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以“共同研發、共同開發、共享成果”為主題的中國—中亞科技創新合作論壇在昌吉市舉行。這是中國—亞歐博覽會舉辦以來,首次走出烏魯木齊在地州召開的論壇,也是論壇活動的承辦方第一次引入了企業。論壇重點圍繞新能源、輸變電領域的技術創新和發展展開研討,緊扣“科技創新引領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這一核心內容進行交流。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副主席田文出席論壇并講話,中國科技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馬林英致辭,新疆科技廳廳長張小雷主持會議。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6國科技部長及代表參會并發言,有近30個國家的近百名外賓,新疆周邊國家科研機構、著名高校、科技型企業,以及國內行業專家嘉賓約200人參加。
田文強調,未來新疆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以科技合作為先導,努力推動與各國的全方位務實合作,進一步形成產業鏈接和市場對接的利益共同體;加快推進以產業技術為重點的深層次合作,進一步形成資金、技術、資源相結合的多元合作發展模式,以科技合作帶動產業合作,擴大企業影響力,為構建國際科技合作新格局發揮更大的作用。
馬林英表示,今年是中國—中亞科技創新合作論壇首次在企業舉行,這是科技部推動科研與產業化深度融合的具體實踐。特變電工是我國能源裝備創新發展的主力軍,希望借助此次論壇,進一步拓展和深化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各國在新能源和輸變電領域的科技開發與國際合作,推進中國及沿線國家能源事業的可持續發展,為經濟社會進步和民生改善提供保障。
張小雷介紹,這兩年,新疆不斷加大與周邊國家的科技合作,特別是去年,科技部提出要在新疆建設“中國—中亞科技合作中心”后,我國計劃把中國相關地區,特別是新疆地區以及中亞國家的科研院所、高校、企業、開發區的科技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將各方優勢資源納入到“中國—中亞科技合作中心”的框架內,開展高水平的科技合作、產業升級、培訓交流。以科技創新引領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通過境內外分中心的建設,搭建各國共享科技創新成果,推動產業化轉換,培育以綠色經濟、智能經濟、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的區域產業升級版、培育區域創新能力及新的經濟增長點,造福沿線各國民眾。
論壇上,部分國內外與會嘉賓做了大會發言及主題演講。與會嘉賓還參觀了新疆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及“特變電工”總部科技研發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