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光河,1965年生于河南省新野縣,研究生導師,現任中國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流體地球科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主要從事礦床地球物理研究及勘查工作,擔任數家礦產勘探開發公司技術顧問。
長期從事礦產資源勘探、大地構造及地震成因機制研究。在礦產領域進行過鉀鹽礦、金礦、銅鎳礦、鐵礦、鉻鐵礦、鋁土礦等的勘查。勘探區域包括中國、老撾、泰國、剛果、美國、菲律賓等國。
取得的成果:
1. 利用綜合物探技術幫助中國公司在老撾發現了相當于我國儲量10倍的鉀鹽礦;
2. 提出并論證了大陸漂移源動力;論證了中國海南島、日本和朝鮮的成因機制。
3. 從汶川地震的深入研究說明地震是隱爆成因,并與成礦過程密切相關。
這些原創性研究對地球科學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80年9月至1984年9月,西南石油大學攻讀學士學位 。
1984年9月至1987年9月,吉林大學(原長春地質學院)攻讀碩士學位 。
1994年9月至1997年9月,中國石油大學攻讀 理學博士學位 。
1997年9月至1999年9月,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博士后 (期間曾獲中科院王寬誠博士后獎勵基金)。
1999年至今,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從事隱伏礦床定位預測及礦產資源開發工作。
學術兼職及社會任職:
1、國際勘探地球物理學家協會(SEG)GLOBE級會員。
2、《黃金科學技術》編委。
3、2014-05-14-2019-05-01,流體地球科學專業委員, 副主任。
4、2012-04-30-2017-04-26,中國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重點實驗室, 副主任。
5、2012-01-03-今,多家礦業公司, 技術顧問和總工。
教授課程
金屬礦地震勘探技術
礦產地質與隱伏礦預測
招生信息
招生專業
070801-固體地球物理學
081802-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
081801-礦產普查與勘探
招生方向
勘查地球物理
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
礦產普查與勘探
指導學生
現指導學生
劉璐 碩士研究生 070801-固體地球物理學
谷丙洛 碩士研究生 070801-固體地球物理學
研究方向:
鉀鹽礦及金屬礦勘探,大地構造與地震成因機制。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 1 ) 典型覆蓋區金屬礦綜合地球物理定位預測技術與示范, 主持, 國家級, 2006-07--2011-07
( 2 ) 滇黔桂卡林型金礦區域流體-構造-成礦模型與成礦預測及復雜地形地質條件下隱伏卡林型金礦地震勘探技術, 主持, 國家級, 2006-07--2011-07
( 3 ) 老撾鉀鹽礦綜合地球物理勘探, 主持, 研究所(學校), 2009-06--2012-06
( 4 ) 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甘蒙省他曲、農波縣鉀鹽礦綜合地球物理勘查, 主持, 研究所(學校), 2006-10--2008-10
( 5 ) 金屬礦地震探測系統, 主持, 國家級, 2013-01--2016-12
( 6 ) 老撾富鉀鹽成礦規律, 主持, 研究所(學校), 2011-06--2017-12
科研成果:
發現并論證了大陸漂移的源動力,對大地構造研究具有深遠意義。論證了利用板塊漂移的尾跡來判斷各個板塊的來歷,比如日本是從中國東部分離漂移出去的,冰島是從南部漂移過去的,新西蘭是從北部漂移過去的等等。首次給出了合乎邏輯的夏威夷和馬爾代夫的成因新機制。給出了地震的成因的新機制(地下電荷及流體爆炸),為地震的預測與消減提供了新思路。
承擔了“十五”國家“305”科技攻關項目中的綜合地球物理勘探專題研究,為新疆哈密的圖拉根的銅鎳礦床的增儲做出了重要貢獻,該區至今已經控制了11萬噸的銅鎳資源量。
在與中海油南海東部石油研究院合作研究期間,利用自主研發的地震模擬軟件為珠江口盆地的HZ32-3-NE油田的發現做出了關鍵貢獻,新增石油儲量3000萬噸。 http://bbs.hxland.com/thread-7520912-1-1.html
2007年負責完成的老撾中農(原嘉西)鉀鹽礦勘探項目,發現富鉀鹽資源1億噸,該項目年產10萬噸工程已經投產。
2010年負責完成(技術顧問)的老撾開元鉀鹽礦勘探項目,獲得鉀鹽儲量2.6億噸,目前年產50萬噸的采礦工程已經建成投產。
2012年負責完成(技術顧問)的北京普悅(老撾)鉀鹽礦勘探項目(靈寶黃金),獲得鉀鹽資源量41億噸(332+333+334)。
2013年負責完成(技術顧問)的山東海王(老撾)鉀鹽礦勘探項目,獲得鉀鹽資源4.5億噸(331+332+333)。
2013年負責完成(技術顧問)的香港東方礦業(老撾)鉀鹽礦勘探項目,獲得鉀鹽資源10.5億噸(333+334)。
2013年負責(技術顧問)山東魯源(剛果)鉀鹽礦勘探項目,詳勘中。
在老撾的鉀鹽礦勘查工作中,對老撾甘蒙和萬象地區的鉀鹽礦的區域地質發展史、水文地質條件、礦區和礦床地質特征、工程地質條件、礦床成因和找礦標志等有深入研究。這些鉀鹽項目的順利實施將為緩解我國鉀肥緊缺狀況具有現實意義。
負責設計的臨沂羅東地熱第1口地熱井出水量約1200方/日,井口溫度42度。http://bbs.hxland.com/thread-7520543-1-1.html
負責大伙房水庫涵洞輸水工程高密度電法勘探,為大伙房水庫向大連等城市的飲水工程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http://bbs.hxland.com/thread-7519904-1-1.html
認定成果:
1 典型覆蓋區金屬礦綜合地球物理定位預測技術開發及應用 張寶林;梁光河;劉洪臣;張麗莉;蔡新平;徐興旺;徐永生;祁民;武煒;崔敏利;賈文臣;李曉利;蘇捷;符超;李志遠;杜世俊;張永;梁文全;沈曉麗;郭志華;黃雪飛;張治漢;王道文;李振坤;尤德彪;毛木林;高玉文;文武;劉元龍;劉為民;臧有恒;郝天珧;劉光鼎;徐亞;王貝貝;黃松;董崇志;陳林等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2010
2 基于高保真去噪的高分辨率和儲層預測地震數據處理方法系列及其應用 何樵登;梁光河;劉學偉;李勤學;程永明;裴江云;蔣進勇;韓立國;王德利;傅旦丹;李建朝;牛濱華;朱建偉;王忠仁;楊有發 吉林大學 2003
3 金礦資源戰略接替基地若干靶區預測 沈遠超;蔡新平;鄧中華;劉鐵兵;張寶林;陳廣浩;張福勤;曾慶棟;李光明;梁光河;仲偉亞;鄒為雷;徐興旺;楊金中;張連昌;李厚民;王杰;秦大軍;申萍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2001
4 淺層FD-E24高分辨浮點地震儀系統及應用技術 鄧中華;梁光河;仲偉亞 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 2002
5 海上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術 何漢漪;溫書亮;劉永江;張云鵬;張鴻昌;徐光周;邵啟群;安友利;張學功;陸文凱;李鯤鵬;章柯;胡天躍;何樵登;梁光河;王德利;孫建國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勘探研究部 2001
發明公開:
[1]李志遠, 梁光河, 武欣, 徐興旺, 秦克章. 一種利用電火花震源進行電磁勘探的方法及系統[P]. 北京市: CN115184984A, 2022-10-14.
[2]李志遠, 梁光河. 一種地震波場坡印廷矢量確定方法及系統[P]. 北京市: CN113126159A, 2021-07-16.
[3]馬曉娜, 梁光河, 薛國強, 秦克章, 李志遠, 馮海新. 一種基于非單調搜索技術的全波形反演方法及系統[P]. 北京市: CN111580163A, 2020-08-25.
[4]馬曉娜, 梁光河, 秦克章, 李志遠. 一種時間域多尺度全波形反演方法及系統[P]. 北京市: CN111208568A, 2020-05-29.
[5]梁光河. 光鹵石礦重介質選礦方法[P]. 北京: CN102942196A, 2013-02-27.
[6]梁光河. 枯竭油田剩余油硐采方法[P]. 北京: CN102926723A, 2013-02-13.
[7]梁光河. 熱帶季風氣候條件下固體鉀鹽礦露天開采方法[P]. 北京: CN102913246A, 2013-02-06.
[8]梁光河, 嚴萍. 用于地震勘探的相控陣電火花子震源[P]. 北京: CN102466812A, 2012-05-23.
[9]梁光河, 劉洪臣, 祁鳳茹, 蔡新平, 張寶林, 徐興旺, 秦克章, 王杰. 利用固體潮壓電效應和自然電位勘察隱伏礦床的方法[P]. 北京: CN101038343, 2007-09-19.
[10]梁光河. 利用普通銅電極實施極化率測量的方法[P]. 北京: CN1949000, 2007-04-18.
[11]梁光河. 壓感風冷墊[P]. 北京: CN1401280, 2003-03-12.
[12]梁光河, 蔡新平, 王杰. 一種適于復雜地表環境的淺層地震勘探震源裝置[P]. 北京: CN1402019, 2003-03-12.
發明授權:
[1]李志遠, 梁光河. 一種地震波場坡印廷矢量確定方法及系統[P]. 北京市: CN113126159B, 2022-05-06.
[2]馬曉娜, 梁光河, 薛國強, 秦克章, 李志遠, 馮海新. 一種基于非單調搜索技術的全波形反演方法及系統[P]. 北京市: CN111580163B, 2021-08-10.
[3]馬曉娜, 梁光河, 秦克章, 李志遠. 一種時間域多尺度全波形反演方法及系統[P]. 北京市: CN111208568B, 2021-04-09.
[4]梁光河. 光鹵石礦重介質選礦方法[P]. 北京市: CN102942196B, 2014-10-15.
[5]梁光河. 熱帶季風氣候條件下固體鉀鹽礦露天開采方法[P]. 北京市: CN102913246B, 2014-10-08.
[6]梁光河, 嚴萍. 用于地震勘探的相控陣電火花子震源[P]. 北京市: CN102466812B, 2013-09-18.
[7]梁光河. 利用普通銅電極實施極化率測量的方法[P]. 北京市: CN1949000B, 2010-05-12.
[8]梁光河, 劉洪臣, 祁鳳茹, 蔡新平, 張寶林, 徐興旺, 秦克章, 王杰. 利用固體潮壓電效應和自然電位勘察隱伏礦床的方法[P]. 北京市: CN100485416C, 2009-05-06.
[9]梁光河, 蔡新平, 王杰. 一種適于復雜地表環境的淺層地震勘探震源裝置[P]. 北京市: CN1170169C, 2004-10-06.
[10]梁光河. 壓感風冷墊[P]. 北京市: CN1141054C, 2004-03-10.
軟件著作權:
1.梁光河,復雜地區金屬礦地震軟件處理系統,首次發表日期:2009年12月14日,登記號2010SR004637;
2.梁光河,基于保真去噪的三維多井約束巖性參數反演軟件,首次發表日期:2009年8月21日,登記號2010SR004651;
3.梁光河,全局最優地震巖性參數反演軟件,首次發表日期:2009年12月14日,登記號2010SR004607;
4.梁光河,優勢頻率約束的高分辨率處理軟件 首次發表日期:2009年12月14日,登記號2010SR004608。
發表英文論文
[1] Liang, Guanghe. Continental drift process revealed by high precision seismic survey in the central basi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Earth Science Frontiers[J]. 2023
[2] Ma, Xiaona, Liang, Guanghe, Xu, Shanhui, Li, Zhiyuan, Feng, Haixin. Exact line search method for using the L1-norm misfit function in full waveform inversion. STUDIA GEOPHYSICA ET GEODAETICA[J]. 2020, 64(4): 483-503, https://www.webofscience.com/wos/woscc/full-record/WOS:000587620200001.
[3] Ma, Xiaona, Li, Zhiyuan, Ke, Pei, Xu, Shanhui, Liang, Guanghe, Wu, Xiquan. Research of step-length estimation methods for full waveform inversion in time domain. EXPLORATION GEOPHYSICS[J]. 2019, 50(6): 583-599, https://www.webofscience.com/wos/woscc/full-record/WOS:000486852400001.
[4] Liang Guanghe, Di Q, Xue G, Xia J. Earthquake Detection with Seismic Exploration Method.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GEOPHYSICSnull. 2017, 185-194, http://dx.doi.org/10.1007/978-981-10-3244-8_23.
[5] Ma, Xiaona, Li, Zhiyuan, Xu, Shanhui, Ke, Pei, Liang, Guanghe. COMPARISON OF FREQUENCY-BAND SELECTION STRATEGIES FOR 2D TIME-DOMAIN ACOUSTIC WAVEFORM INVERSION. JOURNAL OF SEISMIC EXPLORATION[J]. 2017, 26(6): 499-519, https://www.webofscience.com/wos/woscc/full-record/WOS:000423251700001.
[6] Liang GuangHe.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yptoexplosion and ore-forming process from Wnchuan earthquake. ACTA PETROLOGICA SINICA[J]. 2017, 33(2): 326-338
[7] Xu, XingWang, Peters, Stephen G, Liang, GuangHe, Zhang, BaoLin. Elastic stress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ESTT) by confined liquid: A new mechanics for fracture in elastic lithosphere of the earth. TECTONOPHYSICS[J]. 2016, 672: 129-138, http://ir.iggcas.ac.cn/handle/132A11/11558.
[8] Li, Zhiyuan, Ma, Xiaona, Fu, Chao, Gu, Bingluo, Liang, Guanghe. Frequency-wavenumber implementation for P- and S-wave separation from multi-component seismic data. EXPLORATION GEOPHYSICS[J]. 2016, 47(1): 32-43, http://ir.iggcas.ac.cn/handle/132A11/7921.
[9] Li, Zhiyuan, Ma, Xiaona, Fu, Chao, Liang, Guanghe. Wavefield separation and polarity reversal correction in elastic reverse time migr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GEOPHYSICS[J]. 2016, 127: 56-67, http://dx.doi.org/10.1016/j.jappgeo.2016.02.012.
[10] Gu, Bingluo, Liu, Youshan, Ma, Xiaona, Li, Zhiyuan, Liang, Guanghe. A modified excitation amplitude imaging condition for prestack reverse time migration. EXPLORATION GEOPHYSICS[J]. 2015, 46(4): 359-370, http://ir.iggcas.ac.cn/handle/132A11/7729.
[11] Gu, Bingluo, Li, Zhiyuan, Ma, Xiaona, Liang, Guanghe. Multi-component elastic reverse time migration based on the P- and S-wave separated velocity-stress equations. JOURNALOFAPPLIEDGEOPHYSICS[J]. 2015, 112: 62-78, http://dx.doi.org/10.1016/j.jappgeo.2014.11.008.
[12] Li, Zhiyuan, Gu, Bingluo, Ma, Xiaona, Liang, Guanghe. Separating P- and S-waves in prestack elastic seismograms using the equivalent form of elastic wave equ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GEOPHYSICS[J]. 2015, 114: 210-223, http://dx.doi.org/10.1016/j.jappgeo.2015.01.018.
[13] Liang, Guanghe. Multi-component elastic reverse time migration based on the P and S separating elastic velocity-stress equ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Geophysics. 2015, [40] Gu, Bingluo, Liu, Youshan, Li, Zhiyuan, Ma, Xiaona, Liang, Guanghe. An excitation potential imaging condition for elastic reverse time migr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GEOPHYSICS[J]. 2014, 108: 124-139, http://dx.doi.org/10.1016/j.jappgeo.2014.07.002.
[14] Wang, Yanfei, Liang, Wenquan, Nashed, Zuhair, Li, Xiao, Liang, Guanghe, Yang, Changchun. Seismic modeling by optimizing regularized staggered-grid finite-difference operators using a time-space-domain dispersion-relationship-preserving method. GEOPHYSICS[J]. 2014, 79(5): T277-T285, http://ir.iggcas.ac.cn/handle/132A11/8106.
[15] Li ZhiYuan, Liang GuangHe, Gu BingLuo. Improved method of separating P-and S-waves using divergence and curl.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CHINESEEDITION[J]. 2013, 56(6): 2012-2022, https://www.webofscience.com/wos/woscc/full-record/WOS:000321415200022.
[16] Gu, Bingluo, Liang, Guanghe, Li, Zhiyuan. A 21-point finite difference scheme for 2D frequency-domain elastic wave modelling. EXPLORATION GEOPHYSICS[J]. 2013, 44(3): 156-166, http://ir.iggcas.ac.cn/handle/132A11/8530.
[17] Xu, XingWang, Zhang, BaoLin, Liang, GuangHe, Qin, KeZhang. Zoning of mineralization in hypogene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Insight from comb microfractures within quartz-chalcopyrite veins in the Hongshan porphyry Cu deposit, western Yunnan, SW China.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J]. 2012, 56: 218-228, http://dx.doi.org/10.1016/j.jseaes.2012.05.017.
[18] Liu Lu, Liang GuangHe, Fu Chao, Li ZhiYuan. Bend-ray Kirchhoff pre-stack time migration based on Chebyshev polynomial.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CHINESE EDITION[J]. 2011, 54(10): 2665-2672, https://www.webofscience.com/wos/woscc/full-record/WOS:000296410000023.
[19] Xiao Qibin, Cai Xinping, Liang Guanghe, Xu Xingwang, Zhang Baolin. Application of 2D magnetotelluric methods in a geological complex area, Xinjiang, China. JOURNAL OF APPLIED GEOPHYSICS[J]. 2011, 75(1): 19-30, http://dx.doi.org/10.1016/j.jappgeo.2011.06.007.
[20] Fu Chao, Liang GuangHe, Xu XingWang, Cai XinPing, Wu Wei, Li ZhiYuan, Du ShiJun. Magnetotelluric study on the Kalaxianger fault zone in the north margin of Junggar, Xinjiang, China. ACTA PETROLOGICA SINICA[J]. 2010, 26(10): 3007-3016, https://www.webofscience.com/wos/woscc/full-record/WOS:000284450800012.
[21] Xiao, Qibin, Cai, Xinping, Xu, Xingwang, Liang, Guanghe, Zhang, Baolin. Application of the 3D magnetotelluric inversion code in a geologically complex area. GEOPHYSICAL PROSPECTING[J]. 2010, 58(6): 1177-1192, https://www.webofscience.com/wos/woscc/full-record/WOS:000282689700020.
[22] Xu, XingWang, Jiang, Neng, Yang, Kai, Zhang, BaoLin, Liang, GuangHe, Mao, Qian, Li, JinXiang, Du, ShiJun, Ma, YuGuang, Zhang, Yong, Qin, KeZhang. Accumulated phenocrysts and origin of feldspar porphyry in the Chanho area, western Yunnan, China. LITHOS[J]. 2009, 113(3-4): 595-611, http://dx.doi.org/10.1016/j.lithos.2009.06.034.
[23] Guanghe Liang et al., Using high-order cumulants to extrapolate spatially variant seismic wavelets, Geophysics, 2002,Vol67, NO.6, 1869-1876
發表中文期刊論文
[1]梁光河, 張寶林. 從陸緣伸展探討新生代南海構造演化[J]. 地質通報, 2024, 43 (01): 20-32.
[2]李志遠, 梁光河, 陳澤粟, 肖輝, 張寶林, 牛磊, 徐興旺. 新疆阿舍勒銅鋅礦三維地震勘探[J]. 新疆地質, 2023, 41 (S1): 94.
[3]梁光河. 貝加爾裂谷和汾渭地塹成因與印度—歐亞碰撞的遠程效應[J]. 地學前緣, 2023, 30 (03): 282-293.
[4]梁光河, 楊巍然. 驅動印度大陸北漂的動力是什么?[J]. 地學前緣, 2023, 30 (02): 68-80.
[5]梁光河. 南海中央海盆高精度地震勘探揭示的大陸漂移過程[J]. 地學前緣, 2022, 29 (04): 293-306.
[6]梁光河. 羌塘盆地中生代鉀鹽礦成礦預測[J]. 鹽湖研究, 2022, 30 (02): 110-117.
[7]張寶林, 呂古賢, 余建國, 梁光河, 李志遠, 徐興旺, 胡寶群, 王紅才, 畢珉峰, 焦建剛, 王翠芝. 基于深部地球物理信息的構造變形巖相分類研究[J]. 地學前緣, 2022, 29 (01): 413-426.
[8]梁光河, 楊巍然. 從南大西洋裂解過程解密大陸漂移的驅動力[J]. 地學前緣, 2022, 29 (01): 316-341.
[9]張寶林, 呂古賢, 余建國, 梁光河, 徐興旺, 李志遠, 張啟鵬, 史曉鳴, 魏竣濱, 許道學, 李旭, 趙鵬. 礦田構造變形巖相帶的地球物理資料解譯與找礦應用[J]. 地質力學學報, 2021, 27 (04): 542-556.
[10]梁光河, 徐興旺. 老撾萬象凹陷鉀鹽礦床變形改造富集模式[J]. 地球科學, 2022, 47 (01): 136-148.
[11]羅群, 賈春, 歐光習, 梁光河, 劉銀河, 曾普勝, 陳佳宇, 崔倩. 石油雙機耦合成因假說與意義[J]. 石油實驗地質, 2021, 43 (03): 487-497.
[12]梁光河. 老撾鉀鹽勘探開發歷史回顧及經驗教訓分析[J]. 肥料與健康, 2021, 48 (02): 1-7.
[13]梁光河, 徐興旺. 大地構造運動與鉀鹽成礦研究簡述[J]. 化工礦產地質, 2021, 43 (01): 1-6.
[14]梁光河. 從東海和南海北部盆地群演化探討日本大陸板塊的形成過程[J]. 地學前緣, 2020, 27 (01): 244-259.
[15]梁光河. 印度大陸板塊北漂的動力機制研究[J]. 地學前緣, 2020, 27 (01): 211-220.
[16]萬天豐, 李三忠, 楊巍然, 梁光河, 毛小平, 劉銀河, 於文輝, 陳志耕, 丁衛平, 胡寶群, 付虹, 方曙, 唐春安, 莫宣學. 板塊運動的機制與動力來源學術爭鳴[J]. 地學前緣, 2019, 26 (06): 309-319.
[17]梁光河, 徐興旺, 劉興江, 李德華, 高超. 老撾萬象盆地薩塔尼鉀鹽礦的構造變形與深部礦預測[J]. 大地構造與成礦學, 2019, 43 (05): 934-942.
[18]張寶林, 呂古賢, 梁光河, 徐興旺, 李志遠, 苗雅娜. 膠東金礦田的深部地球物理勘查模式初步研究[J]. 地質力學學報, 2019, 25 (S1): 150-156.
[19]梁光河. 郯廬斷裂帶的幾個關鍵問題探討[J]. 黃金科學技術, 2018, 26 (05): 543-558.
[20]梁光河. 基于新大陸漂移模型的地震成因與分布規律分析[J].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8, 18 (28): 47-57.
[21]梁光河. 海南島的成因機制研究[J]. 中國地質, 2018, 45 (04): 693-705.
[22]梁光河. 從汶川地震探討隱爆與成礦過程[J]. 巖石學報, 2017, 33 (02): 326-338.
[24]張寶林, 蘇艷平, 張國梁, 梁光河, 徐興旺, 蔡新平, 徐光晶, 李會中. 膠東典型含礦構造巖相帶的地質-地球物理信息預測方法與找礦實踐[J]. 地學前緣, 2017, 24 (02): 85-94.
[23]梁光河. 地震與成礦過程研究綜述[J]. 黃金科學技術, 2016, 24 (06): 8-14.
[25]梁光河. 老撾超大型鉀鹽礦勘探方法[J]. 化肥工業, 2016, 43 (03): 72-76.
[26]符超, 李薇薇, 李志遠, 谷丙洛, 梁光河. 基于Cole-Cole模型的中間極化水平層大地電磁IP效應研究[J]. 地球物理學進展, 2016, 31 (02): 501-507.
[27] 梁光河. 地震新知. 百科知識[J]. 2016, 4-11.
[28]馬曉娜, 李志遠, 谷丙洛, 柯沛, 梁光河. 2D聲波頻率域數值模擬中幾種有限差分方法的對比分析[J]. 地球物理學進展, 2015, 30 (02): 878-888.
[29]符超, 梁光河, 蔡新平, 李志遠, 谷丙洛. 水平極化層MT激電效應的模擬研究[J]. 中國煤炭, 2014, 40 (S1): 19-26.
[30]李志遠, 梁光河, 谷丙洛. 基于散度和旋度縱橫波分離方法的改進[J]. 地球物理學報, 2013, 56 (06): 2012-2022.
[31]梁光河. 北極冰川融化的根源與地球碳丟失[J]. 地質學報, 2013, 87 (S1): 256-259.
[32]梁光河. 海南島從中國北部灣分離旋轉漂移出去的8大證據[J]. 地質學報, 2013, 87 (S1): 73-76.
[33]梁光河 朝鮮半島成因與郯廬斷裂動力機制 山風網絡: 2013,5 ,2013,5 ,1-21
[34]梁光河 “海底擴張”—將地學引向歧途的錯誤假說 山風網絡: 2013,5 ,2013, 5 ,1-8
[35]梁光河 大陸漂移與全球山脈高原成因關系的研究 山風網絡: 2013,5 ,2013, 5 ,1-21
[36]梁光河 地震的預測與消減方法,山風網絡 2013,7 ,2013, 7 ,1-45
[37]梁光河 大陸漂移的源動力—板塊自驅動模式 地球科學前沿 Advances in Geosciences: 2013,3 ,2013, 3 ,86-96
[38] 梁光河. 日本從中國分離出去的8大證據. 地理科學研究[J]. 2013, 2(2): 15-29
[39] 梁光河. 臺灣島和黃巖島的來源研究. 地理科學研究[J]. 2013, 2(2): 44-56,
[40]梁光河. 加拿大北部“破碎山河”的成因與大陸漂移. 地理科學研究[J]. 2013, 2(2): 30-37
[41] 梁光河. 美國黃石公園間歇泉成因機制探討. 地球科學前沿(漢斯)[J]. 2013, 3(3): 172-182
[42]梁光河 夏威夷、中途島、馬爾代夫及島弧海溝成因模式 山風網絡 2013,5 ,2013,5 ,1-16
[43]梁光河 改變地球面貌的兩次隕石撞擊事件 科學網 2013
[44]劉璐, 梁光河, 符超, 李志遠. 基于Chebyshev多項式的彎曲射線Kirchhoff疊前時間偏移[J]. 地球物理學報, 2011, 54 (10): 2665-2672.
[45]梁光河. 利用固體潮壓電效應和自然電位測量勘查隱伏礦床的新方法[J]. 黃金科學技術, 2010, 18 (05): 56-59.
[46]符超, 梁光河, 徐興旺, 蔡新平, 武煒, 李志遠, 杜世俊. 準噶爾北緣卡拉先格爾斷裂帶深部結構的MT探測[J]. 巖石學報, 2010, 26 (10): 3007-3016.
[47]崔敏利, 張寶林, 梁光河, 蔡新平, 高浩中. 黃土覆蓋區鉬礦綜合地球物理找礦技術組合:以沙坡嶺鉬礦為例[J]. 地球物理學進展, 2010, 25 (02): 602-611.
[48]武煒, 張寶林, 梁光河, 李志遠, 沈曉麗, 祁民. 雙頻激電法在我國西部兩類典型覆蓋區金屬礦體預測中的應用[J]. 地質與勘探, 2009, 45 (06): 669-675.
[49]祁民, 張寶林, 符超, 梁光河, 沈曉麗, 徐永生, 蘇捷, 郭志華. 運用綜合預測方法組合快速發現內蒙古中部隱伏大型銅鎢多金屬礦勘查基地[J]. 地質與勘探, 2009, 45 (06): 676-682.
[50]符超, 梁光河, 蔡新平. 高精度快速磁、電測量在新疆庫蘭金礦區追蹤控礦巖體的應用[J]. 地質與勘探, 2009, 45 (06): 683-691.
[51]徐興旺, 蔡新平, 張寶林, 梁光河, 杜世俊, 王杰. 滇西北衙金礦礦床類型與結構模型[J]. 礦床地質, 2007, (03): 249-264.
[52]三金柱, 惠衛東, 秦克章, 孫赫, 徐興旺, 梁光河, 魏俊瑛, 康峰, 肖慶華. 新疆哈密圖拉爾根全巖礦化巖漿銅-鎳-鈷礦床地質特征及找礦方向[J]. 礦床地質, 2007, (03): 307-316.
[53]梁光河, 徐興旺, 肖騎彬, 蔡新平, 秦克章, 張寶林, 三金柱, 惠衛東, 彭曉明. 大地電磁測深法在銅鎳礦勘查中的應用——以與超鎂鐵質巖有關的新疆圖拉爾根銅鎳礦為例[J]. 礦床地質, 2007, (01): 120-127.
[54]徐興旺, 蔡新平, 張寶林, 梁光河, 杜世俊, 王杰. 滇西北衙金礦礦床成因類型[J]. 礦床地質, 2006, 25 (S1): 201-204.
[55]秦克章, 徐興旺, 梁光河, 方同輝, 丁奎首, 三金柱, 張連昌, 惠衛東, 彭曉明, 吳華, 程松林, 許英霞, 孫赫, 繆宇, 莫新華, 蔡新平, 康峰, 張寶林, 肖慶華. 東天山東段大型銅、鎳、金礦床成礦規律研究、靶區優選與隱伏礦定位預測的重要進展[J]. 礦床地質, 2006, 25 (S1): 301-304.
[56]崔敏利, 張寶林, 梁光河, 蔡新平, 王杰, 高浩中, 祁民, 蘇捷, 符超. 豫西洛寧沙坡嶺隱伏多金屬礦找礦遠景預測[J]. 礦床地質, 2006, 25 (S1): 467-470.
[57]吳華, 徐興旺, 莫新華, 梁光河, 程松林, 秦克章, 李軍, 張寶林, 王杰, 肖騎彬, 韓照舉, 金長明, 李金祥. 東天山白石泉礦區地球物理多方法聯合探查與隱伏銅鎳礦定位預測[J]. 中國地質, 2006, (03): 672-681.
[58]劉洪臣, 張寶林, 梁光河, 張庚利, 徐興旺, 藺啟忠, 應漢龍, 許瑾, 郭宏剛, 毛木林. 隱伏礦深部定位預測技術集成及應用[J]. 高科技與產業化, 2006, (06): 58-59.
[59]祁民, 張寶林, 梁光河. 高密度電法的三維數據場可視化[J]. 地球物理學進展, 2006, (03): 981-986.
[60]祁民, 張寶林, 梁光河, 陳友明, 管剛. 高分辨率預測地下復雜采空區的空間分布特征——高密度電法在山西陽泉某復雜采空區中的初步應用研究[J]. 地球物理學進展, 2006, (01): 256-262.
[61]肖騎彬, 梁光河, 徐興旺, 蔡新平, 張寶林, 王杰. 北京二十里長山-平谷盆地MT測量與地層含水性研究[J]. 地質科技情報, 2006, (01): 89-94.
[62]肖騎彬, 蔡新平, 徐興旺, 梁光河, 張寶林, 王杰, 秦克章, 彭曉明, 惠衛東, 三金柱, 康峰, 張文. 淺層地震與MT聯合技術在隱伏金屬礦床定位預測中的應用——以新疆哈密圖拉爾根銅鎳礦區為例[J]. 礦床地質, 2005, (06): 676-683.
[63]肖騎彬,蔡新平,徐興旺,梁光河,張寶林,王杰. 應用大地電磁測深勘查北京平谷盆地隱伏含水巖溶系統的結構[J].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 2004, (S1): 60-64.
[64]張寶林,蔡新平,王杰,梁光河,丁汝福,肖騎彬,宋保昌,祁民. 晉冀蒙交界地區隱伏新類型金礦的找礦前景——以堡子灣、九對溝、水晶屯金礦為例[J]. 黃金科學技術, 2004, (02): 5-11.
[65]徐興旺,蔡新平,肖騎彬,梁光河,張寶林,王杰. 滇西北衙地區熱水巖溶作用及其伴生的地質災害[J]. 地球科學進展, 2003, (06): 912-920.
[66]韓金良,張寶林,蔡新平,梁光河,高浩中,丁汝福,王杰. 山西堡子灣金礦隱伏礦體預測及其工程驗證[J]. 地質與勘探, 2003, (05): 6-10.
[67]高洪興,張寶林,李思田,梁光河,郝書儉. 反射波地震勘探方法在山西堡子灣金礦深部預測中的初步應用[J]. 黃金科學技術, 2003, (03): 16-20.
[68]梁光河,蔡新平,張寶林,徐興旺. Using pseudo-entropy of seismic reflection data to predict sedimentary facies[J]. 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3, (05): 474-480.
[69]張寶林,王杰,梁光河,丁汝福,蔡新平,王文成,于立臣,于彥春. 河北水晶屯金礦200~1000m深度儲礦構造特征與找礦靶區預測[J]. 黃金科學技術, 2003, (01): 12-18.
[70]蔡新平, 徐興旺, 梁光河, 張寶林, 王杰, 肖騎彬. 北衙礦產資源開發和特異地質現象保護[J]. 礦床地質, 2002, 21 (S1): 1112-1115.
[71]徐興旺, 蔡新平, 張寶林, 梁光河, 王杰. 冀西北后溝地區鉀交代的泵壓致裂與自組織擴展[J]. 礦床地質, 2002, 21 (S1): 739-742.
[72]梁光河, 蔡新平, 華偉. 隱伏金礦勘探中的地震勘探方法[J]. 礦床地質, 2002, 21 (S1): 1164-1167.
[73]宋保昌,張寶林,梁光河,丁汝福,韓金良,王杰,蔡新平,高洪興,李恩田,魏興亮. 分形理論在山西堡子灣金礦成礦預測中的應用[J]. 黃金科學技術, 2002, (05): 6-14.
[74]梁光河,蔡新平. 地震勘探在山東蓬家夼金礦深部預測中的應用[J]. 礦產與地質, 2001, (06): 743-748.
[75]梁光河,蔡新平,張寶林,徐興旺. 淺層地震勘探方法在金礦深部預測中的應用[J]. 地質與勘探, 2001, (06): 29-33.
[76]張寶林,高浩中,郝俊杰,高洪興,韓金良,梁光河,蔡新平,王杰. 堡子灣金礦區基巖伽瑪能譜測量結果及其地質意義[J]. 黃金科學技術, 2001, (02): 1-6.
[77]徐興旺,蔡新平,王杰,張寶林,梁光河. 流體構造動力學及其研究現狀與進展[J]. 地球科學進展, 2001, (03): 324-331.
[78]張寶林,蔡新平,韓金良,王杰,梁光河,徐興旺,秦大軍,高浩中. 資源危機金礦深部與外圍找礦前景的若干判別標志[J]. 地質與勘探, 2001, (02): 44-46.
[79]張寶林,蔡新平,韓金良,王杰,徐興旺,梁光河,高浩中. 含礦流體集中沉淀的主要制約因素[J]. 地學前緣, 2000, (S2): 238.
[80]梁光河,蔡新平,王杰,張寶林,徐興旺,高浩中. 淺層地震勘探在云南北衙地區隱伏金礦預測中的應用[J]. 黃金科學技術, 2000, (06): 1-9.
[81]張寶林,蔡新平,王杰,梁光河,徐興旺,韓金良,高浩中. 我國東部巖金礦床深部找礦潛力評估[J]. 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 2000, (04): 389-390.
[82]徐興旺,蔡新平,秦大軍,王杰,梁光河,張小允,劉立金. Fluids double-fracturing genetic mechanism and mineralization of gold-copper of the breccia pipe at Qibaoshan in Shandong Province[J]. 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0, (02): 113-121.
[83]徐興旺,蔡新平,秦大軍,王杰,梁光河,張寶林,高浩中,張小允,劉立金,薛世強,劉成深,周林科. 山東七寶山角礫巖筒流體雙重致裂機制與金銅成礦[J]. 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 2000, (01): 47-52.
[84]徐興旺,蔡新平,王杰,秦大軍,張寶林,梁光河,高浩中,張小允,劉立金,薛世強,劉成深,周林科. 山東七寶山角礫巖筒成礦流體構造動力學過程[J]. 黃金地質, 1999, (03): 19-27.
[85]高浩中,蔡新平,張寶林,王杰,秦大軍,梁光河,徐興旺. 黃鐵礦的諸多特征與金礦化[J]. 黃金科學技術, 1999, (03): 11-15.
[86]徐興旺,蔡新平,梁光河,王杰,秦大軍,張寶林,高浩中,孫明洪,劉成深,周林科,張小允. 山東七寶山次火山雜巖區隱伏含礦角礫巖筒位—形—域精細預測[J]. 黃金科學技術, 1999, (02): 10-19.
[87]蔡新平,徐興旺,張寶林,秦大軍,梁光河,王杰. 滇西墨江金廠金礦床時空四維結構模型[J]. 礦床地質, 1999, (01): 58-65.
[88]梁光河. 信噪比的估算及其在高分辨率處理中的應用[J]. 石油物探, 1998, (03): 64-71.
[89]梁光河. 測井約束地震子波外推方法研究[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8, (03): 296-298+989-304+422.
[90]梁光河. 多井約束隨機逆波阻抗反演研究[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8, (02): 151-160+284.
[91]梁光河. 地震子波提取方法研究[J]. 石油物探, 1998, (01): 31-39.
[92]梁光河. 地震子波的時變與短程微曲多次反射[J]. 石油物探, 1997, (03): 18-27.
[93]梁光河,王作林. 相位疊加技術及其在彎線資料處理中的應用[J]. 石油物探, 1997, (02): 32-38.
[94]梁光河,程永明. 利用地震資料和測井約束反演地層孔隙率和砂泥巖含量[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5, (S1): 85-89+185.
[95]程永明,楊夢熊,韋松,梁光河. 地震模擬儲層預測技術在珠江口盆地的應用及效果[J]. 中國海上油氣.地質, 1995, (05): 56-60.
[96]何樵登,梁光河. 利用地震資料和測井約束反演地層參數──一種測井數據的地震外推方法[J]. 石油物探, 1995, (02): 1-7.
[97]梁光河. 減少地震巖性模擬技術多解性的方法[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4, (S1): 58-63+173.
[98]梁光河,楊有發. 巖性地震勘探技術[J]. 長春地質學院學報, 1993, (02): 212-214.
[99]梁光河, 顧賢明. 巖性地震勘探技術的發展現狀及應用條件[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3, (03): 374-376+378.
[100]梁光河,劉清林,顧賢明,何樵登. 用雙曲線變換濾波方法提高原始地震記錄的信噪比[J]. 石油物探, 1992, (01): 18-23.
[101]梁光河, 劉清林, 何樵登. 用非線性參數擬合法反演 Q 值[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2, (02): 230-234+304.
[102]何樵登, 梁光河. 用非線性參數曲線擬合法反演Q值[J]. 世界地質, 1990, (02): 4-10.
發表會議論文:
[1]張寶林,呂古賢,王翠芝,梁光河,徐興旺,李志遠... & 張壯. (2023). 構造變形巖相帶體系預測方法及其在覆蓋區的應用——以熱液脈狀多金屬礦田為例. (eds.) 2023年中國地球科學聯合學術年會論文集——專題三十六 光纖傳感技術及其地球物理學應用、專題三十七 資源環境的構造物理化學機理 (pp.58-59).
[2]梁光河. (2023). 板塊運動動力機制及地球物理證據. (eds.) 2023年中國地球科學聯合學術年會論文集——專題六十六 陸陸碰撞帶深部結構和動力學意義、專題六十七 板塊構造和地球動力學過程 (pp.32-33).
[3]梁光河. (2023). 大地構造演化模式創新. (eds.) 2023年中國地球科學聯合學術年會論文集——專題八十三 深地過程與地球宜居性、專題八十四 地球流體系統及其資源、環境和災害效應 (pp.17).
[4]梁光河. (2023). 從陸緣伸展探討新生代南海構造演化. (eds.) 2023年中國地球科學聯合學術年會論文集——專題九十六 東南亞沉積與構造、專題九十七 含油氣盆地構造理論、技術與實踐新進展 (pp.5).
[5]張寶林,呂古賢,王翠芝,梁光河,徐興旺,李志遠... & 張啟鵬. (2023). 典型覆蓋區礦田找礦預測的構造變形巖相勘查新方法. (eds.) 第二屆全國礦產勘查大會論文集 (pp.399-401).
[6]梁光河. (2021). 如何揭示板塊運動動力機制. (eds.) 2021年中國地球科學聯合學術年會論文集(二十六)—專題七十六 地球流體系統及其資源、環境和災害效應、專題七十七 特提斯-青藏高原地質演化與成礦、專題七十八 中亞造山帶構造演化、深部過程與成礦作用 (pp.10-13).
[7]楊長春 & 梁光河. (2021). 中資海外鉀鹽大規模生產基地建設思考. (eds.) 首屆全國礦產勘查大會論文集 (pp.1104).
[8]張寶林, 呂古賢, 王翠芝, 梁光河, 徐興旺 & 李志遠. (2021). 關于金屬礦田勘查方法的一些思考和實踐. (eds.) 首屆全國礦產勘查大會論文集 (pp.292-293).
[9]張寶林,呂古賢,梁光河,李志遠,徐興旺,胡寶群... & 焦建剛. (2020). 基于深部地球物理信息的構造變形巖相分類研究. (eds.) 2020年中國地球科學聯合學術年會論文集(二十八)—專題八十二:航空地球物理勘察技術與應用、專題八十三:地球磁場及地磁異常變化現象、專題八十四:資源環境的構造物理化學機理 (pp.73).
[10]梁光河. (2020). 老撾超大型鉀鹽礦勘探重大突破與地球物理技術創新. (eds.) 2020年中國地球科學聯合學術年會論文集(二十三)—專題六十七:地球流體系統及其資源、環境和災害效應、專題六十八:磁層中的等離子體物理過程、專題六十九:礦物科學與工程 (pp.8-9).
[11]馬曉娜, 李志遠, 柯沛 & 梁光河. (2016). 全波形反演中步長估計方法研究. (eds.) 2016中國地球科學聯合學術年會論文集(二十三)——專題46:地震波傳播與成像 (pp.59-61).
[12]馬曉娜, 李志遠, 谷丙洛, 柯沛 & 梁光河. (2016). 2D聲波頻率域數值模擬中幾種有限差分方法的對比分析. (eds.)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15年度(第15屆)學術論文匯編——固體礦產資源研究室 (pp.870-880).
[13]張寶林, 梁光河, 蔡新平, 徐興旺 & 李會中. (2015). 森林植被覆蓋區土壤化探異常檢查方法研究——以黑龍江爭光Au-Zn礦為例. (eds.) 中國地質學會2015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中冊) (pp.77-79).
[14]梁光河. (2014). 從大陸漂移探討朝鮮半島與郯廬斷裂的成因機制. (eds.) 2014年中國地球科學聯合學術年會——專題39:板塊與大陸構造前緣論壇論文集 (pp.7).
[15]梁光河. (2014). 大陸板塊漂移是海底擴張驅動的嗎?-從地球物理資料得到的啟示. (eds.) 2014年中國地球科學聯合學術年會——專題39:板塊與大陸構造前緣論壇論文集 (pp.8).
[16]李志遠, 梁光河 & 谷丙洛. (2014). 基于散度和旋度縱橫波分離方法的改進. (eds.)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屆)學術論文匯編——固體礦產資源研究室 (pp.283-293).
[17]梁光河. (2013). 海南島從中國北部灣分離旋轉漂移出去的8大證據. (eds.) 第七屆世界華人地質科學研討會摘要集 (pp.81-84).
[18]梁光河. (2013). 北極冰川融化的根源與地球碳丟失. (eds.) 第七屆世界華人地質科學研討會摘要集 (pp.264-267).
[19]劉璐, 梁光河, 符超 & 李志遠. (2012). 基于Chebyshev多項式的彎曲射線Kirchhoff疊前時間偏移. (eds.)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屆(2011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下) (pp.668-675).
[20]崔敏利, 張寶林, 梁光河, 蔡新平 & 高浩中. (2011). 黃土覆蓋區鉬礦綜合地球物理找礦技術組合:以沙坡嶺鉬礦為例. (eds.)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屆(2010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中) (pp.1462-1471).
[21]梁光河. (2011). 利用固體潮壓電效應和自然電位測量勘查隱伏礦床的新方法. (eds.)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屆(2010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中) (pp.1492-1495).
[22]符超, 梁光河, 徐興旺, 蔡新平, 武煒, 李志遠 & 杜世俊. (2011). 準噶爾北緣卡拉先格爾斷裂帶深部結構的MT探測. (eds.)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屆(2010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中) (pp.1002-1011).
[23]祁民, 張寶林 & 梁光河. (2008). 地球物理場三維可視化建模研究. (eds.)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四屆年會論文集 (pp.78).
[24]徐興旺, 蔡新平, 張寶林, 梁光河, 杜世俊 & 王杰. (2008). 滇西北衙金礦礦床類型與結構模型. (eds.)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學術論文匯編(第六卷) (pp.552-567).
[25]崔敏利,張寶林,梁光河,蔡新平,王杰,高浩中... & 符超. (2007). 豫西洛寧沙坡嶺隱伏多金屬礦找礦遠景預測. (eds.)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論文摘要集 (pp.110).
[26]祁民, 張寶林, 梁光河, 陳友明 & 管剛. (2007). 高分辨率預測地下復雜采空區的空間分布特征——高密度電法在山西陽泉某復雜采空區中的初步應用研究. (eds.)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論文摘要集 (pp.114).
[27]祁民, 張寶林 & 梁光河. (2007). 高密度電法的三維數據場可視化. (eds.)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論文摘要集 (pp.114).
[28]祁民, 張寶林, 梁光河, 王杰 & 蔡新平. (2007). 地質體三維可視化研究—基于地球物理場數據建模. (eds.)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論文摘要集 (pp.115).
[29]秦克章,徐興旺,梁光河,方同輝,丁奎首,三金柱... & 肖慶華. (2007). 東天山東段大型銅、鎳、金礦床成礦規律研究靶區優選與隱伏礦定位預測的重要進展. (eds.)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論文摘要集 (pp.115).
[30]徐興旺, 蔡新平, 張寶林, 梁光河, 杜世俊 & 王杰. (2007). 滇西北衙金礦礦床成因類型. (eds.)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論文摘要集 (pp.123).
[31]徐興旺,梁光河,秦克章,彭曉明,吳華,方同輝... & 王杰. (2007). 隱伏礦床定位預測的新思路、新技術方法及其在東疆地區的找礦實踐. (eds.)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論文摘要集 (pp.123-124).
[32]張寶林,梁光河,徐興旺,蔡新平,王杰,祁民... & 蘇捷. (2007). 隱伏區大比例尺礦床定位預測新思路:地物化三場異常互相約束. (eds.)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論文摘要集 (pp.125).
[33]徐興旺, 蔡新平, 張寶林, 梁光河, 杜世俊 & 王杰. (2006). 滇西北衙金礦礦床成因類型. (eds.) 第八屆全國礦床會議論文集 (pp.211-214).
[34]秦克章,徐興旺,梁光河,方同輝,丁奎首,三金柱... & 肖慶華. (2006). 東天山東段大型銅、鎳、金礦床成礦規律研究、靶區優選與隱伏礦定位預測的重要進展. (eds.) 第八屆全國礦床會議論文集 (pp.311-314).
[35]崔敏利,張寶林,梁光河,蔡新平,王杰,高浩中... & 符超. (2006). 豫西洛寧沙坡嶺隱伏多金屬礦找礦遠景預測. (eds.) 第八屆全國礦床會議論文集 (pp.477-480).
[36]張寶林,蔡新平,梁光河,肖騎彬,王杰,徐興旺... & 祁民. (2004). “地物化三場異常互相約束”的隱伏礦床定位預測理論技術方法及其應用. (eds.) 第二屆全國成礦理論與找礦方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pp.157).
[37]肖騎彬, 蔡新平, 張寶林, 梁光河, 徐興旺 & 王杰. (2004). 數據庫技術與大地電磁測深數據處理可視化方案. (eds.)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屆年會論文集 (pp.603).
[38]肖騎彬, 蔡新平, 張寶林, 梁光河, 徐興旺 & 王杰. (2004). 應用MT探測新疆圖拉爾根銅-鎳礦區含礦超基性巖體. (eds.)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屆年會論文集 (pp.624).
[39]梁光河, 蔡新平, 張寶林 & 徐興旺. (2003). Using pseudo-entropy of seismic reflection data to predict sedimentary facies. (eds.)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學術論文匯編·第五卷(礦產資源與水資源) (pp.278-284).
[40]張寶林,王杰,梁光河,丁汝福,蔡新平,王文成... & 于彥春. (2003). 河北水晶屯金礦200~1000m深度儲礦構造特征與找礦靶區預測. (eds.)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學術論文匯編·第五卷(礦產資源與水資源) (pp.301-307).
[41]高洪興, 張寶林, 李思田, 梁光河 & 郝書儉. (2003). 反射波地震勘探方法在山西堡子灣金礦深部預測中的初步應用. (eds.)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學術論文匯編·第五卷(礦產資源與水資源) (pp.308-312).
[42]韓金良, 張寶林, 蔡新平, 梁光河, 高浩中, 丁汝福 & 王杰. (2003). 山西堡子灣金礦隱伏礦體預測及其工程驗證. (eds.)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學術論文匯編·第五卷(礦產資源與水資源) (pp.313-317).
[43]徐興旺, 蔡新平, 肖騎彬, 梁光河, 張寶林 & 王杰. (2003). 滇西北衙地區熱水巖溶作用及其伴生的地質災害. (eds.)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學術論文匯編·第五卷(礦產資源與水資源) (pp.285-293).
[44]徐興旺, 蔡新平, 張寶林, 梁光河 & 王杰. (2002). 冀西北后溝地區鉀交代的泵壓致裂與自組織擴展. (eds.)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學術論文摘要匯編 (pp.212).
[45]蔡新平, 徐興旺, 梁光河, 張寶林, 王杰 & 肖騎彬. (2002). 北衙礦產資源開發和特異地質現象保護. (eds.)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學術論文摘要匯編 (pp.122).
[46]梁光河, 蔡新平 & 華偉. (2002). 隱伏金礦勘探中的地震勘探方法. (eds.)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學術論文摘要匯編 (pp.142).
[47]張寶林,蔡新平,梁光河,王杰,趙國澤,詹艷... & 李鳳友. (2002). 綜合地球物理方法對金礦深部找礦靶區的驗證. (eds.)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學術論文摘要匯編 (pp.212).
[48]宋保昌,張寶林,梁光河,丁汝福,韓金良,王杰... & 魏興亮. (2002). 分形理論在山西堡子灣金礦成礦預測中的應用. (eds.)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學術論文摘要匯編 (pp.213).
[49]梁光河, 何樵登 & 韓立國. (1989). 顯式Q值表達的波動方程:理論與應用. (eds.) 勘探地球物理北京(89)國際討論會論文摘要集 (pp.502-503).
榮譽獎勵:
1.2006年獲吉林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排名第2,“基于保真去噪的高分辨率和儲層預測地震數據處理系列及其應用”。
2.1995年獲地質礦產部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2,“儲層橫向預測研究”。
參與會議:
(1)中國東部中新生代伸展構造動力機制及對成礦的影響 第四屆地球系統科學大會 梁光河 2016-07-05
(2)利用人工地震探測天然地震 第七屆環境與工程地球物理國際會議 梁光河 2016-06-28
(3)從海南島的演化看大陸漂移和海底擴張 地球物理前沿國際研討會暨中國科學促進會2016年會(IPACES) 梁光河 2016-06-18
(4)大陸板塊漂移是海底擴張驅動的嗎?-從地球物理資料得到的啟示 第8屆世界華人地質大會 梁光河 2015-06-15
(5)從汶川大地震探討地震的隱爆成因機制及預測消減方法 第二屆中俄地震監測預測學術研討會 梁光河 2015-05-17
1 用物理現象探測地球資源——記中國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梁光河 武光磊 科學中國人 2015-06-01 特色期刊
2 “走出去”勘查鉀鹽資源 高慧麗;楊惠晴 中國國土資源報 2008-10-10 報紙
3 彌補鉀鹽缺口 境外勘查要加力 高慧麗;楊惠晴 地質勘查導報 2008-09-20 報紙
4 地球物理學家 梁光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9-04-15 期刊
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新人物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實現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