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教授,2003年與2006年分別獲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士及碩士學位,2009年獲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博士學位。2010年至2022年任教于美國密西根大學(安娜堡)環境與可持續性學院及土木與環境工程系,歷任助理教授、副教授及教授,并擔任環境與可持續性學院中國項目主任。現為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
2016年獲得美國國家科學基金獎勵青年教師的最高獎CAREER Award。2017和2021年分別獲得美國華人環境工程與科學教授協會首次設立的Nanova/CAPEES前沿研究獎(Frontier Research Award)和CAPEES/UCEEF環境教育者獎(Environmental Educator Award)。2019年入選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和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雜志青年科學家(Young Investigator),獲得華人產業生態學會頒發的Research Frontier Award。2021年獲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ASCE)針對職業生涯中期科學家的最高獎Walter L. Huber Civil Engineering Research Prize,是產業生態和生命周期評價領域首位獲獎者。
由于在產業生態領域做出的杰出貢獻,于2015年獲得國際產業生態學會(ISIE)青年科學家獎(Laudise獎),是該獎項設立以來第一位華裔獲獎者。當選國際產業生態學會主席(任期2023-2024),是該學會成立以來首位華裔主席。
擔任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水環境與水生態分會副秘書長,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編委(環境與輕紡工程領域)。自2015年起出任環境領域頂級期刊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主編(2021影響因子13.716,中科院一區Top)。
課題組長期招收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課題組畢業的碩士生大多在世界五百強工作,多名博士生和博士后在國內外高校任教并獲得國家級人才榮譽,包括美國名校長聘副教授、國家級青年人才稱號獲得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985高校長聘教授/副教授等。
教育背景:
1999.9–2003.7 本科 清華大學 環境工程
2003.9–2006.7 碩士 清華大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
2006.8–2009.5 博士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 土木與環境工程
工作經歷:
2009.6-2010.8 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 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 博士后
2010.9-2016.8 美國密西根大學(安娜堡) 自然資源與環境學院/土木與環境工程系 助理教授
2016.9-2020.8 美國密西根大學(安娜堡) 環境與可持續性學院/土木與環境工程系 副教授
2020.9-2022.8 美國密西根大學(安娜堡) 環境與可持續性學院/土木與環境工程系 教授
2022.8至今 清華大學 環境學院 教授
2023.7至今 清華大學 環境學院 副院長
學術兼職:
1、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主編。
2、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 Advances主編。
3、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編委(環境與輕紡工程領域)。
4、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水環境與水生態分會副秘書長。
5、國際產業生態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Industrial Ecology)主席(2023-2024)。
研究領域:
環境系統工程
環境數據科學
產業生態
生命周期評價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資料更新中……
英文期刊部分論文:
[1]Zhao, B.; Shuai, C.-Y.; Qu, S.; Xu, M.* Use deep learning to fill data gaps in environmental footprint accounting.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22, 56 (16), 11897-11906.
[2]Shuai, C.-Y.; Yu, L.; Chen, X.; Zhao, B.; Qu, S.; Zhu, J.; Liu, J.; Miller, S. A.; Xu, M.* Principal indicators to monit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2022, 16 (2), 124015.
[3]Kang, P.; Song, G.-H.; Xu, M.*; Miller, T. R.; Wang, H.-K.; Zhang, H.; Liu, G.; Zhou, Y.; Ren, J.-S.; Zhou, R.-Y.; Duan, H.-B.* Low-carbon pathways for the booming express delivery sector in China.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1, 12, 450.
[4]Qu, S.; Yang, Y.-T.; Wang, Z.-H.; Zou, J.-P.; Xu, M.* Great divergence exists in Chinese provincial trade-related CO2 emission account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20, 54 (14), 8527-8538.
[5]Liang, S.; Qu, S.; Zhao, Q.-T.; Zhang, X.-L.; Daigger, G. T.; Newell, J. P.; Miller, S. A.; Johnson, J. X.; Love, N. G.; Zhang, L.-X.; Yang, Z.-F.; Xu, M.* Quantifying the urban food-energy-water nexus: the case of the Detroit Metropolitan Area.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9, 53 (2), 779-788.
中文期刊部分論文:
[1]李文玉; 郭權; 徐明*. 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美國經驗及中國實踐. 中國環境管理 2020, 2, 50-55.
[2]周新; 馮天天; 徐明. 基于網絡系統的結構分析和統計學方法構建中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鍵目標和核心指標. 中國科學院院刊 2018, 33 (1), 20-29.
[3]張琦峰; 方愷; 徐明; 劉慶燕. 基于投入產出分析的碳足跡研究進展. 自然資源學報 2018, 33 (4), 696-708.
[4]徐明, 王玉濤. 特約專欄主編寄語[J]. 智慧電力, 2024, 52 (02): 7-8.
[5]楊靜, 劉會娟, 吉慶華, 李淼, 徐明, 曹曉峰. 降碳減污多維協同的基礎科學問題[J]. 中國科學基金, 2023, 37 (06): 1021-1026.
[6]李文玉, 郭權, 徐明. 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美國經驗及中國實踐[J]. 中國環境管理, 2020, 12 (02): 50-55.
[7]郭權, 徐明, 董穎, 王志新, 秦余國, 陳呂軍. 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發展及對策研究[J]. 中國環境管理, 2016, 8 (06): 43-49.
[8]梁賽, 王亞菲, 徐明, 張天柱. 環境投入產出分析在產業生態學中的應用[J]. 生態學報, 2016, 36 (22): 7217-7227.
[9]石海佳, 梁賽, 王震, 朱俊明, 陳偉強, 徐明, 石磊. 科學、系統與可持續性——第六屆工業生態學國際大會述評[J]. 生態學報, 2011, 31 (21): 6641-6644.
[10]郭權, 徐明, 董穎, 陳呂軍. 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基于市場的環境風險管理工具[J]. 環境保護, 2016, 44 (18): 56-59.
[11]徐明,張天柱. 中國經濟系統的物質投入分析[J]. 中國環境科學, 2005, (03): 324-328.
[12]徐明,張天柱. 中國經濟系統中化石燃料的物質流分析[J].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4, (09): 1166-1170.
獎勵與榮譽
1、Fellow, Royal Society of Arts, 2022
2、CAPEES/UCEEF Environmental Educator Award, Chinese-American Professors i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CAPEES), 2021 (for “excellence in research and educational outreach”)
3、Distinguished Visiting Professor, Tsinghua University, 2021-2022
4、Walter L. Huber Civil Engineering Research Prize,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ASCE) for “his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in advancing life-cycl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industrial systems”, 2021
5、Research Frontier Award, Chinese Society for Industrial Ecology (CSIE), 2019
6、ES&T and ES&T Letters Early Career Scientists Virtual Issue, 2019 (one of 24 “outstanding researchers” for “critical role that early career investigators play in discovering new phenomena and pioneering new approaches for solving old problems” in the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eld)
7、Nanova/CAPEES Frontier Research Award, Chinese-American Professors i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CAPEES), 2017 (for “recognized research leadership and pioneered an innovative research area”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8、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RDT Visiting Professor, 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 2017
9、NSF CAREER Award, 2016 (NSF’s “most prestigious award in support of junior faculty who exemplify the role of teacher-scholars through outstanding research, excellent educa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and research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mission of their organizations”)
10、Robert A. Laudise Medal,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Industrial Ecology (ISIE), 2015 (“for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industrial ecology by a researcher under the age of 36”)
11、Recognized for Impact in Global Education (among 54 faculty/staff members recognized campus wide), Council on Global Engagement, University of Michigan, 2013
追尋碳排放的足跡
他是深耕環境科學領域20年
活躍于世界舞臺的中國科學家
追隨內心的聲音
他是辭去海外終身教職
全職回歸的清華教授
2022年
他回到清華環境學院任教
幫助我國“雙碳”目標的實現
鑄牢數據基礎
他說
這是中國責無旁貸的大國責任
也是他值得為之奮斗終身的事業
本期“報國清華人”系列報道
讓我們一起走近
徐明追尋“碳足跡”的科研故事
2023年11月
他牽頭建設的“天工LCA數據庫”發布
這是中國首個開放、透明的
生命周期單元過程數據庫
能夠用來核算產品碳足跡
對我國實現“雙碳”目標
打破發達國家在相關領域的“數據霸權”
實現了具有戰略意義的中國破局
他就是中國碳足跡數據的“破局人”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碳中和講席教授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
國際產業生態學會主席
徐明

“回國這個決定并不是突然做出來的
一切都在計劃之內”
對于環境科學家徐明而言
2022年
回到清華任教
既是最好的時機
也是事業的新起點
在此之前
徐明已經在環境科學領域
深耕20余年

從1999年
考入清華環境科學與工程系
到2006年前往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再到2010年入職
密西根大學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
22年來
徐明一直在環境系統工程領域
尋找改善人類生存環境質量的新方法

徐明(右二)與密西根大學的中國留學生畢業合影
環境系統工程
是一種將人與自然作為一個整體
去看待環境問題的新興學科分支
與傳統環境工程
“追著污染物跑”的方法相比
環境系統工程能夠為環境治理
提供更加系統的解決方案和決策支撐
前沿的眼光 扎實的積淀
讓徐明成為環境系統工程
這一長期由歐美科學家主導的
前沿領域中
最具影響力的“中國聲音”
“國際產業生態學會青年科學家獎”
首位華人獲獎者
“美國華人環境工程與科學教授協會
環境教育者獎”
“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
職業生涯中期科學家最高獎”
……
榮譽加身 責任也更大

美國華人環境工程與科學教授協會頒發“前沿研究獎”
在外多年
立志在環境領域有所作為
用科研推動社會進步的徐明
目光始終沒有離開過自己的祖國
他也在祖國的綠水青山中
找到了自己真正的事業
用“生命周期”和“數據驅動”追尋碳足跡
2020年
我國提出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
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雙碳”目標
這是中國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履行國際責任的莊嚴承諾

在密西根大學組織中美環境與可持續發展論壇
實現“雙碳”目標的基礎之一
就是核算清楚碳足跡
建立中國自己的碳足跡基礎數據庫
不僅能為國內的綠色發展
提供堅實支撐
也是將“標準”握在自己手中
以應對國際貿易中的
碳足跡要求和“碳壁壘”等
新技術壁壘的挑戰
回國后 一直在思考
如何服務國家重大需求
如何解決“卡脖子”痛點的徐明
瞄準我國碳足跡數據這一關鍵問題
牽頭發起了“天工計劃”

“天工計劃”是一項聯合了
國內外三十余所高校和科研機構
共同發起的國際科學計劃
旨在基于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
構建智能化、標準化、開放透明的
生命周期評價體系
為應對氣候變化和實現可持續發展
提供新一代方法、技術、工具和數據基礎
“天工LCA數據庫”
是該計劃的第一階段成果
這個由150余位行業專家
聯合構建的數據庫
匯聚了涵蓋我國55個行業
4000多組單元過程的
70000多條公開數據
這些數據不僅規范、完善、可追溯
該數據庫也在全球范圍開放、免費使用
并能與其他國家數據庫進行匯交和互認

主持中美環境與可持續發展論壇
“開放、共享、透明”
“公平、公正、公開”
徐明希望以此為契機
聯合全球學者和行業專家
共同建立一個新的行業生態
齊心協力形成國際影響力
徐明用技術實現著
碳足跡核算的“中國破局”
也期待在環境科學領域的國際舞臺上
發出更多的“中國聲音”

在中科院“交叉學科論壇”作學術報告
2022年
徐明當選為國際產業生態學會主席
作為該學會成立以來的首位華裔主席
徐明希望在任期之內
能夠推動學界與業界的進一步交流
為全球產業生態領域的發展
和社會進步作出實質性貢獻
這體現了中國學者的領導力
也展現了中國作為負責大國的擔當
從出發到歸來
作為清華人
徐明最難以忘懷的
是清華大學“行勝于言”的校風
和心懷家國天下的使命感

徐明與密西根大學團隊的中國學生及老師合影
徐明始終記得
25年前
在清華大一的一門本科課上
中國工程院院士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錢易
曾這樣說過:
“一個人終身為之奮斗的事業
應該是利在天下、利在萬世的
教育和環保
就是這樣一項值得為之終身奮斗的事業”
如今
徐明也和他的榜樣錢易院士一樣
都在清華這片教育的沃土
和環境科學的科研工作中
找到了值得為之終身奮斗的事業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NsE0239XUoAYjN7K9Ojk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