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信息:
舒躍龍——衛生部流感防治專家,男,1970年3月出生,研究員,現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副所長。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98年獲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專業博士學位。
1998年9月赴美國留學,分別在Mount Sina Medical School和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做博士后。
2002年2月作為病毒病所人才引進回國。
社會兼職:
1. 國家流感中心主任。
2. 兼任亞太流感委員會委員及衛生部流感防治專家組專家。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流感/禽流感分子病毒學、致病機制以及新型疫苗和檢測方法的研究。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病毒學研究所,94J-15-2-003新型系列病毒載體的研制和應用,1999年。
論文專著:
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共發表學術論文發表文章60余篇,其中SCI文章11篇。
發表論文:
1. A/H5禽流感病毒Dot-ELISA快速診斷試劑盒實驗室評價及應用 高榮保; 高燕; 王敏; 段淑敏; 舒躍龍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國家流感中心 【中國會議】新發和再發傳染病防治熱點研討會論文集 2011-12-01
2. 禽流感病毒H5N1實驗室檢測診斷系統的建立和應用 舒躍龍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會議】第一屆國際臨床病毒學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 2007-10-01
3. 禽流感病毒H5N1實驗室檢測診斷系統的建立和應用 舒躍龍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會議】第一屆國際臨床病毒學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 2007-10-01
4. 流感病毒H3N2血凝素基因和神經氨酸酶基因在大腸桿菌中的表達 張燁; 于在江; 黃捷勤; 唐啟慧; 陳禹保; 辛麗; 陳永坤; 舒躍龍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北京標凱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中亞國瑞生物經濟研究所 【期刊】生物技術通報 2011-01-26
5. 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小鼠致死模型的建立 朱云; 劉麗琦; 周劍芳; 朱聞斐; 秦堃; 于在江; 王大燕; 趙翔; 李希妍; 藍雨; 舒躍龍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病毒基因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期刊】病毒學報 2011-03-15
6. 人群預存免疫力是2009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表現溫和的重要原因 王大燕; 舒躍龍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病毒基因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期刊】病毒學報 2011-05-15
7. 流感病毒樣顆粒疫苗研究進展 張立霞; 于在江; 周劍芳; 舒躍龍 世界衛生組織流感參比和研究合作中心病毒基因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期刊】病毒學報 2011-08-09 16:10
8. 2009-2010年中國內地甲型H1N1流感確診病例流行特征分析 徐翠玲; 孫閃華; 張彥平; 史景紅; 向妮娟; 汪立杰; 袁帆; 陳敏; 陳濤; 楊靜; 楊麗梅; 楊道威; 徐鵬; 張洋; 李培龍; 趙勇; 樊春祥; 趙慶龍; 宗俊; 王世文; 舒躍龍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與應急辦公室;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結核中心;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 吉林省四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防制科; 吉林省吉林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科;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中心; 吉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科; 江西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所 【期刊】疾病監測 2011-10-30
9. 基于顏色判定的環介導逆轉錄等溫擴增技術檢測人甲型H1N1流感病毒基因 聶凱; 王大燕; 秦萌; 高榮保; 王淼; 鄒淑梅; 韓峰; 趙翔; 李希妍; 舒躍龍; 馬學軍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病毒基因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期刊】病毒學報 2010-03-15
10. 同時檢測新甲型H1N1及人季節性H1N1和H3N2流感病毒的單管多重熒光定量PCR方法 秦萌; 王大燕; 黃芳; 聶凱; 曲梅; 王淼; 韓峰; 趙翔; 成艷輝; 舒躍龍; 馬學軍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病毒基因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地方病控制所 【期刊】病毒學報 2010-03-15
11. 甲型H5N1流感病毒M2與HA雙基因載體疫苗在小鼠體內的免疫學評價 郭建強; 姚立紅; 陳愛珺; 徐一; 劉曉宇; 舒躍龍; 張智清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病毒基因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流感中心 【期刊】生物工程學報 2010-05-25
12. 流感病毒M2蛋白胞外區與銅綠假單胞菌外毒素A融合蛋白的表達及其免疫原性研究 徐一; 姚立紅; 陳愛珺; 郭建強; 劉曉宇; 薄洪; 劉麗琦; 舒躍龍; 張智清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病毒基因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流感中心 【期刊】病毒學報 2010-05-15
13. 表達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安徽株)結構基因的DNA疫苗在小鼠中誘導的免疫應答分析 王文; 陳紅; 譚文杰; 鄧瑤; 王敏; 劉源; 殷霄; 張柯; 管潔; 周劍芳; 舒躍龍; 阮力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基因工程重點實驗室 【期刊】病毒學報 2010-05-15
14. 2005-2009年中國人禽流感(H5N1)病例流行病學特征分析 向妮娟; 周蕾; 懷揚; 彭質斌; 馮錄召; 廖巧紅; 李中杰; 徐翠玲; 鄭建東; 周航; 馮云霞; 賀娜雅; 葉敏; 舒躍龍; 余宏杰; 馮子健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與應急處理辦公室;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國家流感中心 【期刊】實用預防醫學 2010-06-25
15. 共表達甲型流感病毒M1和HA雙基因的重組腺病毒的構建及鑒定 郭建強; 姚立紅; 陳愛珺; 徐一; 賈潤清; 薄洪; 董婕; 周劍芳; 舒躍龍; 張智清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病毒基因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流感中心 【期刊】病毒學報 2009-03-15
16. 1968年香港流感(H3N2)病原學概述 杜寧; 楊霄星; 藍雨; 溫樂英; 李曉丹; 高榮保; 郭元吉; 李德新; 舒躍龍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病毒基因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期刊】病毒學報 2009-05-15
17. 豬流感病原學概述 杜寧; 楊霄星; 王敏; 藍雨; 楊磊; 成艷輝; 劉麗琦; 陳永坤; 郭元吉; 李德新; 舒躍龍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病毒基因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期刊】病毒學報 2009-05-15
18. 甲型H1N1流感病毒快速核酸檢測技術的建立 王大燕; 高榮保; 李曉丹; 王偉; 溫樂英; 鄒淑梅; 藍雨; 楊磊; 郭俊峰; 李希研; 趙翔; 李梓; 曾玉紅; 成艷輝; 譚敏菊; 李鑫婉; 郭元吉; 李德新; 舒躍龍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病毒基因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期刊】病毒學報 2009-05-15
19. 1977年俄羅斯流感的流行病學概述 高燕; 孫閃華; 劉微; 姚媛媛; 白天; 李希妍; 徐翠玲; 郭元吉; 李德新; 舒躍龍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病毒基因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期刊】病毒學報 2009-05-15
20. 1968年流感大流行的流行病學概述 袁帆; 藍雨; 郭俊峰; 李鑫婉; 譚敏菊; 郭元吉; 李德新; 舒躍龍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病毒基因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期刊】病毒學報 2009-05-15
21. 中國內地首例確診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實驗室檢測 王偉; 潘明; 常國輝; 李曉丹; 李天舒; 秦成峰; 賈娜; 溫樂英; 高榮保; 童文彬; 何樹森; 王大燕; 郭俊峰; 藍雨; 楊磊; 趙翔; 李希研; 李梓; 鄒淑梅; 祝慶余; 郭元吉; 曹務春; 李德新; 舒躍龍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病毒基因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四川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 【期刊】病毒學報 2009-05-15
22. 1977年俄羅斯流感(H1N1)病原學概述 周劍芳; 楊磊; 藍雨; 李梓; 趙翔; 王敏; 郭元吉; 李德新; 舒躍龍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病毒基因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期刊】病毒學報 2009-05-15
23. 1957年亞洲流感(H2N2)病原學概述 杜寧; 楊霄星; 楊磊; 曾玉紅; 鄒淑梅; 薄洪; 郭元吉; 李德新; 舒躍龍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病毒基因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期刊】病毒學報 2009-05-15
24. 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H1N1)病原學概述 周劍芳; 楊磊; 藍雨; 李梓; 趙翔; 王敏; 郭元吉; 李德新; 舒躍龍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病毒基因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期刊】病毒學報 2009-05-15
25. 1957年流感大流行的流行病學概述 隋竑弢; 楊麗梅; 王偉; 辛麗; 董麗波; 黃維娟; 隗合江; 徐翠玲; 郭元吉; 李德新; 舒躍龍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病毒基因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期刊】病毒學報 2009-05-15
26. 1918年流感大流行的流行病學概述 徐翠玲; 楊磊; 溫樂英; 張燁; 董婕; 郭元吉; 李德新; 舒躍龍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病毒基因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期刊】病毒學報 2009-05-15
27. 含有人H5N1流感病毒NA基因的重組腺病毒候選疫苗株在小鼠體內誘發細胞免疫反應 馬晶; 張曉光; 陳紅; 李魁彪; 張曉梅; 張柯; 楊亮; 徐紅; 舒躍龍; 譚文杰; 曾毅 北京工業大學生命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病毒基因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期刊】病毒學報 2009-09-15
28. 2009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病原學概述 杜寧; 王大燕; 舒躍龍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病毒基因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期刊】病毒學報 2009-11-15
29. 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單抗雜交瘤細胞株的制備與初步鑒定 王慧娟; 張陵林; 周為民; 譚文杰; 許洪林; 王文玲; 周劍芳; 舒躍龍; 阮力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病毒基因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生物醫藥集團公司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 【期刊】生物技術通訊 2010-01-30
30. Vero細胞流感疫苗應用前景 吳少慧; 舒躍龍 遼寧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沈陽 【期刊】病毒學報 2006-01-30
31. 四川省一起伴中毒性休克綜合征的人感染豬鏈球菌2型暴發 楊維中; 余宏杰; 景懷琦; 徐建國; 陳志海; 祝小平; 汪華; 劉學成; 王世文; 劉倫光; 祖榮強; 羅隆澤; 向妮娟; 劉紅露; 鐘文君; 劉莉; 孟玲; 袁珩; 高永軍; 杜化茂; 歐陽賓; 葉長蕓; 金冬; 呂強; 崔志剛; 黃燕; 張守印; 安向東; 黃婷; 周興余; 馮燎; 龐啟迪; 舒躍龍; 王宇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 北京地壇醫院; 四川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現場流行病學培訓項目;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期刊】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06-03-10
32. 中國大陸首例人感染禽流感病毒(H5N1)的調查與確認 余宏杰; 陳裕旭; 舒躍龍; 李俊華; 高占成; 胡世雄; 董捷; 張紅; 向妮娟; 張燁; 胡英惠; 徐翠玲; 高立冬; 王敏; 李中杰; 周蕾; 劉志濤; 李德新; 王茂武; 王子軍; 王宇; 楊維中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北京兒童醫院 【期刊】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06-04-10
33. 一例孕婦感染禽流感病毒(H5N1)死亡的調查 李群; 藍雨; 徐翠玲; 柳燕; 吳同生; 溫樂英; 向妮娟; 張燁; 吳家兵; 董捷; 熊傳龍; 徐曉玲; 胡萬富; 李中杰; 胡岱霖; 周蕾; 馬明英; 劉志濤; 劉旭祥; 劉麗萍; 王俊; 胡守奎; 何軍; 王勇; 李賢相; 吳福清; 舒躍龍; 王茂武; 王子軍; 楊維中; 王宇; 余宏杰 安徽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安徽省銅陵市人民醫院;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中國現場流行病學培訓項目; 安徽省立醫院; 銅凌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安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安慶市樅陽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 【期刊】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06-04-10
34. 單擴溶血技術在禽H5N1流感診斷中的應用 郭元吉; 王敏; 張燁; 董婕; 溫樂英; 郭俊峰; 李梓; 楊維中; 余宏杰; 舒躍龍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流感研究室;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流感研究室;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期刊】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志 2006-06-30
35. 2004—2005年中國B型流感病毒抗原性及基因特性研究 張燁; 溫樂英; 趙翔; 李梓; 郭俊峰; 徐翠玲; 王敏; 余宏杰; 楊維中; 郭元吉; 舒躍龍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國家流感中心 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國家流感中心; 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急辦 【期刊】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志 2006-06-30
36. 2004—2005年中國A(H1N亞型流感病毒抗原性及基因特性研究 徐翠玲; 向妮娟; 張燁; 溫樂英; 趙翔; 李梓; 郭俊峰; 王敏; 余宏杰; 楊維中; 郭元吉; 舒躍龍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國家流感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國家流感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急辦 【期刊】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志 2006-06-30
37. 流感病毒的反向遺傳學研究進展 程從升; 舒躍龍; 張智清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北京 【期刊】病毒學報 2007-01-15
38. 一種敏感的H5禽流感病毒血凝抑制試驗方法 舒躍龍; 王敏; 張燁; 李梓; 郭俊峰; 郭元吉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國家流感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國家流感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 【期刊】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2007-04-20
39. 1995~2005年中國H3N2亞型人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變異與流行相關性研究 董麗波; 張燁; 溫樂英; 趙翔; 黃維娟; 藍雨; 郭俊峰; 李梓; 王敏; 董婕; 郭元吉; 舒躍龍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國家流感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國家流感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國家流感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 北京 【期刊】病毒學報 2007-09-15
40. 1996~2005年中國H3N2亞型人流感病毒神經氨酸酶基因特性分析 黃維娟; 董麗波; 張燁; 溫樂英; 趙翔; 黎滿香; 郭俊峰; 藍雨; 李梓; 王敏; 董婕; 郭元吉; 舒躍龍 湖南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國家流感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國家流感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國家流感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 長沙 【期刊】病毒學報 2007-09-15
41. 1981~2005年中國H1N1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的HA1演變特征 張家淮; 徐紅; 張燁; 趙翔; 郭俊峰; 藍雨; 舒躍龍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國家流感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國家流感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國家流感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 北京 【期刊】病毒學報 2007-09-15
42. 人H5N1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DNA疫苗的構建及其免疫原性研究 郇麗芳; 姚立紅; 陳愛珺; 程從升; 賈潤清; 田青; 薄洪; 郭建強; 王敏; 舒躍龍; 張智清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北京 【期刊】病毒學報 2007-09-15
43. 2006年中國流感病毒抗原性及基因特性研究 張燁; 趙翔; 郭峻峰; 隗合江; 成艷輝; 李鑫婉; 徐翠玲; 郭元吉; 舒躍龍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國家流感中心; 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 【期刊】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志 2007-12-31
44. 2005~2006年湖南省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實驗室診斷及病毒基因特性研究 黃一偉; 李梓; 張紅; 劉運芝; 溫樂英; 李俊華; 高立冬; 趙新生; 李中杰; 陳碧云; 藍雨; 周蕾; 舒躍龍 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長沙 【期刊】病毒學報 2007-11-15
45. 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安徽株HA、M2蛋白雙順反子表達載體的構建及表達研究 劉源; 張柯; 譚文杰; 王慧娟; 舒躍龍; 胡桂學; 阮力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病毒病應急技術中心; 吉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國家流感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 【期刊】病毒學報 2008-11-15
46. 2006年人禽流感H_5N_1毒株PA基因特性、變異和進化 黃平; 方苓; 莫艷玲; 舒躍龍; 李暉; 鄒麗容; 柯昌文; 陳秋霞; 俞守義 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廣東省應急病原學檢測重點實驗室;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熱帶醫學學院流行病學系 【期刊】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 2008-12-15
47. 密碼子優化的人H5N1流感病毒HA基因在哺乳動物細胞中獲得高效表達 李魁彪; 張曉光; 馬晶; 賈曉俊; 王敏; 董婕; 張曉梅; 徐紅; 舒躍龍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國家流感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腫瘤病毒室; 北京工業大學生命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國家流感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國家流感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 北京 【期刊】病毒學報 2008-03-15
48. 假病毒的最新應用研究進展 張玉松; 王大燕; 徐紅; 舒躍龍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國家流感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 【期刊】醫學研究雜志 2008-06-15
49. 人源中和性抗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基因工程全抗體的研制 孫麗娜; 劉琴芝; 王敏; 李川; 李梓; 胡曉芬; 朱莉莉; 李群; 王世文; 舒躍龍; 梁米芳; 李德新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 安徽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 北京 【期刊】病毒學報 2008-05-15
50. 中國流感監測網絡發展概況 黃維娟; 董婕; 舒躍龍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期刊】疾病監測 2008-08-30
51. 不同型別重組人干擾素在細胞培養上抗SARS病毒的研究 段招軍; 張麗蘭; 謝志萍; 喻志愛; 張麗萍; 張濱; 劉永清; 王健偉; 李武平; 張成海; 馬學軍; 舒躍龍; 段淑敏; 李德新; 侯云德 病毒生物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金迪克生物技術研究所; 北京遠策藥業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期刊】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志 2003-09-30
52. 豬在禽H9N2亞型流感病毒感染人中的作用 郭元吉; 溫樂英; 張燁; 王敏; 郭俊峰; 李梓;舒躍龍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流感研究室;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流感研究室 【期刊】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志 2005-06-30
53. 云南省2004年流感流行情況分析 張燁; 徐聞; 趙群; 溫樂英; 王敏; 白優昌; 寧得明; 蔣立; 秦明芳; 羅春蕊; 郭俊峰; 李梓; 郭元吉; 舒躍龍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流感室; 云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流感室 【期刊】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2005-08-20
54. 提高我國流行性感冒監測能力的對策研究 張靜; 施國慶; 舒躍龍; 楊維中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與應急處理辦公室;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現場流行病學培訓項目第三期學員班;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與應急處理辦公室 北京 【期刊】中國計劃免疫 2005-10-20
55. 兩株京科豬H1 N1亞型流感病毒內部基因來源的研究 郭元吉; 溫樂英; 張燁; 王敏; 郭俊峰; 李梓; 舒躍龍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流感研究室;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流感研究室 【期刊】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志 2005-12-30
56. 2004年中國甲3亞型流感病毒(H3N2)抗原性及基因特性研究 舒躍龍; 張燁; 溫樂英; 李梓; 郭俊峰; 王敏; 余宏杰; 楊維中; 郭元吉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流感室;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流感室;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急辦 【期刊】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志 2005-12-30
57. 采用基因微陣列技術對常見呼吸道病毒進行檢測的初步研究 孫梅生; 王征; 周蕊; 馬學軍; 舒躍龍; 侯云德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病毒生物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金迪克生物技術研究所;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北京 【期刊】病毒學報 2005-11-20
58. 流感大流行的威脅及中國的應對 余宏杰; 舒躍龍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與應急處理辦公室;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中國 【期刊】疾病監測 2005-10-30
59. 人源中和性抗禽流感病毒H5N1基因工程抗體 梁米芳; 孫麗娜; 李德新; 舒躍龍; 劉琴芝; 李川; 張全福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中國專利】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2007-12-26
60. 流感/人禽流感病毒檢測基因芯片及制作方法和應用 賈菲; 高榮保; 舒躍龍; 劉宏生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遼寧大學 【中國專利】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遼寧大學 2009-03-25
61. 人源抗H5N1血凝素蛋白廣譜中和性抗體及其應用 梁米芳; 孫麗娜; 李德新; 舒躍龍; 劉琴芝; 李川; 張全福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中國專利】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2009-09-23
62. 一種人源中和性抗禽流感病毒H5N1基因工程抗體 梁米芳; 孫麗娜; 李德新; 舒躍龍; 劉琴芝; 李川; 張全福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中國專利】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2009-09-23
63. 流感病毒rRT-PCR檢測引物和探針及檢測流感病毒的方法 高榮保; 舒躍龍; 溫樂英; 李曉丹; 王大燕; 王偉; 李德新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中國專利】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2009-10-21
64. 流感病毒RT-PCR檢測引物及檢測流感病毒的方法 王偉; 舒躍龍; 溫樂英; 李曉丹; 高榮保; 王大燕; 李德新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中國專利】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2009-10-21
65. 一種甲型H1N1流感病毒RNA檢測試劑盒 王大燕; 高榮寶; 溫樂英; 舒躍龍; 李德新; 董小平; 閆寶山; 曹健榮; 張誌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北京金豪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專利】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北京金豪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2010-01-27
66. 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表位肽和抗它們的單克隆抗體及其應用 何維; 李崢; 舒躍龍; 馬馳; 崔蓮仙 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中國專利】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2010-11-17
67. 通過模型預測流感抗原的方法及應用 舒躍龍; 蔣太交; 杜向軍; 藍雨; 吳愛平; 董麗波; 張燁; 王大燕; 彭友松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中國專利】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2010-09-29
68. 基于顏色的環介導逆轉錄等溫擴增技術檢測人甲型H1N1流感病毒基因 馬學軍; 舒躍龍; 董小平; 李德新; 聶凱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中國專利】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2010-12-01
69. 多重熒光定量RT-PCR同時檢測新甲型H1N1及人季節性H1N1和H3N2流感病毒 馬學軍; 秦萌; 舒躍龍; 董小平; 李德新; 聶凱; 王淼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中國專利】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2011-06-08
榮譽獎勵:
1. 1998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2. 1999年獲得衛生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
3. 2007年獲得中華預防醫學會科技二等獎1項。
4. 2009年獲全國衛生應急先進個人,全國醫藥衛生系統先進個人。
5. 2010年1月獲第十一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6. 2010年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媒體報道:
央視新聞會客廳5月18日播出《首株甲型H1N1病毒成功分離--專訪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副所長舒躍龍》以下為節目實錄:
李小萌:舒所長,我們知道內地的第一株病毒已經成功分離出來了,這個病毒的獲得,意義在哪兒?
舒躍龍:我想這個病毒的獲得應該有兩個方面的意義,一個是對我們中國來說,因為我們確實以前沒有病毒,也沒有病理,但是不幸的是我們有了輸入性的病例,我們有了輸入性的病例,我們就想知道這個病毒是不是和國外的是一致的,和他們有沒有區別,所以我們就需要得到這個病毒。
我們拿到這個病毒之后,昨天晚上經過一天的工作,對這個病毒的基因序列進行了測定,通過比較發現,這個病毒和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等國家分離的病毒基本一致,可以認為這個輸入性病例確實從美國回來之后,由同樣的病毒所引起的這樣一個病例,這是一個意義。第二個意義,我想是這個病毒分離之后,可以為我國以后的科學家檢測方法的建立、改進、疫苗的相關研究、病原學的相關研究都會提供材料。
李小萌:那是不是像之前說的,只要拿到了有效的毒株,三四個月疫苗就可以生產出來了?那就是說從現在算應該在三四個月我們就有疫苗了?
舒躍龍:疫苗的生產,疫苗的毒株和簡單從一個病人身上分離出的病毒還是有區別的,因為疫苗株還是經過非常復雜的工藝的培育才成為疫苗廠家用來生產這樣的種子株,現在主要這個種子株是由美國CDC等一些國家的實驗室,因為4月份的時候美國就有這個病毒,所以他們又分離的病毒已經在培育的過程,美國CDC宣布了大概在今年5月底的時候可以為所有的疫苗廠家提供這個疫苗種子株,我想這個就會等著他們的種子株宣布之后,包括中國的疫苗廠家在內,他們也會很快獲得這個種子株,開始疫苗的生產,應該是我們這個病毒,目前我們還沒有計劃要拿這個病毒來再做疫苗株。
李小萌:我知道除了像四川的第一個病例身上獲得了樣本,在這兒進行病毒分離之外,山東的、北京的確診患者身上的樣本也陸續送到這兒來進行病毒分離,為什么要不斷地做這個工作呢?
舒躍龍:你這個問題其實提得非常好,已經很專業了,為什么要不斷地分離這個病毒?其實我們現在擔心的,大家擔心的就是擔心這個病毒會變化,病毒變化我們怎么知道呢?就是要通過不斷地分離病毒,不斷對它的序列進行測定,通過這么一個過程,我們才要可能發現它這個病毒會不會變,就是剛才我跟你所說的一樣,我們通過這個病毒發現,它其實和美國、加拿大流行的病毒沒有大改變,也它是一個病毒,或者一類病毒,既然這個病毒傳到了中國,我們還沒有發現這個病毒發生了變異,但是我們不能保證這個病毒到了中國之后不會發生變異,包括世界上其它國家,所以我們需要不斷地來分離病毒,來檢測這種病毒的序列,來發現它可能變異的地方。
李小萌:這個病毒的變異有哪些可能性呢?
舒躍龍:簡單說,理論上說兩種可能性都存在,一種就是這種病毒如果和我們其它的流感病毒發展重配,再產生一種新的病毒,這是一種可能變異的方式。另外一種變異的方式就是它自己不斷地累積突變,因為流感病毒也不斷基因突變這樣一個自然規律,所以這個病毒可能會自己不斷在人群里流行,然后又不斷地變,使這個病毒變得和現在不一樣,這是可能這個病毒兩種可能性,所以現在我們不清楚它要往哪個方向變,或者變得怎么樣,這也是全球的科學家都一致認為,每個地方都應該對這個病毒要進行監測,監測的手段就是剛才我所說的要分離病毒,測定病毒的序列,分析它的生物學的特性。
李小萌:大家也都通過新聞了解到,像日本已經出現了非輸入性的病例,確診病例出現,從輸入性到非輸入性這種發展過程當中,人為的因素可以去干預嗎?
舒躍龍:人為的因素是可以干預的,所謂干預是什么呢?就是我們可以延緩它的時間,日本的這個例子說得很清楚,它開始只有四例,全是輸入性的病例,過一段時間之后,昨天的新聞里面報道了他們有這種非輸入性的病例,那說明不是說這四例非輸入性病例發生之后,馬上在國內就有了所謂的我們說第二代、第三代病例,說明當時他們采取的措施確實延緩了這個過程。
李小萌:那是不是說必然會出現非輸入性的病例越來越多這樣的現象?
舒躍龍:從理論上說應該是的,因為流感病毒這種特點,最近大家也會看得很清楚,它有一些不同于其它病毒的特點,比如沒有癥狀的人也具有傳染性,在發病前就可以具有傳染性,有些癥狀非常輕,是我們的監測系統所監測不到的,這些特點都決定了我們剛才說的這些檢驗檢疫、醫學觀察、隔離病人、發現病人,這些技術手段的難度很大,所以可能會導致我們在我們監測不到的情況之下,發生這種所謂的第二代、第三代病例。
李小萌:如果說都是輸入性病例,只要把各種口岸把住的,還覺得會讓人比較安心,如果已經開始出現非輸入性,這監控網絡怎么去布控呢?
舒躍龍:是的,這個可能是隨著不同的階段,采取的重點是不一樣的,在開始只有輸入性病例的時候,對所有的國家都是這樣,沒有本國發生病例的情況下,輸入性病例,這個階段它的工作重點應該是如何組織輸入性病例的輸入,或者輸入性病例來了之后,怎么能夠及時地發現它,這個就是通過我們說的檢驗檢疫,還包括這個病例的及時隔離,對密切接觸者及時的醫學觀察。但是如果出現像美國現在這樣的情況,它是無法對這種個人的病例進行隔離,來達到預防的目的,這個時候的工作重點應該轉向什么?對這個病毒的監測,什么意思?因為已經在人群中廣泛傳播的時候,這個工作重點應該是如何監測這個病毒的變化情況,包括它的耐藥性變化情況等等,這個是要通過監測網絡來實現的,而不是靠病例的發現來實現的,也就是說從剛開始階段,輸入性病例這個階段的時候,從病例發現作為重點,要轉向以這種監測系統作為重點的這樣一個工作的措施,這就是依賴于這個監測網絡,怎么能夠及時地發現這種病毒的變異。
李小萌:像這次的三個輸入性病例,他們都在機場順利地通過了體溫檢測,是不是說明僅僅是體溫檢測在這個口岸已經不足夠了,還會增加新的措施嗎?
舒躍龍:現在看來,體溫檢測確實存在了漏洞,這是大家都看到的,應該要采取更多措施,比如說我從今天聽到的新聞里邊,比如我們檢驗檢疫部門已經要求,第一,要求人家告知你這期間旅行的計劃,要告知你具體的聯系方式,有癥狀之后馬上進行報告,這些都是對在現場如果沒有發現,后面的一些補救措施,希望每個人如果在現場沒有發病的情況之下,后面你發病了,能夠及時和檢驗檢疫部門或者疾控部 門聯系這樣一個補救措施。
李小萌:不管是從境外入境還是本地的居民,在什么樣的情況下應該主動向醫療部門去申報自己的情況?
舒躍龍:我覺得在目前情況之下,無論是誰,一定要如實地填報你的健康申報卡,特別是如果你自己確實有癥狀,一定要如實申報。
李小萌:你如果是本地居民呢?如果現在我也哪兒也沒去過,也沒去過疫區,但是有發燒的癥狀,我可不可以還可以正常地區活動?
舒躍龍:沒有旅行時,如果出現癥狀,發燒的這種病人,我覺得你是不是這個甲型H1N1的流感,還是其它的呼吸道感染,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第一我覺得自己應該遠離人群多的地方,這樣避免把這種無論是什么傳染病,帶給別的人,我個人建議最好的措施應該是癥狀不重的情況之下,應該實施居家的休息,如果癥狀很重,應該及時就醫,并且告知你的醫生。
李小萌:到什么樣的程度就屬于癥狀重了,必須去醫院呢?比如溫度有一個標準嗎?其它的身體癥狀。
舒躍龍:我想還是主要依賴于每個人的感覺,你要是高燒,你肯定要去醫院,因為高燒的情況下,你就不能靠你自己的休息能解決問題,但是如果只是很輕微的,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情況,只是可能有點不舒服,這樣你居家休息也是可以的。
李小萌:但是現在醫院也并不會對每一個發熱的病人都進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排查對不對?這會不會出現漏洞?
舒躍龍:這個肯定會出現漏洞,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目前階段,我們都是輸入性病例,剛才所談到的我們在口岸這些,我們要發現他,但是如果中國的情況在以后變成像日本甚至像美國這樣的情況,我們的工作重點可能就不是以發現這個個案作為目的了,可能就是你所說的漏洞就不是一種漏洞,但是在目前階段,我們的醫療部門其實它已經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說詢問你是不是有這種外出旅行史,我們這個病例的發現里面大家也可以看到,始終都是醫生或者他主動告訴醫生他是從哪個國家來的。
李小萌:現在大家還有一個非常關心的問題,主要用于治療甲型H1N1流感的達菲抗病毒藥物,有傳說流感病毒已經對它抗藥了,如果真是這樣,我們是不是就更加困難一點了?
舒躍龍:目前甲型H1N1流感,對達菲來說還是敏感的,通過我們這次剛剛測定的這株病毒的分析結果也表明,這個病毒對達菲類的藥物還是敏感的,它對這種金剛丸、金剛乙胺類的藥物是耐藥,但是對達菲類的藥物仍然是敏感的。你剛才說這句話可能是中間可能有一點混淆,因為在這個流感出現之前,甲型H1N1流感出現之前,在歐美的一些發達國家,特別在歐洲地區,是在人群里面已經流行的H1N1,我們稱之為季節性流感H1N1,它對達菲類的耐藥非常高,甚至達到了百分之百,因為都叫H1N1,我的理解是不是這里面有一定的誤會。
李小萌:就是現在這個甲型H1N1流感,達菲還是可以治它的?
舒躍龍:是。
李小萌:現在我們也知道各種防控措施隨著時間的推移在變化,比如剛開始有從疫區來的飛機,發現有疑似病人或者確診病人的時候,全飛機都要排查,都要進行醫學觀察,現在已經發展成為前三排、后三排,縮小隔離觀察的范圍,為什么會這樣發展變化?
舒躍龍:這個對密切接觸者的判斷,或者對密切接觸者的條件的判斷,這個是屬于不同研究階段或者這個疫情不同的形勢我們來制定的,從一開始到現在,我想反應的一個問題是,我們對它的了解會越來越多了,也許可能將來我們對這個傳染病的了解更多的情況之下,可能這種密切接觸者的處理、隔離或者其它的措施還會有其它的改變,我個人的理解是認為,由于這個疫情的發展,人們對它了解越來越多。
李小萌:現在進行醫學觀察的范圍在縮小,是說明疫情變簡單了嗎?應該也不是這樣。
舒躍龍:我覺得這個所謂的密切接觸者的醫學觀察或者隔離采取的措施是哪一些人,這個條件的判定,跟疫情本身這種全球疫情整個的發展態勢沒有必然的關系,主要是考慮到這個病毒的傳染性,這個病毒的傳播能力,這種病毒的傳播方式,這些方面的因素綜合考慮,當然我們還考慮到,我們做檢疫或者做疾病預防控制重要的目的還是讓大家生活得更方便,而不是說讓大家不方便,所以綜合各種因素來考慮,我們把它有限的這么一個措施,我覺得應該是綜合考慮的一個結果。
李小萌:從2003年SARS之后,中國的疾病的防控網絡建立起來到現在六年,正在接受一個全新的檢驗,您覺得通過這段時間的表現來看,經受起這樣的檢驗了嗎?
舒躍龍:可以這么來理解,通過SARS以后,我們在全國建了一個網絡,這個渠道大家都很熟悉的傳染病信息報告體系,這個已經實現了基本上覆蓋了所有的地方的這樣一個傳染病報告體系,可以使病例的報告情況非常及時地能報上來,這個系統應該來說我覺得是經受了考驗,大家可以看到,我們發現的這三例病例都是通過這個傳染病報告體系迅速能夠報告上來。另外一個,對流感來說,我們在過去幾年里面,我們為了應對流感大流行,在全國逐漸建立了這種實驗室的網絡,這個是什么意思?就是說我們要在全國建立一套能夠對這個病毒進行檢測的這樣的實驗室的能力,目前在全國有84家網絡實驗室,這次在這幾個病例里面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比如說我們知道我們無論是四川、山東還是北京,都是由我們省一級CDC甚至地市一級的CDC,他們首先發現,最后送到國家CDC來確診的,這么一個過程,說明這個能力已經發揮作用。但是這套網絡是不是完全能應對甲型H1N1流感病毒,我認為這個還是,我個人認為能力還是不夠的,因為現在這個網絡的覆蓋范圍畢竟是有限的,因為簡單的數字,我們現在這個網絡只能覆蓋百分之十幾的地市級,我們三百多家地市級里邊,我們只有三十多家地市級CDC有這個能力可以進行檢測,也就是說你有百分之八十幾的地市級不能進行這個檢測,這個覆蓋面不夠,所以我個人理解是我們應該盡快應該是地市級的CDC能夠具備這個能力,能夠使我們的覆蓋范圍更有代表性,我們應對甲型H1N1流感的能力更強。
來源:央視《新聞會客廳》2009-05-19
媒體報道二:
時間就是生命——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副所長舒躍龍
“一分一秒也耽誤不了,從拿到疑似患者標本到確診病例,我們用了4個小時的時間,這在目前的檢測方法下是最快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副所長舒躍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回憶著。
11日凌晨,坐落在北京市宣武區迎新街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燈火通明,近20名病毒病所的工作人員依然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面對這剛剛送到的疑似患者標本,他們連夜開展了實驗室檢測。 疑似患者標本是從四川空運到北京的,飛機剛剛降落,等候在機場的2名病毒病所工作人員就著手辦理各項交接手續,從標本上飛機到降落再到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總共用了4個小時左右的時間。10日下午,在得到四川省的通知后,病毒病所就開展了一系列準備工作,從工作人員到診斷試劑都準備妥當,只等標本一到,檢測工作隨即就能開展。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副所長舒躍龍清楚地記得:“標本運到病毒病所的時間是11日00:30分,工作人員就立刻投入到了實驗室檢測工作當中,核酸檢測、基因測序、病毒分離等工作即刻開展。”
舒躍龍回憶說,從4月27日那天開始,這個隊伍就把這里當成了家,吃住都在這里,即使能回家,也都是晚上12點以后了。連日來,他們吃的都是盒飯,睡的都是沙發,每個人都相當疲勞,但是只要一有任務,就又站到了實驗臺前。
據了解,4月27日從美國疾控中心獲得甲型H1N1流感病毒序列后,病毒病所即著手進行病毒基因序列的比對、核酸檢測技術的設計和測試。4月29日,獲得世界衛生組織推薦使用的核酸檢測引物信息后,又迅速與我國近年流行的多種季節性流感病毒H1N1對比測試,緊急合成了檢測所需的引物序列,裝配成第一代甲型H1N1病毒核酸檢測試劑。整個研發過程僅僅用了60多個小時。
目前的快速檢測方法是基于對核酸進行研究分析的一種方法,其特點就是比較快,也比較靈敏。在一定條件的支持下,最快4個小時就可以得到檢測結果。11日4時30分,病毒病所對疑似患者標本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舒躍龍說,根據目前的診療方案,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就可以確診為甲型H1N1流感病例,但為了更為穩妥,病毒病所還進行了基因測序實驗,通過基因序列同源性比較,與甲型H1N1流感病毒代表株(A/California/04/2009)同源性為100%,與季節性流感病毒H1N1代表株(a/Brisbane/59/2007)的同源性為79.4%,確認該標本的核酸檢測結果為甲型H1N1流感病毒陽性。
“經過了非典、禽流感等疫情的應急處理,這個隊伍中的每個人應當做什么都很清楚,就像一支訓練有素的特種部隊。”舒躍龍說,由于目前的檢測方法對檢測設備的要求較高,基層的檢測單位實現檢測較為困難。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目前正在進行面向基層的新一代病毒檢測試劑研發工作,一旦完成,將立即提供給全國流感監測網絡實驗室。
來源:《新華網》5月12日
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新人物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實現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