葉科學,2013,33(04):351-357.
[230]谷雨,張乃明*. 昆明主城區城市地表徑流污染特征分析[J]. 環境工程學報,2013,7(07):2587-2595.
[231]史靜,潘根興,夏運生,張仕穎,張乃明. 鎘脅迫對兩品種水稻生長及抗氧化酶系統的影響[J]. 生態環境學報,2013,22(05):832-837.
[232]張仕穎,夏運生,肖煒,崔曉龍,王永霞,史靜,張乃明*. 除草劑丁草胺對高產水稻土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樣性的影響[J]. 生態環境學報,2013,22(05):815-819.
[233]張傳光,張乃明*,于秀芳. 熱改性斜發沸石對富營養化水體的脫氮除磷效果[J]. 環境工程學報,2013,7(05):1665-1670.
[234]史靜,盧諶,張乃明. 混播草帶控制水源區坡地土壤氮、磷流失效應[J]. 農業工程學報,2013,29(04):151-156.
[235]程文娟,張乃明. 施氮量對切花玫瑰苗期生長發育特征的影響[J]. 天津農業科學,2013,19(01):29-31+46.
[236]包立,張乃明,農明英. 寧蒗縣土壤主要肥力指標的分析與評價[J]. 中國農學通報,2012,28(24):74-79.
[237]張譽方,展曉瑩,閆海麗,張淑香,張乃明. 黑壚土和紅壤上兩種磷效率小麥根際特征差異[J]. 中國土壤與肥料,2012,(04):44-47.
[238]史靜,程文娟,張乃明. 施肥對切花玫瑰生長及養分吸收特性的影響[J]. 中國土壤與肥料,2012,(04):59-64.
[239]文波龍,劉興土,張乃明*. 滇池大清河流域農田土壤磷素空間變異特征及對地表徑流的影響[J]. 土壤學報,2012,49(01):173-178.
[240]張仕穎,夏運生,王蓉,史靜,張乃明. 淺論學習動機和課堂討論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中的作用——以《環境污染與食品安全》教學為例[J]. 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01):103-105+122.
[241]iao-min Li; Tong-xu Liu; Nai-ming Zhang*; Guo Ren; Fang-bai Li; Yong-tao i.Effect of Cr(VI) on Fe(III) reduction in three paddy soils from the Hani terrace field t high altitude.Applied Clay Science, 2012, 64: 53-60.
[242]Wu, Yonghong; He, Jiangzhou; Hu, Zhengyi; Yang, Linzhang*; Zhang, aiming.Removal of UV254nm matter and nutrients from a hotobioreactor-wetland system.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1, 194: 1-6.
[243]Wu, Yonghong*; Xia, Lizhong; Hu, Zhengyi; Liu, Shuzhi; Liu, Hongbin; Nath, ibhash; Zhang, Naiming; Yang, Linzhang.The application of zero-water discharge ystem in treating diffuse village wastewater and its benefits in community fforestation.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11, 159(10): 2968-2973.
[244]單治國,張春花,張乃明. 茶園病蟲草害生態控制研究[J]. 思茅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27(06):7-12.
[245]白來漢,張仕穎,張乃明*,夏運生,王幼珊,姜蓉,趙涵. 不同磷石膏添加量與接種菌根對玉米生長及磷、砷、硫吸收的影響[J]. 環境科學學報,2011,31(11):2485-2492.
[246]張晨光,徐德星,張乃明,鄭丙輝. 大寧河回水區消落帶土壤磷釋放動力學研究[J]. 土壤通報,2011,42(05):1159-1164.
[247]劉筱筠,張乃明,蔣智林,唐友元. 尋找民族地區遠程教育實踐教學的平衡支點[J]. 經濟研究導刊,2011,(27):306+315.
[248]單治國,張春花,張乃明. 茶葉農藥殘留降解過程及方式的研究進展[J]. 思茅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27(03):1-4.
[249]楊振興,張乃明,王磊,張剛. 滇池寶象河流域土壤磷素變異特征及影響因素研究[J]. 土壤,2011,43(01):39-43.
[250]侯焱焱,展曉瑩,劉璇,張乃明,張淑香. 不同形態無機磷對兩種磷效率小麥根際特征的影響[J]. 中國土壤與肥料,2011,(01):30-33+43.
[251]吳永紅; 張乃明.Allelopathic control of cyanobacterial blooms by periphyton iofilms.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10, (10): 1462-2920.
[252]史靜,張乃明. 云南設施土壤重金屬分布特征及污染評價[J]. 云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5(06):862-867.
[253]張晨光,徐德星,張乃明,鄭丙輝. 三峽入庫河流大寧河回水區消落帶土壤氨氮釋放動力學研究[J]. 三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2(05):93-96+109.
[254]廖康,張乃明,孟麗霞,楊振興. 有機酸對紅壤磷素活化影響因素研究[J]. 土壤通報,2010,41(05):1091-1094.
[255]張剛,張乃明. 農村生活污水土地處理技術研究進展[J]. 環境科學導刊,2010,29(04):67-71.
[256]王磊,張乃明,楊育華,楊振興,張剛,崔紅偉. 滇池流域花卉蔬菜廢棄物對湖泊水質影響的模擬研究J]. 環境科學導刊,2010,29(04):42-45.
[257]褚素貞,張乃明,史靜,毛昆明. 云南省設施栽培土壤脲酶活性變化趨勢研究[J]. 土壤通報,2010,41(04):811-814.
[258]夏運生,李陽紅,史靜,張乃明. 滇池寶象河流域土壤磷的累積及吸附特征研究[J]. 土壤學報,2010,47(02):325-333.
[259]史靜,鄧玉龍,張乃明,蘇友波. 云南設施土壤鹽分累積特征研究[J]. 土壤,2009,41(06):921-925.
[260]普惠娟,張乃明,楊振興,王磊,張剛. 滇池寶象河流域水體氮素特征及影響因素[J]. 水土保持通報,2009,29(06):123-125.
[261]史靜,鄧玉龍,張乃明. 云南設施土壤養分累積特征研究[J]. 中國農學通報,2009,25(12):95-101.
[262]謝春瓊,魏蘭芳,張乃明,李成學,郭建芳,何忠俊. 農科院校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初探[J]. 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02):68-71+88.
[263]文波龍,任國,張乃明. 云南元陽哈尼梯田土壤養分垂直變異特征研究[J]. 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09,24(01):78-81+93.
[264]程文娟,車曉虎,劉寵照,張乃明. 營養物質對延長鮮切玫瑰觀賞時間的研究[J]. 農產品加工(學刊),2008,(11):11-15+22.
[265]程文娟,史靜,夏運生,張乃明. 滇池流域農田土壤氮磷流失分析研究[J]. 水土保持學報,2008,(05):52-55.
[266]段永蕙,史靜,張乃明,文波龍. 設施土壤重金屬污染物累積的影響因素分析[J]. 土壤,2008,(03):469-473.
[267]于秀芳,張乃明. 昆明翠湖水質變化特征及影響因素研究[J]. 云南地理環境研究,2008,(03):38-41+47.
[268]陳鈺,郭愛華,姚延梼,張乃明. 杏品種花蕾細胞膜透性和脯氨酸含量與抗寒性的關系[J]. 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08,(02):211-214.
[269]李瑞娟,張乃明,李月順. 我國西南地區農業節水灌溉技術探討[J]. 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04):21-23.
[270]盧朝東,郜春花,王崗,董云中,張乃明. B2和B67菌株篩選及應用效果研究[J]. 中國土壤與肥料,2007,(05):56-59.
[271]陳鈺,張乃明. 磷脅迫及磷高效基因型品種篩選研究進展[J]. 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27):137-140.
[272]李陽紅,張乃明. 土壤磷流失風險的水溶性磷測定方法初探[J]. 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07,(05):710-713.
[273]張乃明,李成學,李陽紅. 滇池流域土壤磷累積特征與釋放風險研究[J]. 土壤,2007,(04):665-667.
[274]劉芳,張乃明. 松華壩庫區土壤氮磷累積特征與流失風險研究[J]. 水土保持通報,2007,(03):32-35.
[275]姬廣海,吳亞鵬,張乃明,楊云亮. 蘆薈根腐病病原菌的鑒定[J]. 植物病理學報,2007,(02):207-209.
[276]李進學,段紅平,張乃明,洪汝科. 不同生態區水稻根際微生物數量分析[J]. 耕作與栽培,2007,(01):3-5+26.
[277]曹娜,張乃明. 滇池周邊地區農田土壤硝酸鹽遷移累積特征[J]. 安全與環境學報,2007,(01):20-23.
[278]段紅平,張乃明,李進學,楊高群,師?. 超高產水稻根際微生物類群數量初探[J]. 中國農學通報,2007,(02):285-289.
[279]hang, Naiming*; Li, Gang; Su, Youbo; Mao, Kunming; Deng, ulong.Characteristics of nitrate accumulation in the greenhouse soil of Dianchi basin nd its effect on the environment.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ngineering, 2006, 22(6): 215-217.
[280]吳忠紅,張乃明,張玉娟,鄧玉龍. 氮與鈣、硼配施對西芹生物學性狀的影響[J]. 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06,(05):621-624.
[281]張乃明,李剛,蘇友波,毛昆明,鄧玉龍. 滇池流域大棚土壤硝酸鹽累積特征及其對環境的影響[J]. 農業工程學報,2006,(06):215-217.
[282]鄧玉龍,張乃明. 設施土壤pH值與有機質演變特征研究[J]. 生態環境,2006,(02):367-370.
[283]史靜,張乃明,褚素貞,高陽俊. 滇池流域地下水硝酸鹽污染特征及影響因素研究[J].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05,(S1):104-107.
[284]吳忠紅,張乃明,鄧玉龍. 北方日光溫室土壤有機質累積特征研究[J]. 中國農學通報,2005,(10):226-228.
[285]郜春花,王崗,董云中,焦曉燕,張乃明. 石灰性土壤中解磷優勢菌的篩選研究[J].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5,(03):133-135.
[286]褚素貞,張乃明,毛昆明,史靜. 昆明地區設施土壤養分變化規律研究[J]. 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05,(03):366-368+387.
[287]郜春花,張強,盧朝東,董云中,王崗,張乃明. 選用解磷菌劑改善缺磷土壤磷素的有效性[J]. 農業工程學報,2005,21(05):56-59.
[288]段永惠,張乃明,洪波,陳建軍. 滇池流域農田土壤氮磷流失影響因素探析[J].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5,13(02):116-118.
[289]孟金貴,張乃明. 云南省設施蔬菜生產可持續發展問題的探討[J]. 中國農學通報,2005,21(03):243-244+274.
[290]段永惠,張乃明,張玉娟. 施肥對農田氮磷污染物徑流輸出的影響研究[J]. 土壤,2005,37(01):48-51.
[291]孟金貴,張乃明,陳建軍,王樹明. 塑料大棚夏秋茬西芹無公害栽培技術研究[J]. 中國農學通報,2005,21(02):213-214.
[292]孟金貴,張乃明,陳建軍,王樹明. 塑料大棚冬春茬甜椒高產栽培技術[J]. 辣椒雜志,2004,(04):38-39.
[293]陳建軍,張乃明,秦麗,陳海燕. 昆明地區土壤重金屬與農藥殘留分析[J]. 農村生態環境,2004,(04):37-40.
[294]張乃明,張玉娟,陳建軍,李成學. 滇池流域農田土壤氮污染負荷影響因素研究[J]. 中國農學通報,2004,(05):148-150.
[295]孟金貴,張乃明,陳建軍,王樹明. 云南夏秋季西芹品種觀察試驗[J]. 長江蔬菜,2004,(10):44.
[296]段永蕙,張乃明,張玉娟. 施肥對滇池流域農田土壤氮流失的影響[J]. 水土保持研究,2004,(03):243-244+271.
[297]孟金貴,張乃明,陳建軍,王樹明. 塑料大棚夏秋茬西芹無公害栽培技術[J]. 農村實用工程技術(溫室園藝),2004,(09):38-39.
[298]張乃明,洪波,張玉娟. 農田土壤磷素非點源污染研究進展[J]. 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04,(04):453-456.
[299]高陽俊,張乃明,張玉娟. 設施栽培增施二氧化碳對西芹影響研究[J]. 農業現代化研究,2004,(04):317-320.
[300]蘇友波,李剛,毛昆明,張乃明. 昆明地區主要花卉蔬菜基地設施栽培土壤養分變化特點[J]. 土壤,2004,(03):303-306.
[301]何月秋,和志嬌,楊艷麗,張乃明. 哈茨木霉Th-A和Th-B的存活力與定殖能力的測定[J]. 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04,(03):279-282+303.
[302]段永惠,張乃明*,張玉娟. 農田徑流氮磷污染負荷的田間施肥控制效應[J]. 水土保持學報,2004,(03):130-132.
[303]李剛,張乃明,毛昆明,史靜,佘麗娜. 大棚土壤鹽分累積特征與調控措施研究[J]. 農業工程學報,2004,(03):44-47.
[304]張乃明,董艷. 施肥與設施栽培措施對土壤微生物區系的影響[J]. 生態環境,2004,(01):61-62.
[305]張玉娟,張乃明,高陽俊. 云南省生物入侵現狀分析[J]. 云南環境科學,2004,(01):10-14.
[306]高陽俊,張乃明. 施用磷肥對環境的影響探討[J]. 中國農學通報,2003,(06):162-165.
[307]高陽俊,張乃明. 滇池流域地下水硝酸鹽污染現狀分析[J]. 云南地理環境研究,2003,(04):39-42.
[308]段永蕙,張乃明. 山西土壤錳含量及影響因素研究[J]. 土壤通報,2003,(04):337-339.
[309]張乃明,張玉娟,高陽俊. 生物入侵的現狀與對策思考[J]. 農業環境與發展,2003,(04):29-31.
[310]張玉娟,余揚,張乃明,高陽俊. 設施環境因子調控技術研究進展[J]. 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2003,(03):186-188+191.
[311]段永蕙,張乃明. 滇池流域農村面源污染狀況分析[J]. 環境保護,2003,(07):28-30.
[312]郜春花,王崗,董云中,張乃明. 解磷菌劑盆栽及大田施用效果[J]. 山西農業科學,2003,(03):40-43.
[313]張乃明,余揚,洪波,陳建軍. 滇池流域農田土壤徑流磷污染負荷影響因素[J]. 環境科學,2003,(03):155-157.
[314]張乃明,武雪萍,谷曉濱,張學涌. 礦區復墾土壤養分變化趨勢研究[J]. 土壤通報,2003,(01):58-60.
[315]張乃明,李保國,胡克林. 污水灌區耕層土壤中鉛、鎘的空間變異特征[J]. 土壤學報,2003,(01):151-154.
[316]張乃明,陳建軍,常曉冰. 污灌區土壤重金屬累積影響因素研究[J]. 土壤,2002,(02):90-93.
[317]張乃明. 我國農業非點源污染研究概況與展望[J]. 土壤與環境,2002,(01):101-103.
[318]張乃明. 大氣沉降對土壤重金屬累積的影響[J]. 土壤與環境,2001,(02):91-93.
[319]張乃明. 山西土壤氟含量分布及影響因素研究[J]. 土壤學報,2001,(02):284-287.
[320]秦太峰,張乃明. 太原市蔬菜硝酸鹽污染狀況與防治對策[J]. 山西食品工業,2001,(02):42-44.
[321]張乃明,張守萍,武丕武. 山西太原污灌區農田土壤汞污染狀況及其生態效應[J]. 土壤通報,2001,(02):95-96+98.
[322]張乃明. 施肥對蔬菜中硝酸鹽累積量的影響[J]. 土壤肥料,2001,(02):37-38.
[323]張乃明. 土壤——植物系統重金屬污染研究現狀與展望[J]. 環境科學進展,1999,(04):31-34.
[324]段碧華,王紅英,韓寶平,張乃明. 環境土壤學發展趨勢分析與展望[J]. 北京農學院學報,1998,(04):81-84.
[325]段永蕙,張乃明,徐桂蘭. 太原市污灌區重金屬污染現狀評價[J]. 山西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1997,(01):60-63.
[326]樊文華,張乃明,郭新波. 五臺山風景區水化學特征與評價[J]. 山西農業大學學報,1996,(03):249-251+323.
[327]張乃明,邢承玉,賈潤山,常曉濱. 太原污灌區土壤重金屬污染研究[J]. 農業環境保護,1996,(01):21-23.
[328]閻和建,郝志勇,張乃明. 我省綠色食品發展的潛力與對策[J]. 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1995,(05):8-9.
[329]樊文華,張毓莊,郭新波,張乃明,楊永剛. 五臺山土壤環境背景值及其垂直分異規律[J]. 山西農業大學學報,1995,(02):142-146+212-213.
[330]張乃明,關銳. 山西主要農業土壤中重金屬含量分布遷移特征及其生態效應[J]. 農業環境保護,1994,(05):217-220.
[331]樊文華,張乃明. 不同地理環境下土壤中砷含量及毒害與防治[J]. 山西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1994,(03):65-68.
[332]孫振杰,張乃明. 污水灌溉作物受害事故分析[J]. 農業環境保護,1994,(03):132-134+136.
[333]邱永淑,張毓莊,馬大羽,張乃明,樊文華. 五臺山土壤重金屬元素含量對牧草質量的影響評價[J]. 山西農業大學學報,1991,(01):68-72+93.
發表會議論文:
[1]張乃明,澤爾拉都,陳文華,張繼來,馬珣,胡成磊. 云南少數民族傳統生態文化與生物多樣性保護[A]. 云南省環境科學學會、云南省林學會.生物多樣性研究[C].2021:360-365.
[2]段永蕙,魏博嫻,張乃明,郭琛. 湖泊沉積物磷素形態特征及其對上覆水的影響研究[A]. 2019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科學技術年會論文集(第二卷)[C].,2019:62-69.
[3]李洋,張乃明,盧維宏. 文山州農用地As、Cd重金屬污染分區與防控研究[A].2019年中國土壤學會土壤環境專業委員會、土壤化學專業委員會聯合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9:78.
[4]楊浩瑜,張敏,李洋,張乃明,包立. 云南省有色金屬礦區土壤電磁學性質與重金屬含量關系研究[A]. 2019年中國土壤學會土壤環境專業委員會、土壤化學專業委員會聯合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9:178.
[5]張敏,包立,楊浩瑜,李洋,張乃明. 云南省個舊市礦區周邊農田污染評價[A]. 2019年中國土壤學會土壤環境專業委員會、土壤化學專業委員會聯合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9:195.
[6]楊浩瑜,李洋,張敏,張乃明,包立. 勐海縣茶園化肥施用對茶園土壤和地表水環境的影響評價研究[A]. 2019年中國土壤學會土壤環境專業委員會、土壤化學專業委員會聯合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9:177.
[7]楊浩瑜,鄧洪,劉惠見,黃維恒,張乃明,包立. 沘江流域農田土壤重金屬鈍化修復效應研究[A].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第八屆重金屬污染防治技術及風險評價研討會論文集[C].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中國環境科學學會,2018:10-16.
[8]楊浩瑜,鄧洪,劉惠見,熊薈菁,張乃明,包立. 向日葵鎘積累差異性分析及低積累品種篩選[A].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第八屆重金屬污染防治技術及風險評價研討會論文集[C].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中國環境科學學會,2018:86-96.
[9]鄧洪,劉惠見,黃維恒,韓云昌,許敬敬,趙宏,包立,張乃明. 長期施用磷肥對土壤和小白菜中鉛、鎘累積的影響[A]. 中國土壤學會土壤環境專業委員會.中國土壤學會土壤環境專業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暨農田土壤污染與修復研討會摘要集[C].中國土壤學會土壤環境專業委員會:中國土壤學會土壤環境專業委員會,2018:33.
[10]鄧洪,劉惠見,牛婧,黃維恒,張乃明,包立. 玉米重金屬低累積品種的篩選與研究[A]. 中國土壤學會土壤環境專業委員會.中國土壤學會土壤環境專業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暨農田土壤污染與修復研討會摘要集[C].中國土壤學會土壤環境專業委員會:中國土壤學會土壤環境專業委員會,2018:34.
[11]張麗,趙宏,張乃明,包立. 礦區周邊土壤磁化率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A]. 中國土壤學會土壤環境專業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暨農田土壤污染與修復研討會摘要集[C].2018:191.
[12]劉源,包立,李龔程,楊牧青,汪泰,張乃明. 水稻高產田根際微生物多樣性研究[A]. 《環境工程》編輯部.環境工程2017增刊2下冊[C].:工業建筑雜志社,2017:674-679.
[13]郭先華,張麗,岳獻榮,張乃明,夏運生. 菌根對滇池流域間作紅壤表層磷素流失的削減機制研究[A].第八次全國土壤生物與生物化學學術研討會暨第三次全國土壤健康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5:38-39.
[14]岳獻榮,賈廣軍,張麗,張乃明,夏運生. 菌根與滇池流域磷素遷移研究進展與展望[A]. 生態清潔小流域與美麗鄉村建設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14:138-148.
[15]史靜,張乃明. 云南大棚土壤重金屬累積特征研究[A]. 中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協會.十一五農業環境研究回顧與展望——第四屆全國農業環境科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237-245.
[16]張乃明,史靜. 淺談低碳城市經濟指標體系構建[A]. 科技部、山東省人民政府、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2010中國可持續發展論壇2010年專刊(一)[C].2010:292-296.
[17]李成學,郭建芳,褚淑貞,張乃明,謝春瓊. 云南省設施土壤酶活性研究[A]. 中國土壤學會.土壤資源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安全——中國土壤學會第十一屆二次理事擴大會議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566-570.
[18]張乃明,文波龍,速東艷,陳澤濤. 滇池大清河流域農田土壤氮素累積及對水環境的影響[A]. 土壤資源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安全——中國土壤學會第十一屆二次理事擴大會議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293-298.
[19]張乃明. 我國農業非點源污染研究回顧與展望[A]. 農業部科技教育司、江蘇省農林廳、蘇州市人民政府.全國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8:68-71.
[20]張乃明,文波龍. 我國土壤磷素非點源污染研究進展[A]. 中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協會、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第二屆全國農業環境科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637-640.
[21]張乃明,李陽紅. 污水灌區土壤-作物系統對三種重金屬吸收富集特征研究[A]. 首屆全國農業環境科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206-209.
[22]段永惠,張乃明,史靜. 磷肥施用對土壤-作物系統中鎘累積的影響[A]. 首屆全國農業環境科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462-465.
[23]楊云亮,姬廣海,張乃明,申愛榮. 蘆薈根腐病防治的初步研究[A]. 2005中國植病學會、中國菌物學會北海聯合年會論文集[C].2005:81-85.
[24]孟金貴,張乃明,陳建軍. 云南設施園藝持續發展戰略探討[A].2004年中國設施園藝學會學術年會文集[C].2004:22-25.
[25]張乃明,史靜,褚素貞. 設施園藝土壤質量研究進展[A]. 2004年中國設施園藝學會學術年會文集[C].2004:33-37.
[26]張乃明,張玉娟,史靜,王樹明,孟金貴. 西芹大棚高產栽培主要影響因素分析[A]. 2004年中國設施園藝學會學術年會文集[C].2004:215-218.
[27]張乃明,秦太峰. 土壤環境質量評價研究進展[A]. 中國農學會、深圳市寶安區公明鎮人民政府.中國青年農業科學學術年報[C].:中國農學會,2002:159-163.
[28]張乃明,張玉娟. 入世后我國農產品如何應對綠色壁壘的挑戰[A].中國青年農業科學學術年報[C].2002:468-473.
[29]張乃明. 污水灌區糧食作物對重金屬吸收富集特征[A].第七次“土壤與環境”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C].2001:25.
報紙文章:
[1]把創意產業打造成云南支柱產業 張乃明 省政協委員、云南農業大學教授 云南政協報2012-02-11
報紙文章:
[1]把創意產業打造成云南支柱產業 張乃明 省政協委員、云南農業大學教授 云南政協報2012-02-11
榮譽獎勵:
先后獲得首屆“候光炯科技先河獎”等10多個榮譽。
1、榮獲2021年度省政府優秀參事。
科研成果獲獎:
1. 農科高校特色學科建設探索與實踐,完成人:李正躍 張乃明 余佳祥 史 靜 高泉 二等獎
2. 《環境污染與食品安全》課程建設創新與實踐,張乃明 史 靜 夏運生 張仕穎 秦太峰 三等獎
3. 農學門類研究生公共基礎課程現狀調查研究與實踐,文 斌 李正躍 張乃明 周立群 易芍文 三等獎
4. 典型湖泊流域土水沉積物系統氮磷生物地球化學過程及環境效應,張乃明,云南省人民政府, 自然科學, 二等獎, 2015.
5.農村環境保護知識讀本,張乃明,云南省人民政府, 科技進步, 三等獎, 2014.
6.環境友好系列肥料的研制與應用,張乃明,云南省人民政府, 科技進步, 三等獎, 2013.
7.設施農業土壤質量演變與持續利用,張乃明,中國土壤學會, 科技獎, 二等獎, 2011.
8.云南設施農業土壤質量演變機理研究,張乃明,云南省人民政府, 自然科學, 三等獎, 2011.
9.集約化農區非點源污染成因與防控體系研究,張乃明,云南省人民政府, 自然科學, 二等獎, 2009.
10.集約化農區氮磷污染負荷解析與污染防控模式,張乃明,.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 中華農業科技獎, 三等獎, 2009.
11.滇西南甘蔗測土配方施肥及專用肥開發與應用,張乃明,云南省人民政府, 科技進步, 三等獎, 2009.
12.四種園藝作物設施條件栽培關鍵技術研究,張乃明,云南省人民政府, 科技進步, 三等獎, 2008.
13.農業非點源污染形成與控制機理研究,張乃明,云南省人民政府, 科技進步, 三等獎, 2005.
14.保肥增效劑開發研究,張乃明,山西省人民政府, 科技進步, 二等獎, 2004.
原平臺名稱:云南省土壤培肥與污染修復工程實驗室
調整后名稱:云南省土壤培肥與污染修復工程研究中心
原命名(認定)時間:2014年9月3日
更名時間:2022年12月8日
申請調整原因:為了圍繞云南省土壤培肥與污染修復關鍵核心技術突破、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和產業化應用,以服務國家和云南省重大戰略任務和重點工程實施為目標,支撐解決“卡脖子“技術問題,切實為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和自主可控、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技術保障,云南省土壤培肥與污染修復工程實驗室根據昆明市發改委通知申請變更,并于2022年12月8日由云南省發改委通知(云發改高技[2022]1333號)調整為云南省土壤培肥與污染修復工程研究中心。
2. 所屬產業領域,命名的方向、任務、目標
所屬產業領域:生態環境保護,資源可持續利用,環境污染修復。
命名的方向:立足云南,服務西南,以保護生態環境、環境修復污染、改良退化土壤、提高耕地土壤肥力、修復礦區生態與重構土壤。
命名的任務:環境污染修復與安全利用、土壤培肥與地力提升、退化土壤改良與控制、礦區生態修復與土壤重構四個方向開展共性關鍵技術研究、新產品、新技術的南省土壤培肥與污染修復工程研究中心及工程應用。
命名的目標:把工程研究中心建設成為國內知名的技術研發中心、成果轉化中心、人才培養中心、技術服務中心,為生態環境保護、土壤可持續利用、環境污染修復及安全利用、礦區生態修復與土壤重構提供創新技術和可產業化的產品。
科學中國人報道:
彩云之南紅土地的守護人
——記云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張乃明教授
在彩云之南,有一片神奇的低緯度高原。這里地形地貌十分復雜,氣候類型豐富多樣,幾乎所有的氣候類型在這片土地上都能找到,這一切都使其成為從事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的理想之地。
從中國農業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后,酷愛科學研究的青年學者張乃明就把他的目光鎖定在這片迷人的紅土高原。作為云南省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和云南農業大學土壤資源利用與保護省級創新團隊的領軍人才,他帶領團隊前瞻土壤學研究熱點,在土壤環境保護越來越受到重視的今天,張乃明教授厚積了十余載的科研儲備如今開始大放異彩。
前瞻設施農業
要說如今云南省高校就業率高的專業,云南農業大學的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一定位列其中。云南農業大學作為在全國第二家開設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大學,在帶動云南設施農業發展、人才培養方面,功不可沒。而時任云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院長的張乃明教授正是這一領域的開拓者。
當時,張乃明正在承擔有關設施農業的云南省“十五”科技攻關項目,對于全國乃至全世界的設施農業發展情況有深入了解,他敏銳地察覺到設施農業將代表未來農業發展的趨勢,率先組織申報設置該專業并獲得成功。
“那是10年前的事了,回想起來這一步走的還真有點前瞻性。”張乃明說。如今,經過十年發展,我國已成為世界上設施栽培的第一大國,各類設施栽培面積已突破6000萬畝,從業人員近千萬人。
我國的設施農業發展也有著特殊的國情,相比國外以基質栽培等無土栽培方式為主,我國的設施農業大部分采用土壤栽培。長期的土壤連作使我國設施農業土壤退化問題突出,已成為制約我國設施農業發展的巨大瓶頸。“原來在呈貢地區種植花卉的農民,現在只能去更遠的地方種植。一方面是由于城市擴張,一方面是由于大棚種植土壤的退化。設施農業土壤退化問題說小點是對農民生產有影響,說大點對全國設施農業發展都有影響。”
俗話說萬物土中生,沒有肥沃的土壤,品種再好也種不出好的農產品。十多年來,張乃明深入開展設施農業土壤質量演變機理研究,初步摸清了云南設施土壤質量狀況,科學闡明了施肥、灌溉與輪作制度等農業措施對設施土壤質量的影響;明確了主要指標隨栽培年限的演變機制并對其數量關系進行動態模擬,篩選出防治設施土壤質量退化的調控模式。
這項研究揭示了設施土壤質量退化原因,系統研究了設施土壤質量變化累積規律,建立設施土壤質量的評價指標體系;構建了國內第一個“設施土壤質量評價與改良專家系統”;篩選出設施土壤持續利用的調控模式,研制成功復合型大棚土壤調理劑,同時還出版專著3部,發表論文23篇,獲得發明專利1項。
張乃明說,從“十二五”規劃到即將開始的“十三五”規劃,國家都制定了現代設施農業發展規劃,為設施農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但我國的設施農業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從增加高端自主知識產權品種,到實現設施農業的終極目標——植物工廠,我國的設施農業發展仍然任重道遠。
攻克農業面源污染
張乃明關注的另一個研究領域是農業面源污染控制。他對這個問題的關注由來已久,從上世紀90年代在山西省農業環境監測站工作時起,他便開始接觸這項研究。來到云南工作后,他發現云南九大高原湖泊的水體富營養化,來自農業面源污染的貢獻不容忽視,而當時省內在面源污染控制研究方面的基礎薄弱,張乃明責無旁貸地挑起這項研究工作的重任。
重視源頭減污,通過提高養分資源利用率,來減少和控制農業面源污染的關鍵。他特別重視將面源污染控制的技術物化為具體的產品,如今,這項研究已取得可喜的成果。2012年,由張乃明主持完成的產學研結合項目“環境友好系列肥料的研制與應用”通過了云南省科技廳組織的成果鑒定。
該項目科學界定了環境友好型肥料的內涵,與企業合作開發研制成功了長效作物專用肥料、甘蔗專用BB肥、生物—有機煙草專用肥料、生物炭基肥料、土壤磷素激活劑等環境友好型肥料產品,為有效減輕與防治化肥面源污染、改善農產品品質開辟了新的技術途徑。
研制的長效系列作物專用肥料、甘蔗專用BB肥、生物—有機煙草專用肥料如今已成功實現產業化,肥料系列產品累計生產24.28萬噸,已推廣應用480萬畝,新增農業產值1.44億元,企業累計實現產值6.02億元,經濟、社會、環境效益顯著。該項成果出版專著3部,發表學術論文8篇;申報專利4項。
鑒定委員會專家認為,該成果為提高化學肥料的利用率、減輕農業面源污染、促進特色農業發展提供了實用的技術和產品。研究成果總體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在生物炭基肥料與土壤磷素激活技術研究上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張乃明教授的研究成果不僅帶動了云南農業大學農業資源與環境學科的發展,更為云南高原湖泊所在流域面源污染問題提供了能夠推廣應用的解決方案。
獻智污染土壤修復
2014年4月17日,環境保護部、國土資源部公布《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系列數字頗為驚人:全國土壤監測點位總超標率16.1%,耕地超標率19.4%。張乃明說:“這還只是全國平均水平,在中南和西南地區更為嚴重。”
過去30多年來,中國高速增長的經濟同時帶來了巨大的環境問題,其中土壤污染越來越成為焦點。“相比于大氣污染防治和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被重視的時間更晚。”早在土壤污染還沒有引起重視時,張乃明就開始關注土壤污染的形成機理、修復技術并開展從事一些當時尚屬前沿的研究。對于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性,他一言以蔽之:“沒有潔凈的土壤,哪來安全的食品?”
云南作為有色金屬王國,有色金屬開采、冶煉加工過程中造成的土壤污染是一大問題。隨著對有色金屬礦產資源的過度開采,產生了大量尾礦庫區,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安全隱患。因此,對尾礦的治理和修復成為張乃明污染土壤修復研究的一項重要工作。
立足云南土壤環境現狀,張乃明采取室內盆栽模擬與野外田間試驗相結合的技術路線,著力進行有色金屬尾礦庫重污染土壤的修復與環境風險控制,對云南省迪慶州洪鑫銅礦尾礦庫區對重金屬污染狀況及污染程度進行了科學評價。經過近3年的努力,他成功研發出兩種能夠對尾礦庫區土壤重金屬污染有效修復的鈍化劑產品,其通過原位鈍化及原位鈍化+植物修復兩項技術,在洪鑫銅礦尾礦庫區實施了示范工程,修復示范效果顯著。
在海拔3837米、土質差、養分貧瘠、重金屬污染嚴重的示范區內,施用鈍化劑后種植的黑麥草可以高達1~1.2米,而未施用鈍化劑的幾乎未出苗,且經過鈍化后的區域徑流水質可達到地表水環境Ⅰ類標準。
“過去對污染土壤進行修復,每畝地少則幾萬元,多則十幾萬元,而鈍化技術的修復成本(包括人工費和材料費)僅需7000~8000元/畝,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張乃明說。根據國家土壤污染調查公報中提供的數據顯示,全國重度污染土壤面積達5000多萬畝,全國范圍內亟需進行修復的尾礦庫區及重金屬污染面積龐大,而鈍化技術在這一領域將有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
張乃明認為,人類幾十年的礦產資源開發已嚴重威脅到生態環境的健康發展,土壤是人類衣食住行的載體,對于污染土壤的治理和修復已迫在眉睫。“我們的使命是還自然一片生機,還人類健康環境。”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張乃明教授仍在不懈地耕耘。
來源:科學中國人 2015年第7期
云南日報報道:
云南農大張乃明教授 情系紅土高原 護航設施農業
他不是云南人,卻像土生土長的云南人一樣,熱愛著腳下這片紅土地。為了云南設施農業的發展,從科學研究到人才培養,他傾盡著一己之力,并取得了累累碩果。他就是省突出貢獻專家、云南農業大學張乃明教授。
張乃明和云南的結緣始于1999年。這一年,正在中國農業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張乃明獲悉云南面向海內外公開招聘跨世紀的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的信息,盡管已在北京聯系好了幾家工作單位,但他還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寄出了個人簡歷。經過初審、面試與答辯,他順利入選云南省跨世紀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二層次后備人才。那時候張乃明的心情既興奮又矛盾,高興的是本次人才招聘有來自省內外400多人參加應聘,最終入選三個層次的帶頭人才50多人,其中進入二層次的不足10人,這從一方面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另一方面馬上就面臨留北京還是來云南這個艱難的抉擇。最終,張乃明主動放棄了留京機會,選擇了云南。
“云南是全國自然資源豐富度極高的省份,這為從事科學研究提供了天然的優勢平臺;云南的經濟發展水平雖然在全國居中,但省級財政用于科技三項費的支出卻在當時位列全國前茅,這既體現了政府對科技工作的重視,也為有志于科學研究的學者提供了經費保障;而且,對經濟欠發達的云南而言,對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時至今日,張乃明對自己當時的選擇并不后悔。
2000年前后,正是我國設施農業突飛猛進的時期,張乃明敏銳地意識到,解決好設施栽培條件下的關鍵技術就是非常好的科研選題。盡管剛到云南,舉目無親,甚至連云南話都聽不懂,但認準目標的他,連家都還沒安頓好就自費租車深入昆明、玉溪等設施農業生產一線,走訪農戶和基層科技人員,調研大棚花卉蔬菜生產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在掌握了大量設施農業生產的第一手資料后,他連夜加班起草了“設施條件下關鍵栽培技術研究”的科研項目建議書。這一建議得到了省科技廳的認可。在專家論證會上,省內有關專家都感到非常驚訝:一個才來云南幾個月的小伙子竟然對云南省設施農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了如指掌,真不容易!該項目的啟動實施,不僅為張乃明開辟了新的研究領域,而且也為云南設施農業持續發展提供了實實在在的技術支撐。
高水平專業技術人才是設施農業發展的有力支撐。張乃明精心策劃,認真組織,在全國第二家申報成功“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并于2004年正式招生。目前該專業已畢業5屆學生,為我省設施農業輸送近300名優秀人才,不僅生源質量高,而且就業前景好,已成為云南農大就業率比較高的專業之一。
考慮到僅有本科層次的人才遠不能滿足設施農業轉型升級的需要,張乃明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組織撰寫了“關于申請在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中增加設施農業新領域的請示報告”上報教育部和全國農推教育指導委員會通過論證并獲批準。至此,由他率先提出的“設施農業”領域與中國農大提出的“種業”領域成為當年農業推廣碩士新增僅有的兩個新領域,不僅填補了西南片區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無領域協作組長單位的空白,而且為全國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做出了開創性貢獻。
情系高原設施農業發展,瞄準目標,張乃明在不斷探索進取。
來源:云南日報 記者 陳云芬
云南網報道:
云南農業大學教授張乃明詳解滇池“花錢”去向
從“九五”到“十二五”,滇池治理投入了不少錢,這些錢都花到哪里去了?如何正確看待滇池治理項目的投入與產出?云南農業大學教授、云南省政府滇池治理專家督導組成員張乃明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由于滇池處于昆明主城的下游,相對封閉,且自然補水量小,因此滇池治理的難度遠大于其他湖泊。
從“九五”到“十一五”末,滇池治理已累計投入200多億元,其中相當一部分投資用到了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上,應理性看待滇池治理項目的投入與產出。針對目前滇池治理的項目存在缺乏效益跟蹤和評估的問題,他建議,應建立項目效益后評估機制,最大限度發揮投資效益。
有多難?
“三大特殊性”致治理難度大
“之所以要投入錢去解決滇池的污染問題,就是因為滇池污染非常嚴重,是國內富營養化最嚴重的湖泊,因此,我們需要認識到滇池治理的艱巨性。”
張乃明介紹,滇池作為一個高原淺水湖泊,是整個國家乃至世界都很關注的湖泊。因為滇池是“三河三湖”治理的重點,“九五”以來,國家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從中央到地方、到昆明投入了不少的資金。其中,“九五”、“十五”有47億,“十一五”投入171億,“十二五”則規劃投入420億。
表面上看,滇池治理投資數額不小,那么應該如何看待湖泊治理的投資問題呢?張乃明認為,首先應該從湖泊本身污染的程度來看待。“之所以要投入錢去解決滇池的污染問題,就是因為滇池污染非常嚴重,是國內富營養化最嚴重的湖泊,因此,我們需要認識到滇池治理的艱巨性。”
“湖泊污染容易治理難,這是所有污染湖泊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張乃明表示,滇池有三個方面的特殊性使其在治理的難度、壓力上比其他湖泊更大。滇池處于省會城市昆明的下游,盡管建設了許多污水處理廠,但并沒有實現城市污水100%的全收集, 目前仍然有少量污水會流入滇池。“雖然近年來采取了不少措施使得滇池的污染負荷在減少,水質在不斷改善,但是改善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張乃明表示,一個理想的湖泊生態系統,流域面積和水面面積的比例越大越好,流域面積越大,積水匯水區越大,補充的來水量也就越大。滇池2920平方公里的流域里,能夠給滇池補水的河道都存在“源近流短”的共性特點,也就是說河道的源頭到滇池的距離很短,流距很近。而且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河道都是流經城市的,經過城市的河道都會增加污染負荷,導致補充滇池天然生態的清潔水數量非常少,這在全國同類型湖泊中也是最少的湖泊之一。
此外,滇池是一個半封閉的湖泊,因此就不可能存在短時間大范圍的換水條件,這也是滇池治理艱巨性的重要原因。
錢花哪了?
相當一部分用于城市環境建設
“比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與之配套的管網建設、截污管網的建設,河道的整治以及河道兩邊道路的綠化、美化實際上都是與滇池治理的工程相互交叉的。”
張乃明說,經過“九五”到“十二五”的治理,滇池治理投入那么多錢,其實是有成效的,只是成效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快,所以不少人都會發出這樣的一個疑問:滇池治理投入那么多錢,成效在哪里?
事實上, 過去的5—10年里,昆明人口在不斷增加,經濟也在高速地發展,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滇池的水質在緩慢地向好的方向改善,標志就是富營養化指數、總氮、總磷濃度都有降低的趨勢。“滇池屬于國內富營養化程度最重的湖泊之一,但是在人口增加、經濟發展的前提下,滇池水體沒有惡化,而且還有很大的改善,這本身就是滇池治理的成效。”
此外, 從直觀上來看,現在走到滇池邊已經沒有黑臭的味道了,滇池已經告別黑臭時代。
滇池投資到底多了還是少了?投入滇池的錢花得值得還是不值得?張乃明表示,用最少的錢將滇池的問題解決好,是大家所共同期待的。滇池十幾年來的投資表面上看來是個很大的數字,但是細細分析下來,有些是直接用在滇池治理上的,有些是間接的用在滇池治理上的。
張乃明分析,滇池是一個城市湖泊,要治理滇池就要把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統籌起來,所以城市的很多基礎設施建設,很大一部分都是跟滇池治理聯系在一起的。換句話說,如果沒有滇池,城市河道也需要整治,污水處理廠也需要建設。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有相當一部分滇池治理的投資實際上是用在了城市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上了,從統計口徑上來講,滇池治理的資金與城市建設的資金存在一個交叉在里面。“比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與之配套的管網建設、截污管網的建設,河道的整治以及河道兩邊道路的綠化、美化實際上都是與滇池治理的工程相互交叉的。”
如何保證預期?
滇池治理缺乏效益跟蹤和評估
“比如一個滇池治理項目投入多少錢,建成之后是否達到預期的效益,沒有評估、跟蹤與考核,這樣使得投資的效益沒有最大限度地發揮。”
張乃明指出,也正因為昆明與滇池密不可分,所以過去滇池治理的指導思想上,過于以爭取項目的思路去考慮問題。“過去為了向上級爭取更多的資金,在做規劃項目的時候,有盲目將其撐大的傾向。”
此外,滇池治理的項目屬于公益性的項目,在去做這些項目時,沒有“少花錢多辦事”的理念,在很多滇池治理的項目中都存在這個問題。
“滇池治理的項目缺乏效益跟蹤和評估,比如一個滇池治理項目投入多少錢,建成之后是否達到預期地效益,沒有評估、跟蹤與考核,這樣使得投資的效益沒有最大限度的發揮。”張乃明表示, 滇池治理的項目中,有些項目的效益是慢慢顯現的,有些則是立竿見影的。如何評估這些滇池治理項目的效益呢?那就應該建立滇池治理項目效益后評估機制。“哪些類型的項目竣工之后多久需要評估,評估費用由誰承擔,這些都需要有個具體的規范。”
張乃明表示,環湖生態建設對滇池治理是非常有意義的一項工程,但通過調研發現,昆明不少濕地建成后,原來規劃的對水質的凈化功能都打了折扣。很多濕地的景觀效果是好的,但環境效益卻不是很明顯。“應該根據每塊濕地的具體情況做一個排查,對環境效益做一個評估,對嚴重偏離設計要求的,進行改進。還需要建立長效的濕地管護機制,將濕地環境效益發揮到最大。”
比如,有的濕地是有明確的進水和出水口的,在進水和出水口進行連續的監測,就可以對其環境效益進行評估,而有些濕地的功能主要是攔截污水的最后一道屏障。“不同的濕地應該建立不同的評估規范,應該監測多長時間,怎么監測都應該有明確的規范。”
張乃明坦言,從“九五”到“十二五”,普遍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就是項目的統籌上并不是很好。比如,昆明是全國建設污水處理廠最多的一個省會城市,但是管網卻非常落后。污水處理廠建好了,管網不配套,不能做到設計規模的收集,這樣建設污水處理廠的效益就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如果能做到項目的統籌,是可以把有限的投入發揮出更大的效益的。”
市民該怎么做?
節約用水不亂扔垃圾
“如果每個市民都有節約用水意識,少用水就少排水,排水少了,增量的污染就會減少。”
目前,滇池的主要污染源已經由以前的工業污染為主轉化為以生活污染為主,農業面源污染次之。從普通市民的角度,如何減少滇池的生活污染源呢?張乃明提出,人類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水的用量不斷提高,減少生活源污染就應該從節約用水做起,這是源頭減污的一個重要方面。“如果每個市民都有節約用水意識,少用水就少排水,排水少了,增量的污染就會減少。”
此外,滇池的污染源中,城市面源污染的負荷量較大。研究表明,學校、醫院、公共場所不同的功能區,下雨后的形成的地表徑流的氮磷濃度是不一樣的。如果每個人都不亂扔垃圾,保持城市的清潔,就能為滇池治理出一份力。
同時,要讓污水處理廠等環境設施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有些污水處理廠“干季吃不飽,雨季消化不了”的問題也有待解決。
針對滇池周邊農業面源污染的問題,張乃明表示,目前,滇池周邊農業面源中污染較大的是養殖業的糞便、種植業利用率較低的化肥等。但農業發展與農業面源污染控制可以找到一個平衡點。“對農業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環境友好型農業,通過技術進步的方法是可以解決農業面源污染的。”
來源:云南網 2014年10月14日
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新人物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實現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