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豬護理七要點
一、豬舍保溫 仔豬出生時,對環境防御能力弱,特別溫度較為敏感,豬舍應先給鋪上干燥清潔墊草,墊草要短隨時更換確保適宜溫度。仔豬適宜溫度,生后1―7天以30―32℃,7―14天28―30℃,15―30天22―25℃。經過2―3天的訓練。
二、飼養管理 加強產仔母豬是提高仔豬成活率的關鍵環節之一。仔豬出生后,對母豬喂給鹽水、麥夫皮粥,以促進胎衣排出,補給高營養、容易消化的飼料,讓母豬盡早恢復體力,提高泌乳率,提供仔豬吸乳充足,體質健壯。
三、固定乳頭早吃初乳 仔豬吃乳均有固定奶頭的習慣,一經認定后,直至斷奶不變。因此,要將弱小仔豬或準備留作種用的仔豬,固定在泌乳量比較多的前面兩對乳頭上;仔豬出生后,在2小時內需吃足初乳,增強免疫力。
四、提早補飼 對仔豬提早補飼可以增強胃腸功能,早期補料對鍛練仔豬消化系統盡快地適應、容納、利用植物性飼料,刺激胃酸的分泌,增強胃腸功能,促進消化器官的發育具有重要作用,為后期增進采食打下基礎。
仔豬從5―10日應開始補料,補料的方法一般用含有香味的混合料(黃豆炒熟磨成粉加少量玉米面或麥夫,也可加入少量糖)或乳豬料。乳豬料用溫水泡開,引誘仔豬慢慢添食,訓練3―4次基本就達到目的。
五、補喂礦物質 初生仔豬對礦物質容易缺乏,尤其對鐵、銅更突出。一般仔豬生后3天,就應補喂硫酸亞鐵2.5克、硫酸銅1克。方法是:
1、將硫酸亞鐵、硫酸銅溶于1000毫升水中,用滴管滴在母豬乳頭上讓仔豬吸入。
2、在仔豬生后3―5天,每頭仔豬注射鐵鈷針劑2―3毫升或頸部肌肉注射右旋糖酐鐵、血多素、牲血素等合劑100―150毫克。
3、仔豬生后第5天,在補飼間內放一淺盤食鹽、骨粉、木炭末、紅土,讓仔豬自由舔食。
六、補充飲水 仔豬生長發育快,加之所吸母乳能量高,需要大量的水分。從3―5日齡起,應開始補充清潔溫水。
七、搞好衛生 仔豬生活的場所必須保持干燥、光亮、溫暖、清潔;飼槽或飼盤要經常清洗,圈內外要經常消毒;做到無病早防,有病早治。另外,在飼料中加入少量抗生素(青霉素、金霉素、土霉素)飼喂仔豬,既能促進仔豬生長發育,又有增強其對疾病抵抗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