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峰,男,1955年7月生于河南省平輿縣,F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后科研流動站首席學科帶頭人,灰色系統研究所所長。 是中央聯系的高級專家。
教育及工作經歷:
先后就讀于河南大學(基礎數學)、山東大學(應用數學)、華中理工大學(數量經濟學,系統工程)1998年華中理工大學系統工程專業畢業,獲工學博士學位。
曾赴美國賓州州立SR大學、紐約理工大學、英國De Montfort大學和澳大利亞悉尼大學任訪問教授。
1994年在河南農業大學破格晉升教授。
2000年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1-2012年任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
2014-2016年任De Montfort大學特聘研究教授。
是江蘇省高等學校優秀科技創新團隊、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江蘇省科技思想庫、江蘇省優秀教學團隊和國家級教學團隊首席專家。
學術兼職: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第十二屆、十三屆專家評審組成員。
2、國家教育部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001-2014)。
3、國家農業部全國高等農業院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1995-2004)。
4、國家科技部軟科學專家(1998-)。
5、中國科協決策咨詢專家(2008-)。
6、江蘇省管理學門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兼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2007-今)。
7、IEEE灰色系統委員會主席(2007-今)。
8、IEEESMC南京分會主席(2013-今)。
9、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兼灰色系統專業委員會理事長(2004-2014)。
10、中國管理科學與工程學會常務理事(2008-今)。
11、江蘇省系統工程學會副理事長(2001-今)。
12、江蘇省數量經濟與管理科學學會副會長(2002-今)。
13、南京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2005-今)。
14、Emerald 出版集團Grey Systems: Theory and Application創刊主編。
15、Research Information 出版公司The Journal of Grey System主編。
16、被聘為Kybernetes客座主編及Scientific Enquiry 、《中國管理科學》和Journal of Grey System等10余種學術期刊編委和數十種重要期刊審稿人。
所屬學科:
1)管理科學與工程;
2)系統工程。
培養研究生情況:
已培養碩士研究生45人,博士研究生32人,博士后28人;現指導碩士研究生5人,博士研究生6人,博士后2人。
指導的博士生3人獲江蘇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碩士生6人獲江蘇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獎,博士后26人獲國家博士后科研基金資助。
教學成果:
主持國家精品課程、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國家精品教材各1項、“十一五” “十二五”國家規劃教材5項。是國家級教學團隊負責人。
主持的“灰色系統理論”課程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和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主編的《預測方法與技術》、《應用統計學》和《灰色系統理論及其應用》入選”十一五” “十二五”國家規劃教材,其中《應用統計學》被評為國家精品教材。
招生情況:
每年擬招收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各1-2名,請有意向的考生事先聯系(sfliu@nuaa.edu.cn),確認有招生指標后再報考。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灰色系統理論”和“復雜裝備研制管理”等領域的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1)灰色系統理論。
2)復雜裝備研制管理。
3)技術創新與新興產業成長。
2007年,灰色系統研究團隊被評為江蘇省高等學校首批優秀科技創新團隊;2010年,又被評為江蘇省優秀教學團隊和國家級教學團隊,并入選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和江蘇省科技思想庫。負責的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被評為江蘇省重點學科;系統工程學科被評為國防重點學科。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主持的主要科研項目:
1、灰色系統及其數據挖掘和決策支持應用(FP7-PEOPLE- IIF -2013:629051),歐盟委員會第7研究框架“瑪麗•居里國際人才引進計劃”Fellow項目;
2、灰色系統及其應用(IN-2014-020),Leverhulme Trust 國際合作研究網絡項目,中方主持人;
3、灰色系統理論與計算智能(7111113021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英國皇家學會的聯合資助項目;
4、公共衛生事件與輿情事件相互誘導、衍生與轉化的STA-GERTS網絡模型與軟件(9132400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集成平臺資助項目;
5、基于GERTS仿真網絡的非常規突發事件情景推演與評價問題研究(9092402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培育項目;
6、加快推進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的戰略設計與突破口選擇研究(10zd&014),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
7、構建我國區域創新體系研究(08AJY024),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8、區域新興產業培育與成長的關鍵問題與對策研究(2008GXS5D115),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重點項目;
9、科技生產力形成與流動成本、效益及其穩定博弈策略研究(7047303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結項評估結果為“優”;
10、提高我國科研經費使用效率問題研究(20082ZCYJ18-B),中國科協重點招標課題;
11、“十一五”節能目標完成情況及相關政策措施中期評估(00035738C27),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重點招標項目;
12、我國產業結構高級化的途徑與對策研究(ZBKT052),國家發改委“十一五”規劃前期研究重點招標課題;
13、灰色系統理論創新研究(20020287001),國家教育部博士學科點科研基金;
14、灰色預測模型研究(200802870020),國家教育部博士學科點科研基金;
15、灰色系統模型的數學基礎研究(BK2003211),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16、區域生產力網絡空間流動機制及其布局優化問題研究(08JA630039),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
17、江蘇省科技發展的總體思路、目標與科技投入研究(BR2003035),江蘇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重點項目;
18、強化創新驅動,加快推進南京科教資源優勢向創新優勢轉化研究,南京市委、市政府院士論壇重點邀標項目;
19、基于不確定性模型的復雜裝備研制管理平臺.國防基礎研究項目;
20、復雜裝備研制管理優化與計算實驗研究,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資助項目;
21、中國大型客機協同研制管理流程優化,“大型飛機”重大科技專項子課題;
22、大型客機供應商管理體系關鍵和相關問題研究,“大型飛機”重大科技專項子課題;
23、中國大型客機協同研制的供應鏈風險評估與預警,中國商用飛機公司項目;
24、中國大型客機協同研制的供應鏈質量保證體系和適航管理體系建設,中國商用飛機公司項目;
25、科技生產力形成和流動機制與江蘇省產業集聚效應研究,江蘇省“333人才工程”資助項目;
26、灰色系統研究團隊,江蘇省高等學校首批優秀科技創新團隊;
27、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組織模式及運行機制研究,江蘇省科技思想庫項目;
28、江蘇省新興產業成長機理與培育政策研究,江蘇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
29、區域科技園區評價指標與評估模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WTA支持項目;
30、中國前沿科學論壇-灰色系統理論,歐盟科學技術局支持項目。
主要成就:
1)灰色系統新模型與新方法
(1)成果簡介:
從事灰色系統的理論研究30年,為推動這一中國原創的新學科走向世界學術舞臺做出了積極貢獻。主要發現和創新:
1) 提出灰數"核"的定義,基于"核"和灰度建立了灰數運算公理和灰代數系統;
2)提出了緩沖算子定義和公理,構建了系列實用弱化和強化緩沖算子;提出了分數階模型、離散模型、原始差分和均值差分GM(1,1)模型,拓展了灰色預測模型體系;
3)提出了絕對關聯度、相對關聯度、綜合關聯度、相似關聯度、接近關聯度和三維灰色關聯度等新型灰色關聯分析模型,為基于不同視角測度序列及矩陣數據之間的相互關系提供了有效方法和工具;
4)提出基于中心點和端點混合三角白化權函數的新型灰色聚類評估模型,解決了貧信息不確定性系統評估難題;
5)構建了四種新型一致效果測度函數,將灰靶臨界值設計為一致效果測度函數的正負分界點,提出了一種新的多目標加權智能灰靶決策模型;構建了綜合加權決策向量,并據此提出了兩階段灰色綜合測度決策模型;提出了灰色博弈模型,解決了多源異構信息集結和有限理性決策問題;
6)構建了新的灰色系統研究框架和新的模型與技術方法體系,豐富發展了灰色系統理論。
(2)主要學術貢獻及影響
發表SCI期刊論文106篇,EI期刊論文355篇。據檢索,2000-2015年,劉思峰文獻被他人引用3.2萬多次。單篇(部)文獻最高被引5922次,單篇被引100次以上的文獻25篇。引用者來自美、英、法、加、日、澳、西、葡、希、波、中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如吳中如院士、孫才新院士、劉業翔院士等十多位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以及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長Keith W. Hipel(加)院士、David L. Olson(美)、 D. Yamaguchi(日)、Salmeron Jose L.(西)、Dymova, L(波)、A. I. Dounis(希)、Lam, J. C. K(港)、Li, Der-Chiang(臺)等著名學者在頂級國際期刊發表的論文中引用。18篇論文分別入選國際期刊“Top cited paper”(6篇)、“Most read paper”(2篇)、“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內學術論文”(2篇)和“中國精品科技期刊頂尖學術論文”(8篇9次)。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灰色系統理論創始人鄧聚龍、模糊數學創始人Lotfi A. Zadeh(美)、協同學創始人Herman Haken (德)、系統與控制世界組織主席Robert Valee(法)、中科院楊叔子、熊有倫、林群、陳達、胡海巖、趙純生院士、工程院許國志、王眾托、楊善林院士等著名學者曾給予高度評價。如“許多方法和技術屬于作者首次提出”(Haken;Hipel) ,“他們通過自己的扎實工作,正一步一步地將灰色系統理論這一中國學者的原創性成果推向國際學術舞臺”(胡海巖院士)。劉思峰教授曾擔任6屆國際會議大會主席,應邀在國際會議做大會報告9次,應邀到國內外著名科研機構和高校作學術報告100多次。 獲得歐盟委員會第7研究框架瑪麗•居里國際人才引進計劃Fellow項目、國家基金委與英國皇家學會聯合資助項目、Leverhulme Trust基金會國際協作網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歐盟科學技術局項目支持。
研究成果被成功應用于中國商用飛機公司、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中國空空導彈研究院及多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承擔的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重大科技工程和重點型號研究,取得顯著成效。新的灰色系統理論研究框架和技術方法體系已被廣泛接受,對我國科技進步和創新產生了重要作用。
2)復雜裝備研制管理
2000年以來,先后承擔原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下達的國防基礎研究項目、國防技術基礎研究項目和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及其業務部門、下屬企業、研究院所重點招標、邀標、委托研究課題多項。在大型復雜裝備成本管理與研制進度控制、商用飛機成本估算、供應鏈風險預警與控制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技術和管理支持。近年來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大型客機項目國內供應商管理體系設計及其管理制度建設研究;
(2)大型客機項目供應商績效評價體系設計研究;
(3)大型客機項目機體供應商研制合同設計;
(4)中國大型客機協同研制的供應鏈管理及產業鏈發展研究;
(5)基于不確定性模型的復雜工業過程控制與優化問題研究。
成果(1)針對中國商飛公司國內供應商管理需求設計了一套規范化的管理體系和管理制度框架,已在大型客機項目國內供應商管理中成功應用;
成果(2)基于對大型客機項目供應商評價影響因素的深入分析,建立了分階段的供應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和綜合評價模型,該項成果已在中國商飛公司在供應商考核評價中應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成果(3)提出了新穎、實用的機體供應商合同設計體系、方案和標準化的飛機研制項目合同文本,大大縮短了中國商飛與國際著名航空工業企業在民機項目合同管理方面的差距。中國商用飛機公司已根據本項目研究成果建立了大型客機項目合同管理機構,編發合同管理體系文件,并據此開展合同管理培訓和合同管理工作;
成果(4)提出的大型客機協同研制費用估算模型、大型客機協同研制供應商識別、評價體系與選擇模型、以及小數據、貧信息情形下大型客機協同研制管理及產業鏈演化預測和供應鏈風險評估與預警研究等均應用中國商用飛機公司管理實際,供應商管控能力和管理效率得到明顯提高;
成果(5)的應用使中國空空導彈研究院分廠設備利用率提高了20%,基本消除了生產負荷局部不均衡現象,生產周期顯著縮短(某型產品生產周期僅為原來的30%),產生了較大的直接經濟效益。
發表論文800多篇,其中SCI論文160篇(一區論文44篇),出版著作30種,不同語種的專著在美、英、德、羅、新等國出版,在西方產生了廣泛影響;單篇被引100次以上的文獻45篇;33次/篇論文獲領跑者F5000、ESI和國際期刊高被引論文等。所撰寫的《灰色系統理論及其應用》2017年被中國知網評為1949-2009自然科學總論高被引圖書第一名。
出版專著:
[1]劉思峰,灰色系統引論[專著],美國,IIGSS Academic Pu...,2021
[2]Sifeng Liu,灰色系統理論及其應用[專著],德國柏林 海德堡,Springer-Verlag,2021
[3]Sifeng Liu,灰色信息[專著],英國,Springer-Verlag,2021
[4]劉思峰,灰色數據分析[專著],新加坡,Springer-Verlag,2021
[5]劉思峰,管理預測與決策方法(第四版)[編著],科學出版社,2020
[6]劉思峰,管理預測與決策方法(第三版)[編著],科學出版社,2019
[7]劉思峰. 灰色系統理論及其應用(第八版),科學出版社,2017,入選科學出版社首批“名家精品系列”, 2017年被中國知網評為1949-2009年自然科學總論高被引圖書第一名
[8]劉思峰. 灰色系統理論及其應用(第三版),科學出版社,2004,獲2003年度中國科學院科學出版基金資助,2005年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9]劉思峰,郭天榜. 灰色系統理論及其應用(首版),河南大學出版社,1991,獲1990年度河南大學出版基金資助, 2008年獲河南省科技進步獎(自然科學著作類)二等獎
[10]劉思峰,方志耕,陶良彥, 李亞平. 復雜裝備研制管理—技術、方法、應用. 科學出版社,2019,獲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
[11] 劉思峰,方志耕,施紅星,袁潮清. 戰略性新興產業生長機理研究. 科學出版社,2014,獲201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2016年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12]劉思峰,郭本海,方志耕,袁潮清. 系統評價—方法、模型、應用. 科學出版社,2015,獲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
[13]劉思峰,菅利榮,米傳民. 管理預測與決策方法(第三版),科學出版社,2017入選科學出版社首批“名家精品系列”
[14]劉思峰. 預測方法與技術(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首版2007年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15]Liu SF, Yang YJ, Forrest J. Grey Data Analysis: Methods, Models and Applications, Springer-Verlag, 2016
[16]Liu SF, Forrest J., Yang YJ. Grey System Thinking, Methods, and Models with Applications, John Wiley & Sons, 2015
[17]Liu SF, Lin Y. An Introduction to Grey Systems: Foundations, Methodology and Application. Slippery Rock: IIGSS Academic Publisher,1998
[18]Liu SF, Forrest J.. Grey Information: Theory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Springer-Verlag ,London Ltd ,2006
[19]Liu SF, Lin Y. Grey Systems:Theory and Applications,Springer-Verlag,2011
[20]Liu SF, Lin Y. Advances Grey Systems Research, Springer-Verlag,2010
[21]Liu SF, Xie NM, Fang Zhigeng. Systems Evaluation:Methods, Models and Applications,Taylor & Francis Group, 2011
[22]Liu SF, Lin Y. An Introduction to Grey Systems Theory,: Methodology, Models and Applications. IIGSS Academic Publisher, 1998
[23] Sifeng LIU, Camelia DELCEA, Emil SCARLAT, L.-A. COTFAS, Sisteme gri în economie -Modele, incidență și aplicații, ASE Printing house, 2015
[24]Sifeng LIU, Emil SCARLAT, Camelia DELCEA, Sisteme gri în economie – Teorie și aplicații, ASE Printing house, 2014
[25] 편집 황철준. 회색체계리론및그응용. 이 책은 劉思峰, 郭天榜, 黨耀國 (2000). 리 과 대 학, 주체 95(2006)년
[26]《計量經濟學簡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7]《管理預測與決策方法(第2版)》 科學出版社 2009
[28]《路橋項目后評價理論與方法》,科學出版社,2009
[29]《應用統計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0]《計量經濟學》,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
[31]《預測方法與技術》,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32]《區域經濟評估、預警、調控》,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發表英文期刊部分論文:
[1]Sifeng Liu, Yun Fan, Yingjie Yang, Xuerui Tan, Zhigeng Fang, Yequn Chen, Qin Zhang, Naiming Xie, Chaoqing Yuan, Qingyuan Xue, Liangyan Tao, Xiaojun Guo. Research on Index System for Disabled Elders Evaluation and Grey Clustering Model Based on End-point Mixed Possibility Functions. The Journal of Grey System, Vol. 31, No.4, pp 1-12, 2019
[2]Liu, Sifeng; Fang Zhigeng, Xie Naiming, Yang, Yingjie. Explanation of terms of grey Decision-maling models. GREY SYSTEMS-THEORY AND APPLICATION, Vol. 8, No. 4 , pp.382-387, 2018
[3]Javed, S.A., Liu, SF., Mahmoudi, A., & Nawaz, M.(2019). Patients' satisfaction and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s' health care service quality in Pakistan: Application of grey decision analysis approach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lth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Vol.34, No.1, pp. e168-e182
[4]Xiaojun Guo, Sifeng Liu, Yingjie Yang(2019). A prediction method for plasma concentration by using a nonlinear grey Bernoulli combined model based on a self-memory algorithm, Computer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 Vol.105, pp. 81-91
[5]Javed, S.A. & Liu, SF.(2018). Evaluation of out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service quality of Pakistani healthcare projects: Application of a novel synthetic Grey Incidence Analysis model. Grey Systems: Theory and Application, Vol. 8, No. 4, pp.462-480
[6]Javed S., Liu S.(2018). Predicting the research output/growth of selected countries: appl. of Even GM (1,1) and NDGM models. Scientometrics, v 115, n 1:395-413. ESI highly cited
[7]Chong Li, Yingjie Yang, Sifeng Liu. A new method to mitigate data fluctuations for time series prediction.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Vol. 65, pp. 390-407, 2019, Available online 29 August 2018
[8]Saad Ahmed Javed Sifeng Liu. Predicting the research output/growth of selected countries: application of Even GM (1, 1) and NDGM models. Scientometrics, Vol. 115, pp. 395–413, 2018
[9]Liangyan Tao, Desheng Dash Wu, Sifeng Liu & Alexandre Dolgui. Optimal due date quoting for a risk-averse decision-maker under CVa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Vol. 56, No. 5, 1934–1959, 2018
[10]Wu, Lifeng; Liu, Sifeng; Yang, Yingjie. Using the Fractional Order Method to Generalize Strengthening Buffer Operator and Weakening Buffer Operator. 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 VOL. 5, NO. 6, pp. 1074-1078
[11]Wenjie Dong, Sifeng Liu, Zhigeng Fang. On modeling mechanisms and applicable ranges of grey incidence analysis models. GREY SYSTEMS-THEORY AND APPLICATION, Vol. 8, No. 4 , pp.448-461, 2018
[12]Liu, Sifeng; Yang, Yingjie. Explanation of terms of grey forecasting models. GREY SYSTEMS-THEORY AND APPLICATION, Vol. 7, No. 1 , pp 123-128,2017
[13]Liu, Sifeng; Yang, Yingjie. Explanation of terms of grey clustering evaluation models. GREY SYSTEMS-THEORY AND APPLICATION, Vol. 7, No. 1 , pp 129-135, 2017
[14]Liu, Sifeng; Zhang, Hongyang; Yang, Yingjie. Explanation of terms of grey incidence analysis models. GREY SYSTEMS-THEORY AND APPLICATION, Vol. 7, No. 1 , pp 136-142, 2017
[15]Liu, Wenjie; Wu, Chenfan; Chang, Xiangyun; Liu, Sifeng. Evaluating remanufacturing industry of China using an improved grey fixed weight clustering method-a case of Jiangsu Province.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Vol. 142, No. 4, pp 2006-2020, 2017
[16]Li, Qiaoxing; Liu, Sifeng. Grey Input-output Analysis for Fixed Assets. JOURNAL OF GREY SYSTEM Vol. 29, No. 2, pp 14-28, 2017
[17]Zeng, Bo; Liu, Sifeng. A self‐adaptive intelligence gray prediction model with the optimal fractional order accumulating operator and its application. Math Meth Appl Sci. No. 1, pp 1-15, 2017
[18]Wu, Lifeng; Gao, Xiaohui; Xiao, Yanli; Liu, Sifeng; Yang, Yingjie. Using grey Holt–Winters model to predict the air quality index for cities in China. Natural Hazards, Vol.88, No.2, pp 1003-1012, 2017
[19]Sifeng Liu , Yingjie Yang , Naiming Xie , Jeffrey Forrest. New progress of Grey System Theory in the new millennium. Grey Systems Theory and Application, Vol.6, No.1, pp. 2 – 31,2016
[20]Wu, Lifeng; Liu, Sifeng; Yang, Yingjie. A Gray Model With a Time Varying Weighted Generating Operator.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Cybernetics-Systems,Vol.46, No.3, pp 427-433, 2016
[21]Zeng, Bo; Luo, Chengming; Liu, Sifeng. Development of an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the GM(1,N) mode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Vol. 55 pp 353-362, 2016
[22]Liu, Sifeng; Tao, Liangyan; Xie, Naiming; et al. On the New Model System and Framework of Grey System Theory. The Journal of Grey System, Vol. 28, No.1, pp 1-15, 2016
[23]Wu, Lifeng; Liu, Sifeng; Yang, Yingjie; et al.Multi-variable weakening buffer operator and its application. INFORMATION SCIENCES. Volume: 339 Pages: 98-107, 2016
[24]Wu, Lifeng; Liu, Sifeng; Yang, Yingjie.Grey double exponential smoothing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on pig price forecasting in China. Applied Soft Computing, Vol.39,pp 117-123, 2016
[25]Guo, Xiaojun; Liu, Sifeng; Yang, Yinjie; et al. Forecasting China's SO2 Emissions by the Nonlinear Grey Bernoulli Self-memory Model. The J.of Grey System, Vol. 28, No.1, pp 77-87, 2016
[26]Khuman, Arjab Singh; Yang, Yingjie; Liu, Sifeng.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and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to: Grey Language Processing. The Journal of Grey System, Vol. 28, No.1, pp 88-97, 2016
[27]Liu Sifeng, Yang Yingjie, Fang Zhi-geng et al. Grey Cluster Evaluation Models Based on Mixed Triangular Whitenization Weight Functions. Grey Syst. Th. and App. 2015, Vol.5,No.3, pp. 410-418
[28]Zeng, B.; Li, Ch.; Liu, S. -F. A novel multi-variable grey forecasting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in forecasting the amount of motor vehicles in Beijing. Computer & Industrial Engineering,Vol.101, pp479-489, 2016
[29]Yuan, Chaoqing; Liu, Sifeng; Fang, Zhigeng.Comparison of China's primary energy consumption forecasting by using ARIMA model and GM(1,1) model. ENERGY, Vol. 100,pp 384-390, 2016
[30]Yan, Shuli; Liu, Sifeng; Liu, Jiefang; et al. Dynamic grey target decision making method with grey numbers based on existing state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alternatives. Journal of Intelligent & Fuzzy Systems, Vol. 28,No. 5,pp 2159-2168 ,2015
[31]Wu, Lifeng; Liu, Sifeng; Yang, Yingjie . A Model to Determine OWA Weight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nergy Technology Evaluation. Inter. J. of Intelligent Systems, Vol.30, No. 7, pp 798-806 ,2015
[32]Sifeng Liu; Bo Zeng, Jiefang Liu; Naiming Xie; Yingjie Yang. Four basic models of GM(1, 1) and their suitable sequences. Grey System:Theory and Application. 2015, Vol.5, No.2, pp141-156
[33]Wu, Lifeng; Liu, Sifeng; Yao, Ligen; et al. Using fractional order accumulation to reduce errors from inverse accumulated generating operator of grey model. Soft Computing, Vol.19, No.2, pp 483-488,2015
[34]Sifeng Liu, Shaoguang Zhang, Lirong Jian, Wenfeng Yuan, Yingjie Ya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Large Commercial Aircraft Vendors The Journal of Grey System, 2015, vol.27, no.1:1-11.
[35]Xiaojun Guo, Sifeng Liu Lifeng Wu, Yanbo Gao, Yingjie Yang. A multi-variable grey model with a self-memory component and its application on engineering predictio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2015,42,pp.82-93
[36]Wu, Lifeng; Liu, Sifeng; Fang, Zhigeng; et al. Properties of the GM(1,1) with fractional order accumulation.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 Vol. 252, pp 287-293 , 2015
[37]Wu, Lifeng; Liu, Sifeng; Chen, Haijun; et al. Using a Novel Grey System Model to Forecast Natural Gas Consumption in China.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pp 1-7, 2015
[38]Liu, Jiefang; Xia, Qing; Liu, Sifeng; et al. A Complex Equipment Reliability Prediction Model in Case of Disturbance Information. The Journal of Grey System, Vol. 27 No.3,SI,pp 193-202 ,2015
[39]Sifeng Liu, Zhigeng Fang, Yingjie Yang. Two stages decision model with grey synthetic measure and a bettermentof triangular whitenization weight function. Control and Decision, 2014, 29(7):1232-1238
[40]Lifeng Wu, Sifeng Liu, Haijun Chen et al. Using a Novel Grey System Model to Forecast Natural Gas Consumption in China.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2015, pp.1-7
[41]Lifeng Wu, Sifeng Liu, Zhigeng Fang et al. Properties of the GM(1, 1) with fractional order accumulation.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 2015, vol. 252, pp. 287-293
[42]Wu L, Liu S, Liu D, et al. Modelling and forecasting CO2 emissions in the BRICS countries using a novel multi-variable grey model[J]. Energy, 2015. Vol. 79, pp. 489-495
[43] Wu L, Liu S, Yao L, Xu R, Lei X. Using fractional order accumulation to reduce errors from inverse accumulated generating operator of grey model[J]. Soft Computing, 2014, 19(2):483-488
[44] Wu L, Liu S, Yao L, Yan S, Liu D. Grey system model with the fractional order accumulation[J].Communications in Nonlinear Scienc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2013, 18(7): 1775-1785
[45] Wu L-F, Liu S-F, Cui W, Liu D-L, Yao T-X. Non-homogenous discrete grey model with fractional-order accumulation[J]. Neural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s, 2014, 25(5): 1215-1221
[46]Wu L, Liu S, Yao L, et al. Using fractional order accumulation to reduce errors from inverse accumulated generating operator of grey model[J]. Soft Computing, 2014: 1-6. SCI
[47]Guo X, Liu S, Wu L, et al. Application of a Novel Grey Self-Memory Coupling Model to Forecast the Incidence Rates of Two Notifiable Diseases in China: Dysentery and Gonorrhea[J]. PLOS ONE, 2014, 9(12): e115664
[48] Guo S, Liu S, Fang Z, et al. Multi-phase information aggregation and dynamic synthetic evaluation based on grey inspiriting control lines[J]. Grey Systems: Theory and Application, 2014, 4(2): 154-163.
[49]Li C, Liu S. Random network models and sensitivity algorithms for the analysis of ordering time and inventory state in multi-stage supply chains[J]. 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2014, 70: 168-175.
[50]Wu L, Liu S, Chen D, et al. Using gray model with fractional order accumulation to predict gasemission[J]. Natural hazards, 2014, 71(3): 2231-2236
[51]Meng W, Liu S, Zeng B, et al. Multi-indicator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or Air Quality Based on Grey Incidence Analysis[J]. Journal of Grey System, 2014, 26(1)
[52]Jong Y, Liu S. Grey power models based on optimization of initial condition and model parameters[J]. Grey Systems: Theory and Application, 2014, 4(2): 370-382.
[53]Li Q, Ni Z, Liu S. Grey Set Conversion and Decision Method of Intuitionistic Fuzzy Sets[J]. Journal of Grey System, 2014, 26(1)
[54]Wu L, Liu S, Chen H, et al. Using a novel grey system model to forecast natural gas consumption in China[J].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2014
[55]Guo X, Liu S, Wu L, et al. Grey GM (1, 1) Power Pharmacokinetics Model Coupling Self-memory Principle of Dynamic System[J]. Journal of Grey System, 2014, 26(4): 122-138
[56]Liu J F, Liu S F,Fang Z G. New Strengthening Buffer Operators Based on Adjustable Intensity and Their Applications[J].The Journal of Grey System,2014,26(3):117-125
[57]Sifeng Liu, Jeffrey Forrest, Yingjie Yang. Advance in grey systems Research. The Journal of Grey System, 25(2):1-18, 2013.
[58]S. Liu, B. Xu, J. Forrest, Y. Chen and Y. Yang. On Uniform Effect Measure Functions and a Weighted Multi-attribute Grey Target Decision Model. The Journal of Grey System, 25(1):1-11, 2013.
[59]S. Liu, Y. Yang, Y. Cao and N. Xie. A summary on the research of GRA models. Grey Systems: Theory and Application, 3(1):7-15, 2013.
[60]Y. Yang, S. Liu. Representation of Geometrical Objects with Grey Systems. The Journal of Grey System, 25(1):32-43, 2013.
[61]N. Xie, S. Liu, Y. Yang and C. Yuan. On novel grey forecasting model based on non-homogeneous index sequence.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37(7):5059-5068, 2013.
[62]Y. Yang and R. John.S. Liu. Grey sets and greyness. Information Sciences, 185(1):249-264, 2012.
[63]Y. Yang, R. John, and S. Liu. Some extended operations of grey sets. Kybernetes, 41(7/8):860-873, 2012.
[64]Wu L F, Liu S F, Yao L G, et al. Grey system model with the fractional order accumulation. Communications in Nonlinear Scienc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2013, 18(7):1775-1785
[65]Wu L F, Liu S F, Yao L G, et al. The effect of sample size on the grey system model.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2013,37(9): 6577-6583
[66]Wu Lifeng, Liu Sifeng, Yao Ligen, et al. Grey convex relational degre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evaluate regional economic sustainability, Scientia Iranica, 2013,20(1):44-49
[67]Sifeng Liu, Zhigeng Fang, Yingjie Yang, and Jeffrey Forrest. General Grey Numbers and Its Operations. Grey Systems: Theory and Application. 2012, Vol.2,No.3.pp. 4 – 15
[68]Li Qiao-Xing; Liu Si-Feng; Lin Yi. Grey enterprise input-output analysis.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2012, Vol.236, No.7.pp.1862-1875
[69]Lifeng Wu,Sifeng Liu,Yinao Wang.Grey Lotka-Volterra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 2012,79(9):1720-1730
[70]Yingjie Yang, Si-feng Liu. Reliability of operations of grey numbers using kernels. Grey Systems: Theory and Application. 2011, 1(1): 57 - 71.
[71]Sifeng Liu, Naiming Xie. A new grey evaluation method based on reformative triangular whitenization weight function[J].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2011, 26(2):.244-250. ( in Chinese)
[72]Sifeng Liu,Wenfeng Yuan, Keqin Sheng. Multi-attribute intelligent grey target decision model. Control and Decision, 2010,25(8):1159-1163
[73]Xie Nai-ming; Liu Si-feng. Discrete grey forecasting model and its optimization.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2009, Vol.33, No.2. pp. 1173-1186
[74]Xie Nai-ming; Liu Si-feng. Novel methods on comparing grey numbers .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2010, Vol.34, No.2. pp. 415-423
[75]Liu Sifeng, Forrest Jeffery. On Astray of Complicated Model for Uncertain Systems [J]. Systems Engineering -Theory & Practice, 2011, 31(10): 1960-1965. (in Chinese)
[76]Zhang Ke, Liu Sifeng. Extended clusters of grey incidences for panel data and its applic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Theory & Practice, 2010, 30(7): 1253-1258. (in Chinese)
[77]Zeng Bo; Liu Sifeng; Meng Wei.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SGT6.0 (Modeling System of Grey Theory 6.0) Based on Visual C# and XML . JOURNAL OF GREY SYSTEM, 2011, Vol.23, No.2. pp.145-154
[78]Liu Sifeng, Xie Naiming, Forrest Jeffery. Novel models of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based on visual angle of similarity and nearness [J]. Grey Systems: Theory and Application. 2011, 1(1): 8-18.
[79]LIU Si-feng FANG Zhi-geng XIE Naiming.On Algorithm Rules of Interval Grey Numbers based on the “Kernel” and the degree of greyness of grey numbers.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2010,32(2): 313-316
[80]Chaoqing Yuan, Sifeng Liu. The Impact on Chinese Economic Growth and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n Inut-output Analysis. Energy, 2010, Vol.35, pp 1805-1812
[81]Chaoqing Yuan, Sifeng Liu. The Relation among Energy Prices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n China. Energy Policy, 2010. 38(1):5189-5198
[82]Xie, NM; Liu, SF. Novel methods on comparing grey numbers.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Vol. 34, No.2, pp 415-423,2010
[83]Sifeng Liu, Jeffrey Forrest, Robert Valle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grey systems theory. Kybernetes,2009, 38(7-8), pp.1246 - 1256
[84]Chaoqing Yuan, Sifeng Liu. Research on Energy-saving Effect of Technical Progress based on 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 Energy Policy, 2009. 37(8),pp 2842-2846
[85]Chaoqing Yuan, Sifeng Liu. Research on the Energy-saving Effect of Energy Policies in China:1982-2006. Energy Policy, 2009. 37(7), pp 2475-2480
[86]Qiao-Xing Li and Si-Feng Liu. Some results about grey mathematics. Kybernetes. 2009, Vol.38, No.3/4: 297-305.
[87]Qiao-Xing Li and Si-Feng Liu. The grey input-occupancy-output analysis. Kybernetes. 2009, Vol.38, No.3/4: 306-314.
[88]Li Qiaoxing, Liu Sifeng. The Foundation of the Grey Matrix and the Grey Input-output Analysis. Applied Mathematic Modeling, 2007, 31(9)
[89]Duan Li-zhong, Liu Sifeng, Lu Qi. Study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Moving Step Length in Moving Method of Mean.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4, 30(3): 378-381-256
[90]Zhang, K; Liu, SF. A Novel Algorithm of Image Edge Detection Based on Matrix Degree of Grey Incidences. The of JOURNAL OF GREY SYSTEM Vol. 21, No. 3, pp 231-240,2009
[91]Su, CH; Liu, SF. The p-moment exponential robust stability for stochastic systems with distributed delays and interval parameters.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Vol. 30, No. 7, pp: 915-924
[92]Xie, NM; Liu, SF. Research on evaluations of several grey relational models adapt to grey relational axioms.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Vol. 20, No. 2, pp 304-309, 2009
[93]Cui, J; Dang, YG; Liu, SF. The Approximation Procedure of Whitening Response in GM(1,1) and Its Applications. The of JOURNAL OF GREY SYSTEM Vol. 21, No. 1, pp 49-60,2009
[94]Yao, TX; Liu, SF; Xie, NM. On the properties of small sample of GM(1,1) model.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Vol. 33, No. 4, pp 1894-1903, 2009
[95]Lin Yi & Liu Sifeng. Economic yoyos and some mysteries about child labor. KYBERNETES, Vol.38, No.1-2, pp 118-140, 2009
[96]Zhu, JJ; Zhu, NN; Liu, SF, et al. Research on consistency measurement and weight estimation approach of hybrid uncertain comparison matrix,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Vol.19, No. 6, pp 1145-1150, 2008
[97]Wu, ZP; Liu, SF; Mi, CM, et al. Study on the sequence of weakening buffer operator based on old weakening buffer operator. The of JOURNAL OF GREY SYSTEM, Vol. 20, No. 3, pp 229-234 ,2008
[98]Wu, ZP; Liu, SF; Mi, CM, et al. Study on the strengthening sequence of the strictly monotonic function. The of JOURNAL OF GREY SYSTEM, Vol. 20, No. 3, pp 265-272 ,2008
[99]Liu, SF; Forrest, J. The current developing status on grey system theory. The of JOURNAL OF GREY SYSTEM, Vol. 19, No. 2, pp 111-123 ,2007
[100]Mi, CM; Liu, SF; Yuan, XM. Study on 2-tuple linguistic assessment method based on grey clustering. The of JOURNAL OF GREY SYSTEM, Vol. 19, No. 2, pp 257-268 ,2007
[101]Lin Yi & Liu Sifeng. National economic strength evaluated using grey systems theory. KYBERNETES, Vol.36, No.1-2, pp 89-97, 2007
[102]Lin Yi & Liu Sifeng. Solving problems with incomplete information: A grey systems approach. ADVANCES IN IMAGING AND ELECTRON PHYSICS, VOL 141, pp 77-174, 2006
[103]Lin Yi & Liu Sifeng. Law of Exponentiality and Exponential Curve Fitting, Systems Analysis Modelling Simulation(SAMS), 38:621-636, 2000.
[104]Lin Yi & Liu Sifeng, Regional Economic Planning Based on Systemic Analysis of Small Samples (I), Problems of Nonlinear Analysis in Engineering Systems, Vol.2, No.10: 24-33, 1999.
[105]Lin Yi & Liu Sifeng, Regional Economic Planning Based on Systemic Analysis of Small Samples (II), Problems of Nonlinear Analysis in Engineering Systems, Vol.6, No.11: 33-49, 2000.
[106]Lin Yi & Liu Sifeng, Several Programming Models with Unascertained Parameters and Their Application, Journal of Multi-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 8:206-220, 1999.
[107]Liu Sifeng & Dang Yaoguo, 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Funds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ybernete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 Cybernetics, Vol.33, No.2: 295-302, 2004.
[108]Liu Sifeng & Dang Yaoguo, The Positioned Solution of the Linear Programming with Grey Parameters, Advance in Systems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Vol.3, No.1: 371-377, 1997.
[109]Liu Sifeng & Deng Julong, GM(1,1) Coding for Exponential Series, The Journal of Grey System. Vol.11, No.2: 147-152, 1999.
[110]Liu Sifeng & Deng Julong, The Range Suitable for GM(1,1), The Journal of Grey System,Vol.11, No.1: 131-138, 1999.
[111]Liu Sifeng & Forrest, J., the Role and Position of Grey System Theory in Science Development, The Journal of Grey System, Vol.9, No.4: 351-356, 1997.
[112]Liu Sifeng & Wang Zhanying, Entropy of Grey Evaluation Coefficient Vector, The Journal of Grey System, Vol.12, No3, 2000.
[113]Liu Sifeng & Zhu Yongda, Grey-Econometrics Combined Model, the Journal of Grey System, Vol.8, No.1:103-110, 1996.
[114]Liu Sifeng & Zhu Yongda, Study on Triangular Model and Indexes in Synthetic Evaluation of Regional Economy, In: Mianyun Chen, Systems Control Information Methodologies & Applications, HUST Publishing House: 1274-1279, 1994.
[115]Liu Sifeng, Axiom on Grey Degree, the Journal of Grey System, Vol.8, No.4: 397-400, 1996.
[116]Liu Sifeng, Dang Yaoguo & Lin Yi, Synthetic Utility Index Method and Venturous Capital Decision-Making, Kybernete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 Cybernetics, Vol.33, No.2: 288-294, 2004.
[117]Liu Sifeng, Generalized Degree of Grey Incidence, In: Zhang Shengkai, Information and Systems, Dalian: DMU Publishing House: 113-116, 1992.
[118]Liu Sifeng, Grey Forecast of Drought and Inundation in Henan Province, The Journal of Grey System, Vol.6, No.4: 279-288, 1994.
[119]Liu Sifeng, Li Bingjun & Dang Yaoguo, The G-C-D Model and Technical Advance, Kybernete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 Cybernetics, Vol.33, No.2: 303-309, 2004.
[120]Liu Sifeng, On Measure of Grey Information, the Journal of Grey System, Vol.7, No.2: 97-101, 1995.
[121]Liu Sifeng, On Perron-Frobenius Theorem of Grey Nonnegative Matrix, Journal of Grey System, Vol.1, No.2: 157-166, 1989.
[122]Liu Sifeng, The Three Axioms of Buffer Operator and Their Application, Journal of Grey System, Vol.3, No.1: 39-48, 1991.
[123]Liu Sifeng, Von Neumann’s Economic Growing Turnpike of Henan Province, In: Zheng Weimin,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Beijing: International Academic Publishers: 316-319, 1993.
[124]Liu, K.L., Lin, Y.X., Dal, G. Grey Predicting the Structural Failure Load, Journal of Grey System, Vol.13, No.2, 2001.
[125]Liu, Sifeng, Lin, Yi, et al. On measures of information content of grey numbers. Kybernetes. 2006, Vol.35, No.5: 899-904.
[126]Sifeng Liu. On index system and mathematical model for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strength. Kybernete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 cybernetics, 2006, vol.35, no.7-8:1256-1264
[127]Liu, S.F. Fang, Z.G. Lin, Y. Study on A New Definition of Degree of Grey Incidence. Journal of Grey System, 2006, 9(2): 115-122
[128]Yaoguo Dang, Sifeng Liu and Cuanmin Mi. Multi-attribute grey incidence decision model for interval number. Kybernete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 cybernetics, 2006, vol.35, no.7-8:1265-1272
[129]Shi Kaiquan & Liu Sifeng, Grey Relation G(2) on (X,Γ), The Journal of Grey System, Vol.6, No.2: 109-118, 1994.
[130]Xie Naiming,Liu Sifeng, Research on the Order-keeping Property of Several Grey Relational Models, Journal of Grey System,2008,Vol.11, No.3:157-164.
[131]Xie Naiming, Liu Sifeng, Discrete grey forecasting model and its optimization,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2009, Vol.33, No.1: 1173-1186.
[132]Xie Naiming, Liu Sifeng, Research on evaluations of several grey relational models adapt to grey relational axioms,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2009,Vol.20,No.2: 304-309.
[133]Dang Yaoguo & Liu Sifeng, The GM Models that x(n) be Taken as Initial Value, Kybernete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 Cybernetics, Vol.33, No.2: 247-254, 2004.
[134]Dang Yaoguo, Valuation of Grey Clustering with Human Experience, The Journal of Grey System, Vol.7, No.2: 179-184, 1995.
[135]Dang, YG, Liu, SF, etal. Multi-attribute grey incidence decision model for interval number. Kybernetes. 2006, Vol.35, No.7: 1265-1272.
[136]Fang Zhigeng, Liu Sifeng & Dang Yaoguo, Algorithm Model Research of the Logical Cutting Tree on the Network Maximum Flow, Kybernete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 Cybernetics, Vol.33, No.2: 255-262, 2004.
[137]Jian, Lirong and Liu, Sifeng. The definition of grey degree of grey number based on rough membership function and grey rough approximatio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decision science, 2008, 3(1):13-25
[138]LUO Dang, Liu Sifeng. Study on the Grey Polynomial Geometric Programming, 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 Vol. 25(1):38-46
[139]Liu Bin, Chen Jian and Liu Sifeng.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with the Combined Contract for a Short-Life-Cycle Product. IEEE Transaction on System,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A: humans and systems.2005,35 (6)
[140]Liu Bin, Liu Sifeng and Chen Jian.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with the Combined Contract under the Risk-Averse Retailer, The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UK). 2005,4(4)
[141]Yang Wenhan, Liu Sifeng, Wang Yan. The Grey Prediction of Change Trend of Chinese Financial Industry’s Credit Size. The Journal of Grey System, 2006, Vol. 18, No. 3:67-74
[142]Zhigeng Fang, Sifeng Liu, Aiqing Ruan and Xuewei Zhang. Study on venture problem of potential optimal pure strategy solution for grey interval number matrix game. Kybernete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 cybernetics, 2006, vol.35, no.7-8:1273-1283
發表中文期刊論文:
[1]楊夢月, 董文杰, 劉思峰. 不相關并行機生產調度與設備維護集成優化[J]. 工業工程與管理, 1-17.
[2]曾波, 尹鳳鳳, 余樂安, 劉思峰, Jianzhou Wang, 白云. 基于冪指數的智能緩沖算子及其應用研究[J]. 管理科學學報, 2024, 27 (10): 68-87.
[3]王佳樂, 張靖如, 劉思峰, 方志耕, 陳頂, 錢曉超. 基于區間數灰靶決策模型的作戰方案選擇[J]. 火力與指揮控制, 2024, 49 (09): 104-109.
[4]吳鴻華, 劉思峰, 方志耕, 杜俊良. 基于面板數據的灰色重心三角網格關聯分析模型[J]. 運籌與管理, 2024, 33 (07): 123-129.
[5]李亞平, 吳盡, 程宇虹, 陶良彥, 劉思峰. 考慮設備保護的租賃制造系統生產決策與收益調整激勵機制[J]. 工業工程, 2024, 27 (04): 29-38+101.
[6]杜俊良, 劉思峰, 劉勇, 李志遠, 張維亮. 基于三支決策的灰色可能度聚類方法及應用[J]. 運籌與管理, 2024, 33 (01): 23-28.
[7]楊夢月, 董文杰, 劉思峰. 基于兩種周期維護類型和序列準備時間的單機調度[J]. 控制與決策, 2024, 39 (10): 3488-3496.
[8]張秦, 徐鵬, 方志耕, 劉思峰. 基于運行過程失效預防的重大裝備并聯型關鍵系統定期維修模型[J]. 中國管理科學, 1-10.
[9]張紹光, 劉思峰. 共同富裕視角下江蘇省縣級財政收入增長不平衡研究[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3, 25 (03): 53-61.
[10]劉連義, 劉思峰, 姜愛平. 遞歸離散灰色模型及應用示例[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23, 43 (10): 3058-3068.
[11]熊儀, 劉思峰, 方志耕, 南淑君, 張靖如, 邵瑞瑞. 海事衛星地面站RMS可用性評估模型[J].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2023, 45 (05): 1570-1579.
[12]梁愛琳, 陶良彥, 劉思峰. 基于Phase-Type分布的數據驅動型柔性GERT網絡模型[J]. 工業工程與管理, 2023, 28 (02): 40-49.
[13]劉思峰, 唐偉, 謝乃明, 陶良彥. 中國原創灰色系統理論的創立、發展與國際傳播[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 24 (04): 1-10.
[14]劉思峰. 灰色系統理論的發展及其在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領域的廣泛應用[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 2022, 54 (05): 851-866.
[15]劉思峰. 灰色系統理論創立、發展大事記(1982-2021)[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 24 (04): 39-40.
[16]唐偉, 孫澤洲, 劉思峰, 謝乃明, 溫躍杰, 陳悅. 舉國體制下中國航天復雜系統管理實踐與啟示[J]. 管理世界, 2022, 38 (09): 221-236.
[17]劉連義, 劉思峰, 吳利豐. 基于離散時間灰色冪模型的新能源汽車銷售量預測[J]. 中國管理科學, 2024, 32 (01): 106-114.
[18]劉思峰. 菲爾茲獎的逆向激勵效應測度及其對我國人才激勵機制改革的啟示[J]. 科技與管理, 2022, 24 (04): 1-3.
[19]馬寶妹, 劉思峰, 劉健. 基于普通顧客公平偏好的非壟斷系統服務機制與定價研究[J]. 中國管理科學, 2024, 32 (02): 141-151.
[20]陶良彥, 王麗, 齊曉霞, 陳頂, 劉思峰. 武器裝備體系貢獻率評估灰色Shapley值模型[J]. 中國管理科學, 2024, 32 (04): 89-96.
[21]李強, 劉思峰. 設備部件延壽的灰色多指標畸變預測模型[J].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2023, 45 (02): 597-605.
[22]劉思峰, 張維亮, 楊英杰, 方志耕, 譚學瑞, 范赟, 陳業群. 一套更具可操作性的老年人能力評估體系[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22, 42 (06): 1475-1478.
[23]李強, 劉思峰. 兩階段設備維護策略選擇的灰靶決策模型[J]. 控制與決策, 2023, 38 (06): 1712-1720.
[24]王迪飛, 菅利榮, 劉思峰, 薛琛衍. 基于邊數隨機增長的擴展無標度網絡演化模型研究[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22, 42 (05): 1327-1344.
[25]吳鴻華, 劉思峰, 方志耕. 一般灰數型面板數據關聯分析模型及應用[J].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2023, 45 (03): 755-761.
[26]董文杰, 劉思峰, 陶良彥, 方志耕, 張習習. 多參量CF-GERT網絡作用下的復雜系統風險管控[J]. 運籌與管理, 2021, 30 (11): 92-98.
[27]吳鴻華, 劉思峰, 方志耕. 基于面板數據的灰色四面體網格關聯分析模型及應用[J]. 控制與決策, 2022, 37 (11): 3033-3041.
[28]李志遠, 劉思峰, 杜俊良, 方志耕, 陶秋澄. 小樣本條件下基于屬性權重Shapley值分配的粗糙集決策模型[J]. 控制與決策, 2022, 37 (10): 2677-2684.
[29]高娟, 劉思峰, 李同彬. 農村失能老人現狀及長期護理制度建設——評《農村失能老人照護問題研究》[J]. 林產工業, 2021, 58 (08): 141.
[30]李志遠, 劉思峰, 方志耕, 夏悅馨. 貧信息背景下基于矩域灰點排序的灰FMECA模型[J].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2021, 43 (12): 3732-3740.
[31]劉中俠, 劉思峰, 蔣詩泉. 基于區間直覺灰數的一般灰數決策模型[J]. 統計與決策, 2021, 37 (11): 164-167.
[32]蔣詩泉, 劉思峰, 劉中俠. 基于直覺灰數集的灰色得分函數多屬性決策方法[J]. 統計與決策, 2021, 37 (09): 29-32.
[33]曾波, 余樂安, 劉思峰, 孟偉, 李惠, 周猛. 灰色累加算子與灰色累減算子的統一及其應用[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21, 41 (10): 2710-2720.
[34]陶勇, 劉思峰, 謝乃明, 袁潮清, 陶良彥. 研教一體,內外聯動:推動中國原創學說走向世界[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 23 (02): 40-45.
[35]徐勇, 劉健, 張珣, 劉思峰. 基于普通顧客心理期望等待的分類服務策略及定價研究[J]. 工業工程與管理, 2021, 26 (06): 154-162.
[36]劉健, 徐勇, 印蓉蓉, 劉思峰, 廖文和. 基于顧客心理期望等待時間的服務策略研究[J]. 中國管理科學, 2021, 29 (02): 1-8.
[37]宋征宇, 方志耕, 赫武樂, 孫云柯, 王召, 李彩霞, 劉思峰. 基于貝葉斯理論的小子樣運載火箭可靠性評估技術[J]. 深空探測學報(中英文), 2021, 8 (01): 62-69.
[38]蔡佳佳, 方志耕, 張秦, 劉思峰. 基于改進調節變量主成分權重的廣義灰靶決策模型研究[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20, 40 (11): 2991-2999.
[39]劉健, 張珣, 陳杰, 劉思峰. 全渠道零售商退貨方式和定價研究[J]. 中國管理科學, 2022, 30 (04): 252-263.
[40]方志耕, 邵瑞瑞, 王召, 劉思峰, 游偉青, 高素. 高軌衛星通信星座PS-GERT效能評估模型[J].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2020, 42 (10): 2356-2365.
[41]劉健, 張珣, 陳杰, 劉思峰. 全渠道零售商退貨方式和定價研究[J]. 中國管理科學, 2022, 30 (04): 252-263.
[42]錢麗麗, 劉思峰, 方志耕. 基于后悔理論的灰色應急決策方案動態調整方法[J]. 運籌與管理, 2020, 29 (08): 73-78+88.
[43]方志耕, 邵瑞瑞, 王召, 劉思峰, 游偉青, 高素. 高軌衛星通信星座PS-GERT效能評估模型[J].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2020, 42 (10): 2356-2365.
[44]邵瑞瑞, 方志耕, 劉思峰, 游偉青, 聶媛媛, 高素. 基于韌性度的低軌衛星通信網絡抗毀性度量及優化[J]. 運籌與管理, 2020, 29 (07): 9-17.
[45]錢麗麗, 劉思峰, 鄧桂豐. 考慮后悔規避的灰色群體偏離靶心度決策方法[J]. 中國管理科學, 2020, 28 (06): 193-200.
[46]方志耕, 耿孫悅, 劉思峰, 高素, 解士昆. 基于地心天際球面坐標的低軌衛星通信網絡簇結構協同工作機制設計[J]. 中國管理科學, 2021, 29 (02): 195-204.
[47]劉健, 徐勇, 張珣, 申明磊, 劉思峰. 基于異質性顧客心理期望等待時間的優先權服務定價研究[J]. 中國管理科學, 2022, 30 (01): 275-286.
[48]劉健, 印蓉蓉, 陳杰, 孫心玥, 劉思峰. 基于顧客渠道偏好的全渠道零售商庫存研究[J]. 中國管理科學, 2023, 31 (11): 184-194.
[49]陳頂, 方志耕, 劉思峰. 可修排隊系統備件灰色生滅預測模型[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20, 40 (05): 1326-1338.
[50]蔣詩泉, 劉思峰, 劉中俠. 基于直覺灰數集的灰色多屬性決策方法[J]. 統計與信息論壇, 2020, 35 (03): 3-8.
[51]周愉峰, 劉思峰, 蘇加福, 李志. 碳稅政策下分銷網絡選址—路徑問題的魯棒優化[J]. 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 2021, 27 (04): 1167-1177.
[52]曾波, 劉思峰, 白云, 周猛. 基于灰色系統建模技術的人體疾病早期預測預警研究[J]. 中國管理科學, 2020, 28 (01): 144-152.
[53]周愉峰, 陳良勇, 劉思峰, 李志. 基于系統動力學的震后應急血液保障績效評估[J]. 系統工程, 2020, 38 (01): 26-35.
[54]蔣詩泉, 劉思峰, 劉中俠. 基于矩估計理論的一般灰數關聯決策模型與應用[J]. 統計與決策, 2019, 35 (24): 29-33.
[55]董文杰, 劉思峰, 曹穎賽, 方志耕. 同軌熱備份GEO星座網絡可靠性建模[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19, 39 (12): 3188-3196.
[56]劉健, 張帥, 趙洪款, 劉思峰. 基于顧客公平偏好的服務機制與定價研究[J]. 中國管理科學, 2019, 27 (12): 175-184.
[57]曹穎賽, 劉思峰, 方志耕, 陶良彥, 董文杰. 供應鏈間寡頭競爭背景的大型客機研制主制造商:供應商超界博弈模型[J]. 管理工程學報, 2020, 34 (01): 233-241.
[58]王召, 劉思峰, 陳頂, 方志耕. 極小子樣下無人偵察機系統效能評估多層Bayes-ADC模型[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19, 39 (11): 2964-2974.
[59]張習習, 方志耕, 陶良彥, 劉思峰. 衛星伸展機構的圖示評審技術應用[J]. 裝備環境工程, 2019, 16 (09): 88-94.
[60]邵瑞瑞, 方志耕, 劉思峰, 王召, 聶媛媛, 高素, 解士昆. 銥星星座效能評估BDP-ADC模型[J]. 控制與決策, 2021, 36 (03): 733-740.
[61]王召, 劉思峰, 方志耕, 劉夏青. 效能評估能力指標體系熵權配置模型[J]. 工業工程與管理, 2020, 25 (03): 103-109.
[62]聶媛媛, 方志耕, 劉思峰, 邵瑞瑞, 解士昆. 基于節點修復的低軌衛星網絡動態抗毀性模型[J]. 控制與決策, 2020, 35 (05): 1247-1252.
[63]王大澳, 菅利榮, 王慧, 劉思峰. 基于限制合作博弈的產業集群企業利益分配研究[J]. 中國管理科學, 2019, 27 (04): 171-178.
[64]蔣詩泉, 劉思峰, 劉中俠, 方志耕. 灰色面板數據視域下的相似性和接近性關聯度模型拓展[J]. 運籌與管理, 2019, 28 (04): 163-168.
[65]王召, 劉思峰, 方志耕, 蔣子涵. 無人偵察機系統研發階段的效能評估PBS-ADC模型[J].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2019, 41 (10): 2279-2286.
[66]劉中俠, 劉思峰, 蔣詩泉. 基于一般灰數的灰靶決策模型拓展與應用[J]. 統計與決策, 2019, 35 (07): 72-75.
[67]曹穎賽, 劉思峰, 方志耕, 董文杰. 考慮共因故障的系統組成單元故障嚴重性測度模型[J]. 中國機械工程, 2019, 30 (07): 757-762.
[68]郭三黨, 劉思峰, 方志耕. 基于策略消費者行為的最低團購數量決策[J]. 系統管理學報, 2019, 28 (02): 379-385.
[69]劉中俠, 劉思峰, 蔣詩泉. 基于廣義灰數的雙向投影灰靶決策模型拓展研究[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19, 39 (03): 776-782.
[70]錢麗麗, 劉思峰. 考慮后悔行為的灰色應急決策方法[J]. 數學的實踐與認識, 2019, 49 (05): 92-98.
[71]曹穎賽, 劉思峰, 方志耕, 曾友春, 王歡. 基于案例學習的多層次聚類指標客觀權重極大熵挖掘模型[J]. 中國管理科學, 2019, 27 (02): 197-204.
[72]陶良彥, 劉思峰, 方志耕, 胡騫. 偏好情景應變式沖突分析模型[J]. 運籌與管理, 2019, 28 (01): 108-115.
[73]劉勇, 周婷, 全冰婷, 劉思峰. 基于對象多屬性差異的灰色發展聚類方法及應用[J]. 運籌與管理, 2018, 27 (12): 57-63.
[74]董文杰, 劉思峰, 方志耕, 曹穎賽, 張秦. 基于HGERT網絡模型的退化型失效可靠性評估[J].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2019, 41 (01): 208-214.
[75]徐祖潤, 劉思峰, 方志耕, 吳潔, 劉勇. 基于信息融合的罪案關聯證據推理模型[J]. 控制與決策, 2020, 35 (01): 228-234.
[76]邵瑞瑞, 方志耕, 徐新衛, 劉思峰, 陶良彥, 聶媛媛. 基于脆性理論的閉環供應鏈系統改善研究[J].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 2018, 48 (11): 933-942.
[77]蔣詩泉, 劉思峰, 劉中俠, 謝乃明. 灰色面板數據的關聯決策評價模型拓展[J]. 統計與決策, 2018, 34 (21): 68-71.
[78]方志耕, 陳頂, 劉思峰. 貧信息背景的復雜裝備可靠性預測現狀與展望[J]. 指揮信息系統與技術, 2018, 9 (05): 1-8.
[79]周愉峰, 李志, 劉思峰. 基于隨機p-魯棒優化的國家血液戰略儲備庫選址-庫存模型[J]. 中國管理科學, 2018, 26 (10): 52-63.
[80]蔣詩泉, 劉思峰, 劉中俠, 方志耕. 基于一般灰數的廣義灰色關聯分析模型[J]. 統計與決策, 2018, 34 (18): 74-78.
[81]劉思峰, 張紅陽, 楊英杰. “最大值準則”決策悖論及其求解模型[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18, 38 (07): 1830-1835.
[82]賈天兵, 劉思峰, 張華明, 方志耕. 基于組織變革的交易心理契約重建研究[J]. 數學的實踐與認識, 2018, 48 (13): 26-32.
[83]胡火群, 劉思峰, 方志耕. 安徽省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的灰色關聯分析[J]. 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 35 (03): 7-9.
[84]邵恒, 方志耕, 張秦, 劉思峰. 多源異構不確定數據下威布爾分布可靠度函數及收斂性研究[J]. 數學的實踐與認識, 2018, 48 (07): 182-191.
[85]劉健, 趙洪款, 劉思峰. 基于顧客不公平規避的服務定價研究[J]. 中國管理科學, 2018, 26 (02): 46-53.
[86]董文杰, 劉思峰, 方志耕, 曹穎賽, 張習習. 多維隨機向量傳遞機制下的RV-GERT網絡模型及其解析算法[J]. 系統工程, 2018, 36 (02): 55-62.
[87]陶良彥, 劉思峰, 方志耕, 陳頂. 以特征函數為傳遞參數的CF-GERT及其矩陣法求解[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18, 38 (02): 509-521.
[88]邵恒, 方志耕, 張秦, 劉思峰. 基于潛在缺陷暴露增益的可靠性試驗設計規劃模型[J].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2018, 40 (05): 1175-1182.
[89]蔣子涵, 方志耕, 芮菡萏, 張習習, 劉思峰. 不完全共因失效系統可靠性預測貝葉斯更新[J].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2018, 40 (04): 954-960.
[90]劉中俠, 劉思峰, 蔣詩泉. 基于離散余弦變換的GM(1,1,d)預測模型[J]. 嘉興學院學報, 2017, 29 (06): 84-88.
[91]曹穎賽, 劉思峰, 方志耕, 張秦. 多態系統可靠性分析廣義灰色貝葉斯網絡模型[J].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2018, 40 (01): 231-237.
[92]陳頂, 方志耕, 劉思峰. 基于灰色生滅過程的可修部件備件需求預測模型[J].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2017, 39 (12): 2709-2715.
[93]劉小弟, 朱建軍, 張世濤, 劉思峰. 基于后悔理論與群體滿意度的猶豫模糊隨機多屬性決策方法[J]. 中國管理科學, 2017, 25 (10): 171-178.
[94]劉思峰, 芮菡萏, 方志耕. 協同研制背景下復雜裝備可靠性增長技術與方法[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 2017, 49 (05): 599-605.
[95]張秦, 方志耕, 蔡佳佳, 劉思峰. 基于多元異構不確定性案例學習的廣義區間灰數熵權聚類模型[J]. 控制與決策, 2018, 33 (08): 1481-1488.
[96]劉中俠, 劉思峰, 蔣詩泉, 方志耕. 基于區間灰數相離度的灰色關聯決策模型[J]. 統計與信息論壇, 2017, 32 (09): 24-28.
[97]李亞平, 劉思峰, 方志耕, 陳洪轉. 基于隨機灰靶模型的多質量特性產品參數選擇[J]. 工業工程與管理, 2017, 22 (03): 49-54+61.
[98]曾波, 劉思峰, 曲學鑫. 一種強兼容性的灰色通用預測模型及其性質研究[J]. 中國管理科學, 2017, 25 (05): 150-156.
[99]曹穎賽, 劉思峰, 方志耕, 張秦. 系統可靠性退化的單元責任Shapley值分配模型[J]. 機械工程學報, 2017, 53 (20): 202-208.
[100]蔣詩泉, 劉思峰, 劉中俠, 方志耕. 信息分解下區間灰數的關聯一致性決策模型[J]. 控制與決策, 2017, 32 (11): 2107-2112.
[101]曹穎賽, 劉思峰, 方志耕, 張秦. 系統可靠性退化的單元責任Shapley值分配模型[J]. 機械工程學報, 2017, 53 (20): 202-208.
[102]蔣詩泉, 劉思峰, 劉中俠, 方志耕. 信息分解下區間灰數的關聯一致性決策模型[J]. 控制與決策, 2017, 32 (11): 2107-2112.
[103]董文杰, 劉思峰, 方志耕, 方世力, 劉靖, 于亮, 楊曉鈺, 陶良彥, 曹穎賽. 貧信息背景下朱蘭質量成本灰色GM(1,1)測算模型[J]. 數學的實踐與認識, 2017, 47 (09): 84-90.
[104]錢麗麗, 劉思峰, 方志耕, 劉勇. 基于后悔理論的灰色隨機多準則決策方法[J]. 控制與決策, 2017, 32 (06): 1069-1074.
[105]王大澳, 菅利榮, 劉思峰, 王慧. 基于Choquet積分的多屬性灰靶群決策方法[J]. 控制與決策, 2017, 32 (07): 1286-1292.
[106]趙熒梅, 郭本海, 劉思峰. 不完全信息下產品質量監管多方博弈模型[J]. 中國管理科學, 2017, 25 (02): 111-120.
[107]劉勇, Jeffrey Forrest, 熊曉旋, 劉思峰. 基于優勢灰度的變精度粗糙集模型及應用[J]. 中國管理科學, 2017, 25 (02): 180-186.
[108]劉中俠, 劉思峰, 方志耕. 基于核與灰度的灰色綜合關聯貼近度決策模型[J]. 控制與決策, 2017, 32 (08): 1475-1480.
[109]陶良彥, 劉思峰, 方志耕, 陳頂. GERT網絡的矩陣式表達及求解模型[J].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2017, 39 (06): 1292-1297.
[110]李亞平, 劉思峰, 方志耕, 潘爾順. 復雜產品質量參數總體設計PBS-STA-HoQ網絡架構設計[J]. 工業工程與管理, 2016, 21 (06): 95-102.
[111]蔣詩泉, 劉思峰, 劉中俠, 方志耕. 基于信息分解的區間灰數一致性投影決策模型[J]. 控制與決策, 2017, 32 (01): 111-116.
[112]徐蘭, 方志耕, 劉思峰. 基于FCM的群策質量屋模型構建及應用方法[J]. 運籌與管理, 2016, 25 (05): 231-234.
[113]劉思峰, 李慶勝, 趙妮. 灰色猶豫模糊集的核與灰度的灰關聯決策方法[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 2016, 48 (05): 683-688.
[114]張瑜, 菅利榮, 劉思峰, 趙煥煥, 劉勇. 基于優化Shapley值的產學研網絡型合作利益協調機制研究——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為例[J]. 中國管理科學, 2016, 24 (09): 36-44.
[115]孟偉, 劉思峰, 曾波, 方志耕. 分數階灰色累加生成算子與累減生成算子及互逆性[J]. 應用泛函分析學報, 2016, 18 (03): 274-283.
[116]劉解放, 劉思峰, 方志耕. 一類調節強度可變的弱化緩沖算子及其應用研究[J]. 中國管理科學, 2016, 24 (08): 172-176.
[117]謝琨, 劉思峰. 基于灰色評估的鋼鐵企業生態效率評價[J]. 生態經濟, 2016, 32 (05): 111-116+142.
[118]李亞平, 劉思峰, 方志耕, 陳洪轉, 徐蘭. 多質量特性產品參數設計灰靶模型[J]. 中國機械工程, 2016, 27 (08): 1078-1083.
[119]劉解放, 劉思峰, 吳利豐, 方志耕. 分數階反向累加NHGM(1,1,k)模型及其應用研究[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16, 36 (04): 1033-1041.
[120]劉健, 陳劍, 廖文和, 馬義中, 劉思峰. 基于風險偏好差異性假設的動態決策過程研究[J]. 管理科學學報, 2016, 19 (04): 1-15.
[121]郭三黨, 劉思峰, 方志耕. 基于核和灰度的區間灰數多屬性決策方法[J]. 控制與決策, 2016, 31 (06): 1042-1046.
[122]郭三黨, 劉思峰, 方志耕. 基于雙邊市場理論的網絡團購定價策略分析[J]. 系統工程, 2016, 34 (01): 77-83.
[123]李慶勝, 劉思峰. 灰色猶豫模糊集及其灰關聯TOPSIS決策方法[J]. 江蘇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 29 (06): 597-601+606.
[124]郭本海, 李軍強, 劉思峰. 縣域間土地供給競合關系演化博弈模型[J]. 中國管理科學, 2015, 23 (12): 77-85.
[125]郭曉君, 劉思峰, 方志耕. 基于粗糙數和信息熵的產品設計方案灰色關聯評估模型[J]. 運籌與管理, 2015, 24 (06): 170-175.
[126]劉思峰, 楊英杰. 英國高校科研評估的卓越框架及其借鑒價值[J]. 中國高?萍, 2015, (12): 7-10.
[127]郭曉君, 劉思峰, 楊英杰. 基于自憶性原理的多變量MGM(1,m)耦合系統模型構建及應用[J]. 中國管理科學, 2015, 23 (11): 112-118.
[128]崔立志, 劉思峰. 面板數據的灰色矩陣相似關聯模型及其應用[J]. 中國管理科學, 2015, 23 (11): 171-176.
[129]崔杰, 劉思峰, 馬紅燕. 含有時間冪次項的灰色預測模型病態特性[J]. 控制與決策, 2016, 31 (05): 953-956.
[130]劉解放, 劉思峰, 吳利豐, 方志耕. 分數階反向累加離散灰色模型及其應用研究[J].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2016, 38 (03): 719-724.
[131]孟偉, 劉思峰, 方志耕, 曾波. 基于互逆分數階算子的GM(1,1)階數優化模型[J]. 控制與決策, 2016, 31 (04): 661-666.
[132]錢麗麗, 劉思峰, 謝乃明. 基于熵權和區間灰數信息的灰色聚類模型[J].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2016, 38 (02): 352-356.
[133]劉解放, 劉思峰, 吳利豐, 方志耕. Average Incremental Correlation Analysis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in Fault Diagnosis[J].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15, 32 (05): 541-548.
[134]郭三黨, 劉思峰, 方志耕. 基于類別加權算子的環形灰靶決策[J]. 控制與決策, 2016, 31 (03): 493-497.
[135]李慶勝, 劉思峰. 基于灰色關聯的灰色猶豫模糊VIKOR方法[J]. 數學的實踐與認識, 2015, 45 (18): 119-126.
[136]盛克勤, 劉思峰. 新興產業“基因”的特征及其形成模式[J]. 江蘇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 15 (03): 94-99.
[137]孟偉, 劉思峰, 曾波, 方志耕. 離散分數階和分算子與差分算子及互逆性[J]. 數學的實踐與認識, 2015, 45 (16): 261-266.
[138]曾波, 孟偉, 劉思峰, 李川, 崔杰. 面向災害應急物資需求的灰色異構數據預測建模方法[J]. 中國管理科學, 2015, 23 (08): 84-91.
[139]崔杰, 劉思峰, 趙磊. 新型灰色Verhulst預測模型的參數特性[J]. 控制與決策, 2015, 30 (11): 2093-2096.
[140]蔣詩泉, 劉思峰, 劉中俠, 方志耕. 基于“功能驅動”和“差異驅動”原理的灰關聯貼近度決策方法[J]. 控制與決策, 2016, 31 (01): 84-90.
[141]蔣詩泉, 劉思峰, 劉中俠, 方志耕. 三次時變參數離散灰色預測模型及其性質[J]. 控制與決策, 2016, 31 (02): 279-286.
[142]李鵬, 朱建軍, 劉思峰. 基于案例推理的直覺模糊決策方法[J]. 中國管理科學, 2015, 23 (07): 113-118.
[143]占輝斌, 劉思峰. 我國科技經費配置結構與使用效率動態分析——基于2008—2011年的數據[J]. 河南科技學院學報, 2015, (07): 1-5.
[144]李橋興, 劉思峰. 灰色實物型投入產出分析的覆蓋解研究[J]. 運籌與管理, 2015, 24 (03): 165-171.
[145]吳利豐, 劉思峰, 姚立根. 含Caputo型分數階導數的灰色預測模型[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15, 35 (05): 1311-1316.
[146]郭三黨, 劉思峰, 方志耕. 組內網絡外部效應不對稱的多寡頭雙邊市場定價策略[J]. 河南科學, 2015, 33 (04): 655-660.
[147]吳利豐, 劉思峰, 姚立根. 緩沖算子是否新信息優先的判別方法[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15, 35 (04): 991-996.
[148]郭三黨, 劉思峰, 方志耕. 基于后悔理論的多目標灰靶決策方法[J]. 控制與決策, 2015, 30 (09): 1635-1640.
[149]王玲玲, 方志耕, 劉思峰, 張華明. 基于情景分析的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戰略態勢研究[J]. 情報雜志, 2015, 34 (04): 201-207.
[150]賈天兵, 劉思峰. 基于多元灰色關聯度的人崗動態匹配模型研究[J]. 數學的實踐與認識, 2015, 45 (06): 59-68.
[151]馬宏偉, 劉思峰, 趙月霞, 馬開平, 袁潮清. 基于STIRPAT模型的我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影響因素分析[J]. 數理統計與管理, 2015, 34 (02): 243-253.
[152]葉偉, 劉思峰, 李亞平, 方志耕. 我國民用大飛機質量管控多核心分布式協同研制網絡模型[J]. 機械制造, 2015, 53 (03): 84-86.
[153]劉健, 劉思峰, 馬義中, 汪建均. 基于心理閾值的多屬性決策問題目標調整研究[J]. 中國管理科學, 2015, 23 (02): 123-130.
[154]趙煥煥, 劉勇, Jeffrey.Forrest, 劉思峰. 基于灰色相似關聯關系的灰色變精度粗糙集模型及應用[J]. 系統工程, 2015, 33 (02): 146-151.
[155]劉思峰, 楊英杰. 灰色系統研究進展(2004—2014)[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 2015, 47 (01): 1-18.
[156]蔣詩泉, 劉思峰. 基于回歸方法的灰色包絡帶預測模型改進[J]. 統計與決策, 2015, (02): 9-11.
[157]郝晶晶, 朱建軍, 劉思峰. 基于前景理論的多階段隨機多準則決策方法[J]. 中國管理科學, 2015, 23 (01): 73-81.
[158]劉解放, 劉思峰, 方志耕. 基于新型數據變換技術的灰色預測模型及應用[J]. 數學的實踐與認識, 2015, 45 (01): 197-202.
[159]郭三黨, 劉思峰, 方志耕. 網絡團購供應鏈委托代理激勵機制研究[J]. 數學的實踐與認識, 2014, 44 (24): 67-76.
[160]郭三黨, 劉思峰, 李曄, 劉芳, 董奮義. 基于部分數據緩沖的GM(1,1)模型預測精度研究[J]. 數學的實踐與認識, 2014, 44 (23): 23-27.
[161]郭三黨, 劉思峰, 李曄, 劉芳, 董奮義. 基于部分數據緩沖的GM(1,1)模型預測精度研究[J]. 數學的實踐與認識, 2014, 44 (23): 23-27.
[162]馬珍珍, 米傳民, 黨耀國, 劉思峰. 考慮語義灰度的二元語義群決策方法[J]. 系統工程, 2014, 32 (11): 132-138.
[163]謝華, 叢瑋, 劉思峰, 胡明華. 基于灰色關聯聚類的空中交通復雜度評估方法[J]. 航空計算技術, 2014, 44 (06): 9-13.
[164]徐蘭, 方志耕, 劉思峰. 基于群策FCM的模糊質量屋模型構建及應用方法[J]. 中國管理科學, 2014, 22 (S1): 69-72.
[165]菅利榮, 劉思峰, 張瑜, 于菡子, 金懷玉, 李培哲. 基于產學研知識集成的ITRI網絡型模式研究[J]. 科學學研究, 2014, 32 (11): 1689-1697.
[166]陶良彥, 劉思峰, 方志耕, 吳利豐, 姜志平. 基于多層次GERT的復雜產品研制進度規劃“超沖突均衡”博弈模型[J]. 控制與決策, 2014, 29 (11): 2002-2010.
[167]張娜, 方志耕, 朱建軍, 劉思峰, 郭曉君. 基于等信息量轉換的區間二元語義多屬性群決策方法[J]. 控制與決策, 2015, 30 (03): 403-409.
[168]閆書麗, 劉思峰, 吳利豐. 一種基于前景理論的三參數區間灰數型群體灰靶決策方法[J]. 控制與決策, 2015, 30 (01): 105-109.
[169]蔣詩泉, 劉思峰, 劉中俠, 方志耕. 基于面積的灰色關聯決策模型[J]. 控制與決策, 2015, 30 (04): 685-690.
[170]方世力, 吳利豐, 劉思峰, 方志耕, 于亮. 復雜裝備費用驅動因子識別的效應比重極大熵模型[J]. 系統工程, 2014, 32 (10): 149-153.
[171]劉小弟, 朱建軍, 劉思峰. 猶豫模糊信息下的雙向投影決策方法[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14, 34 (10): 2637-2644.
[172]蔣詩泉, 劉思峰, 周興才. 基于復化梯形公式的GM(1,1)模型背景值的優化[J]. 控制與決策, 2014, 29 (12): 2221-2225.
[173]閆書麗, 劉思峰, 方志耕, 吳利豐. 區間灰數群決策中決策者和屬性權重確定方法[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14, 34 (09): 2372-2378.
[174]陳洪轉, 方志耕, 劉思峰, 何利芳. 復雜產品主制造商-供應商協同合作最優成本分擔激勵研究[J]. 中國管理科學, 2014, 22 (09): 98-105.
[175]劉小弟, 朱建軍, 劉思峰. 基于對稱交互熵的猶豫模糊信息相似度及聚類應用[J]. 控制與決策, 2014, 29 (10): 1816-1822.
[176]郭曉君, 劉思峰, 方志耕, 吳利豐. 融合自憶性原理的優化GM(1,1)冪模型構建及應用[J].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2015, 37 (01): 117-122.
[177]郭本海, 劉思峰. 提升品牌價值的產學研合作機制[J]. 軟科學, 2014, 28 (08): 75-79.
[178]吳利豐, 劉思峰, 姚立根. 基于分數階累加的離散灰色模型[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14, 34 (07): 1822-1827.
[179]劉健, 馬義中, 劉思峰, 周獻中. 基于事件關系表的過程模型與社會關系網絡研究[J]. 南京理工大學學報, 2014, 38 (03): 431-438.
[180]郭曉君, 劉思峰, 方志耕, 周偉杰. 灰色GM(1,1,tα)模型與自憶性原理的耦合及應用[J]. 控制與決策, 2014, 29 (08): 1447-1452.
[181]劉小弟, 朱建軍, 劉思峰. 方案有不確定偏好的區間數相對熵群決策方法[J]. 中國管理科學, 2014, 22 (06): 134-140.
[182]李亞平, 劉思峰, 方志耕. 面向質量的大型復雜產品總體參數多主體協同設計ESTA-HoQ網絡模型[J]. 機械工程學報, 2014, 50 (20): 195-204.
[183]劉思峰, 方志耕, 楊英杰. 兩階段灰色綜合測度決策模型與三角白化權函數的改進[J]. 控制與決策, 2014, 29 (07): 1232-1238.
[184]李橋興, 劉思峰. 灰色地區投入產出分析[J]. 統計與決策, 2014, (09): 33-36.
[185]郭曉君, 劉思峰, 方志耕. 具自憶性的改進灰色Verhulst模型研究及應用[J]. 系統工程, 2014, 32 (04): 137-141.
[186]劉解放, 劉思峰, 方志耕. 基于DGM(1,1)的成敗型系統可靠性增長Bayes評價模型[J]. 中國機械工程, 2014, 25 (08): 1092-1095.
[187]趙煥煥, 菅利榮, 劉勇, 劉思峰. 基于背景值和初值優化的灰色Verhulst建模方法與應用[J]. 系統工程, 2014, 32 (03): 149-153.
[188]郭曉君, 劉思峰, 方志耕. 基于標準區間灰數的發展帶離散DDGM預測模型[J]. 數學的實踐與認識, 2014, 44 (06): 19-25.
[189]袁潮清, 劉思峰, 方志耕, 郭本海. 實體經濟、虛擬經濟和廣義虛擬經濟的金字塔模型[J]. 廣義虛擬經濟研究, 2014, 5 (01): 38-42.
[190]吳利豐, 劉思峰, 方志耕, 雷勛平. 基于新貼近度的產品成本測算指數平滑模型[J]. 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 2014, 20 (03): 555-558.
[191]郭曉君, 劉思峰, 方志耕. 基于合成灰數灰度的區間灰數自憶性預測模型[J].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2014, 36 (06): 1124-1129.
[192]劉思峰, 曾波, 劉解放, 謝乃明. GM(1,1)模型的幾種基本形式及其適用范圍研究[J].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2014, 36 (03): 501-508.
[193]王玲玲, 方志耕, 劉思峰, 張蓉蓉. 考慮投資者心理預期的投資性商品價格運行穩定性識別與反饋控制機制設計[J]. 數學的實踐與認識, 2014, 44 (05): 35-45.
[194]崔杰, 劉思峰, 謝乃明, 曾波. 灰色Verhulst預測模型的病態特性[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14, 34 (02): 416-420.
[195]吳利豐, 劉思峰, 劉健. 灰色GM(1,1)分數階累積模型及其穩定性[J]. 控制與決策, 2014, 29 (05): 919-924.
[196]宋德金, 劉思峰. 戰略性新興產業選擇評價指標與綜合決策模型[J]. 科技與經濟, 2014, 27 (01): 66-70.
[197]方志耕, 王傳會, 張娜, 陶良彥, 劉思峰. 基于灰信息變元的泛函博弈模型研究[J]. 中國管理科學, 2014, 22 (02): 112-118.
[198]王玲玲, 方志耕, 劉思峰, 張蓉蓉. 非均衡市場環境下投資性商品價格運行系統的穩定性分析[J]. 軟科學, 2014, 28 (02): 122-126.
[199]閆書麗, 劉思峰. 基于前景理論的群體灰靶決策方法[J]. 控制與決策, 2014, 29 (04): 673-678.
[200]李亞平, 劉思峰, 方志耕, 徐雷. 基于多級遞階規劃的復雜裝備研制質量協商模型[J]. 系統管理學報, 2014, 23 (01): 36-41.
[201]李亞平, 劉思峰, 方志耕, 徐雷. 基于多級遞階規劃的復雜裝備研制質量協商模型[J]. 系統管理學報, 2014, 23 (01): 36-41.
[202]郝晶晶, 朱建軍, 劉思峰. 基于雙重語言信息聯動的多階段決策模型[J]. 控制與決策, 2014, 29 (01): 99-106.
[203]崔杰, 劉思峰. 灰色Verhulst拓展模型的病態性問題[J]. 控制與決策, 2014, 29 (03): 567-571.
[204]閆書麗, 劉思峰, 朱建軍, 方志耕, 吳利豐. 基于相對核和精確度的灰數排序方法[J]. 控制與決策, 2014, 29 (02): 315-319.
[205]劉解放, 劉思峰, 方志耕. 成敗型產品可靠性評價的加權Bayes方法[J]. 中國機械工程, 2013, 24 (24): 3371-3374.
[206]郭本海, 劉思峰. 基于品牌價值體驗的自主創新演化博弈模型[J]. 廣義虛擬經濟研究, 2013, 4 (04): 61-70.
[207]閆書麗, 劉思峰, 朱建軍, 方志耕, 劉健. 基于熵測度的三參數區間數信息下的TOPSIS決策方法[J]. 中國管理科學, 2013, 21 (06): 145-151.
[208]吳利豐, 劉思峰, 閆書麗. 區間灰數序列的灰色預測模型構建方法[J]. 控制與決策, 2013, 28 (12): 1912-1914+1920.
[209]郝晶晶, 朱建軍, 劉思峰. 基于Orness測度的多階段不確定語言信息優化集結[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13, 33 (11): 2866-2873.
[210]夏衛國, 米傳民, 劉思峰, 黨耀國. 基于初值改進的多變量MGM(1,m)模型研究[J]. 中國管理科學, 2013, 21 (S1): 81-85.
[211]閆書麗, 劉思峰, 方志耕, 朱建軍, 吳利豐. 基于累積前景理論的動態風險灰靶決策方法[J]. 控制與決策, 2013, 28 (11): 1655-1660+1666.
[212]徐蘭, 方志耕, 劉思峰. 基于神經網絡集成的質量預測模型[J]. 系統管理學報, 2013, 22 (06): 823-827.
[213]錢吳永, 王育紅, 黨耀國, 劉思峰. 基于多指標面板數據的灰色矩陣關聯模型及其應用[J]. 系統工程, 2013, 31 (10): 70-74.
[214]李鵬, 劉思峰, 朱建軍. 基于直覺模糊數的GM(1,1)預測模型[J]. 控制與決策, 2013, 28 (10): 1583-1586.
[215]劉勇, Jeffrey Forrest, 劉思峰, 趙煥煥, 菅利榮. 基于區間直覺模糊的動態多屬性灰色關聯決策方法[J]. 控制與決策, 2013, 28 (09): 1303-1308+1321.
[216]陶良彥, 劉思峰, 方志耕, 袁潮清. 先驗判斷信息下主-客體極大熵博弈模型[J]. 系統工程, 2013, 31 (09): 73-78.
[217]王正新, 劉思峰. 基于Fourier-GM(1,1)模型的災害應急物資需求量預測[J]. 系統工程, 2013, 31 (08): 60-64.
[218]李翀, 劉思峰, 方志耕, 白洋. 多級供應鏈系統成本分析隨機網絡模型及算法研究[J]. 中國管理科學, 2013, 21 (04): 105-111.
[219]劉思峰, 蔡華, 楊英杰, 曹穎. 灰色關聯分析模型研究進展[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13, 33 (08): 2041-2046.
[220]郭本海, 黃良義, 劉思峰. 基于“政府-企業”間委托代理關系的節能激勵機制[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13, 23 (08): 160-164.
[221]曾波, 劉思峰, 李川, 陳久梅. 基于蛛網面積的區間灰數灰靶決策模型[J].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2013, 35 (11): 2329-2334.
[222]劉勇, Jeffrey Forrest, 劉思峰. 基于區間二元語義的動態灰色關聯群決策方法及應用[J].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2013, 35 (09): 1915-1922.
[223]郭曉君, 劉思峰, 吳利豐. 污染物減排預測的灰色Markov組合模型與算法[J]. 計算機應用研究, 2013, 30 (12): 3670-3673.
[224]吳利豐, 劉思峰. 基于灰色凸關聯度的面板數據聚類方法及應用[J]. 控制與決策, 2013, 28 (07): 1033-1036+1045.
[225]王正新, 黨耀國, 劉思峰. GM(1,1)冪模型的病態性[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13, 33 (07): 1859-1866.
[226]劉勇, 菅利榮, Jeffrey.Forrest, 劉思峰. 雜合灰色聚類與變精度粗糙模糊集的概率決策方法及應用[J]. 管理工程學報, 2013, 27 (03): 110-115+123.
[227]劉勇, Jeffrey Forrest, 劉思峰, 趙煥煥, 菅利榮. 一種權重未知的多屬性多階段決策方法[J]. 控制與決策, 2013, 28 (06): 940-944+949.
[228]李鵬, 劉思峰, 朱建軍. 基于MYCIN不確定因子和前景理論的隨機直覺模糊決策方法[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13, 33 (06): 1509-1515.
[229]肖劍飛, 劉思峰, 袁潮清. 不同廣義虛擬資產之間的關聯性研究[J]. 廣義虛擬經濟研究, 2013, 4 (02): 67-72.
[230]菅利榮, 劉思峰. 面向集合論的灰度定義及灰色粗糙集模型建立[J]. 控制與決策, 2013, 28 (05): 721-725.
[231]李鵬, 劉思峰, 朱建軍. 基于新直覺模糊相似度的聚類方法[J]. 控制與決策, 2013, 28 (05): 758-762.
[232]朱建軍, 蔡靜雯, 劉思峰, 方志耕, 關葉青. 江蘇新型研發機構運行機制及建設策略研究[J].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13, 30 (14): 36-39.
[233]崔杰, 劉思峰, 曾波, 謝乃明. 灰色Verhulst預測模型的數乘特性[J]. 控制與決策, 2013, 28 (04): 605-608.
[234]李翀, 劉思峰, 方志耕, 白洋. 供應鏈網絡系統的牛鞭效應時滯因素分析與庫存控制策略研究[J]. 中國管理科學, 2013, 21 (02): 107-113.
[235]朱建軍, 劉思峰, 楊萍, 汪軍. 基于SWOT-AHP的江蘇信用服務產業發展環境分析[J]. 產業與科技論壇, 2013, 12 (07): 40-44.
[236]袁潮清, 劉思峰. 區域創新體系成熟度及其對創新投入產出效率的影響——基于我國31個省份的研究[J]. 中國軟科學, 2013, (03): 101-108.
[237]郭三黨, 王玲玲, 劉思峰, 方志耕. 基于最大灰色關聯度的聚類方法分析[J]. 數學的實踐與認識, 2013, 43 (06): 195-201.
[238]劉勇, Forrest Jeffrey, 劉思峰, 劉家樹. 基于前景理論的多目標灰靶決策方法[J]. 控制與決策, 2013, 28 (03): 345-350.
[239]柯宏發, 劉思峰, 陳永光, 方志耕. 電子戰系統試驗與訓練數據的不確定性問題[J]. 數學的實踐與認識, 2013, 43 (05): 124-132.
[240]劉解放, 劉思峰, 方志耕. 基于核與灰半徑的連續區間灰數預測模型[J]. 系統工程, 2013, 31 (02): 61-64.
[241]劉解放, 劉思峰, 方志耕. 基于核與灰半徑的連續區間灰數預測模型[J]. 系統工程, 2013, 31 (02): 61-64.
[242]徐蘭, 方志耕, 劉思峰. 基于設計結構矩陣的復雜產品供應鏈管理優化[J]. 運籌與管理, 2013, 22 (01): 106-111.
[243]朱建軍, 劉小弟, 劉思峰. 基于政府作用視角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研究——以江蘇省為例[J]. 征信, 2013, 31 (02): 58-62.
[244]楊德嶺, 劉思峰, 曾波. 基于核和信息域的區間灰數Verhulst模型[J]. 控制與決策, 2013, 28 (02): 264-268.
[245]劉遠, 方志耕, 劉思峰. 復雜產品外購系統質量特性的容差優化模型[J]. 系統工程, 2013, 31 (01): 121-126.
[246]李慶勝, 劉思峰. 基于協同度的灰關聯VIKOR方法[J]. 計算機工程與應用, 2014, 50 (13): 47-52.
[247]李翀, 劉思峰. 含時滯的不確定性供應鏈網絡系統牛鞭效應控制策略及其經濟性能分析[J]. 控制與決策, 2013, 28 (01): 13-19.
[248]曾波, 劉思峰. CALCULATION FOR KERNEL OF INTERVAL GREY NUMBER BASED ON BARYCENTER APPROACH[J].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
發表中文期刊論文:
[249]馬宏偉, 劉思峰, 袁潮清, 馬開平, 李靜, 劉偉. 基于生產函數的中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的多變量協整關系的分析[J]. 資源科學, 2012, 34 (12): 2374-2381.
[250]李翀, 劉思峰. 信息共享受限條件下的供應鏈網絡系統牛鞭效應控制策略[J]. 控制與決策, 2012, 27 (12): 1787-1792+1799.
[251]劉勇, Jeffrey Forrest, 趙煥煥, 劉思峰, 劉家樹. 基于前景理論的多目標灰色局勢決策方法[J].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2012, 34 (12): 2514-2519.
[252]李鵬, 劉思峰, 朱建軍. 基于前景理論的隨機直覺模糊決策方法[J]. 控制與決策, 2012, 27 (11): 1601-1606.
[253]曾波, 劉思峰. 基于振幅壓縮的隨機振蕩序列預測模型[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12, 32 (11): 2493-2497.
[254]吳利豐, 劉思峰, 方志耕. 基于新信息優先主成分回歸的多參數復雜裝備費用預測[J]. 中國管理科學, 2012, 20 (S1): 148-153.
[255]朱建軍, 王翯華, 胡宏宇, 劉思峰. 群決策中指標沖突問題的證據推理決策模型[J]. 中國管理科學, 2012, 20 (S1): 101-107.
[256]王正新, 黨耀國, 劉思峰. 一類冪弱化緩沖算子及其性質研究[J]. 控制與決策, 2012, 27 (10): 1482-1488.
[257]錢吳永, 黨耀國, 劉思峰. 含時間冪次項的灰色GM(1,1,tα)模型及其應用[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12, 32 (10): 2247-2252.
[258]劉勇, 劉思峰, Jeffrey Forrest. 一種新的灰色絕對關聯度模型及其應用[J]. 中國管理科學, 2012, 20 (05): 173-177.
[259]曾波, 劉思峰, 孟偉, 陳久梅. 具有主觀取值傾向的離散灰數預測模型及其應用[J]. 控制與決策, 2012, 27 (09): 1359-1364.
[260]李慶勝, 劉思峰, 方志耕. 基于前景理論的隨機多屬性VIKOR決策方法[J]. 計算機工程與應用, 2012, 48 (30): 1-4+32.
[261]朱建軍, 胡宏宇, 劉思峰. 基于證據推理的不完全信息決策方法研究及應用[J]. 運籌與管理, 2012, 21 (04): 85-90.
[262]徐蘭, 方志耕, 劉思峰. 基于粒子群BP神經網絡的質量預測模型[J]. 工業工程, 2012, 15 (04): 17-20+27.
[263]何沙瑋, 劉思峰, 方志耕. 基于Ⅰ-GM(O,N)模型的干線客機價格預測方法[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12, 32 (08): 1761-1767.
[264]徐蘭, 方志耕, 劉思峰. 復雜質量結構產品參數設計的粒子群優化算法[J]. 工業工程與管理, 2012, 17 (04): 43-47.
[265]陳洪轉, 劉思峰, 何利芳. “主制造商-供應商”協同主體雙重努力最優合作協調[J]. 系統工程, 2012, 30 (07): 30-34.
[266]吳利豐, 王義鬧, 劉思峰. 灰色凸關聯及其性質[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12, 32 (07): 1501-1505.
[267]王正新, 黨耀國, 劉思峰. 非等間距GM(1,1)冪模型及其工程應用[J]. 中國工程科學, 2012, 14 (07): 98-102.
[268]李鵬, 劉思峰, 方志耕. 基于灰色關聯分析和MYCIN不確定因子的區間直覺模糊決策方法[J]. 控制與決策, 2012, 27 (07): 1009-1014.
[269]陳偉, SMIELIAUSKAS Wally, 劉思峰. 聯網審計績效的動態評價方法:基于AHP和GM(1,1)的組合應用[J]. 計算機科學, 2012, 39 (07): 185-189.
[270]李翀, 劉思峰, 方志耕. 基于產品可靠性和時效性的閉環供應鏈系統策略研究[J]. 中國機械工程, 2012, 23 (13): 1587-1592.
[271]雷勛平, 劉思峰. 基于DEA的物流產業效率測度實證研究——基于我國31個省、市、自治區2008年投入產出數據[J]. 華東經濟管理, 2012, 26 (07): 62-66.
[272]劉思峰, 胡明禮, Forrest Jeffrey, 楊英杰. 灰色系統模型研究進展(英文)[J].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 2012, 29 (02): 103-111.
[273]崔杰, 劉思峰, 謝乃明. 一種新的灰色決策模型及其數值仿真(英文)[J].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 2012, 29 (02): 112-117.
[274]崔立志, 劉思峰. 基于隨機振蕩序列的GM(1,1)模型性質及其應用[J]. 數學的實踐與認識, 2012, 42 (11): 160-165.
[275]劉勇, 菅利榮, 劉思峰. 雜合灰色聚類與變精度粗糙模糊集的概率決策方法[J]. 系統工程, 2012, 30 (05): 89-95.
[276]楊保華, 方志耕, 劉思峰, 胡明禮. 基于GERTS網絡的非常規突發事件情景推演共力耦合模型[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12, 32 (05): 963-970.
[277]黃智力, 劉健, 劉思峰, 周獻中, 羅鍵. 屬性值為區間數的決策對象預期理論模型研究[J].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2012, 34 (05): 977-981.
[278]孟偉, 劉思峰, 曾波. 區間灰數的標準化及其預測模型的構建與應用研究[J]. 控制與決策, 2012, 27 (05): 773-776.
[279]李亞平, 劉思峰, 方志耕, 徐雷, 陶良彥. 基于質量特性與參數隱式函數關系的DEA混合穩健設計模型[J]. 中國機械工程, 2012, 23 (09): 1079-1083.
[280]儲小俊, 劉思峰. 股份解禁的微觀市場結構效應研究——流動性的觀點[J]. 南開經濟研究, 2012, (02): 85-99.
[281]劉健, 劉思峰, 吳順祥. 基于優勢關系的多屬性決策對象排序研究[J]. 控制與決策, 2012, 27 (04): 632-635+640.
[282]劉勇, Jeffrey Forrest, 劉思峰. 基于“獎優罰劣”線性變換算子的區間數多目標灰色局勢決策方法[J]. 統計與信息論壇, 2012, 27 (04): 22-26.
[283]陳洪轉, 何利芳, 方志耕, 劉思峰. “主制造商—供應商”協同利益主體超沖突均衡設計[J]. 管理世界, 2012, (03): 180-181.
[284]陳偉, SMIELIAUSKAS Wally, 劉思峰. 聯網審計績效評價影響因素的灰色關聯分析[J]. 計算機應用研究, 2012, 29 (02): 435-437.
[285]錢吳永, 黨耀國, 劉思峰. 基于差異驅動原理與均值關聯度的動態多指標決策模型[J].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2012, 34 (02): 337-341.
[286]田民, 肖劍飛, 劉思峰, 謝乃明. 基于函數逼近方法的商用飛機成本分配模型[J].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2, 12 (03): 712-715.
[287]袁文峰, 何利芳, 劉思峰, 袁潮清, 陳洪轉, 方志耕. 主制造商—供應商模式下民用飛機研制供應鏈努力程度協調模型[J]. 上海管理科學, 2011, 33 (06): 51-55.
[288]劉健, 劉思峰, 周獻中, 薛利. 多屬性決策決問題的滿意度與賦權研究[J]. 中國管理科學, 2011, 19 (06): 126-132.
[289]袁文峰, 石兆文, 劉思峰, 袁潮清, 陳洪轉, 方志耕. 大型飛機研制項目風險分布的極大熵模型研究[J].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1, 11 (34): 8546-8551.
[290]楊保華, 方志耕, 劉思峰, 郭本海. 基于GERT網絡的應急搶險過程資源優化配置模型研究[J]. 管理學報, 2011, 8 (12): 1879-1883.
[291]李鵬, 劉思峰, 方志耕. 基于灰色關聯分析和MYCIN不確定因子的直覺模糊決策方法[J]. 控制與決策, 2011, 26 (11): 1680-1684.
[292]吳姝, 劉思峰. 基于高斯粒子濾波法的C IR利率期限結構估計[J]. 數據采集與處理, 2011, 26 (06): 697-701.
[293]劉建剛, 唐敦兵, 劉思峰, 楊春, 王寧生. 基于聯系信息流量的產品結構模塊化方法[J]. 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 2011, 17 (11): 2373-2382.
[294]劉思峰, 袁潮清, 王業棟. 廣義虛擬經濟視角下我國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協調發展實證研究[J]. 廣義虛擬經濟研究, 2011, 2 (04): 53-57.
[295]柯宏發, 陳永光, 劉思峰. 電子戰系統試驗中不確定性信息的處理問題[J]. 裝備指揮技術學院學報, 2011, 22 (05): 97-102.
[296]劉思峰, J.福雷斯特. 不確定性系統與模型精細化誤區[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11, 31 (10): 1960-1965.
[297]許斌, 盛永祥, 吳潔, 劉思峰. 企業技術創新與轉移網絡的資源動態分配問題研究[J]. 統計與決策, 2011, (18): 63-66.
[298]李備友, 劉思峰, 路英, 李守偉. 基于二分網絡演化的市場波動與羊群行為[J]. 系統工程, 2011, 29 (09): 59-65.
[299]李翀, 劉思峰, 方志耕. 多元件復雜系統可靠性的GERT隨機網絡模型研究及其應用[J]. 系統工程, 2011, 29 (09): 23-29.
[300]鐘曉芳, 劉思峰. 基于灰色聚類的多指標穩健性設計研究[J]. 數學的實踐與認識, 2011, 41 (18): 24-30.
[301]曾波, 劉思峰, 孟偉. 基于核和面積的離散灰數預測模型[J]. 控制與決策, 2011, 26 (09): 1421-1424.
[302]吳姝, 劉思峰. 帶有序列相關噪聲Vasicek期限結構模型的線性濾波(英文)[J].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 2011, 28 (03): 309-314.
[303]陳洪轉, 羊震, 劉思峰, 許靜. 基于滯后DEA的我國高校科研經費使用效率評價[J]. 管理評論, 2011, 23 (08): 72-77.
[304]石斌, 劉思峰, 黨耀國, 王正新. 無偏灰色預測模型遞推解法及其優化[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11, 31 (08): 1532-1538.
[305]柯宏發, 陳永光, 劉思峰. 電子裝備試驗數據的不確定性分析方法[J]. 應用基礎與工程科學學報, 2011, 19 (04): 653-663.
[306]李鵬, 劉思峰. 基于灰色關聯分析和D-S證據理論的區間直覺模糊決策方法[J]. 自動化學報, 2011, 37 (08): 993-998.
[307]李翀, 劉思峰, 方志耕. 信息共享機制對供應鏈系統牛鞭效應的影響研究[J]. 貴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 28 (04): 130-135.
[308]肖永生, 周建江, 劉思峰, 張可, 劉偉強. 基于灰色系統的雷達目標高分辨距離像識別[J]. 控制與決策, 2011, 26 (07): 1036-1040.
[309]馬宏偉, 劉思峰, 王效華. 中國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的協整性分析[J]. 江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 10 (03): 366-372.
[310]朱建軍, 劉思峰, 田飛. 群決策中三端點語言和互補偏好信息的轉化及集結研究[J]. 中國管理科學, 2011, 19 (03): 141-147.
[311]劉思峰, 袁潮清, 王業棟, 方志耕, 郭本海. 廣義虛擬經濟視角下的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協調發展模型研究[J]. 廣義虛擬經濟研究, 2011, 2 (02): 35-40.
[312]王正新, 黨耀國, 劉思峰. 基于白化權函數分類區分度的變權灰色聚類[J]. 統計與信息論壇, 2011, 26 (06): 23-27.
[313]田剛, 李南, 劉思峰. 基于參數優化的物流需求灰預測研究[J]. 華東經濟管理, 2011, 25 (06): 155-157.
[314]劉健, 劉思峰, 周獻中, 陳素娜. 基于相似關系的多屬性決策問題研究[J].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2011, 33 (05): 1069-1072.
[315]朱華鋒, 劉健, 陳素娜, 劉思峰, 吳順祥. 區間模糊ISODATA動態聚類算法[J]. 數學的實踐與認識, 2011, 41 (09): 25-33.
[316]岳洪江, 梁立明, 劉思峰, 張琳.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隊伍的年齡結構研究[J]. 科研管理, 2011, 32 (04): 120-127.
[317]曾波, 劉思峰. 一種基于區間灰數幾何特征的灰數預測模型[J]. 系統工程學報, 2011, 26 (02): 174-180.
[318]劉思峰, 謝乃明. 基于改進三角白化權函數的灰評估新方法[J]. 系統工程學報, 2011, 26 (02): 244-250.
[319]劉遠, 方志耕, 劉思峰, 楊保華, 袁文峰. 基于供應商圖示評審網絡的復雜產品關鍵質量源診斷與探測問題研究[J]. 管理工程學報, 2011, 25 (02): 212-219.
[320]崔立志, 劉思峰, 李致平. 灰色離散Verhulst模型[J].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2011, 33 (03): 590-593.
[321]許斌, 黃偉, 吳潔, 劉思峰, 施琴芬. 企業化研究所技術轉移的合作創新機制研究[J]. 工業技術經濟, 2011, 30 (02): 89-93.
[322]陳可嘉, 劉思峰. 基于因子分析的非等權一致擴散指數應用探討[J]. 商業時代, 2011, (05): 15-16.
[323]石斌, 劉思峰, 黨耀國. 江蘇省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競爭力的互動關系研究[J]. 科技與經濟, 2011, 24 (01): 103-106.
[324]袁潮清, 劉思峰, 張可. 基于發展趨勢和認知程度的區間灰數預測[J]. 控制與決策, 2011, 26 (02): 313-315+319.
[325]曾波, 劉思峰. 近似非齊次指數序列的DGM(1,1)直接建模法[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11, 31 (02): 297-301.
[326]吳正朋, 劉思峰, 黨耀國, 米傳民, 謝乃明, 崔立志. 再論離散GM(1,1)模型的病態問題研究[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11, 31 (01): 108-112.
[327]王潔方, 劉思峰. 三參數區間灰數排序及其在區間DEA效率評價中的應用[J].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2011, 33 (01): 106-109.
[328]李亞平, 劉思峰, 方志耕. 基于質量-成本視角的DEA參數設計模型[J]. 系統工程, 2010, 28 (12): 100-104.
[329]李備友, 李守偉, 劉思峰. 網絡化市場結構下證券市場傳聞的擴散規律研究[J]. 華東經濟管理, 2010, 24 (12): 83-87.
[330]許斌, 陳敏艷, 盛永祥, 吳潔, 施琴芬, 劉思峰. 嵌入性對不同模式技術轉移的影響研究[J].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10, 27 (24): 1-5.
[331]許斌, 張朝賓, 吳潔, 施琴芬, 劉思峰. 網絡結構對組織間知識轉移的影響機制研究[J]. 圖書情報工作, 2010, 54 (24): 108-111+17.
[332]曾波, 劉思峰, 崔杰. 白化權函數已知的區間灰數預測模型[J]. 控制與決策, 2010, 25 (12): 1815-1820.
[333]陳可嘉, 劉思峰. 基于K-L信息量法的經濟指標時差分析[J]. 江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 9 (06): 732-735.
[334]徐蘭, 方志耕, 劉思峰. 基于質量結構的產品容差設計方法[J]. 工業工程與管理, 2010, 15 (06): 100-103.
[335]陳洪轉, 劉思峰, 方志耕, 何麗芳. 科技工作者視角下的高?蒲薪涃M使用問題與對策研究[J].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10, 27 (21): 150-152.
[336]曾波, 劉思峰, 謝乃明, 崔杰. 基于灰數帶及灰數層的區間灰數預測模型[J]. 控制與決策, 2010, 25 (10): 1585-1588+1592.
[337]施紅星, 劉思峰, 方志耕, 楊保華. 灰色振幅關聯度模型[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10, 30 (10): 1828-1833.
[338]王萍, 劉思峰. 江蘇省高新區自主創新能力的灰色關聯分析與評價[J]. 江蘇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 24 (05): 493-496.
[339]吳正朋, 劉思峰, 米傳民, 黨耀國, 崔立志. 基于不動點的新強化緩沖算子及其性質研究[J]. 控制與決策, 2010, 25 (09): 1338-1342+1348.
[340]張可, 劉思峰. 線性時變參數離散灰色預測模型[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10, 30 (09): 1650-1657.
[341]張可, 劉思峰. 線性時變參數離散灰色預測模型[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10, 30 (09): 1650-1657.
[342]曾波, 劉思峰, 孟偉, 張軍. 基于空間映射的區間灰數關聯度模型[J]. 系統工程, 2010, 28 (08): 122-126.
[343]劉思峰, 袁文峰, 盛克勤. 一種新型多目標智能加權灰靶決策模型[J]. 控制與決策, 2010, 25 (08): 1159-1163.
[344]劉遠, 方志耕, 劉思峰, 郭本海. 灰信息下關鍵設備生產緩沖Petri網模型研究[J]. 中國管理科學, 2010, 18 (04): 107-113.
[345]周偉, 方志耕, 劉思峰. 基于級比優化的廣義GM(1,1)預測模型[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10, 30 (08): 1433-1438.
[346]菅利榮, 劉思峰, 謝乃明. 雜合灰色聚類與擴展優勢粗集的概率決策方法[J]. 系統工程學報, 2010, 25 (04): 554-560.
[347]曾波, 劉思峰. 近似非齊次指數增長序列的間接DGM(1,1)模型分析[J]. 統計與信息論壇, 2010, 25 (08): 30-33.
[348]劉遠, 方志耕, 郭本海, 劉思峰, 袁文峰. 一類新型的復雜產品成本控制屋多級規劃模型[J]. 系統工程, 2010, 28 (07): 83-90.
[349]崔杰, 黨耀國, 劉思峰. 基于矩陣條件數的NGM(1,1,k)模型病態性研究[J]. 控制與決策, 2010, 25 (07): 1050-1054.
[350]劉健, 薛利, 劉思峰, 馮啟磊. 基于優勢關系的多屬性決策問題研究[J]. 控制與決策, 2010, 25 (07): 1079-1083+1087.
[351]張可, 劉思峰. 灰色關聯聚類在面板數據中的擴展及應用[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10, 30 (07): 1253-1259.
[352]張可, 劉思峰. 基于粒子群優化算法的廣義累加灰色模型[J].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2010, 32 (07): 1437-1440.
[353]王建玲, 劉思峰, 邱廣華, 米傳民. 蘇州市科技創新人才建設現狀及供給預測研究[J].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10, 27 (12): 141-144.
[354]吳正朋, 劉思峰, 米傳民, 黨耀國, 崔立志. 弱化緩沖算子性質研究[J]. 控制與決策, 2010, 25 (06): 958-960.
[355]蘇春華, 劉思峰. 中立型灰色隨機分布時滯系統的指數魯棒穩定性[J]. 工程數學學報, 2010, 27 (03): 403-414.
[356]劉健, 劉思峰. 屬性值為區間數的多屬性決策對象排序研究[J]. 中國管理科學, 2010, 18 (03): 90-94.
[357]朱建軍, 張里, 劉思峰. 基于區間數偏好的政府節能政策貢獻度測算模型[J]. 統計與決策, 2010, (10): 13-16.
[358]崔立志, 劉思峰. 基于數據變換技術的灰色預測模型[J]. 系統工程, 2010, 28 (05): 104-107.
[359]劉思峰, 謝乃明, FORREST Jeffery. 基于相似性和接近性視角的新型灰色關聯分析模型[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10, 30 (05): 881-887.
[360]王萍, 劉思峰. 高新區創新網絡中的耦合創新研究與模型構建[J]. 現代管理科學, 2010, (05): 28-29+92.
[361]姚天祥, 劉思峰, 謝乃明. 新信息離散GM(1,1)模型及其特性研究[J]. 系統工程學報, 2010, 25 (02): 164-170.
[362]楊保華, 方志耕, 張娜, 劉思峰, 郭本海. 基于多種不確定性參數分布的U-GERT網絡模型及其應用研究[J]. 中國管理科學, 2010, 18 (02): 96-101.
[363]石巖, 劉思峰. 空間差異兩部制合同的專利許可分析[J]. 系統工程學報, 2010, 25 (02): 271-276.
[364]王潔方, 劉思峰, 劉牧遠. 不完全信息下基于交叉評價的灰色關聯決策模型[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10, 30 (04): 732-737.
[365]崔立志, 劉思峰, 李致平, 崔杰. 一種新的灰色相似關聯度模型及其應用[J]. 統計與決策, 2010, (07): 7-9.
[366]柯宏發, 劉思峰, 陳永光, 方志耕. 基于灰關聯度的多目標規劃新求解算法[J].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2010, 32 (03): 544-547.
[367]崔立志, 劉思峰, 吳正朋. 新的強化緩沖算子的構造及其應用[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10, 30 (03): 484-489.
[368]蘇春華, 劉思峰. 具有時變區間參數的不確定隨機線性系統的均方魯棒穩定性[J]. 系統科學與數學, 2010, 30 (03): 289-295.
[369]崔立志, 劉思峰, 李致平, 崔杰. 灰色斜率相似關聯度研究及其應用[J]. 統計與信息論壇, 2010, 25 (03): 56-59.
[370]沈洋, 羅正軍, 劉思峰. GM(1,1)預測遺傳算法及其應用[J]. 價值工程, 2010, 29 (07): 77-78.
[371]石巖, 劉思峰. 不對稱信息下縱向差異市場的專利價格[J]. 科技管理研究, 2010, 30 (04): 95-98.
[372]賈積身, 高建來, 劉思峰. 定期檢修可修系統更換模型研究[J]. 數學的實踐與認識, 2010, 40 (04): 114-119.
[373]石巖, 劉思峰. 專利授權中的信號傳遞[J]. 科技與經濟, 2010, 23 (01): 79-82.
[374]崔杰, 黨耀國, 劉思峰, 謝乃明. 一類新的強化緩沖算子及其數值仿真[J]. 中國工程科學, 2010, 12 (02): 108-112.
[375]杜宏云, 施紅星, 劉思峰, 方志耕. 基于斜率判斷的灰色周期關聯度研究[J]. 中國管理科學, 2010, 18 (01): 128-132.
[376]劉思峰, 方志耕, 謝乃明. 基于核和灰度的區間灰數運算法則[J].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2010, 32 (02): 313-316.
[377]李向前, 劉思峰, 郭本海. 我國省域人力資本投資計量與實證研究[J]. 價格月刊, 2010, (02): 84-88.
[378]張登兵, 劉思峰. 基于學習的互利協調與互制均衡及其矢量分析[J]. 數學的實踐與認識, 2010, 40 (03): 64-70.
[379]徐華鋒, 劉思峰, 方志耕. GM(1,1)模型灰色作用量的優化[J]. 數學的實踐與認識, 2010, 40 (02): 26-32.
[380]劉成斌, 羅黨, 黨耀國, 劉思峰, 王正新. 區間直覺模糊動態規劃方法[J]. 控制與決策, 2010, 25 (01): 8-13.
[381]吳正朋, 劉思峰, 崔立志. 基于不動點的新弱化緩沖算子的研究[J]. 控制與決策, 2009, 24 (12): 1805-1809+1815.
[382]賈積身, 劉思峰, 黨耀國. 延遲修理的修理工多重休假可修系統更換模型[J].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2009, 31 (12): 3017-3021.
[383]曾波, 劉思峰. 基于灰色關聯度的小樣本預測模型[J]. 統計與信息論壇, 2009, 24 (12): 22-26.
[384]施紅星, 劉思峰, 郭本海, 楊保華. 科技生產力流動與新興產業成長問題研究[J].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2009, 30 (12): 60-63.
[385]俞斌, 方志耕, 楊保華, 劉思峰, 郭本海. 價值流動GERT網絡組合C標記模型及其應用[J]. 系統工程, 2009, 27 (11): 91-95.
[386]石巖, 劉思峰. 需求創新專利的兩種提成方式與授權策略[J].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09, 26 (22): 34-37.
[387]崔杰, 黨耀國, 劉思峰. 一種新的灰色預測模型及其建模機理[J]. 控制與決策, 2009, 24 (11): 1702-1706.
[388]阮愛清, 劉思峰, 方志耕. 基于不確定性的shapley值模型及其風險研究[J]. 統計與決策, 2009, (20): 15-17.
[389]張慶, 劉思峰, 王正新, 黨耀國. 幾何變權緩沖算子及其作用強度研究[J]. 系統工程, 2009, 27 (10): 113-117.
[390]劉思峰, 菅利榮. 區域國際合作關鍵技術評價指數的指標體系研究[J].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09, 26 (20): 126-129.
[391]王潔方, 劉思峰. 基于交叉評價和競爭視野優化的多屬性決策方法[J]. 控制與決策, 2009, 24 (10): 1495-1498+1503.
[392]王正新, 黨耀國, 劉思峰. 無偏灰色Verhulst模型及其應用[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09, 29 (10): 138-144.
[393]王正新, 黨耀國, 劉思峰, 練鄭偉. GM(1,1)冪模型求解方法及其解的性質[J].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2009, 31 (10): 2380-2383.
[394]姚天祥, 劉思峰, 黨耀國. 初始值優化的離散灰色預測模型[J].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2009, 31 (10): 2394-2398.
[395]蘇春華, 劉思峰, 葛世龍. 具有分布時滯的隨機區間系統的魯棒鎮定[J].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2009, 31 (10): 2464-2468.
[396]曾波, 劉思峰, 方志耕, 謝乃明. 灰色組合預測模型及其應用[J]. 中國管理科學, 2009, 17 (05): 150-155.
[397]菅利榮, 唐學文, 劉思峰, 方志耕. 基于優勢粗糙集的建設項目過程評價[J]. 系統管理學報, 2009, 18 (05): 577-582.
[398]駱公志, 楊曉江, 劉思峰. 基于限制優勢關系的粗糙決策分析模型[J]. 中國管理科學, 2009, 17 (05): 127-132.
[399]石巖, 劉思峰. 歧視價格市場的專利授權策略研究[J].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09, 26 (19): 15-18.
[400]謝琨, 劉思峰, 梁鳳崗. 企業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績效管理體系[J]. 生態經濟, 2009, (10): 44-47+51.
[401]謝琨, 劉思峰, 梁鳳崗. 企業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績效管理體系[J]. 生態經濟, 2009, (10): 44-47+51.
[402]陸志鵬, 劉思峰, 楊保華, 方志耕. 基于民生視角的政府績效評價灰色貝葉斯網絡模型[J]. 系統工程, 2009, 27 (09): 76-81.
[403]岳洪江, 劉思峰. 企業基礎研發的知識挖掘與可視化研究——以波音公司為例[J].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09, 26 (18): 136-139.
[404]肖澤磊, 李幫義, 劉思峰. 基于多維面板數據的聚類方法探析及實證研究[J]. 數理統計與管理, 2009, 28 (05): 831-838.
[405]謝乃明, 劉思峰. GM(n,h)模型建模序列數據數乘變換特性研究[J]. 控制與決策, 2009, 24 (09): 1294-1299.
[406]鐘曉芳, 劉思峰. 基于灰色關聯度的動態穩健性設計[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09, 29 (09): 147-152.
[407]王潔方, 劉思峰, 方志耕. 基于區間定位和灰關聯的區間DEA效率指數測算與排序[J].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2009, 31 (09): 2146-2150.
[408]崔立志, 劉思峰, 吳正朋. 關于新的弱化緩沖算子的研究及其應用[J]. 控制與決策, 2009, 24 (08): 1252-1256.
[409]王正新, 黨耀國, 劉思峰. 變權緩沖算子及其作用強度的研究[J]. 控制與決策, 2009, 24 (08): 1218-1222.
[410]朱建軍, 劉思峰, 胡宏宇. 基于二元不完全偏好的群決策方法[J].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2009, 31 (08): 1887-1891.
[411]朱寧寧, 朱建軍, 丁葉, 劉思峰. 基于語言評價信息的快速集結方法研究[J]. 中國管理科學, 2009, 17 (04): 121-125.
[412]陸志鵬, 王潔方, 劉思峰, 方志耕. 區間DEA模型求解算法及其在項目投資效率評價中的應用[J]. 中國管理科學, 2009, 17 (04): 165-169.
[413]鐘曉芳, 劉思峰. 模糊德菲法和熵權重法在不確定環境下產品設計中功能選擇的應用[J]. 工業工程, 2009, 12 (04): 78-81.
[414]施紅星, 劉思峰, 方志耕, 楊保華. 科技生產力網絡化流動問題研究[J].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2009, 30 (08): 55-58.
[415]石巖, 劉思峰, 李銳. Hotelling線形城市上的兩種專利費提成方式研究[J].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09, 26 (15): 104-107.
[416]俞斌, 方志耕, 楊保華, 劉思峰. 一種新的價值流動GERT網絡模型及其應用[J]. 系統工程, 2009, 27 (07): 43-48.
[417]蘇春華, 劉思峰. The p-moment exponential robust stability for stochastic systems with distributed delays and interval parameters[J].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2009, 30 (07): 915-924.
[418]崔杰, 黨耀國, 劉思峰. 基于新弱化算子的GM(1,1)建模精度分析[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09, 29 (07): 132-138.
[419]吳正朋, 劉思峰, 崔立志, 米傳民, 王建玲. 基于單調函數的新弱化緩沖算子研究[J]. 控制與決策, 2009, 24 (07): 1055-1058.
[420]蘇春華, 劉思峰. 具有分布時滯和區間參數的隨機系統的p-階矩指數魯棒穩定性[J]. 應用數學和力學, 2009, 30 (07): 856-864.
[421]王萍, 劉思峰. 基于熵值法的高新園區自主創新能力綜合評價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09, 29 (07): 161-163.
[422]崔立志, 劉思峰, 吳正朋. 非等間距GM(1,1)模型時間響應函數的優化[J]. 統計與決策, 2009, (13): 9-10.
[423]吳正朋, 劉思峰, 米傳民, 王建玲, 崔立志. 基于反向累積法的弱化緩沖算子序列研究[J]. 中國管理科學, 2009, 17 (03): 136-141.
[424]吳正朋, 劉思峰, 米傳民, 崔立志, 張可, 王建玲. 基于單調函數的若干實用強化緩沖算子的構造[J]. 系統工程, 2009, 27 (05): 124-126.
[425]石巖, 劉思峰. 不對稱信息下需求創新專利授權的價格機制[J]. 預測, 2009, 28 (03): 39-44.
[426]柯宏發, 陳永光, 劉思峰, 方志耕. 電子戰系統試驗管理的灰色特性及應用研究[J]. 兵工學報, 2009, 30 (05): 592-596.
[427]朱建軍, 劉思峰, 張里, 方志耕. 基于灰色組合預測的節能政策能源節約量測算模型[J]. 軟科學, 2009, 23 (05): 42-45.
[428]崔杰, 黨耀國, 劉思峰. 幾類關聯分析模型的新性質[J]. 系統工程, 2009, 27 (04): 65-70.
[429]王萍, 劉思峰. 基于Lucas模型的企業自主創新戰略實施路徑研究[J]. 企業經濟, 2009, (04): 20-22.
[430]張苑苑, 劉思峰, 米傳民, 萬壽慶. 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動態不確定多尺度決策研究[J]. 控制與決策, 2009, 24 (04): 508-513.
[431]蘇春華, 劉思峰. 一類區間隨機分布時滯系統的p-階矩指數穩定性[J]. 應用數學, 2009, 22 (02): 413-420.
[432]謝乃明, 劉思峰. 考慮概率分布的灰數排序方法[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09, 29 (04): 169-175.
[433]方志耕, 楊保華, 陸志鵬, 劉思峰, 陳曄, 陳偉, 姚國章. 基于Bayes推理的災害演化GERT網絡模型研究[J]. 中國管理科學, 2009, 17 (02): 102-107.
[434]陳孝新, 劉思峰. 一種部分權重信息的灰色多屬性群決策方法[J].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2009, 31 (04): 843-846.
[435]田建艷, 張鵬飛, 劉思峰. 基于灰色關聯分析的神經網絡軋制力預報模型的研究[J]. 應用力學學報, 2009, 26 (01): 164-167+219.
[436]劉晟, 韓萌, 劉思峰. 灰色預測模型在機電工程造價中的應用[J]. 中國交通信息產業, 2009, (03): 111-113.
[437]姚天祥, 劉思峰. 離散GM(1,1)模型的特性與優化[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09, 29 (03): 142-148.
[438]米傳民, 劉思峰, 吳正朋, 王建玲. 基于反向累積法的強化緩沖算子序列的研究[J]. 控制與決策, 2009, 24 (03): 352-355+360.
[439]謝乃明, 劉思峰. 試論不確定性定量方法課程群的建構[J]. 黑龍江高教研究, 2009, (03): 29-32.
[440]石巖, 劉思峰. 空間差異廠商間的專利授權分析[J]. 運籌與管理, 2009, 18 (01): 163-166.
[441]張榮, 劉思峰. 一種基于判斷矩陣信息的多屬性群決策方法[J].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2009, 31 (02): 373-375.
[442]王建玲, 劉思峰, 吳作民. 服務接觸視角的品牌延伸研究——一個概念性整合分析框架[J].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09, 26 (03): 88-91.
[443]李翀, 劉思峰, 方志耕. 江蘇省能源消耗與區域經濟相關指標的灰關聯分析[J]. 統計與決策, 2009, (03): 114-116.
[444]王正新, 黨耀國, 劉思峰. 變權緩沖算子及緩沖算子公理的補充[J]. 系統工程, 2009, 27 (01): 113-117.
[445]謝乃明, 劉思峰. 能源消費總量與結構預測分析——以江蘇省為例[J]. 工業技術經濟, 2009, 28 (01): 46-49.
[446]蘇春華, 李景杰, 劉思峰. 具有時變灰參數的隨機時滯系統的p-階矩指數魯棒穩定性[J]. 數學的實踐與認識, 2009, 39 (01): 229-237.
[447]張登兵, 劉思峰. 熵與系統有序性研究綜述[J]. 數學的實踐與認識, 2008, 38 (24): 200-206.
[448]賈積身, 劉思峰. 修理工多重休假排隊系統的最優控制[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08, 28 (12): 140-146.
[449]施紅星, 張昊緯, 方志耕, 劉思峰. 一種分形維為灰數的分形模型及其應用初探[J]. 中國管理科學, 2008, 16 (06): 100-104.
[450]施紅星, 劉思峰, 方志耕. 科技生產力流動機理及流動效應研究[J]. 生產力研究, 2008, (22): 11-12+42.
[451]岳洪江, 劉思峰. 基于同被引的管理學科期刊圖譜研究[J].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08, (11): 172-175.
[452]袁雪梅, 劉思峰, 方志耕. 基于網絡DEA的我國區域房地產業外部有效性分析[J]. 科技和產業, 2008, (11): 14-16.
[453]蘇春華, 劉思峰. 具有分布時滯的灰色隨機非線性系統的魯棒穩定性[J]. 數學的實踐與認識, 2008, (22): 218-223.
[454]王正新, 黨耀國, 劉思峰. 兩階段灰色模型及其應用[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08, (11): 109-114+121.
[455]崔立志, 劉思峰, 吳正朋. 基于向量連分式理論的MGM(1,n)模型[J]. 系統工程, 2008, 26 (10): 47-51.
[456]朱建軍, 劉思峰, 方志耕. 基于潛在發展態勢的我國政府節能政策績效動態多尺度評價[J]. 中國管理科學, 2008, 16 (S1): 639-642.
[457]朱寧寧, 朱建軍, 劉思峰, 方志耕, 張娜, 崔江濤. 我國政府建筑節能政策(措施)的實施效果評價[J]. 中國管理科學, 2008, 16 (S1): 576-580.
[458]邸強, 朱建軍, 劉思峰, 郭倩, 方志耕. 基于兩類殘缺偏好信息的交互式群決策方法研究[J]. 中國管理科學, 2008, 16 (S1): 177-181.
[459]岳洪江, 劉思峰. 灰色系統理論的發展、應用與擴散特征研究[J]. 系統科學學報, 2008, (04): 14-21.
[460]謝乃明, 劉思峰. 關于家電流通企業商業模式的探討[J]. 商業經濟與管理, 2008, (10): 31-35+41.
[461]謝乃明, 劉思峰. 關于家電流通企業商業模式的探討[J]. 商業經濟與管理, 2008, (10): 31-35+41.
[462]徐元棟, 黃登仕, 劉思峰. 奈特不確定性下的行為決策理論研究綜述[J]. 系統管理學報, 2008, (05): 481-489.
[463]陳孝新, 劉思峰. 灰色多屬性決策的模糊互補判斷矩陣排序方法[J].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2008, (10): 1887-1889+1972.
[464]崔杰, 黨耀國, 劉思峰. 基于灰色關聯度求解指標權重的改進方法[J]. 中國管理科學, 2008, (05): 141-145.
[465]陳孝新, 劉思峰. 權重信息完全未知的灰色多屬性群決策方法研究[J]. 中國管理科學, 2008, (05): 146-152.
[466]儲小俊, 劉思峰. 股市流動性與收益的Copula尾部相關性分析[J]. 財貿研究, 2008, 19 (05): 91-96.
[467]任君卿, 劉思峰. 基于灰色理論的供應鏈合作模型分析[J]. 統計與決策, 2008, (18): 146-147.
[468]關葉青, 劉思峰. 基于函數cot(xα)變換的灰色GM(1,1)建模方法[J]. 系統工程, 2008, (09): 89-93.
[469]張可, 劉思峰, 朱建軍. 基于二元語義的八類偏好信息的群決策方法[J]. 系統工程, 2008, (09): 116-121.
[470]程永波, 方志耕, 劉思峰, 李元年, 王鵬飛, 菅利榮, 朱建軍. 高校學科建設項目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08, (09): 180-183.
[471]關葉青, 劉思峰. 線性緩沖算子矩陣及其應用研究[J]. 高校應用數學學報A輯, 2008, (03): 357-362.
[472]陳偉, Robin Qiu, 劉思峰. 持續審計(CA)研究綜述[J]. 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 2008, (09): 1755-1760.
[473]王萍, 劉思峰. 基于BSC的高科技企業技術創新績效評價研究[J]. 商業研究, 2008, (09): 111-116.
[474]生佳根, 劉思峰. 一種基于本體的關聯規則挖掘方法[J]. 南京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 (04): 401-405+410.
[475]豐立祥, 劉思峰, 施紅星, 陳長軍. 基于極大熵準則區域生態主導產業的選擇[J]. 工業技術經濟, 2008, (08): 64-67.
[476]陸磊, 劉思峰. 節日效應在中國股票市場的表現[J]. 數理統計與管理, 2008, (04): 712-720.
[477]姚天祥, 劉思峰. 基于灰色組合熵權的高校科學研究評價[J]. 情報雜志, 2008, (07): 93-94+99.
[478]朱建軍, 劉思峰, 李洪偉, 田飛. 群決策中多階段多元判斷偏好的集結方法研究[J]. 控制與決策, 2008, (07): 730-734.
[479]王英, 劉思峰. 基于灰色理論的我國對外直接投資規模預測[J]. 統計與決策, 2008, (13): 79-81.
[480]康曉劍, 劉思峰, 施紅星, 張娜. FDI對山西省經濟增長的計量分析[J]. 工業技術經濟, 2008, (06): 69-71.
[481]鞏在武, 張立凡, 劉思峰. 殘缺信息下的三角模糊數互補偏好群決策研究[J]. 系統工程學報, 2008, 23 (03): 269-275.
[482]謝乃明, 劉思峰. 多變量離散灰色模型及其性質[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08, (06): 143-150+165.
[483]阮愛清, 劉思峰, 方志耕. 收益與進化階段強相關的灰色進化博弈模型研究[J]. 控制與決策, 2008, (06): 665-671.
[484]陳偉, QIU Robin, 劉思峰. 數據庫技術在計算機輔助審計中的應用研究[J]. 計算機應用研究, 2008, (06): 1908-1910.
[485]蘇春華, 劉思峰. 灰色中立線性時滯系統的魯棒穩定性[J]. 應用數學學報, 2008, (03): 520-527.
[486]施紅星, 劉思峰, 方志耕. 深化管理定量方法類課程教學改革 構建師生共贏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J]. 當代教育論壇(校長教育研究), 2008, (05): 53-55.
[487]郭孝剛, 劉思峰, 方志耕. 國外技術擴散對我國制造業研發活動的影響[J].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08, (05): 69-71.
[488]儲小俊, 劉思峰. 貨幣政策、市場狀態對中國股市微觀流動性影響的實證分析[J]. 數理統計與管理, 2008, (03): 549-556.
[489]岳洪江, 劉思峰, 梁立明. 我國對技術創新的關注與研究——基于24年的文獻計量分析[J]. 科研管理, 2008, (03): 43-52.
[490]王萍, 劉思峰. 基于產業集群的高新園區自主創新優勢與能力研究[J]. 企業經濟, 2008, (05): 44-46.
[491]蘇春華, 劉思峰. 灰色隨機線性時滯系統的漸近穩定性[J]. 控制與決策, 2008, (05): 571-574+580.
[492]謝乃明, 劉思峰. 近似非齊次指數序列的離散灰色模型特性研究[J].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2008, (05): 863-867.
[493]任君卿, 劉思峰. 基于供應鏈的產品創新模式分析[J]. 現代管理科學, 2008, (05): 73-74.
[494]張苑苑, 張昊緯, 劉思峰. 灰色分形模型研究[J]. 統計與決策, 2008, (08): 13-16.
[495]萬軍, 劉思峰, 許海靖. 基于狀態轉換GARCH模型的上證綜指已實現波動研究[J]. 工業技術經濟, 2008, (04): 128-132.
[496]儲小俊, 劉思峰. 證券市場上流動性對波動的影響力分析[J]. 工業技術經濟, 2008, (04): 142-145.
[497]王英, 劉思峰. OFDI對我國產業結構的影響:基于灰關聯的分析[J]. 世界經濟研究, 2008, (04): 61-65+89.
[498]蘇春華, 周玉華, 劉思峰. 灰色隨機線性系統的均方魯棒穩定性[J]. 信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 (02): 165-167.
[499]王英, 劉思峰. 中國ODI反向技術外溢效應的實證分析[J]. 科學學研究, 2008, (02): 294-298.
[500]周世忠, 劉思峰, 邸強, 方志耕, 朱建軍. 基于發展態勢灰色預測的廣告媒體代理商選擇問題研究[J]. 統計與決策, 2008, (07): 38-40.
[501]周世忠, 朱建軍, 劉思峰, 王翯華. 多元不確定性偏好信息集結的目標規劃方法[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08, (03): 118-124+170.
[502]楚巖楓, 劉思峰. 基于灰色系統理論的我國物流發展規模的預測研究[J]. 管理評論, 2008, (03): 58-62+64.
[503]任君卿, 劉思峰. 基于灰色投入產出模型的供應鏈穩定性分析[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 (01): 21-24.
[504]劉思峰, 王銳蘭. 科技人才集聚的機制、效應與對策[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 (01): 47-51.
[505]岳洪江, 劉思峰. 國外管理學博士論文研究主題的可視化分析[J].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2008, (03): 91-94.
[506]黎濤, 劉思峰, 朱建軍. 基于群體一致性程度的不確定性偏好集結方法[J]. 統計與決策, 2008, (04): 33-35.
[507]陸磊, 劉思峰. 中國股票市場具有“節日效應”嗎?[J]. 金融研究, 2008, (02): 127-139.
[508]王正新, 黨耀國, 劉思峰. 基于離散指數函數優化的GM(1,1)模型[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08, (02): 61-67.
[509]謝乃明, 劉思峰. 離散灰色模型的仿射特性研究[J]. 控制與決策, 2008, (02): 200-203.
[510]王建玲, 劉思峰, 吳作民. 飯店品牌延伸影響要素的灰色優勢評估——金陵飯店實證分析[J]. 管理評論, 2008, (02): 28-32+64.
[511]岳洪江, 劉思峰. 管理科學期刊引證指標的灰色關聯研究[J]. 科學學研究, 2008, (01): 61-65.
[512]方志耕, 劉思峰, 施紅星, 徐正棟. 破解“蜈蚣博弈”悖論:“灰數規整”順推歸納法研究[J]. 中國管理科學, 2008, (01): 180-186.
[513]朱建軍, 宋傳平, 劉思峰, 王翯華, 王夢光. 一類三端點區間數判斷矩陣的一致性及權重研究[J]. 系統工程學報, 2008, (01): 22-27.
[514]阮愛清, 劉思峰. 基于進化博弈模型的產業集群成長研究[J].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2008, (02): 91-95.
[515]岳洪江, 劉思峰. 影響管理科學期刊引證的因素分析[J]. 統計與決策, 2008, (02): 189.
[516]陸磊, 劉思峰, 陸學習. 漲跌板制度建立前后中國股市波動的非對稱分析[J]. 工業技術經濟, 2008, (01): 129-132.
[517]陳偉, 劉思峰, Robin Qiu. 審計數據質量評估方法研究[J]. 計算機工程與應用, 2008, (03): 20-23.
[518]王建玲, 劉思峰, 吳作民. 服務接觸理論及其最新研究進展[J]. 企業經濟, 2008, (01): 84-86.
[519]朱建軍, 劉思峰. 群決策中模糊偏好信息轉化的若干性質研究[J]. 控制與決策, 2008, (01): 56-59.
[520]黨耀國, 王正新, 劉思峰. 灰色模型的病態問題研究[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08, (01): 156-160.
[521]田民, 劉思峰, 卜志坤. 灰色關聯度算法模型的研究綜述[J]. 統計與決策, 2008, (01): 24-27.
[522]張榮, 劉思峰, 劉斌. 基于離差最大化客觀賦權法的一般性算法[J]. 統計與決策, 2007, (24): 29-31.
[523]阮愛清, 劉思峰. 灰色GERT網絡及基于顧客需求的灰數估計精度[J]. 系統工程, 2007, (12): 100-104.
[524]李橋興, 劉思峰, 覃義. 灰色直接消耗系數可拓調整的正特征矢量法[J]. 廣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 (04): 346-349.
[525]楚巖楓, 劉思峰. 我國物流產業發展的投入產出研究[J]. 企業經濟, 2007, (12): 70-72.
[526]胡明禮, 劉思峰. 基于廣義擴展優勢關系的粗糙決策分析方法[J]. 控制與決策, 2007, (12): 1347-1351.
[527]王建玲, 劉思峰, 吳作民. 品牌延伸影響要素的灰色優勢分析[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 (04): 47-51.
[528]賈積身, 劉思峰, 黨耀國. 基于期望效益的隨機檢修系統決策模型研究[J]. 中國管理科學, 2007, (06): 33-38.
[529]蔣泉, 劉思峰. 關于中國高校社會捐贈的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學報, 2007, (04): 43-45.
[530]王萍, 劉思峰. 知識聯盟:一個有效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園區創新系統[J]. 江蘇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 (04): 42-45.
[531]陸磊, 劉思峰. 基于改進R/S法的中國股票指數長記憶性分析[J]. 統計與決策, 2007, (23): 46-48.
[532]王正新, 黨耀國, 劉思峰. 無偏GM(1,1)模型的混沌特性分析[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07, (11): 153-158.
[533]陳孝新, 劉思峰. 部分權重信息且對方案有偏好的灰色關聯決策法[J].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2007, (11): 1868-1871.
[534]施紅星, 劉思峰, 方志耕. 科技生產力流動機理研究[J].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2007, (11): 25-28.
[535]陳彥暉, 劉思峰, 施紅星. 生產力流動模型及實證研究[J]. 統計與決策, 2007, (21): 4-7.
[536]王英, 劉思峰. 對外直接投資的動因及效應研究綜述[J]. 審計與經濟研究, 2007, (06): 93-98.
[537]陶勇, 劉思峰, 方志耕, 米傳民, 陸芳. 學科建設項目合作網絡的結構及演化問題[J]. 統計與決策, 2007, (20): 64-66.
[538]儲小俊, 劉思峰. 基于Markov區制轉換的流動性溢價[J]. 系統工程, 2007, (10): 16-20.
[539]郭江明, 劉思峰. 創業風險投資的風險預警及防范[J]. 經濟問題, 2007, (10): 28-30.
[540]胡明禮, 劉思峰. 不完備決策系統中發現偏好概率規則的粗糙集方法[J].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07, (10): 114-118.
[541]陳偉, 劉思峰. 基于BCP視角的聯網審計風險控制[J]. 工業技術經濟, 2007, (10): 135-137.
[542]劉斌, 劉思峰, 邱廣華, 翟振杰. 一類短生命周期產品的訂購與定價聯合決策模型[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 2007, (05): 691-694.
[543]關葉青, 劉思峰. 基于不動點的強化緩沖算子序列及其應用[J]. 控制與決策, 2007, (10): 1189-1192.
[544]賈積身, 劉思峰, 黨耀國. 修理工多重休假的可修系統更換策略[J]. 系統管理學報, 2007, (05): 513-517.
[545]朱建軍, 陳立光, 劉思峰. 用于原紙規格精簡決策的三端點區間數層次分析法[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07, (10): 148-153+176.
[546]儲小俊, 劉思峰. 在隨機非線性價格沖擊下的最優變現策略研究[J]. 中國管理科學, 2007, (05): 137-142.
[547]姚天祥, 劉思峰. 基于預測收益率的模糊投資組合優化模型[J]. 統計與決策, 2007, (19): 47-48.
[548]張榮, 劉思峰, 劉斌. 灰色聚類評價方法的延拓研究[J]. 統計與決策, 2007, (18): 24-26.
[549]姚天祥, 劉思峰. 改進的離散灰色預測模型[J]. 系統工程, 2007, (09): 103-106.
[550]康曉劍, 劉思峰. 略論我國企業的跨國并購整合——基于企業生命周期理論[J]. 經濟問題, 2007, (09): 74-76.
[551]王英, 劉思峰. 項目后評價中“有無對比法”的正確使用——以連徐高速公路經濟影響后評價為例[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 (03): 15-18+22.
[552]岳洪江, 劉思峰. 中國軟科學資助論文產出分布研究[J].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2007, (09): 10-14+26.
[553]陶勇, 劉思峰, 方志耕, 陸芳. 高校學科建設網絡中知識流動效應的測度[J]. 統計與決策, 2007, (17): 37-38.
[554]謝乃明, 劉思峰. 幾類關聯度模型的平行性和一致性[J]. 系統工程, 2007, (08): 98-103.
[555]施紅星, 劉思峰, 方志耕, 任存喜. 基于引力模型的我國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轉移測算研究[J]. 工業技術經濟, 2007, (08): 104-107.
[556]袁潮清, 劉思峰. 一種基于灰色白化權函數的灰數灰度[J]. 江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 (04): 494-496.
[557]賈積身, 劉思峰, 黨耀國. 冷貯備可修系統的維修更換模型[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 2007, (04): 544-549.
[558]鞏在武, 劉思峰. 二元語義判斷矩陣的性質及其在航線優選中的應用[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 2007, (04): 550-554.
[559]劉斌, 張榮, 劉思峰. 區域社會和諧化水平的監測與評價研究[J]. 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 2007, (03): 276-279.
[560]關葉青, 劉思峰. 關于弱化緩沖算子序列的研究[J]. 中國管理科學, 2007, (04): 89-92.
[561]郭三黨, 劉思峰, 方志耕. 寡頭壟斷企業技術創新最佳技術含量的博弈分析[J].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07, (07): 111-114.
[562]黨耀國, 劉思峰, 米傳民. 強化緩沖算子性質的研究[J]. 控制與決策, 2007, (07): 730-734.
[563]賈積身, 劉思峰, 黨耀國. 修理工單重休假可修系統優化管理研究[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07, (07): 98-104.
[564]菅利榮, 劉思峰, 方志耕, 黨耀國, 朱建軍, 吳和成, 姚天祥. 基于優勢粗糙集的教學研究型大學學科建設績效評價[J]. 管理工程學報, 2007, (03): 132-136.
[565]陳夏初, 廖文和, 劉思峰. 支持技術創新的高校科研組織模式研究[J]. 江蘇高教, 2007, (04): 87-89.
[566]關葉青, 劉思峰. 強化緩沖算子序列與多階算子的作用[J]. 統計與決策, 2007, (12): 19-20.
[567]吳潔, 劉思峰, 施琴芬. 知識轉移的耗散結構分析及轉移博弈研究[J].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07, (06): 120-123.
[568]李橋興, 劉思峰. 區間型一般初等關聯函數構造方法[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07, (06): 173-176.
[569]楚巖楓, 劉思峰. 我國物流產業研究現狀分析[J]. 價格月刊, 2007, (05): 36-38.
[570]儲小俊, 劉思峰. 基于新陳代謝GM-Markov模型的股價預測[J]. 山東財政學院學報, 2007, (03): 43-45.
[571]李莎, 劉思峰. 我國高新技術產業R&D成本分析[J]. 統計與決策, 2007, (08): 64-66.
[572]郭孝剛, 劉思峰, 方志耕. 國外R&D溢出對我國制造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研究[J]. 工業技術經濟, 2007, (04): 62-64.
[573]賈積身, 劉思峰, 黨耀國. 自動化車床最優刀具檢測模型研究[J]. 數學的實踐與認識, 2007, (08): 32-35.
[574]鞏在武, 劉思峰. 不同偏好形式判斷矩陣的二元語義群決策方法[J]. 系統工程學報, 2007, (02): 185-189.
[575]吳和成, 劉思峰. 基于改進DEA的地域R&D相對效率評價[J]. 研究與發展管理, 2007, (02): 108-112+128.
[576]朱建軍, 劉思峰, 王翯華. 群決策中兩類三端點區間數判斷矩陣的集結方法[J]. 自動化學報, 2007, (03): 297-301.
[577]李橋興, 劉思峰. 基于關聯度離差賦權的可拓方法[J]. 廣東工業大學學報, 2007, (01): 1-4.
[578]關葉青, 劉思峰. 基于輔助函數的強化緩沖算子及其作用[J]. 統計與決策, 2007, (06): 20-21.
[579]陳偉, 劉思峰, Robin Qiu. 審計數據處理方法研究綜述[J]. 統計與決策, 2007, (06): 129-131.
[580]張榮, 劉思峰, 劉斌. 社會和諧發展制約因素的實證分析[J]. 農業技術經濟, 2007, (02): 105-109.
[581]吳潔, 劉思峰, 施琴芬. 基于產業集群的知識創新體系與知識轉移研究[J]. 企業經濟, 2007, (03): 33-35.
[582]王英, 劉思峰, 楊爍. 連徐高速公路對江蘇經濟影響的投入產出分析[J]. 現代管理科學, 2007, (03): 15-16.
[583]王英, 劉思峰, 楊爍. 連徐高速公路對沿線地區經濟增長的貢獻評價[J]. 南京審計學院學報, 2007, (01): 1-5.
[584]王建玲, 劉思峰, 吳作民, 李幫義. 服務品牌延伸研究現狀及展望[J]. 商業時代, 2007, (05): 23-24.
[585]吳潔, 劉思峰, 施琴芬. 基于熵理論的船舶企業知識創新與轉移機理研究[J]. 船舶工程, 2007, (01): 34-37.
[586]徐元棟, 劉思峰. 動量效應研究的最新進展[J]. 財貿研究, 2007, (01): 93-97.
[587]吳潔, 劉思峰, 施琴芬. 企業知識轉移的熵模型[J]. 統計與決策, 2007, (02): 141-143.
[588]王英, 劉思峰.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出口效應:一個實證分析[J]. 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 2007, (01): 36-41.
[589]關葉青, 劉思峰. 強化緩沖算子序列與m階算子作用研究[J].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 (01): 32-35.
[590]張鳳林, 劉思峰. Huffman*:一個改進的Huffman數據壓縮算法[J]. 計算機工程與應用, 2007, (02): 73-74.
[591]謝琨, 劉思峰, 梁鳳崗. 關于可持續戰略管理平衡記分卡方法的探討[J]. 商業研究, 2007, (01): 159-162.
[592]米傳民, 劉思峰, 黨耀國, 方志耕. 灰色熵權聚類決策方法研究[J].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2006, (12): 1823-1825+1844.
[593]王英, 劉思峰, 楊爍. 連徐高速公路對沿線地區經濟增長貢獻的實證分析[J]. 公路, 2006, (12): 120-123.
[594]胡明禮, 劉思峰. 不完全信息下概率決策的擴展粗糙集方法[J]. 山東大學學報(理學版), 2006, (06): 93-98.
[595]吳潔, 劉思峰, 施琴芬. 基于知識供應鏈的知識創新與轉移模型研究[J].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06, (12): 123-125.
[596]王英, 劉思峰. 對外直接投資貿易效應的實證研究綜述[J]. 對外經貿實務, 2006, (12): 57-60.
[597]仇偉杰, 劉思峰. GM(1,N)模型的離散化結構解[J].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2006, (11): 1679-1681+1699.
[598]賈積身, 劉思峰, 黨耀國. 修理工單重休假可修系統平均停機時間研究[J].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2006, (11): 1770-1774.
[599]吳和成, 劉思峰. 基于不確定數據指數型產品貯存可靠性的置信下限[J]. 中國機械工程, 2006, (22): 2330-2332.
[600]楚巖楓, 劉思峰. 基于灰色系統的定量方法課程群建設[J]. 現代教育科學, 2006, (11): 96-98.
[601]張鳳林, 劉思峰. LZW*:一個改進的LZW數據壓縮算法[J]. 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 2006, (10): 1897-1899.
[602]賈積身, 劉思峰. 自動化車床刀具的更換策略研究[J]. 統計與決策, 2006, (20): 136-138.
[603]謝乃明, 劉思峰. 一類離散灰色模型及其預測效果研究[J]. 系統工程學報, 2006, (05): 520-523.
[604]方志耕, 劉思峰, 李元年, 崔江濤. 基于有限知識和理性的雙寡頭戰略定產納什均衡問題研究[J]. 中國管理科學, 2006, (05): 114-120.
[605]祁支銳, 劉思峰. 基于XML-DBMS運輸系統XML Schema到關系模式的研究[J]. 市場周刊(理論研究), 2006, (10): 177-179.
[606]菅利榮, 劉思峰. 粗糙模糊決策表概率決策分析的擴展粗糙集方法[J]. 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 (05): 842-846.
[607]楊文瀚, 劉思峰. 供應鏈企業間互動與技術創新的關系研究[J]. 科學學研究, 2006, (05): 798-803.
[608]李莎, 劉思峰. 江蘇省IT產業集聚對競爭力的影響[J]. 統計與決策, 2006, (19): 96-98.
[609]朱建軍, 劉思峰, 方志耕. 灰色系統理論精品課程建設的理論與實踐[J]. 當代教育論壇, 2006, (19): 37-39.
[610]菅利榮, 劉思峰. 項目管理能力體系建設的研究[J]. 工業技術經濟, 2006, (09): 108-111.
[611]關葉青, 劉思峰, 方志耕. 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定量方法課程群建設實踐[J]. 遼寧教育研究, 2006, (09): 69-71.
[612]謝琨, 劉思峰, FG Liang. 綠色經營戰略管理和平衡記分卡構建方法[J]. 企業經濟, 2006, (09): 56-58.
[613]陳偉, 劉思峰, 邱廣華. 計算機審計中一種基于孤立點檢測的數據處理方法[J]. 商業研究, 2006, (17): 44-47.
[614]鞏在武, 劉思峰. 三角模糊數互補判斷矩陣的一致性及其排序研究[J]. 控制與決策, 2006, (08): 903-907.
[615]胡明禮, 仇偉杰, 劉思峰, 阮愛清. 不完備信息系統下量化容差關系的改進[J]. 統計與決策, 2006, (16): 18-20.
[616]鞏在武, 劉思峰. 區間數互補判斷矩陣的一致性及其排序研究[J]. 中國管理科學, 2006, (04): 64-68.
[617]劉思峰. 灰色系統理論持續成長的原因分析[J]. 市場周刊.理論研究, 2006, (08): 3-6.
[618]鞏在武, 劉思峰. 模糊判斷矩陣的特征向量排序方法[J]. 運籌與管理, 2006, (04): 27-32.
[619]任盈盈, 劉思峰, 方志耕. 科技生產力及其相關概念體系的構建[J].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06, (08): 120-122.
[620]任盈盈, 劉思峰, 方志耕. 知識經濟時代科技生產力理論的構建[J]. 生產力研究, 2006, (08): 76-78+292.
[621]李橋興, 劉思峰. 基于區間距和區間側距的初等關聯函數構造[J]. 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 2006, (07): 1097-1100.
[622]李橋興, 劉思峰, 黨耀國. 我國城鄉經濟產業結構調整的可拓分析[J]. 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 2006, (07): 1205-1208.
[623]吳潔, 劉思峰. 基于熵理論的知識創造機理研究[J]. 工業技術經濟, 2006, (07): 68-70+73.
[624]任盈盈, 劉思峰. 江蘇省產業結構演化影響因素的灰色關聯分析[J]. 商業研究, 2006, (14): 48-52.
[625]方志耕, 劉思峰, 謝敦禮, 阮愛清. 基于有限理性的一級密封價格拍賣灰博弈模型研究——基于準確的價值和經驗理想報價估價的最優灰報價模型[J]. 管理工程學報, 2006, (03): 94-99.
[626]萬軍, 劉思峰, 許海靖. 基于灰色系統理論的高頻上證綜合指數研究[J]. 統計與決策, 2006, (13): 131-132.
[627]周子揚, 劉思峰, 萬軍. 風險投資退出的灰色決策方法[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 2006, (03): 393-396.
[628]仇偉杰, 劉思峰. 中國固定資產投資與電力生產的動態經濟調控[J]. 統計與決策, 2006, (12): 4-6.
[629]謝乃明, 劉思峰. 離散灰色模型的拓展及其最優化求解[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06, (06): 108-112.
[630]李橋興, 劉思峰. 一般位值公式及一般初等關聯函數構造方法[J]. 系統工程, 2006, (06): 116-118.
[631]朱建軍, 吳偉麗, 劉思峰. 一種基于模糊線性規劃的主客觀組合賦權方法[J]. 運籌與管理, 2006, (03): 19-24.
[632]鞏在武, 劉思峰. 區間數互補判斷矩陣的性質及相關問題研究[J]. 運籌與管理, 2006, (03): 25-30.
[633]周輝, 劉思峰. 戰略預見的競爭優勢:基于不確定環境的全景分析[J]. 商業研究, 2006, (11): 10-14.
[634]王建玲, 劉思峰. 移動電子商務發展影響因素的灰色關聯分析[J]. 商業時代, 2006, (16): 71-73.
[635]黨耀國, 劉思峰, 薛信莉, 向一莎. 我國第一產業內部結構調整的數學模型與對策[J]. 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 2006, (02): 81-83+87.
[636]萬軍, 劉思峰, 楊文翰. 日已實現波動的估計研究[J]. 統計與決策, 2006, (10): 15-16.
[637]周輝, 劉思峰. 企業持續競爭優勢的內生性與動態性源泉[J]. 預測, 2006, (03): 38-42.
[638]王銳蘭, 顧建強, 劉思峰. 區域創新人才流動的進化博弈分析[J].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06, (05): 156-158.
[639]胡明禮, 劉思峰. 基于有限擴展優勢關系的粗糙決策分析方法[J]. 系統工程, 2006, (04): 106-110.
[640]李橋興, 劉思峰, 李影. 多項式形的靜態非線性投入產出模型解的存在性研究[J]. 運籌與管理, 2006, (02): 91-93.
[641]劉斌, 劉思峰, 陳劍, 白洪遠, 孫成金. 一類短生命周期產品供應鏈的有價格差異聯合契約[J]. 管理科學, 2006, (02): 6-12.
[642]謝乃明, 劉思峰. 強化緩沖算子的性質與若干實用強化算子的構造[J]. 統計與決策, 2006, (07): 9-10.
[643]王銳蘭, 劉思峰, 顧建強. 江蘇省創新人才流動的成本效益分析[J]. 工業技術經濟, 2006, (03): 90-91+101.
[644]夏紅芳, 劉思峰. 企業信用風險評判的模糊神經網絡方法[J]. 華東經濟管理, 2006, (03): 107-110.
[645]宰予東, 劉思峰. 基于模糊分析法的企業資源外包風險研究[J]. 河南社會科學, 2006, (02): 66-68.
[646]吳和成, 劉思峰. 保險損失費分布研究[J]. 數學的實踐與認識, 2006, (06): 42-47.
[647]米傳民, 劉思峰, 江可申. 金融監管與金融中心建設[J]. 商業時代, 2006, (07): 61-62.
[648]王銳蘭, 劉思峰. 發達地區創新人才集聚的驅動機制[J]. 江蘇農村經濟, 2006, (03): 49-50.
[649]宰予東, 劉思峰. 基于群決策方法的外包服務商選擇研究[J]. 河南科學, 2006, (01): 92-96.
[650]賈積身, 劉思峰, 黨耀國. 退化可修系統最優更換策略[J]. 系統工程理論方法應用, 2006, (01): 80-82+89.
[651]米傳民, 劉思峰, 江可申. 信息技術發展背景下的金融監管問題與對策[J]. 統計與決策, 2006, (03): 126-127.
[652]方志耕, 劉思峰, 阮愛清. 基于不能直接判定區間灰數大小的灰矩陣博弈的純策略解及其風險[J]. 吉林大學學報(工學版), 2006, (01): 137-142.
[653]李友普, 劉思峰. 從價格傳導機制看我國通貨膨脹測度問題[J]. 價格理論與實踐, 2006, (01): 65-66.
[654]賈積身, 劉思峰, 黨耀國. 基于ExSpect語言的維修過程建模與仿真[J].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2006, (01): 143-145.
[655]任盈盈, 劉思峰. 管理變革推動長三角國際制造企業成長[J]. 工業技術經濟, 2006, (01): 15-18.
[656]周輝, 劉思峰. 論企業戰略執行與控制系統優化[J]. 現代經濟探討, 2006, (01): 81-83+87.
[657]王銳蘭, 譚振亞, 劉思峰. 我國非營利組織的政治績效初探[J]. 江蘇社會科學, 2006, (01): 147-152.
[658]周春光, 劉思峰. 外商直接投資對產品出口貢獻的效應分析[J]. 管理世界, 2006, (01): 145-146.
[659]菅利榮, 劉思峰, 胡存壁, 方志耕. 連徐公司開展全面預算管理實踐的探析[J]. 現代管理科學, 2006, (01): 15-17.
[660]陳偉, 劉思峰, 邱廣華. 計算機審計中數據處理新方法探討[J]. 審計與經濟研究, 2006, (01): 37-39+48.
[661]李杰, 劉思峰, 任盈盈, 賈迎賓, 商紅巖. Kth最短路徑的Bellman改進算法[J]. 數學的實踐與認識, 2006, (01): 215-219.
[662]王銳蘭,譚振亞,劉思峰. 我國非營利組織績效評價與發展走向研究[J]. 江海學刊, 2005, (06): 97-102.
[663]劉思峰, 方志耕, 黨耀國. 定量方法(模型、預測、決策)精品課程群教學改革探索[J]. 黑龍江高教研究, 2005, (12): 139-142.
[664]謝琨, 劉思峰. 環境管理會計理論與實務問題分析[J]. 財會通訊(學術版), 2005, (12): 113-116.
[665]夏紅芳,劉思峰. 基于企業財務信息的信用風險度量方法述評[J]. 財經論叢(浙江財經學院學報), 2005, (06): 16-21.
[666]王銳蘭, 劉思峰. 產業同構的利弊分析[J]. 統計與決策, 2005, (23): 124-125.
[667]王銳蘭,劉思峰,黨耀國. 關于構建區域科技發展目標的指標體系的思考[J]. 中國科技論壇, 2005, (06): 80-83+61.
[668]菅利榮,劉思峰. 模糊決策表中獲取概率規則的擴展VPRS方法[J]. 控制與決策, 2005, (11): 93-97.
[669]仇偉杰, 劉思峰. 電力消費與產業結構關系的灰色控制系統模型[J]. 統計與決策, 2005, (21): 27-28.
[670]賈積身,劉思峰,尚江麗. 基于系統有效年齡的最優維修策略研究[J].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 (04): 16-18+39.
[671]楊文瀚,劉思峰. 基于灰關聯度的企業信用風險評分方法及應用[J]. 商業研究, 2005, (20): 22-24.
[672]李永儉,劉思峰. 強制要約收購的運作機制研究[J]. 財貿經濟, 2005, (10): 27-29.
[673]李炳軍,劉思峰. 基于多行為特征序列的江蘇省科技系統灰色關聯分析[J]. 統計與決策, 2005, (17): 54-55.
[674]仇偉杰,劉思峰. 中國電力消費彈性系數的灰色控制系統研究[J]. 經濟經緯, 2005, (05): 51-53.
[675]羅黨,劉思峰. 不完備信息系統的灰色關聯決策方法[J]. 應用科學學報, 2005, (04): 408-412.
[676]黨耀國,劉思峰,劉斌. 基于區間數的多指標灰靶決策模型的研究[J]. 中國工程科學, 2005, (08): 31-35.
[677]黨耀國,劉思峰,劉斌,翟振杰. 聚類系數無顯著性差異下的灰色綜合聚類方法研究[J]. 中國管理科學, 2005, (04): 69-73.
[678]黨耀國,劉思峰,劉斌,張慶. 風險投資項目評價指標體系與數學模型的研究[J]. 商業研究, 2005, (16): 84-86.
[679]菅利榮,劉思峰. 偏好多屬性決策表概率決策的擴展粗糙集方法[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 2005, (04): 535-540.
[680]王銳蘭,劉思峰. 我國非營利組織融資“脆弱性”及相機治理[J]. 審計與經濟研究, 2005, (03): 75-77.
[681]王銳蘭,劉思峰,譚振亞. 民辦高校服務價格的構成模式[J]. 價格月刊, 2005, (06): 10-11.
[682]張鳳林,劉思峰. 基于模糊ISODATA*的關聯規則聚類算法[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 2005, (03): 391-394.
[683]羅黨,劉思峰. 一類灰色群決策問題的分析方法[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 2005, (03): 395-398.
[684]王銳蘭,劉思峰,譚振亞,吳世洋. 非營利組織與經濟發展的內在關聯機理探析[J]. 中國行政管理, 2005, (05): 104-108.
[685]李炳軍,劉思峰. 省(市)級區域科技綜合實力的灰色聚類評價[J]. 統計與決策, 2005, (07): 15-16.
[686]劉斌,劉思峰,陳劍. 不確定需求下供應鏈渠道協調的數量折扣研究[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 2005, (02): 256-261.
[687]李炳軍,劉思峰,任盈盈. 層次灰色準優勢分析模型及應用(英文)[J].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 2005, (01): 78-83.
[688]劉斌,陳劍,劉思峰. 一類短生命周期產品供應鏈的聯合契約[J]. 系統工程, 2005, (03): 55-62.
[689]王英,劉思峰. 構筑金融支持新體系 促進科技生產力形成[J]. 金融與經濟, 2005, (03): 55-56.
[690]方志耕,劉思峰,陸芳,萬軍,劉斌. 區間灰數表征與算法改進及其GM(1,1)模型應用研究[J]. 中國工程科學, 2005, (02): 57-61.
[691]黨耀國,劉思峰,劉斌,陶勇. 基于動態多指標灰色關聯決策模型的研究[J]. 中國工程科學, 2005, (02): 69-72.
[692]羅黨,劉思峰. 灰色關聯決策方法研究[J]. 中國管理科學, 2005, (01): 102-107.
[693]黨耀國,劉思峰,劉斌. 以x(1)(n)為初始條件的GM模型[J]. 中國管理科學, 2005, (01): 133-136.
[694]李炳軍,劉思峰. 江蘇省市(地)級區域科技系統的層次灰色關聯分析[J].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05, (02): 63-65.
[695]楊文瀚,劉思峰,王燕. 一類改進的信用衍生證券定價模型[J]. 統計與決策, 2005, (04): 10-11.
[696]黨耀國,劉思峰,陳可嘉,王銳蘭. 江蘇省第三產業內部結構調整的“快車道”模型[J]. 統計與決策, 2005, (04): 96-98.
[697]劉思峰,李杰. 我國科技經費配置結構與使用效率分析[J]. 科技與經濟, 2005, (01): 26-28.
[698]周春光,湯學俊,劉思峰. 江蘇沿江區域第二產業競爭力分析[J]. 商業時代, 2005, (03): 76-78.
[699]周輝,劉思峰. 新經濟環境下的企業知識管理戰略[J]. 經濟問題, 2005, (01): 37-39.
[700]謝乃明,劉思峰. 離散GM(1,1)模型與灰色預測模型建模機理[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05, (01): 93-99.
[701]謝琨,劉思峰. 戰略管理會計方法研究[J]. 商業研究, 2005, (01): 11-13.
[702]劉思峰,方志耕,祁豫瑋,柏艷雪,黨耀國,阮愛清,高媛. 科學發展觀與“十一·五”期間南京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與戰略重點[J]. 南京社會科學, 2004, (S1): 22-30.
[703]方志耕,劉思峰,張涵,柏艷雪,黨耀國,阮愛清. “十一·五”期間南京主要經濟社會發展指標總趨勢預測與分析[J]. 南京社會科學, 2004, (S1): 31-40.
[704]李炳軍,劉思峰. 一種基于區間數判斷矩陣的群決策新方法[J]. 中國管理科學, 2004, (06): 110-113.
[705]米傳民,劉思峰,黨耀國. 貨幣政策與股票價格波動的灰色關聯度[J]. 統計與決策, 2004, (12): 15-16.
[706]黨耀國,劉思峰,翟振杰. 區域主導產業評價指標體系選擇與數學模型[J]. 經濟經緯, 2004, (06): 38-40.
[707]米傳民,劉思峰,江可申. 經濟學研究的新范式:芻議基于agent的計算經濟學[J]. 山東經濟, 2004, (06): 28-30+50.
[708]唐學文,劉思峰. 開展建設項目竣工驗收評價工作的探討[J]. 宏觀經濟管理, 2004, (11): 50-51.
[709]羅黨,劉思峰. 一類灰色模糊決策問題的熵權分析方法[J]. 中國工程科學, 2004, (10): 48-51.
[710]李炳軍,劉思峰. 基于區間數判斷矩陣群信息的集結方法[J]. 江南大學學報, 2004, (05): 528-530+534.
[711]謝琨,劉思峰. 基于價值鏈理論的成本管理方法研究[J]. 企業經濟, 2004, (10): 31-32.
[712]周春光,劉思峰. 重構商業銀行客戶分類體系[J]. 商業時代, 2004, (29): 60-61.
[713]周子揚,劉思峰. 基于灰色預測的風險投資價值評估方法[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 2004, (05): 644-648.
[714]黨耀國,劉思峰,翟振杰,唐學文. 灰色綜合聚類評估模型的研究[J]. 統計與決策, 2004, (10): 4-5.
[715]胡坤,劉思峰. 管理理論與人性假設的對應發展關系[J]. 商業研究, 2004, (19): 66-68.
[716]段利忠,劉思峰,盧奇. 移動平均法中移動步長的確定(英文)[J]. 北京工業大學學報, 2004, (03): 378-381.
[717]吳順祥,劉思峰,辜建德. 基于粗集理論的一種規則提取方法[J]. 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4, (05): 604-608.
[718]胡坤,劉思峰. 灰色關聯預測模型(GRM)及其應用研究[J]. 現代管理科學, 2004, (08): 11-12.
[719]劉思峰,林益. 灰數灰度的一種公理化定義[J]. 中國工程科學, 2004, (08): 91-94.
[720]羅黨,劉思峰. 灰色多指標風險型決策方法研究[J]. 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 2004, (08): 1057-1059+1116.
[721]陶勇,劉思峰,方志耕. 基于灰混合策略的灰矩陣博弈模型的解[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 2004, (04): 524-527.
[722]羅黨,劉思峰. 灰色多目標規劃算法研究[J]. 系統工程, 2004, (06): 12-15.
[723]黨耀國,劉思峰,劉斌,于亦文. 多指標區間數關聯決策模型的研究[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 2004, (03): 403-406.
[724]劉思峰, 唐學文, 袁潮清, 黨耀國. 我國產業結構的有序度研究[J]. 經濟學動態, 2004, (05): 53-56.
[725]黨耀國,劉思峰,劉斌,唐學文. 關于弱化緩沖算子的研究[J]. 中國管理科學, 2004, (02): 109-112.
[726]李炳軍,劉思峰,胡坤. 江蘇省科技綜合實力時間序列灰色聚類評價[J]. 工業技術經濟, 2004, (02): 59-61.
[727]羅黨,劉思峰. 灰色動態規劃研究[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04, (04): 56-62.
[728]劉思峰. 灰色系統理論的產生與發展[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 2004, (02): 267-272.
[729]黨耀國,劉思峰,劉斌,米傳民. 灰色斜率關聯度的改進[J]. 中國工程科學, 2004, (03): 41-44.
[730]謝乃明,劉思峰. 灰色層次分析法及其定位求解[J]. 江南大學學報, 2004, (01): 87-89.
[731]方志耕,金秀滿,劉思峰. 受打擊時軍事偽裝目標生存概率的MARKOV鏈模型研究與分析[J]. 中國管理科學, 2004, (01): 82-85.
[732]羅黨,劉思峰,吳順祥. 灰色粗糙組合決策模型研究[J]. 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4, (01): 26-30.
[733]米傳民 ,劉思峰 ,楊菊. 江蘇省科技投入與經濟增長的灰色關聯研究[J].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2004, (01): 34-36.
[734]段利忠,劉思峰. 灰色聚類分析法評價城市創新能力[J]. 北京工業大學學報, 2003, (04): 508-512.
[735]方志耕,劉思峰. 基于純策略的灰矩陣博弈模型研究(Ⅰ)——標準灰矩陣博弈模型構建[J]. 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3, (06): 796-800.
[736]黨耀國,劉思峰,張卓,陳可嘉. 江蘇省第二產業結構調整與“快車道”模型[J]. 江南大學學報, 2003, (05): 526-530.
[737]劉思峰,王銳蘭. 南京市“九五”期間第三產業的灰色關聯分析[J]. 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 (05): 55-58.
[738]王英,劉思峰. 中小企業融資的新選擇——國際融資[J]. 企業經濟, 2003, (10): 149-150.
[739]方志耕,劉思峰. 基于純策略的灰矩陣二人有限零和博弈模型研究[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 2003, (04): 441-445.
[740]劉斌,劉思峰,黨耀國. 基于灰色系統理論的時序數據挖掘技術[J]. 中國工程科學, 2003, (09): 32-35.
[741]楊清, 劉思峰. 中國跨國公司成長的客觀條件分析[J]. 中國軟科學, 2003, (09): 80-83+101.
[742]黨耀國,劉思峰,方志耕. 網絡最大流的割集矩陣算法[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03, (09): 125-128.
[743]羅黨,劉思峰,黨耀國. 灰色模型GM(1,1)優化[J]. 中國工程科學, 2003, (08): 50-53.
[744]劉斌,劉思峰,翟振杰,黨耀國. GM(1,1)模型時間響應函數的最優化[J]. 中國管理科學, 2003, (04): 55-58.
[745]劉思峰. 灰色系統理論的產生、發展及前沿動態[J]. 浙江萬里學院學報, 2003, (04): 19-22.
[746]楊清,劉思峰. 社會經濟信息失真的技術分析[J]. 統計與決策, 2003, (08): 4-5.
[747]劉斌,劉思峰,黨耀國,翟振杰,張榮. 基于VB6.0的灰色建模系統開發及其應用[J]. 微機發展, 2003, (07): 17-19.
[748]段利忠,劉思峰. 技術擴散場技術擴散狀態模型的理論研究[J]. 北京工業大學學報, 2003, (02): 251-256.
[749]黨耀國,劉思峰,陳可嘉. 產業結構調整的“快車道”模型及實證分析[J]. 現代經濟探討, 2003, (05): 10-12.
[750]方志耕,劉思峰,黨耀國,張德,程漢華. 最大灰信息熵路網軍事交通流最大隱蔽性分配模型研究[J]. 中國管理科學, 2003, (03): 57-62.
[751]段利忠,劉思峰. 基于改進B-P算法的內蒙古糧食產量中長期預測[J].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3, (03): 175-178+182.
[752]段利忠,劉思峰. 技術擴散場技術擴散速度模型的理論研究[J].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 (03): 45-48.
[753]劉思峰,林益,D·H·麥克尼爾. 系統科學研究進展綜述[J]. 浙江萬里學院學報, 2003, (02): 6-10.
[754]段利忠,劉思峰. 技術擴散場溢出效應模型的理論研究[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 (01): 32-36.
[755]王英,劉思峰. 中國經濟增長與對外開放度的灰色關聯分析[J]. 對外經貿實務, 2003, (02): 5-7.
[756]劉思峰. 走向世界的灰色系統理論[J]. 市場周刊(財經論壇), 2003, (01): 1-3.
[757]陳可嘉,劉思峰. 不確定型決策準則的使用誤區[J]. 江南大學學報, 2002, (04): 354-356+364.
[758]劉思峰. 科技綜合實力評估指標與數學模型[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 2002, (05): 409-412.
[759]黨耀國,劉思峰,王英,陳可嘉. 江蘇省第一產業內部結構調整的數學模型與策略分析[J]. 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 2002, (04): 241-244+248.
[760]劉思峰 ,黨耀國. 河南省科技經費配置結構與使用效率分析[J].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2001, (10): 12-15.
[761]劉思峰,陳可嘉,詹世平,馮步云. 江蘇省科技經費配置結構與使用效率分析[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1, (03): 24-27.
[762]劉思峰,趙亮,王戰營,林益. 風險投資評價的一種新方法[J]. 中國管理科學, 2001, (02): 23-27.
[763]劉思峰. 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愈演愈烈的全球人才爭奪戰與我國的對策[J].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2000, (10): 41-44.
[764]黨耀國,劉思峰,李炳軍,陳振,翟振杰. 河南省第一產業技術進步貢獻率測算[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00, (08): 95-99.
學術交流:
近年來致力于灰色系統理論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曾組織并主持10多次重要國際會議的灰色系統專題會議,擔任IEEE灰色系統委員會主席和2007、2009、2011,2013,2015IEEE灰色系統與智能服務國際會議(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ey Systems and Intelligent Services,July, 2015,Leicester, UK. Web Site: http://ieeegsis.nuaa.edu.cn)和第15屆WOSC控制與系統國際會議(The 15th WOSC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CYBERNETICS and SYSTEMS)大會主席。
學術會議論文:
[1]李亞平, 劉思峰, 方志耕 & 徐雷. (2014). 基于田口質量觀的多質量特性產品參數設計隨機灰靶模型. (eds.) 中國系統工程學會第十八屆學術年會論文集——A01系統工程 (pp.17-18).
[2]徐蘭, 方志耕 & 劉思峰. (2014). 基于群策FCM的模糊質量屋模型構建及應用方法. (eds.) 第十六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 (pp.78-81).
[3]吳利豐 & 劉思峰. (2014). 分數階累加灰色預測模型的探討. (eds.) 第25屆全國灰色系統會議論文集 (pp.24-26).
[4]劉勇, 劉思峰 & Jeffrey.forrest. (2014). 動態灰聚類方法及應用. (eds.) 第25屆全國灰色系統會議論文集 (pp.291-297).
[5]張婷, 米傳民, 張紹光 & 劉思峰. (2014). 基于新陳代謝GM(1,1)模型的資金績效評價. (eds.) 第25屆全國灰色系統會議論文集 (pp.42-45).
[6]李慶勝 & 劉思峰. (2014). 基于前景理論的隨機區間灰數VIKOR決策方法. (eds.) 第25屆全國灰色系統會議論文集 (pp.348-353).
[7]夏衛國, 米傳民, 劉思峰 & 黨耀國. (2013). 基于初值改進的多變量MGM(1,m)模型研究. (eds.) “兩型社會”建設與管理創新——第十五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上) (pp.87-91).
[8]吳利豐, 劉思峰 & 方志耕. (2012). 基于新信息優先主成分回歸的多參數復雜裝備費用預測. (eds.) 第十四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 (pp.153-158).
[9]朱建軍, 王翯華, 胡宏宇 & 劉思峰. (2012). 群決策中指標沖突問題的證據推理決策模型. (eds.) 第十四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 (pp.106-112).
[10]張潔, 朱建軍 & 劉思峰. (2011). 基于前景理論的隨機概率信息群集結模型研究. (eds.) 第十三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 (pp.11-16).
[11]袁潮清, 劉思峰 & 郭本海. (2011). 中國能源經濟系統的系統動力學建模與仿真. (eds.) 第十三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 (pp.723-730).
[12]王正新, 黨耀國 & 劉思峰. (2011). 冪強化緩沖算子及其在小樣本預測中的應用. (eds.) 第十三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 (pp.21-27).
[13]黃勇輝 & 劉思峰. (2010). 基于三角模糊層次分析的城市綜合競爭力評價研究. (eds.) 第十二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 (pp.17-22).
[14]陳可嘉 & 劉思峰. (2010). 基于灰色關聯法的經濟指標時差分析. (eds.) Proceedings of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SE 2010) (Volume 4) (pp.469-472).
[15]柯宏發, 劉思峰 & 陳永光. (2010). 無人機飛行軌跡的實時顯示預測算法. (eds.) 第二十九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 (pp.3173-3177).
[16]劉思峰 & J.福雷斯特. (2010). 不確定性系統與模型精細化誤區. (eds.) 第19屆灰色系統全國會議論文集 (pp.6-10).
[17]張可 & 劉思峰. (2010). 基于OWA算子的灰色關聯模型群融合方法. (eds.) 第19屆灰色系統全國會議論文集 (pp.105-110).
[18]崔立志 & 劉思峰. (2010). 基于三角函數cscx的數據變換技術預測模型. (eds.) 第19屆灰色系統全國會議論文集 (pp.230-234).
[19]王潔方 & 劉思峰. (2010). 灰數比較的可信度及其在灰區間DEA模型中的應用. (eds.) 第19屆灰色系統全國會議論文集 (pp.265-268).
[20]曾波 & 劉思峰. (2010). 基于Visual C#的灰色理論建模系統及其應用. (eds.) 第19屆灰色系統全國會議論文集 (pp.273-276).
[21]柯宏發, 吳正朋, 劉思峰 & 李青. (2010). 基于灰色模型的電子裝備故障預測精度分析. (eds.) 第19屆灰色系統全國會議論文集 (pp.217-220).
[22]袁潮清 & 劉思峰. (2010). 中國經濟增長和能源消費的關系研究. (eds.) 第19屆灰色系統全國會議論文集 (pp.102-104).
[23]李亞平 & 劉思峰. (2010). 房地產業與經濟發展的灰色關聯分析. (eds.) 第19屆灰色系統全國會議論文集 (pp.128-130).
[24]崔杰, 黨耀國, 劉思峰 & 謝乃明. (2010). 灰色多階段動態決策模型及其應用研究. (eds.) 第19屆灰色系統全國會議論文集 (pp.176-179).
[25]劉思峰, 俞斌, 方志耕, 楊保華 & 郭本海. (2009). 灰色價值流動G-G-GERT網絡模型及其應用研究. (eds.) 第十一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 (pp.34-39).
[26]朱建軍, 張里, 劉思峰 & 方志耕. (2009). 政府節能政策節能量的測算分析模型. (eds.) 江蘇省系統工程學會第十一屆學術年會論文集 (pp.231-237).
[27]朱建軍, 劉思峰 & 方志耕. (2008). 基于潛在發展態勢的我國政府節能政策績效動態多尺度評價. (eds.) 第十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 (pp.645-648).
[28]朱寧寧, 朱建軍, 劉思峰, 方志耕, 張娜 & 崔江濤. (2008). 我國政府建筑節能政策(措施)的實施效果評價. (eds.) 第十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 (pp.582-586).
[29]邸強, 朱建軍, 劉思峰, 郭倩 & 方志耕. (2008). 基于兩類殘缺偏好信息的交互式群決策方法研究. (eds.) 第十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 (pp.183-187).
[30]方志耕, 劉思峰, 施紅星 & 徐正棟. (2008). 破解“蜈蚣博弈”悖論:“灰數規整”順推歸納法研究. (eds.) 第16屆全國灰色系統學術會議論文集 (pp.248-260).
[31]劉思峰, 阮愛清, 方志耕, 施紅星 & 趙亮. (2007). 產業集群租金的系統動力學模型研究. (eds.) 第九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 (pp.522-526).
[32]米傳民, 劉思峰 & 米傳軍. (2007). 基于SEIRS模型的企業集團內部危機擴散研究. (eds.) 第九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 (pp.730-734).
[33]關葉青 & 劉思峰. (2006). 關于強化緩沖算子的進一步研究. (eds.) 第八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 (pp.115-118).
[34]方志耕, 劉思峰 & 陳洪轉. (2006). 基于滿秩灰損益值矩陣的灰矩陣博弈的矩陣法求解研究. (eds.) 第八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 (pp.123-128).
[35]劉思峰. (2006). 灰色系統理論持續發展的主要原因分析. (eds.) 第八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 (pp.657-662).
[36]劉思峰. (2006). 灰色系統理論持續發展的奧秘. (eds.) 2006年灰色系統理論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 (pp.15-24).
[37]李炳軍 & 劉思峰. (2006). 基于多行為特征序列與多層相關因素的灰色關聯分析. (eds.) 2006年灰色系統理論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 (pp.62-69).
[38]王建玲, 劉思峰 & 吳作民. (2006). 品牌延伸影響要素的灰色優勢分析. (eds.) 2006年灰色系統理論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 (pp.108-114).
[39]楊爍, 劉思峰 & 方志耕. (2006). 不完全信息下的某高校十五學科建設項目評估. (eds.) 2006年灰色系統理論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 (pp.138-146).
[40]張榮 & 劉思峰. (2006). 灰色聚類評價方法的延拓研究. (eds.) 2006年灰色系統理論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 (pp.161-167).
[41]施紅星, 劉思峰 & 方志耕. (2006). 基于同類技術水平的Cobb-Douglas生產函數資本和勞動彈性系數測算問題研究. (eds.) 2006年灰色系統理論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 (pp.203-211).
[42]朱建軍, 劉思峰 & 方志耕. (2006). 基于區間灰數的互補判斷矩陣集結方法研究. (eds.) 2006年灰色系統理論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 (pp.225-236).
[43]菅利榮 & 劉思峰. (2006). 基于粗糙隸屬函數的灰數灰度定義與分級. (eds.) 2006年灰色系統理論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 (pp.246-253).
[44]關葉青 & 劉思峰. (2006). 基于加權平均函數的緩沖算子. (eds.) 2006年灰色系統理論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 (pp.254-264).
[45]方志耕, 劉思峰, 崔江濤 & 李元年. (2006). 基于有限知識和理性的雙寡頭戰略定產模型研究. (eds.) 2006年灰色系統理論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 (pp.265-275).
[46]米傳民 & 劉思峰. (2006). 基于灰色聚類分析的二元語義評價方法研究. (eds.) 2006年灰色系統理論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 (pp.313-322).
[47]唐學文, 劉思峰, 方志耕, 米傳民 & 許相敏. (2006). 基于灰數優勢關系的駕駛者最短路徑決策模型及其算法研究. (eds.) 2006年灰色系統理論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 (pp.323-331).
[48]王正新, 黨耀國 & 劉思峰. (2006). GM(1,1)模型時間響應函數的一種優化方法. (eds.) 2006年灰色系統理論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 (pp.358-363).
[49]劉斌, 張榮, 劉思峰 & 黨耀國. (2006). PMVF綜合集成預測方法及應用示例. (eds.) 2006年灰色系統理論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 (pp.364-369).
[50]黨耀國, 劉思峰 & 王正新. (2006). 灰色模型的病態問題初探. (eds.) 2006年灰色系統理論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 (pp.391-398).
[51]李元年, 劉思峰 & 方志耕. (2006). 基于GM(1,1)的中國能源缺口預測. (eds.) 2006年灰色系統理論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 (pp.399-407).
[52]王英, 劉思峰 & 楊爍. (2006). 連徐高速公路對沿線地區經濟增長貢獻的實證分析. (eds.) 2006年灰色系統理論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 (pp.427-433).
[53]吳歆, 方志耕, 劉遠 & 劉思峰. (2006). 南京港港口吞吐量預測. (eds.) 2006年灰色系統理論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 (pp.442-446).
[54]陳可嘉, 季平, 劉思峰 & 張岐山. (2006). 灰色波形預測在經濟周期波動中的應用. (eds.) 2006年灰色系統理論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 (pp.489-493).
[55]謝琨, 劉思峰 & FG Liang. (2006). 論國際環境管理會計實證研究與挑戰. (eds.)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優秀論文集(中卷) (pp.148-154).
[56]方志耕, 劉思峰, 米傳民 & 劉航. (2006). 基于損益值信息對稱缺損的n人靜態博弈的灰勢-純策略納什均衡分析. (eds.) 現代工業工程與管理研討會會議論文集 (pp.74-78).
[57]米傳民, 劉思峰 & 方志耕. (2006). 基于XBRL的金融監管數據規范化和信息系統. (eds.) 現代工業工程與管理研討會會議論文集 (pp.342-345).
[58]劉思峰. (2006). 區域產業結構有序度測算模型. (eds.) “資源環境與區域發展中的計算問題”研討會論文集 (pp.283-308).
[59]楊文瀚, 劉思峰 & 王燕. (2005). 中國企業債券信用價差的灰色預測及實證研究. (eds.) 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第七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七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 (pp.173-175).
[60]劉斌, 王文亮, 李炳軍, 孫成金, 白宏遠, 劉思峰 & 陳劍. (2005). 供應鏈渠道協調的數量折扣研究. (eds.) 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第七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七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 (pp.310-315).
[61]孫興華, 謝琨 & 劉思峰. (2005). 環境管理會計理論與實務問題淺析. (eds.) 中國會計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 (pp.95-105).
[62]孫興華, 謝琨 & 劉思峰. (2005). 環境管理會計理論與實務問題淺析. (eds.) 中國環境保護優秀論文集(2005)(上冊) (pp.918-926).
[63]黨耀國, 劉思峰 & 翟振杰. (2005). 區間數關聯度的研究. (eds.) 管理科學與系統科學研究新進展——第8屆全國青年管理科學與系統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 (pp.1107-1111).
[64]周輝 & 劉思峰. (2005). 基于產業集群的區域創新能力分析——以景德鎮陶瓷產業為例. (eds.) 管理科學與系統科學研究新進展——第8屆全國青年管理科學與系統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 (pp.184-188).
[65]劉斌, 劉思峰 & 翟振杰. (2005). EOQ模型的一個注記. (eds.) 管理科學與系統科學研究新進展——第8屆全國青年管理科學與系統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 (pp.389-393).
[66]王銳蘭, 劉思峰 & 譚振亞. (2005). 非營利組織與經濟發展的內在關聯機理探析. (eds.) 管理科學與系統科學研究新進展——第8屆全國青年管理科學與系統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 (pp.571-577).
[67]任盈盈 & 劉思峰. (2005). 管理變革推動長三角國際制造企業成長. (eds.) 管理科學與系統科學研究新進展——第8屆全國青年管理科學與系統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 (pp.599-605).
[68]唐學文, 劉思峰 & 方志耕. (2005). 關于加強政府投資項目后評價工作的設想. (eds.) 管理科學與系統科學研究新進展——第8屆全國青年管理科學與系統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 (pp.693-699).
[69]方志耕, 劉思峰, 李杰, 任盈盈 & 李橋興. (2005). 我國產業結構高級化戰略框架的重構. (eds.) 管理科學與系統科學研究新進展——第8屆全國青年管理科學與系統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 (pp.785-790).
[70]劉思峰, 方志耕, 賈迎賓 & 阮愛清. (2005). 我國產業結構高級化途徑:一種以主導產業為牽引的互補推進模式. (eds.) 管理科學與系統科學研究新進展——第8屆全國青年管理科學與系統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 (pp.791-797).
[71]吳薇薇 & 劉思峰. (2005). 南京市民營科技企業的灰色關聯分析. (eds.) 管理科學與系統科學研究新進展——第8屆全國青年管理科學與系統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 (pp.1078-1082).
[72]季平, 陳可嘉 & 劉思峰. (2005). 灰關聯分析在經濟指標時差關系研究中的應用. (eds.) 管理科學與系統科學研究新進展——第8屆全國青年管理科學與系統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 (pp.1118-1124).
[73]米傳民, 劉思峰 & 黨耀國. (2005). 基于灰色關聯度的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分析. (eds.) 管理科學與系統科學研究新進展——第8屆全國青年管理科學與系統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 (pp.1125-1129).
[74]胡坤 & 劉思峰. (2004). 時間序列灰色定權聚類模型. (eds.) 2004年中國管理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 (pp.41-43).
[75]黨耀國, 劉思峰 & 翟振杰. (2004). 具有灰指數律數據序列的建模方法研究. (eds.) 2004年中國管理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 (pp.76-78).
[76]方志耕 & 劉思峰. (2004). 基于區間灰數列的GM(1,1)模型(GMBIGN(1,1))研究. (eds.) 2004年中國管理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 (pp.134-138).
[77]劉思峰. (2003). 走向世界的灰色系統理論. (eds.) 新型工業化道路與城市發展模式及途徑——中國科協2003年學術年會30分會場論文集 (pp.215-220).
[78]劉思峰. (2003). 灰色系統理論的產生、發展及前沿動態. (eds.) 2003年中國管理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 (pp.33-36).
[79]謝乃明 & 劉思峰. (2003). 一種新的實用弱化緩沖算子. (eds.) 2003年中國管理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 (pp.50-52).
[80]方志耕, 劉思峰, 董志強 & 宋傳平. (2002). 基于組合GERT網絡模型的企業技術創新項目群的風險與周期評估. (eds.) 西部開發與系統工程——中國系統工程學會第12屆年會論文集 (pp.218-224).
[81]劉思峰. (2002). 科技綜合實力評估指標與數學模型. (eds.) 西部開發與系統工程——中國系統工程學會第12屆年會論文集 (pp.496-502).
[82]劉思峰 & 陳可嘉. (2002). 我國科技經費配置結構與使用效率分析. (eds.) 2002年中國管理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 (pp.45-48).
[83]金秀滿, 方志耕, 劉思峰, 遲亞利, 徐永能 & 朱潔. (2002). 基于制導武器攻擊的重要交通設施偽裝防護效果分析. (eds.) 2002年中國管理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 (pp.49-54).
[84]方志耕, 劉思峰, 張亞斌 & 張立軍. (2002). 國際貿易自由化與發展中國家經濟利益的一致性與矛盾性分析. (eds.) 2002年中國管理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 (pp.226-230).
[85]黨耀國, 劉思峰 & 葉耀軍. (2001). 農業產業化經營評價指標體系及數據模型. (eds.) 2001年中國管理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 (pp.621-626).
榮譽獎勵:
1、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2、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
3、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
4、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5、被評為江蘇省“333人才工程”培養對象。
6、被評為河南省優秀專家。
7、被評為江蘇省優秀科技工作者。
8、1998年入選中央聯系的高級專家。
9、2001年獲中國高校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10、2002年獲系統與控制世界組織獎。
11、2003年獲江蘇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12、2003年被評為全國留學回國先進個人,并獲留學回國成就獎。
13、2005年被評為“國防科技工業優秀博士學位獲得者” 。
14、2005年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15、2005年被評為國防科技工業優秀博士學位獲得者、中國十大卓越管理人物。
16、2006年被評為“江蘇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
17、2008年當選系統與控制世界組織榮譽會士(Honorary Fellow)。
18、2013年入選歐盟第7研究框架瑪麗•居里國際人才引進計劃Fellow。
19、2014年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媒體報道:
光明日報,科學時報,中國科學報,光明日報海外版,中國新聞網,央廣網,中國 教育新聞網,中國網,中國社會科學網,人民網,中國航空新聞網,中國日報網,中國網,中國經濟網,中國國際招商引智網,中國網,中國臺灣網,新華網,科學網,光明網,鳳凰網,騰訊網,搜狐網,新浪網,網易,百度,民航資源網,江蘇網,江蘇國際在線,江蘇高等教育網,新華日報,新華報業網,揚子晚報網,東北新聞網 ,大河網, 齊魯網,中華視野網,魅力中國,學術橋,經緯網,學習網,東方網,東方衛報數字報刊,海峽教育網,金羊網,博士人才網等100多家媒體報道了劉思峰教授的事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劉思峰教授致力灰色系統理論研究三十年,為推動這一中國人原創的新學科走向世界學術舞臺做出了重大貢獻。2002年,劉思峰榮獲系統與控制世界組織獎,是我國學者首次獲得該組織的獎勵;2008年,劉思峰當選為系統與控制世界組織榮譽會士(Honorary Fellow),是首位獲此殊榮的中國學者。2013年,劉思峰入選歐盟第7研究框架瑪麗·居里國際人才引進計劃學Fellow,成為歐盟委員會經過嚴格評審,從各成員國推薦的數千名優秀學者中選拔的184位杰出學者中的一員,是首位入選該計劃的灰色系統學者。2014年,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結緣灰色系統理論
灰色系統理論是我國著名學者鄧聚龍教授1982年創立的一門新學科。作為一種研究小數據、貧信息不確定性問題的新方法,灰色系統理論以“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數據”、“貧信息”不確定性系統為研究對象,主要通過對“部分”已知信息的挖掘,提取有價值的信息,實現對系統運行行為、演化規律的正確描述和有效監控。在大數據時代,現實世界中仍然存在大量“小數據”不確定性問題,海量數據通常具有明顯的“貧信息”特征,這無疑為灰色系統理論提供了豐富的研究資源和廣闊的發展空間。自1983年開始,劉思峰開始學習鄧聚龍教授編寫的灰色系統講義,從此與灰色系統理論結下不解之緣。1995年,他考取華中理工大學灰色系統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成為鄧老師的入門弟子,從此承擔起傳播、發展灰色系統理論的責任。
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領域的許多學科及高校開設的相關課程,大都源于西方,中華民族對人類現代科學技術知識體系的貢獻較少。而灰色系統理論作為中國人為世界知識寶庫添加的一粒石子,讓劉思峰感到有責任將其發揚光大。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劉思峰研究提出序列算子、灰色絕對關聯度、灰色定權聚類評估模型及灰色矩陣定位系數等系列新模型、新概念;90年代研究提出緩沖算子及其公理系統、廣義灰色關聯度、灰數及其信息含量測度、LPGP漂移及定位求解、GM(1,1)模型的適用范圍、灰色經濟計量學模型、灰色生產函數模型和三角隸屬函數評估模型等,受到國內外同行的關注和首肯,一些結果被多位同行專家在其著作中專章介紹;進入新世紀之后,他研究提出一般灰數的概念,構建了基于“核”和灰度的灰代數系統,提出了均值差分GM(1,1)模型、原始GM(1,1)模型和系列離散GM(1,1)模型,拓展了GM模型體系;構建了基于相似性和接近性視角的新型灰色關聯分析模型,基于灰色絕對關聯度和三維空間中的距離構造出三維灰色關聯分析模型,為基于不同視角測度序列之間的相互關系和面板數據之間關系的分析和測度提供了有效方法和工具;提出基于端點和中心點混合三角白化權函數的新型灰色聚類評估模型,為解決貧信息不確定性系統評估問題提供了新方法;提出兩階段灰色綜合測度決策模型,解決了灰色聚類系數向量之各分量均衡取值或有若干個位于前列的主分量取值相近,難以取舍的綜合決策問題;構建了能夠同時表征加分和減分因素的四種新型一致效果測度函數,將灰靶臨界值設計為一致效果測度函數的正負分界點,提出了一種新的多目標加權智能灰靶決策模型。
推動灰色系統理論的國際化研究與合作
劉思峰教授非常重視灰色系統理論的國際化,主要通過開展國際合作研究、參加重要國際會議并組織灰色系統專題、聯系國際著名出版商出版灰色系統英文著作、創辦專業學術期刊和舉辦國際會議等方式向西方介紹灰色系統理論。目前,從事灰色系統理論研究的學者已遍布世界各地,歐美不少高校開始招收、培養灰色系統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員。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灰色系統理論逐步走向成熟,形成了被普遍認可的體系結構,成為中外大學開設的一門課程。南航的灰色系統理論課程被遴選為國家精品課程和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編寫的教科書入選“十一五”“十二五”國家規劃教材。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成立了灰色系統專業委員會,IEEE成立了灰色系統委員會,歐洲成立了灰色系統研究協作網,由歐洲、北美和中國代表參加的灰色系統研究協作網獲得歐盟科技合作計劃和多項基金資助。劉教授發起并主辦的IEEE灰色系統與智能服務系列國際會議已經產生了一定的品牌效應。
后記
按照科學發展規律,一門新學科需要經過幾代人的持續耕耘,歷經幾十年乃至上百年方能臻于完善。剛過而立之年的灰色系統理論雖然已在世界許多國家成功應用,取得大量成果,但其自身的成長、完善卻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劉思峰教授希望更多的年輕科研人員投身灰色系統研究,共同探索,發掘新的生長點,開拓新的研究空間,使中國學者首創的灰色系統理論不斷發揚光大。
專家檔案
劉思峰,1998年華中理工大學系統工程專業畢業,獲工學博士學位,F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后科研流動站首席學科帶頭人,灰色系統研究所所長。主要從事“灰色系統理論”和“復雜裝備研制管理”等領域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主持國家重大、重點課題和國際合作項目多項。發表論文600多篇,其中SSCI、SCI、EI收錄論文400余篇,出版著作22部,H指數達 50。
劉教授是Emerald出版集團Grey Systems: Theory and Application創刊主編,被聘為The Journal of Grey System主編和Kybernetes客座主編及Scientific Enquiry 、《中國管理科學》和Journal of Grey System等10余種學術期刊編委和數十種重要期刊審稿人。曾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優秀教師”“全國留學回國先進個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等,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2008年當選系統與控制世界組織榮譽會士(Honorary Fellow),2013年入選歐盟委員會第7研究框架瑪麗·居里國際人才引進計劃Fellow。
來源:科技成果管理與研究 2015年10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劉思峰教授(右二)和他的科研團隊
有這么一個人,學富五車,但是絲毫也不炫耀;有這么一個人,身為一位學院院長,公務繁忙,但始終堅持在三尺講臺上授課;有這么一個人,站在學術與思想的高處,卻從不對山下的人予以不屑;有這么一個人,傾情帶領一支團隊默默前行,使中國學者首創的灰色系統理論不斷發揚光大……
他就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劉思峰教授。
南航灰色系統創新團隊依靠群體的力量越過了一座又一座高峰,該團隊在劉思峰教授的帶領下團結奮進,在不斷完善灰色系統學科體系的同時,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以共同的志趣凝聚人心
共同的學術興趣和愿景形成了強大的團隊向心力和凝聚力。多年來,團隊成員精誠合作,科研創新與教學改革并舉,致力于灰色系統理論的創新、發展和傳播。團隊從一開始的兩三個人迅速發展成今天由數十人組成的隊伍。
在和團隊成員的交談中,你會感覺到,不論是學生還是教師,所有的人都對這個團隊充滿了感情。
團隊成員方志耕,早在1999年的一次學術會議上與劉思峰首次見面,就對灰色系統理論研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后來考入南航,師從劉思峰攻讀灰色系統理論方向的博士學位,提出并致力于灰色博弈理論研究,出版了中文和英文學術專著,目前已成為一位有影響的學者,是團隊的核心骨干之一。
從大學本科階段就開始加入團隊的謝乃明說,他長期受團隊培養和熏陶,較早明確了自己的科研方向,目前科研工作進展順利,博士剛畢業就成功獲得國家和教育部多項基金資助,并有一篇論文被評為“中國百篇最具影響的國內學術論文”。
針對年輕教師在工作初期很難啟動研究的現狀,團隊幫助他們學習項目申報技巧,共同提高。很快地,所有團隊成員便能獨立承擔國家和省部級重點課題。越來越多的有志之士投身灰色系統理論研究,團隊也因此日益發展壯大,逐漸形成了“老中青一體,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發展模式。
寬中有嚴,用情感管理激勵隊員
“我很想念在團隊的日子,盼望早點回去,一起戰斗!”今年9月被學校選派去加拿大學習的朱建軍教授說起團隊,心里就熱乎乎的。他從東北大學博士畢業后加入到劉思峰教授的團隊,團隊的幾位老師對他一直給予無微不至的關心和幫助,F在雖然遠隔萬里,劉思峰教授還不時地給他提建議,修改項目申報書,并告訴他在國外應該怎么做。
在灰色系統研究團隊里,人人都可以放開手腳開展研究。劉思峰對每一位青年教師和研究生都十分耐心,他從來不輕易批評、指責任何人,有時即使文章到他那里被改得面目全非,他也不會有絲毫抱怨,不會有絲毫不耐煩。這無形中給了年輕人一種極大地激勵,使他們敢于放手去干、去拼搏。
團隊每兩個星期舉辦一次學術論壇,討論研究新方向、新問題,期間舉辦三至四次小論壇,以課題或者論文的形式展開。論壇采取“頭腦風暴法”,只要是值得研究的問題大家都可以提出,暢所欲言,鼓勵不同方向不同學科的交叉融合,在交叉融合中產生新思想、新思路。重大項目申報和研究,通常會集全隊之力,發揮專業互補優勢,集中力量攻關。
恪盡職守,身體力行感染隊員
團隊領導是團隊的靈魂人物,劉思峰不懈的學術追求和不計個人名利得失的精神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我快兩年不寫論文了,可劉老師還堅持在科研一線,這對我的觸動太大了!”一位年歲稍長的教授感慨道。已經55歲的劉思峰從來沒有放棄作研究,認真地推導公式,親自證,親自寫,新的學術思想不斷涌現,每年都要自己動手完成數篇學術論文。
團隊各種重要的項目申報書,劉思峰不管有多忙都必定親自過目研究,經常和老師們討論到深夜;青年教師的項目申請書,劉思峰也逐字逐句認真修改。當別人祝賀他又一重大項目中標時,他總說是團隊共同合作努力的結果,轉身繼續投入新的課題研究。
這么多年來,劉思峰主持的項目,所有經費和獎金等全部由團隊共同支配,主要用于補貼參與研究工作的研究生和教師。項目經費使用實行“誰干事誰用錢”的原則,很好地處理了利益分配和成果分享的關系。“組織是有生命的,能夠感知每一位成員的付出”,這是劉思峰常說的一句話。
“1+1>2”實現創新發展
灰色系統研究團隊把不同年齡、不同研究經驗、不同學科背景的成員團結在一起,通力合作,達到了“1+1>2”的效果。一批中青年教師迅速成長,大批優秀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后脫穎而出,團隊在國內外學術界的聲譽和影響力大幅度提升,對學科建設和發展起到了強有力的支撐作用。
近年來,該團隊在SSCI、SCI、EI源期刊發表論文140多篇,國內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20多篇,出版中文專著8部、英文研究專著6部,分別由美國Taylor & Francis出版集團和德國Springer-Verlag出版公司出版。
針對國家和江蘇省經濟建設需求,一系列研究成果直接進入政府和企事業單位決策,應用成果共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11項,國際獎6項。承擔國家、省部級質量工程和教學改革項目22項,主持的“灰色系統理論”課程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主編的《預測方法與技術》、《應用統計學》和《灰色系統理論及其應用》入選”十一五”國家規劃教材,其中《應用統計學》被評為國家精品教材。
2007年以來,團隊共組織了5次重要國際會議專題會議、4次全國性學術會議。2007、2009年團隊在南航成功舉辦了灰色系統與智能服務國際會議。2007年,該團隊被評為江蘇省高等學校首批優秀科技創新團隊;2010年,又被評為江蘇省優秀教學團隊和國家級教學團隊,并入選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在團隊成果的支撐下,南航大的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被評為江蘇省重點學科;系統工程學科被評為國防特色學科;“工業工程”和“工商管理”專業分別被評為江蘇省品牌和特色專業,學科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來源:《科學時報》2011-05-10
中新網南京3月3日電 (田雯于媚)3日從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獲悉,其收到歐盟委員會通知,該校劉思峰教授入選歐盟委員會第7研究框架“瑪麗•居里國際智力引進計劃”,成為灰色系統學者入選該計劃的第一人。
歐盟委員會第七研究框架計劃(FP7)中的“瑪麗•居里國際智力引進行動計劃”是歐盟委員會專門針對其成員國之外的杰出研究人員設立的專項資助計劃,目的是為了吸引歐洲以外的優秀學者到歐洲開展研究、傳播、交流活動,以期發展雙方互惠的科學研究合作關系。
據了解,劉思峰教授致力于灰色系統理論研究30年。此次,經過歐盟委員會嚴格評審,劉思峰以“優等”評價入選居里夫人國際智力引進行動計劃,成為從各成員國推薦的數千名優秀學者中選拔的184位杰出學者中的一員,也是傾力研究、傳播中國原創科學理論的中國本土成長學者入選該計劃的第一人。
據介紹,劉思峰教授于20世紀80年代提出緩沖算子、灰色絕對關聯度、灰色定權聚類評估模型及灰色矩陣定位系數等系列新模型和新概念。20世紀90年代,他又提出緩沖算子及其公理系統、廣義灰色關聯度、灰數及其信息含量測度、LPGP漂移及定位求解、GM(1,1)模型的適用範圍、灰色經濟計量學模型、灰色生產函數模型等,受到國內外同行的關注和肯定。
進入新世紀後,他提出一般灰數的概念、基于“核”和灰度的灰代數系統、均值差分GM(1,1)模型、原始差分GM(1,1)模型,拓展了GM模型體系;構建了能夠同時表征加分和減分因素的四種新型一致效果測度函數,將灰靶臨界值設計為一致效果測度函數的正負分界點,由此提出了一種新的多目標加權灰靶決策模型。
2002年,劉思峰教授榮獲系統與控制世界組織獎,是中國學者首次獲得該項獎勵;2008年,他當選為系統與控制世界組織榮譽會士(HonoraryFellow),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中國學者。
按照項目計劃安排,劉思峰教授將赴英國De Montfort大學與楊英杰教授開展合作研究,並到法國、西班牙、波蘭、羅馬尼亞等歐盟成員國巡回講授灰色系統理論。(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時間︰2014-03-03 16:32
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新人物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實現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