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質檢質聯〔2011〕329號
關于加強品牌建設的指導意見
各直屬檢驗檢疫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展和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農業廳、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知識產權局、旅游局: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關于“推動自主品牌建設,提升品牌價值和效應,加快發展擁有國際知名品牌和核心競爭力的大型企業”的要求,全面加強我國自主品牌建設,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現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加強品牌建設的重要性和意義
品牌是自主創新的結晶,是質量和信譽的載體。“十一五”時期,我國堅持以質取勝方針,大力實施名牌發展戰略,形成了一批競爭力較強的知名品牌。但作為全球具有重要影響的工業大國和出口大國,目前我國仍缺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自主品牌。許多產品仍屬于勞動和資源密集型,質量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企業在國際國內市場競爭中處于被動地位。
面對當前國內外市場競爭和資源環境約束加劇的新情況,我國傳統的競爭優勢正在逐步減弱,培育新的競爭優勢迫在眉睫,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培育知名品牌是塑造新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也是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重要舉措。“十二五”時期,必須加強品牌建設,切實提高我國產品質量整體水平,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質量競爭力的知名品牌,進一步增強我國產業國際競爭力,努力促進發展方式轉變,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二、加強品牌建設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圍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面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堅持走自主創新、以質取勝的道路,提升品牌價值和效應,加快培育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質量水平較高、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知名品牌,以提高質量推動品牌建設,以品牌建設助推經濟轉型發展。
(二)基本原則。
1. 企業為主,政府推動。強化企業在品牌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增強品牌建設意識,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完善政府服務功能,積極引導企業開展品牌建設,加強對品牌的宣傳、培育和保護。
2. 自主創新,提高質量。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提高管理水平作為增強品牌競爭力的根本途徑,加大科技投入,加強質量管理,走質量興企,以質取勝的道路。
3. 市場導向,重點培育。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推動企業圍繞消費需求打造品牌。對于重點產業領域品牌要加大培育力度,引導其在市場競爭中擴大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4. 各方參與,形成合力。動員全社會各方面積極參與和推動品牌建設。形成企業為主、政府推動、社會參與、促進有力的品牌建設機制。
三、加強品牌建設的重點領域
圍繞重點產業,培育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質量水平高、擁有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知名品牌。
——圍繞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積極推進優勢農產品,特色農產品和農產品加工業的品牌建設,培育發展農業區域公用品牌在園藝產品、畜產品、水產品等重點領域,按照“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品牌化銷售”的發展模式,創建農產品品牌。支持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等政府主導的安全優質農產品公共品牌的發展。支持龍頭企業延伸鏈條、培育品牌,提高產品附加值,促進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推動現代農業發展。
——圍繞壯大先進制造業,加快促進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積極培育知名品牌。支持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改善品種質量,促進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調整優化原材料工業,改造提升消費品工業。以知名品牌為龍頭,促進制造業由大變強。
——圍繞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重點領域,培育形成一批質量水平高、國際影響力大的自主品牌,推動先導性、支柱性產業的產品質量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推動高技術產業做強做大。
——圍繞推動服務業大發展,積極推進服務業企業規模化、品牌化、網絡化經營。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加速發展,培育形成一批品牌影響力大、國際知名度高的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務業質量標準水平、行業自律能力和質量誠信意識,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需求,建成一批國家級服務標準化示范區,培育形成一批特色鮮明的服務品牌。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強品牌建設統籌規劃。
圍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對品牌建設的統籌規劃,質檢總局會同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部、國資委、知識產權局、旅游局等部門,按照“統籌協調、明確責任、密切配合、全面推進”的原則,建立加強品牌建設協商合作機制,研究制定品牌建設的政策措施,協調和指導品牌建設工作。
(二)發揮品牌建設企業主體作用。
引導企業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思想。完善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質量管理制度,學習和創新先進的質量管理理念和方法。以國際知名品牌為標桿,在品牌經營、提升質量等方面開展對比分析,提出趕超計劃。引導企業進一步強化品牌競爭意識,實施品牌經營戰略。大型企業要在規模增長的同時,更加注重品牌建設和質量提升。中小企業要做專、做精、做特、做新,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形成品牌競爭優勢。提高產品信息化、數字化水平,改造提升產品售后服務模式和質量。
(三)完善品牌建設激勵機制。
加強政府激勵引導,樹立典范,推廣經驗,發揮知名品牌的導向和示范作用。建立品牌價值測算制度,為企業品牌管理、提升品牌價值提供服務指導和技術支撐。支持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建立品牌競爭新優勢,不斷開拓國外市場。及時向企業通報國外技術法規方面的動態信息,推進認證認可國際互認。支持企業在境外設立研發機構、獲得國際認證、申請國外專利、樹立國際品牌。積極支持掌握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攜帶技術標準“走出去”,樹立民族品牌形象,爭創國際知名品牌。推動地方政府實施名牌戰略,開展品牌創建示范區建設。發揮品牌引領作用,把品牌創建作為提升區域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提升地區重點產業質量競爭力。將打假和扶優相結合,建設有利于品牌建設工作的長效機制和良好環境。
(四)強化品牌建設基礎。
建立品牌的標準支撐體系。充分發揮標準在品牌建設中的支撐和保障作用。研究制定品牌建設的指導標準,推動品牌建設的規范化。構建品牌的技術創新體系。提高計量測試技術水平。加強檢驗檢測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夯實品牌發展的技術基礎。建立品牌的顧客滿意度測量體系,開展用戶及消費者滿意度調查,測量品牌的滿意度、知名度、美譽度,完善品牌的應急危機處理機制,維護品牌形象。
(五)優化品牌成長環境。
加大打擊假冒偽劣違法行為力度,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鼓勵企業依法獲取知識產權,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的違法行為,保護企業自主創新和爭創名牌的積極性。完善自主品牌維權與爭端解決機制,形成企業自我保護、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三位一體、相互結合的品牌保護體系。加強對品牌建設的宣傳力度,營造有利于品牌成長的輿論環境。充分利用“3.15”、“質量月”、“4.26知識產權宣傳周”等活動和舉辦博覽會、發布會等形式,搭建我國品牌的展示平臺,將中國名牌產品推向世界。發揮知名品牌帶動作用,營造有利于知名品牌成長的社會環境。定期表彰一批質量長期穩定、技術標準水平領先、市場占有率高、消費者滿意、信譽度高的名牌產品生產企業,弘揚先進典型,增強全社會質量觀念和品牌意識。
五、組織實施
各部門要統一認識,加強協調配合,在各自工作領域,各司其職,齊抓共促,共同推進我國的品牌建設。
發展改革部門負責將質量提升和品牌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協調重點產業的品牌建設工作。
工業和信息化部門負責推動實施工業和通信業品牌戰略,指導工業和通信業企業提高創新能力和品牌培育能力,
推廣品牌培育管理體系,建立品牌培育、評價和激勵機制,營造有利于工業和通信業品牌培育的良好環境。
農業部門負責推動實施農業品牌化發展戰略,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指導和督促國有企業發揮表率作用,全面提高質量水平,努力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知名品牌。
質檢部門負責推動實施名牌發展戰略,建立培育、激勵、發展品牌的體系和機制,建立健全品牌建設國家標準體系,加大品牌保護力度,會同有關部門定期就加強品牌建設的成果和經驗進行總結分析和推廣。
知識產權管理部門負責組織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提高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為品牌建設營造良好的知識產權政策環境。
旅游管理部門負責推進旅游服務標準化建設,提升旅游服務質量,創建一批質量水平高、市場競爭力強的品牌旅游目的地、品牌旅游產品和品牌旅游企業。
國家質檢總局
國家發改委
工 信 部
農 業 部
國 資 委
國家知識產權局
國家旅游局
二〇一一年七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