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信息:
彭濤,教授,廣州中法霍夫曼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曾在美國Scripps和UC-San Diego從事博士后研究,在美國制藥企業從事抗病毒藥物的研發工作。曾任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病毒免疫研究室主任,首席研究員。主要從事病毒性傳染病相關的應用性研究。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84-1988,武漢大學生物系生物化學 學士。
1992-1994,美國德克塞爾大學分子遺傳學 碩士。
1994-1998,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病毒學 博士。
1998-1999,美國Scripps研究院免疫學系 博士后。
1999-2000,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生物學系 博士后。
2000-2003,美國Immusol Inc. 公司資深研究員。
2003-2004,美國Ionian Technologies公司資深研究員。
2004-至今,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
2014-至今,廣州中法霍夫曼研究所所長。
學術兼職及社會任職:
1、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2、中國科技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3、廣州醫科大學免疫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
4、國際抗病毒領域著名期刊《抗病毒研究》(Antiviral Research)編委。
5、Virologica Sinica (《中國病毒學》)編委。
6、《抗病毒與抗逆轉錄病毒雜志》(Journal of Antivirals & Antiretrovirals)編委
7、中國遺傳學會微生物專業委員會委員。
8、廣東省遺傳學會常務理事。
9、微生物遺傳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培養研究生情況:
已指導學生:
謝紅彬 碩士研究生 071010-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王弋 博士研究生 071020-生物技術與醫藥
現指導學生:
宮鈺 碩士研究生 071010-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吳紅玲 博士研究生 071010-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李新磊 博士研究生 071010-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姚文霞 碩士研究生 071010-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蔡華 碩士研究生 071010-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姜含芳 碩士研究生 071010-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胡龍波 博士研究生 071010-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李婷 博士研究生 071010-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招生專業: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理學學位)
專業前景:
目前病毒性傳染病的肆虐并沒有受到根本遏制,近年來諸如SRAS,H7N9,DENV(登革熱病毒),Ebola(埃博拉病毒)的爆發即是明證。故亟需通過對病毒與宿主(包括免疫系統)的相互作用研究,確定病毒的致病機制,鑒定和發現抗病毒治療的靶標藥物,從而降低病毒性傳染病的危害。
在本實驗室內學生可受到病毒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免疫學等學科的專業訓練。目前彭濤教授已培養博士生十余名,碩士生十余名。畢業學生中一部分在美國、德國繼續深造;一部分在高校、中科院、醫院繼續從事科研或教學工作;另外一部分在各種生物相關企業就職。
專業前景廣闊,歡迎各位考生報考!
研究方向:
病毒免疫學。
正在開展的研究工作包括:
1. 抗病毒藥物及其作用機制的研究。
2. 病毒感染及與宿主相互作用的研究。
3. 病毒快速診斷方法的研究。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1. 課題負責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高爾基蛋白GP73表達與丙型肝炎病毒(HCV)復制相互調控分子機制的研究 (#30970164) 。
2. 課題負責人 國家科技部973項目“中國特有植物和微生物藥用活性物質的基礎研究”子課題“抗病毒活性物質的篩選和機制研究”(#2009CB522306)。
3. 骨干 國家科技部973 項目:“重要病毒入侵機制的研究”子課題:“Ⅲ型包膜病毒的入侵機制”,(編號:2010CB530104)
4. 課題負責人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子課題“核酸快速等溫擴大(RIDA)-膠體金多重病毒檢測試劑的研究和開發”(#20092X10004-109)
5. 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甲型H1N1流感病毒檢測試劑的研發,子課題:“n2RIDA、NA-LAMP新型等溫擴增技術的建立”,(編號KSCX2-YW-R-159)
6. 項目負責人 2007年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單純皰疹病毒HSV檢測 RIDA試紙和快速分型報告細胞的研制”(2007B030501012)
7.病毒與宿主相互作用研究
正在開展的研究工作包括丙型肝炎病毒(HCV)與宿主脂代謝的相互作用;單純皰疹病毒HSV激活潛伏感染的EBV的機制研究。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在知名病毒學雜志J Virol、Cell Microbiol等雜志上。
8.高爾基蛋白GP73的功能研究
正在開展肝癌血清分子候選標記高爾基體蛋白-73(GP73)的功能、啟動子調控及與HCV相互作用的研究。相關研究已發表在Plos ONE,Cell Biosci等雜志。
9.抗病毒藥物篩選
建立了HCV,HSV(單純皰疹病毒),EV-71(腸道病毒,小兒手足口病主要致病原),VZV(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等抗病毒藥物篩選平臺,從天然藥物中篩選到多種潛在的抗病毒藥物,在知名抗病毒藥物雜志Antiviral Res.,Org Lett等發表多篇文章。
10.病原體核酸快速等溫檢測
本項目組具有深厚的病原體核酸快速檢測的實力,目前已經完成用于傳染病病原現場快速檢測的核酸診斷系統的研發(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已驗收)并形成相應的產品,開發了小型手持式核酸快速等溫檢測儀,申請了7項相關專利。
科研成果:
1. 首次發現“HSV-PKA-CREB-BZLF1”以及“HSV US3-CREB-BZLF1”是HSV感染激活潛伏EBV的重要機制。同時還發現,目前治療皰疹病毒的方法并不能治療由共感染引發的EBV的激活。因此,該研究為臨床治療以及預防EBV復發感染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重要的潛在藥物靶點。利用在基礎研究上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該實驗室建立了一系列抗皰疹病毒的高通量篩選平臺,并通過與姚新生院士等合作,取得了大量原創的抗病毒藥物活性成分。
2. 首次發現目前在研的藥物靶點人肝細胞核因子-4α(HNF4α),在HCV的包裝和釋放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其下游因子磷脂酶A2 GXIIB(PLA2GXIIB)和微粒體甘油三酯轉運蛋白(MTP)共同參與其對HCV包裝和釋放過程的調控。該研究揭示HCV在宿主中存活的重要的分子機制,并且提示了HNF4α可以作為治療HCV感染潛在的藥物靶標。相關研究成果已經得到了藥物研發行業的重視。
3. 建立了GP73的檢測試劑盒,利用臨床肝癌肝炎病人樣本做了前期測試,發現GP73比傳統診斷標志物AFP更具有靈敏性和特異性。此后中國醫學科學院通過大規模的臨床實驗也證實了GP73作為肝癌診斷標志物的特異性和靈敏性。
4.創建了佛山市燁泰科技有限公司,成為中國科學院南海生物醫藥科技產業中心首批入駐企業。開發了用于致病微生物現場檢測的分子診斷微系統。 同時,公司還基于項目組自主篩選的GP73蛋白單克隆抗體,開發了用于肝癌早期診斷的GP73 ELISA定量檢測試劑盒,在檢測靈敏度及特異性方面都優于傳統的甲胎蛋白,對早期發現肝癌、治療肝癌、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發明專利:
申請專利10多項,獲得包括國際專利“可溶性皰疹病毒蛋白復合體疫苗”在內的7項發明專利授權。
資料更新中……
論文專著:

1.主編《核酸等溫擴增技術及其應用》科學出版社 2009.
2.編譯了《臨床病毒學》2012。
3.參編《分子基因藥物學》第九章:“丙型肝炎病毒分子病毒學”2008。
4.參編《新藥發現開發技術平臺》五章:“現代醫藥中天然藥物開發技術平臺” 2007李其翔;彭濤;劉國紅。
代表性論文:
1.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Links Hepatitis C Virus RNA Replication to Wild-Type PGC-1 /Liver-Specific PGC-1 Upregulation. Wenxia Yao, Hua Cai, Tao Peng. J Virol.
2. GP73 was upregulated in PBMC stimulated with ConA but failed to promote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Fang Wang, Tao Peng * Cell Biol Int.
3. Epithelium-Specific ETS (ESE)-1 Upregulated GP73 Expression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 Fang Wang, Tao Peng *.Cell & Bioscience.
4. Heat-shock protein 90 promotes nuclear transport of herpes simplex virus 1 capsid protein by interacting with acetylated tubulin. PLoS One.
5. GP73 Is Upregulated by Hepatitis C Virus (HCV) Infection and Enhances HCV Secretion. PLoS One.
6. 李新磊,彭濤*Xinlei Li,Tao Peng * 丙型肝炎病毒體外細胞培養系統研究進展The current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epatitis C virus cell culture systems 中國病毒病雜志 Chin J Viral Dis
7. Hongling Wu,Ting Li,Musheng Zeng and Tao Peng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 infection activates the Epstein–Barr virus replicative cycle via a CREB-dependent mechanism” Cellular Microbiology,Dec 2011 22.doi: 10.1111/j.1462-5822.2011.01740.x.
8. Longbo Hu,Leike Li,Hongbin Xie,Yanli Gu and Tao Peng,“The Golgi Localization of GOLPH2 (GP73/GOLM1) Is Determined by the Transmembrane and Cytoplamic Sequences” PLoS One,Nov 2011,Vol 6,Issue 11,e28207.
9. Yi Wang, Qi Wang, Qinchang Zhu, Rong Zhou, Jinsong Liua*, Tao Peng*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cyclovir-resistant Clinical HSV-1 Isolates from Children. Journal of Clinical Virology 2011, doi:10.1016/j.jcv.2011.06.009.
10. Jian Xie, Pengwei Zhang, Chuanjiang Li, Qianhua Huang, Rong Zhou, Tao Peng* Mechanistic Insights into the Roles of Three Linked Single-Stranded Template Binding Residues of MMLV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 Misincorporation and Mispair Extension Fidelity of DNA Synthesis. Gene 2011, Jun 15;479(1-2):47-56.
11. Ruiqi Zhang, Xia Rong, Weiqi Pan, Tao Peng* Determination of Sera Neutralization Antibodies Against the Seasonal Strain H3N2 and the Emerging Strains 2009 H1N1 and Avian H5N1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2011. Mar;43(3):216-20.
12. Tao Peng*. Strategies for Antiviral Screening Targeting Early Steps of Virus Infection. Virologica Sinica 2010 Vol.4:281-293.
13. Fangfang Zhang, Yanli Gu, Xiang Li, Wei Wang, Jianxing He*, Tao Peng* Up-regulated Golgi Phosphoprotein 2 (GOLPH2) Expression in Lung Adenocarcinoma Tissue. Clinical Biochemistry 2010 (online ahead of publication). doi: 10.1016/j.clinbiochem.2010.05.010.
14. Qin-Chang Zhu, Yi Wang and Tao Peng* Herpes Simplex Virus (HSV) Immediate-Early (IE) Promoter-Directed Reporter System for the Screening of Antiherpetics Targeting the Early Stage of HSV Infection. Journal of Biomolecular Screening 2010. July: DOI: 10.1177/1087057110372804.
15. Yan Zhou, Leike Li, Longbo Hu, Tao Peng* Golgi phosphoprotein 2 (GOLPH2/GP73/GOLM1) interacts with secretory clusterin. 2010 Mol Biol Rep.. doi:10.1007/s11033-010-0251-7.
16. Yanli Gu, Wenli Chen, Yu Zhao, Liyun Chen and Tao Pe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Elevated Serum Golgi Protein-73 Ex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Liver Diseases. Ann Clin Biochem 2009; 46: 38–43.
17. Wenjuan Gao, Xiang Li, Lingwen Zeng and Tao Peng*. Rapid isothermal detection assay: a probe amplification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nucleic acids. Diag Microbiol Infect Dis. 2008, 60: 133-141.
18. Xiang Li and Tao Peng*. A New Rapid Isothermal Nucleic Acid Detection Method. 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 2008 Vol. 31, No.3 322-324.
19. Hongbin Xie, Yu Gong and Tao Peng*. Cloning of the Promoter Regions of Golgi Membrane Glycoprotein GP73.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 Vol. 9, No.3.
20. Tao Peng,M.J.Novotny,M.Ponce-de-Leon,H.Jiang,G.Dubin,J.Lambris,P.G.Spear,G.H.Cohen and R.J.Eisenberg 1998.Structural and Antigenic Analysis of a Truncated form of Herpes Simplex Virus Glycoprotein Complex gH-gL Complex.Journal of Virology.Vol.72 No.6 p6092-6103.
21. Tao Peng,M.Ponce-de-Leon,H.Jiang,G.Dubin,J.M.Lubinski,R.J.Eisenberg and G.H.Cohen 1998.Herpes Simplex Virus Glycoprotein Complex gH-gL Stimulates a Protective Immune Response in Mice.Journal of Virology.Vol.72 No.1 p65-72.
榮譽獎勵:
1. 2008年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
2. 2013年入選第十批國家“千人計劃”。
3. 2013年入選第三批“廣州市創新創業領軍人才百人計劃”。
4. 獲中國僑聯“中國僑界貢獻獎”。
5. 獲“中國僑聯特聘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