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信息:
丁理法,男,漢族,中國共產黨員。現任浙江省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研究員,溫嶺市海洋與漁業局漁業科科長。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88年畢業于浙江水產學院。
1988年被分配到溫嶺水產養殖公司下齊對蝦育苗廠工作。
社會任職:
1. 中共浙江第十二次代表大會代表。
資料更新中……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海水增養殖技術的研究與推廣工作。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1. 大彈涂魚生產性育苗技術研究與規范化養殖示范。
2. 可口革囊星蟲苗種繁育及養殖技術研究。
3. “綠籽蝦”生物學及防控技術研究 。
4. 海水池塘高效養殖模式構建及集成配套技術研究與示范推廣。
5. 灘涂貝類健康養殖和質量安全技術應用與推廣。
6. 圍塘綜合養殖技術。
7. 蝦塘三茬養蝦套養貝類技術。
科研成果:
1. “鋸緣青蟹人工苗的中間培育及養殖技術”,獲農業部農牧漁業豐收獎一等獎。
2. “鋸緣青蟹精養高產技術開發”,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3. “雙齒圍沙蠶人工育苗及養殖技術研究”,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4. “青蛤生產性育苗及中間培育技術研究”,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5. “鋸緣青蟹生產性育苗技術研究”,獲溫嶺市、臺州市科技進步一等獎;浙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發明專利:
1. 大彈涂魚的規模化人工育苗方法 丁理法 【中國專利】丁理法 2009-08-12
資料更新中……
論文專著:
在省級以上各類刊物發表技術論文50多篇,出版著作1部。
出版專著:
《鋸緣青蟹》主編
發表中文論文:
1 可口革囊星蟲人工繁育及增養殖技術的研究 徐敏嫻; 丁理法; 周敏華 浙江省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浙江星野集團公司 【期刊】中國水產 2011-11-05
2 刺參吊籠養殖試驗 陳飛; 丁理法; 蔣云慶 浙江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溫嶺市慶華水產養殖有限公司 【期刊】科學養魚 2011-01-10
3 刺參吊籠養殖試驗 陳飛; 丁理法; 蔣云慶 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溫嶺市慶華水產養殖有限公司 【期刊】水產養殖 2011-03-01
4 海水池塘高效養殖實例 丁理法 浙江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期刊】科學養魚 2011-06-10
5 美洲黑石斑魚消化道的形態結構 李海燕; 竺俊全; 陳飛; 丁理法 寧波大學教育部應用海洋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 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期刊】生物學雜志 2011-08-18
6 溫嶺地區“黃海2號”中國對蝦示范養殖試驗 丁理法; 陳飛 浙江省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期刊】水產科技情報 2011-10-01
7 生物技術在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研究中的應用 丁理法; 葉婧 浙江省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浙江工商大學 【期刊】水產科技情報 2008-10-20
8 鋸緣青蟹與脊尾白蝦生態養殖技術研究 丁理法; 陳飛; 李永富; 李云峰 浙江省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期刊】中國水產 2009-09-05
9 海水池塘多品種生態養殖實用技術 丁理法 浙江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期刊】科學養魚 2009-08-10
10 海水池塘蝦蟹貝生態養殖試驗 丁理法; 陳飛; 李永富; 朱青松 浙江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期刊】中國水產 2009-11-05
11 雙齒圍沙蠶苗種培育與生態養殖試驗報告 丁理法; 蔣霞敏 浙江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浙江寧波大學 【期刊】齊魯漁業 2006-01-15
12 重金屬鎘和鋅對可口革囊星蟲的毒性試驗 曾海祥; 竺俊全; 丁理法 寧波大學生命科學和生物工程學院; 浙江省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浙江寧波; 浙江寧波 【期刊】水利漁業 2006-03-25
13 大彈涂魚池塘養殖技術關鍵 丁理法; 竺俊全 浙江省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寧波大學 【期刊】中國水產 2006-03-05
14 環境因子變化對泥蚶精子活力的影響 竺俊全; 丁理法; 焦海峰; 王躍斌 寧波大學生命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 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寧波大學生命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 浙江寧波; 浙江溫嶺; 浙江寧波 【期刊】海洋科學 2006-02-09
15 青蛤全人工育苗技術要點 丁理法; 徐禮明 浙江省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浙江省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期刊】齊魯漁業 2006-05-15
16 青蛤苗種中間培育試驗研究 陳飛; 丁理法 浙江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浙江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期刊】科學養魚 2006-07-10
17 海水圍塘蝦蟶混養技術 丁理法 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浙江溫嶺 【期刊】水產養殖 2006-07-30
18 可口革囊星蟲對溫度、鹽度的耐受性試驗 曾海祥; 洪平; 丁理法; 竺俊全 寧波大學生命科學和生物工程學院; 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寧波大學生命科學和生物工程學院 浙江寧波; 浙江寧波; 浙江溫嶺 【期刊】水產科學 2006-08-25
19 青蛤生產性育苗及中間培育技術研究 周素琴; 陳飛; 丁理法 中國海洋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部; 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山東青島; 浙江溫嶺 【期刊】浙江海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09-30
20 青蛤生產性育苗及中間培育技術研究 周素琴; 陳飛; 丁理法 浙江省臺州市海洋與漁業局; 浙江省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浙江省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期刊】齊魯漁業 2006-11-15
21 池養大彈涂魚生長的初步研究 許式見; 竺俊全; 丁理法; 宋聰靜; 陳慧群 寧波大學生命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 浙江省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寧波大學生命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 浙江寧波; 浙江寧波; 浙江溫嶺 【期刊】臺灣海峽 2007-05-15
22 臺州灣五種海洋生物體內多環芳烴的濃度、富集特征及環境效應 江錦花; 丁理法 臺州學院環境工程系; 溫嶺漁業技術推廣站 浙江臨海; 浙江溫嶺 【期刊】環境污染與防治 2007-05-15
23 縊蟶精子的形態結構 竺俊全; 丁理法; 馮堅; 許式見; 葉霆 寧波大學教育部應用海洋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 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舟山市普陀水產技術推廣站 【期刊】寧波大學學報(理工版) 2008-09-30
24 池養大彈涂魚的個體生殖力 許式見; 竺俊全; 丁理法; 陳露 寧波大學生命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 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寧波大學生命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 浙江寧波; 浙江寧波; 浙江溫嶺 【期刊】水利漁業 2008-03-25
25 大彈涂魚親魚放養量與土池育苗效果對比試驗 丁理法; 李永富; 陳飛; 王建華; 竺俊全; 李素蓮 浙江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浙江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溫嶺市松門鎮水產技術推廣站; 寧波大學; 溫嶺市勝海水產養殖有限公司 郵編 【期刊】科學養魚 2008-04-10
26 大彈涂魚不同放養密度養殖試驗 丁理法; 王建華; 李永富; 陳飛; 李素蓮 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溫嶺市松門鎮水產技術推廣站; 溫嶺市勝海水產養殖有限公司 【期刊】水產養殖 2008-07-01
27 海水池塘魚蝦貝多品種混養試驗 丁理法; 王建華; 李永富; 陳飛 浙江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期刊】科學養魚 2008-09-10
28 青蛤精子結構及環境因子對精子活力的影響 竺俊全; 丁理法; 沈和定; 許式見; 葉霆 寧波大學教育部應用海洋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 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 【期刊】上海水產大學學報 2008-09-15
29 南美白對蝦健康高效養殖技術 丁理法; 李利衛; 江海華 浙江省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浙江省臺州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浙江省溫嶺市海洋與漁業局 【期刊】中國水產 2005-07-05
30 雙齒圍沙蠶苗種培育和生態養殖技術研究 丁理法; 蔣霞敏 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寧波大學 浙江溫嶺; 浙江寧波 【期刊】水產科技情報 2005-10-30
31 雙齒圍沙蠶苗種培育與生態養殖技術 丁理法; 蔣霞敏 浙江省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寧波大學 【期刊】中國水產 2005-11-05
32 青蛤全人工育苗技術要點 丁理法; 徐禮明 浙江省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浙江省溫嶺市龍王水產開發有限公司 【期刊】中國水產 2005-12-05
33 雙齒圍沙蠶苗種培育與生態養殖試驗 丁理法; 蔣霞敏 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寧波大學 浙江 溫嶺; 浙江 寧波 【期刊】水產養殖 2005-12-30
34 灘涂低壩高網養殖鋸緣青蟹技術研究 丁理法; 竺俊全; 葉榮華; 陳海偉; 陳招友; 陳飛 浙江省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浙江省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期刊】齊魯漁業 2003-01-15
35 鋸緣青蟹大規格蟹種中間培育試驗 丁理法; 竺俊全; 周友富; 李永富; 徐禮明 浙江省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浙江省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期刊】齊魯漁業 2003-02-15
36 主養沙蠶灘涂套養貝類模式 程巖雄; 李利衛; 丁理法; 周素琴; 鄭肥拓 浙江臺州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臺州市海洋與漁業局; 臺州市黃巖區水產站 電話(0576)8; 電話(0576)8 【期刊】科學養魚 2003-05-10
37 浙江溫嶺石塘沿海島嶼的潮間帶貝類資源 王一農; 周友富; 丁理法; 顏正榮; 郭海德 寧波大學生命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 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溫嶺市水產海洋局; 溫嶺市海德綜合養殖場 浙江 寧波; 浙江 溫嶺 【期刊】寧波大學學報(理工版) 2003-03-30
38 雙齒圍沙蠶生態養殖的初步研究 程巖雄; 鄭肥拓; 李利衛; 丁理法; 周素琴 浙江省臺州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水產站; 浙江省臺州市溫嶺水產技術推廣站; 浙江省臺州市海洋與漁業局 浙江臺州; 浙江臺州 【期刊】海洋漁業 2004-02-25
39 可口革囊星蟲人工養殖獲高效 丁理法; 竺俊全; 葉榮華; 陳飛 浙江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寧波大學; 溫嶺市科學技術局; 塢根鎮水產技術推廣站 郵編 【期刊】科學養魚 2004-05-10
40 可口革囊星蟲人工養殖試驗 丁理法; 竺俊全; 葉榮華; 陳飛 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寧波大學; 溫嶺市科學技術局; 溫嶺市塢根鎮水產技術推廣站 浙江省溫嶺市; 浙江省寧波市; 浙江省溫嶺市 【期刊】水產養殖 2004-10-30
41 大彈涂魚養殖技術之二 大彈涂魚土池育苗技術 丁理法; 葉松權; 王建華 浙江省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浙江省慈溪市掌起鎮農漁辦; 浙江省溫嶺市松門鎮水產站 【期刊】中國水產 2004-08-05
42 大彈涂魚土池育苗技術要點 丁理法; 葉松權; 王建華 浙江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慈溪市掌起鎮農漁辦; 溫嶺市松門鎮水產站 郵編 【期刊】科學養魚 2004-09-10
43 圍塘養殖沉積物中磷的存在形態、分布及環境效應 江錦花; 柯世省; 丁理法; 陳國業; 周友富 臺州學院生命與醫藥化工學院; 溫嶺漁業技術推廣站; 舟山中科海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溫嶺漁業技術推廣站 浙江臨海; 浙江臨海; 浙江溫嶺; 浙江舟山 【期刊】浙江海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4-12-30
44 大彈涂魚土池育苗技術 丁理法; 葉松權; 王建華 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慈溪市掌起鎮農漁辦; 溫嶺市松門鎮水產站 浙江溫嶺; 浙江慈溪; 浙江溫嶺 【期刊】水產養殖 2005-02-28
45 南美白對蝦健康高效養殖技術研究 丁理法; 李利衛; 江海華 浙江省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浙江省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期刊】齊魯漁業 2005-05-15
46 南美白對蝦淡水養殖試驗報告 李永富; 丁理法; 陳海偉; 陶健; 高敏行 浙江省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浙江省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期刊】水利漁業 2002-05-25
47 南美白對蝦養殖技術之一:南方南美白對蝦的淡水養殖試驗 李永富; 丁理法; 陳海偉; 陶健; 高敏行 浙江省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浙江省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期刊】中國水產 2002-05-15
48 灘涂低壩高網養殖鋸緣青蟹技術 丁理法; 竺俊全; 葉榮華; 陳海偉; 陳招友; 陳飛 浙江省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寧波大學海洋與水產系; 浙江省溫嶺市科學技術局; 浙江省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期刊】中國水產 2002-09-15
49 鋸緣青蟹低鹽度養殖試驗 丁理法 ; 竺俊全 ; 葉榮華 ; 王海峰 ; 楊吉方 浙江省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寧波大學海洋與水產系; 浙江省溫嶺市科學技術局 【期刊】中國水產 2002-09-15
50 鋸緣青蟹人工苗中間培育試驗報告 丁理法; 周友富; 周素琴; 程巖雄; 李利衛; 陳海偉 浙江省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浙江省溫嶺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浙江省臺州市水產局 【期刊】齊魯漁業 2002-02-15
榮譽獎勵:
先后被評為市青年科技新秀、第三屆市級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市農業科技先進工作者、市第四屆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市第五屆拔尖人才等,入選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臺州市“21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培養對象,第二屆臺州市勞模稱號。
1. 2010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資料更新中……
媒體報道一:
此生愿做牧海人——記市第五屆拔尖人才丁理法
他主持完成的“鋸緣青蟹人工苗的中間培育及養殖技術”項目,獲農業部農牧漁業豐收獎一等獎;他憑借“鋸緣青蟹生產性育苗技術研究”、“鋸緣青蟹精養高產技術開發”、“雙齒圍沙蠶人工育苗及養殖技術研究”和“青蛤生產性育苗及中間培育技術研究”等項目,四次榮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他就是我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丁理法。
1988年從浙江水產學院海水養殖專業畢業后,丁理法就一直從事著海水增養殖技術研究與推廣工作。“我們的工作主要是新品種的引進、示范、推廣和優勢品種、特色品種的育苗與養殖技術研發”,丁理法稱推廣站的這兩大項工作其實密不可分,引進的新品種往往都是具有一定優良性狀的養殖品種,而新品種引進推廣后,要實現規模養殖又需要解決育苗問題。然而,這旁人看來略顯乏味的工作,丁理法卻樂此不疲,并做出了一番成就。
從青蟹到青蛤、鮸魚……
青蟹是浙江、福建、廣東沿海一帶海水養殖主要品種之一,由于自然海區青蟹苗種豐歉不一,致使青蟹養殖業發展受到制約。為了解決這一矛盾,自1996年開始,丁理法就一直致力于青蟹生產性育苗技術的研究工作,并歷經幾年堅持不懈的努力,突破了青蟹生產性育苗的關鍵技術。
解決了青蟹全人工苗種這個國際性難題后,丁理法又將目光瞄準了推廣青蟹人工苗的養殖技術上。他主持完成的“鋸緣青蟹人工苗的中間培育及養殖技術”項目,推廣實施青蟹人工養殖面積3182畝,創產值3380萬元,經濟效益1232萬元,位居國內領先水平。同時,他主持完成的“鋸緣青蟹精養高產技術開發”項目,通過對青蟹秋苗塑膜大棚越冬、人工苗大規格蟹種培育、二茬養殖、低鹽度養殖等技術的系列研究,在國內首次對青蟹養殖進行了全面的總結,形成了一整套大面積高產高效綜合養殖技術,推廣面積5125畝,新增產值5521萬元,經濟效益2048萬元,為省內外廣大青蟹養殖地區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可借鑒的實踐經驗。
其成果已被廣泛應用并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據悉,目前我市青蟹養殖規模達到了1.5萬余畝,年產量2000多噸,年產值1億多元。
從2002年開始,丁理法著手開展青蛤的全人工生產性育苗及中間培育技術研究,通過三年的努力,不斷完善苗種生產的工藝和技術,累計出苗74.57億粒,銷售收入256.87萬元,育苗生產總利潤163.82萬元,從而徹底扭轉了青蛤苗種供應的緊張局面,為全市的青蛤養殖發展提供了苗種保障,同時也為苗種生產企業開發了一個育苗新品種。
除了青蟹、青蛤,近年來,丁理法還向養殖戶推廣了大彈涂魚、鮸魚、可口革囊星蟲、雙齒圍沙蠶等品種的苗種培育及養殖技術。
2004年—2006年,丁理法完成的“大彈涂魚生產性育苗技術研究與規范化養殖示范”項目,被省科技廳專家認為“該項目首次研究了池養大彈涂魚的個體生殖力和生長規律,在大彈涂魚的土池育苗規模、苗種規格、育苗數量和池塘規范化養殖技術等方面處于國內領先”。
他的“雙齒圍沙蠶(一種高級魚餌)土池苗種培育及生態養殖技術開發”,先進實用,可操作性強,解決了養殖戶的育苗養殖技術難題。他從事的“可口革囊星蟲苗種繁育及養殖技術”的研究成果被專家形容為“開國內人工養殖之先河”。他組織開展的“鮸魚規模育苗與示范養殖”也獲得了成功,培育的苗種除滿足當地養殖需要外,還提供給漁業部門用于漁業資源增殖……
從事后應對到事先預防
幾年來,由丁理法撰稿、編導的電視科教片已有11部在省教育臺播出,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信件與電話咨詢絡繹不絕。為配合浙江省“十五”計劃提出的“百萬農民培訓工程”的實施,滿足廣大農民群眾對效益農業新技術的迫切需求,他又主編了《鋸緣青蟹》一書,并在省級以上各類刊物發表了30多篇有較大影響的技術論文,同時指導培訓了大批水產養殖專業技術人員,為水產養殖事業做出了貢獻。
憑借著大量出色的研究成果,去年,剛步入不惑之年的丁理法就幸運地晉升為研究員職稱,“這是我作為一名技術人員所追求的”。雖然現在兼任著部分行政事務,但丁理法流露出更多的還是對水產技術研究與推廣工作的無限熱愛。多年的工作中,令丁理法印象深刻的是2004年那次經歷。當時,不少青蟹養殖戶反映,由于多年連續養殖,出現了青蟹病害高發的態勢。2004年-2006年丁理法參加完成的“青蟹主要疾病的病原生物學及防治技術研究”有效地解決了這一問題。這次是解決了,但下次呢?
這讓丁理法更加領悟到要實現我市水產養殖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轉變養殖生產者的養殖觀念。于是,他提出了推行健康養殖的理念。“簡單來說,就是倡導在日常養殖過程中注重清淤消毒、養護環境,改防治為預防這樣一個理念。”避免之前那種出了問題再想方設法解決的模式。
對于未來,丁理法又有著什么樣的計劃呢?丁理法表示,他今后將在繼續加強水產養殖新技術的研發與推廣的同時,努力實現產業提升,轉變養殖理念,提高養殖產品的質量與效益,“當然,最終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增加農民收入”。目前,丁理法正著手開展“鋸緣青蟹綜合生態養殖創新技術開發與示范”項目的研究,追求“轉變養殖理念,實現青蟹養殖的穩產高效”。
文章來源:《溫嶺日報》2007-10-08
媒體報道二:
不辭長做水產人 ——記省勞動模范、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丁理法
“因為有他,昔日珍貴的花蚶擺上了普通老百姓的餐桌;因為有他,我市的2萬畝圍塘每年凈增效益5000萬元;因為有他,青蟹苗人工繁殖這個國際性難題迎刃而解;也因為有他,‘鋸緣青蟹’走向了世界。”這段動人的宣講詞中描述的“他”正是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丁理法。
他為養殖戶打開增收之門
濱海鎮水產養殖大戶顏春富養殖青蟹已有8年歷史了。剛開始養殖時,他沒有任何經驗,只知道成天圍著養殖塘轉悠,但又看不出個所以然來。蟹苗得病了,他不知道如何對付;冬天到了,他不知道青蟹如何安全過冬;青蟹發生大面積死亡,他更是不知所措,只是欲哭無淚。而去年,他養了100多畝鋸緣青蟹,每畝凈利潤達5000元。
“多虧有了丁理法啊,”顏春富說,“他是三天兩頭往我們養殖戶的塘里趕,看看蟹苗長勢如何,并現場向我們傳授養殖技術。在丁理法的精心指導下,我掌握了全套青蟹養殖技術,養殖規模一年比一年大,效益也越來越好。”
“養殖戶靠天吃飯賺錢不容易,如果自己的工作能使他們增收,我就滿足了。”丁理法這句樸實無華而又發自肺腑的話,至今依然感動著臺州灣的很多水產養殖戶。
對于養殖戶來說,最可怕的事莫過于養殖的水產品發病,一旦大面積發病,養殖戶常常會傾家蕩產。因此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對蝦養殖自暴發全球性的病毒性疾病以來,海水圍塘養殖一度一蹶不振。1992年,丁理法與伙伴們一起進行中國對蝦、長毛對蝦、脊尾對蝦與縊蟶、泥蚶套養的輪養模式試驗,經過3年時間的反復比試實驗,最終使圍塘綜合養殖技術及蝦塘三茬養蝦套養貝類技術的攻關獲得成功。這項處于國內領先地位的技術,榮獲了臺州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現在該技術已經在我市及周邊縣市大面積推廣,為養殖戶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育苗攻關——丁理法的減肥良方
作為珍貴海產品的青蟹,其繁殖歷來都是靠自然來完成的,隨著海水養殖業的發展,天然的青蟹已遠遠無法滿足養殖戶的需求。而青蟹苗的人工繁殖卻是個國際性的難題。正是丁理法用3年的心血,才使這個國際性難題迎刃而解,讓鋸緣青蟹走向了世界。
海產品育苗是一項技術性要求很高的工作,必須時刻觀測苗種的成長情況,既勞力又傷神。1997年,在為期4個月的青蟹培養期里,丁理法天天守在南苗池邊盯著,晚上總要守到11時以后才去休息。這整整4個月中,他吃住都在工棚,沒有回家住過一個晚上,也幾乎沒睡過一個安穩覺。
天道酬勤。1998年8月,鋸緣青蟹人工繁殖技術通過了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鑒定,專家的評價是“總體水平國際先進、國內領先”。該技術榮獲了臺州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然而,由于長期的超負荷工作,丁理法足足瘦了10公斤。“育苗攻關確實不失為一個減肥好方法啊!”丁理法微笑著對記者說,“熟悉我的人只要一看到我明顯便了,就準能猜到我這段時間一定是去搞育苗了。”
為家鄉人民做點什么
1988年,丁理法于浙江水產學院畢業,由于他學習成績優秀,當時領導有意安排他到省海洋水產研究所工作,他卻婉言謝絕了,并執意要回溫嶺。
出身于農民家庭的丁理法,時刻不忘盡自己的能力為農民增收做點什么。10多年來潛心海水養殖技術研究的丁理法,真正達到了“如魚得水”“融會貫通”的境界,幾年來他致力于“可口革囊星蟲苗種繁育、養殖技術研究與推廣”、“深海潛網高產養殖技術開發”、“沙蠶高灘蓄水生態增養殖技術研究與推廣”等等,為養殖戶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近年來,各種榮譽紛紛垂青于這位奮發有為的年輕人,他先后被評為臺州市優秀科技人才、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入選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培養對象,去年還獲得了省勞動模范稱號。
今年春節剛過,許多養殖戶紛紛來找丁理法,希望他能研究推廣赤點石斑魚色養殖人工育苗技術,因為該魚類目前的市場經濟效益非常好,而種苗奇缺。為了不辜負養殖戶的殷切期望,丁理法又開始著手攻擊這一難題,他預計這將需要3年以上時間。
文章來源:《溫嶺日報》2005-3-29
媒體報道三:
水中撈“寶”為了誰
一位水產養殖戶得知丁理法被評為省勞模時,說了這么一句話,“他為我們做了那么多事,他被評上省勞模,這也是我們的心愿。”從這句話中,可以掂量出丁理法在養殖戶心中的份量有多重。
荒涼灘涂苦練功
1988年,丁理法從浙江水產學院畢業,被分配到溫嶺水產養殖公司下齊對蝦育苗廠。
1992年,丁理法與伙伴們一起進行中國對蝦、長毛對蝦、脊尾白蝦與縊蟶、泥蚶套養的輪養模式試驗,3年的風餐露宿,經過反反復復的比試實驗,終于使圍塘綜合養殖技術及蝦塘三茬養蝦套養貝類技術的攻關成功,這一科研成果榮獲臺州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現在這項技術已在溫嶺及周邊縣市大面積推廣。而溫嶺全市的2萬畝圍塘全面推廣了這項技術,每年就凈增效益5000萬元。
此后,丁理法又在溫嶺市海天水產開發公司搞泥蚶苗的培育試驗研究。剛剛建立的溫嶺海天水產開發公司地處偏遠的海角東門村。丁理法他們居住的是石棉瓦搭成的簡易棚,一到下雨天,屋內到處擺上臉盆也無濟于事;到了夏天,烈日炙烤下的屋子簡直就是蒸籠。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丁理法在育苗期的4個月從沒回家住過一天,培育出泥蚶商品苗種4.5億顆,為該公司創利200多萬元,當年該公司跨入了臺州市先進農業龍頭企業行列。這項課題的研究成功,也為當地日益發展壯大的水產養殖隊伍解決了種苗問題。
潛心攻克大難題
青蟹苗的人工繁殖是個國際性難題。1996年,溫嶺市水產海洋局迎難而上,成立了“鋸緣青蟹生產性育苗”課題組。
時任溫嶺市松門鎮漁技員的丁理法,已是小有名氣的水產養殖技術行家,于是就被委以重任,擔綱這項課題的研究。溫嶺市龍王水產有限公司作為試驗單位承接了這個項目。
在4至8月份的青蟹培養期,丁理法4個月天天守在育苗池邊盯著,晚上總是守到11時以后才睡覺。為了不影響投料、觀察,丁理法睡下時都要用BP機定時,因為心里總是牽掛著那些嬌貴的青蟹苗,結果每次總是不到BP機響起,他就醒了。
當時的龍王公司是一家投資70萬元卻有60萬負債額的民營農業企業,公司老總徐筱初父子把所有的希望都傾注在這個項目上。深知公司生存不易的丁理法和廣大員工同甘共苦,一起共渡難關。
其實,物質生活上的困難還算不上什么,精神上的壓力更讓丁理法不敢有絲毫的松懈,組織上的期待、公司的命運、青蟹養殖事業的前景,無不與自己的工作息息相通。用丁理法自己的話說,這輩子從沒這樣苦過。
為了青蟹的育苗事業,丁理法已無法顧及自己的家了。那年,5歲的兒子患支氣管炎非常嚴重,低燒不退,天天吊瓶吃中藥都無濟于事。而這期間,作為爸爸的他,卻無暇顧上給兒子喂上一口藥。后來家人打聽到無錫有家醫院治支氣管炎有特效,丁理法千叮嚀萬囑咐將育苗事情交待給助手后,才動身把兒子送到無錫治療,送到后又匆忙趕回育苗場,留下妻子在那兒照顧兒子。后來,妻子為了全力以赴支持丈夫的工作,干脆停薪留職全身心照顧這個家。對家人的這份愧疚,丁理法只能悄悄地收起深深地藏在心中。
天道酬勤,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經過一年多沒日沒夜的反復實驗,丁理法的青蟹生產性育苗終于獲得成功。1998年8月,通過了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鑒定。專家的評價是“總體水平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當年該項技術榮獲溫嶺市、臺州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此時已走出困境的徐筱初父子深懷敬意地拿出5000元錢給丁理法補補身子,可丁理法說什么也不肯收,徐筱初就把錢悄悄放入丁理法的包中,丁理法發現后又送了回來,徐筱初換個方式又送回來。幾次的推讓,徐筱初還是拗不過丁理法,只得把錢收了回來。
服務形式更拓寬
鋸緣青蟹生產性育苗的成功,并沒有讓丁理法沾沾自喜。他發現青蟹是我省海水養殖的優勢主導產品,過去大多采用粗放養殖,養殖的技術含量低,產量不高。為了改變這種現狀,1999年初,在臺州市水產局的大力支持下,丁理法又向省海洋漁業局申請了“鋸緣青蟹人工苗的中間培養及養殖技術”項目。通過兩年的實施,他培育出了III期稚蟹575萬只,推廣實施青蟹人工養殖面積3182畝,創產值3380萬元,經濟效益1232萬元。該項目獲得了農業部農牧漁業豐收獎一等獎。緊接著,他又主持完成了省級攻關項目“鋸緣青蟹精養高產技術開發”,通過多項對比試驗,在國內首次對青蟹養殖進行了全面總結,形成了一整套大面積高產高效綜合養殖技術,為溫嶺及省內外廣大青蟹養殖地區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踐經驗。
經過多年潛心研究與推廣海水增養殖技術,丁理法工作起來真可謂是“如魚得水”。幾年來他又致力于“可口革囊星蟲苗種繁育、養殖技術研究與推廣”、“青蛤全人工育苗技術與示范推廣”、“深海潛網高產養殖技術開發”、“沙蠶高灘蓄水生態增養殖技術研究與推廣”、“臺灣東風螺苗種的培育”等高效益水產品的攻關,為養殖戶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去年10月,他指導龍王水產公司在溫嶺首次培育成功了黑鮸魚苗種,這一項不僅為該公司獲利20多萬元,而且為全市的黑鮸魚推廣養殖提供了苗種保障。
育苗技術試驗成功了,如何把這些先進的技術推而廣之,讓更多的養殖戶受益,這是共產黨員丁理法最強烈的愿望,為此他先后在各級刊物發表了50多篇學術論文和應用技術論文;編導了9部電視科教片在省教育臺播出。為配合省“十五”計劃提出的“百萬農民培訓工程”,滿足廣大農民對效益農業新技術的迫切要求,他又主編了科普讀物《鋸緣青蟹》一書。
近年來,各種榮譽也紛紛垂青于這位奮發有為的年輕人,丁理法先后被評為臺州市優秀科技人才、專業技術拔尖人才、臺州市“21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培養對象,入選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培養對象。丁理法成功了,溫嶺的水產養殖業也出名了。溫嶺市內外養殖戶的求助電話不絕于耳;寧波大學、廈門大學、新加坡畜牧局的博士等尋求技術合作的也紛紛上門來了。面對掌聲、榮譽,丁理法心平如鏡,他只是一心想著如何讓養殖戶更快地致富。
2005年12月16日
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新人物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實現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