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凡晶,男,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93年畢業于山東農業大學,獲碩士學位;
2001年畢業于中國農業科學院,獲博士學位;
2009年在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做高級訪問學者。
學術兼職:
1、國際鹽湖學會理事。
招生信息:
歡迎對極端環境微生物學、生物成礦作用、天體生物學感興趣的同學報考。
Email:kfjbj2002@yahoo.com.cn;kongfj@cags.ac.cn
研究領域:
主要從事極端環境微生物的研究,研究興趣為鹽湖微生物和高溫微生物資源利用及評價、生物成礦作用、天體生物學等。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西藏塔格架熱泉高溫菌吸附銫機制的研究(2006-2008)",主持。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西藏扎布耶鹽湖微生物席菌落特征及其對鹽類沉積的影響(2008-2010)",主持。
3、科技部政府間國際合作項目:“鹽湖地質生態學的環境和社會經濟學效益”(2003),主持。
4、國家自然基金委重點項目:“藏北高原南部20萬年以來湖泊沉積序列及其環境響應””,骨干研究人員參加。
5、國家自然基金委重點項目:“中國晚新生代鹽湖帶演化及其全球變化的響應”,骨干研究人員參加。
6、國家“863”計劃課題:“小麥抗白粉病基因的分離、克隆”,骨干研究人員參加。
7、國家轉基因植物與產業化專項“小麥黃矮病抗性基因的分離與克隆”,骨干研究人員參加。
8、國家 “八五”攻關課題:“小麥親本評價與創新”,骨干研究人員參加。
9、國土資源部地質大調查項目:“西藏羌塘鹽湖資源調查評價”,骨干研究人員參加。
10、國土資源部地質大調查項目:“青藏高原第四紀重點湖泊環境演變序列和氣候變遷”,骨干研究人員參加。
11、國土資源部地質大調查項目:“西部地區鉀鹽資源成礦預測與評價”,骨干研究人員參加。
12 、國土資源部地質大調查項目:“中國柴達木盆地達布遜鹽湖環境資源科學鉆探工程”,骨干研究人員參加。
13、國土資源部地質大調查項目:“青藏高原重點鹽湖資源調查”,骨干研究人員參加。
14、國土資源部地質大調查項目:“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鹽湖資源調查評價與開發利用”,骨干研究人員參加。
15、山東省科委項目:“異源DNA導入受精卵變異機制的研究”,骨干研究人員參加。
16、山東省科委項目:“利用異附加系創造優質多抗小麥新品系的研究”,骨干研究人員參加。
17、山東省科委項目:“國外優良小麥種質的引進評價及利用研究”,骨干研究人員參加。
18、山東省科委項目:“小麥抗病基因多樣化和綜合抗病種質的創新研究”,骨干研究人員參加。。
科研成果 :
發表論文30余篇,參編2部專著。參加第八、第九屆、第十屆國際鹽湖會議,第40屆月球與行星科學會議,2004全球華人生物科學家大會等國際會議,在會議上做口頭及展板交流,提交國際會議論文5篇。
曾獲得農業部 “重大科技成果獎”1項,山東省科委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
代表論著:
1 Intentional introduction of Artemia sinica(Anostraca) in the high-altitude Tibetan lake Dangxiong Co:the new population and consequences for the environment and for humans 賈沁賢; Elena ANUFRIIEVA; 劉喜方; 孔凡晶; Nickolai SHADRIN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15/06
2 地球同火星蒸發巖沉積的對比 鄭綿平; 孔維剛; 陳文西; 孔凡晶; 張雪飛 高校地質學報 2014/02
3 陜北鹽盆馬家溝組五段六亞段沉積期的古氣候信息——來自石鹽包裹體的證據 胡彬; 孔凡晶; 張永生; 鄭綿平; 陳靖 沉積學報 2014/03
4 第12屆國際鹽湖會議將于7月在河北廊坊召開 孔凡晶 鹽業與化工 2014/03
5 陜北鹽盆馬家溝組五段六亞段沉積期的古氣候信息——來自石鹽包裹體的證據 胡彬; 孔凡晶; 張永生; 鄭綿平; 陳靖 推動地質科技創新,支撐找礦突破實踐,服務美麗中國建設——中國地質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 中國會議 2013-10-17
6 柴達木盆地大浪灘地區表層芒硝的形成時代及環境意義 馬妮娜; 鄭綿平; 馬志邦; 陳文西; 孔凡晶; 施林峰 地質學報 2011/03
7 大浪灘鹽湖蒸發鹽嗜鹽菌培養鑒定及其天體生物學意義 孔凡晶; 馬妮娜; Alian Wang; Jan Amend 地質學報 2010/11
8 西藏扎布耶鹽湖細菌多樣性的免培養技術分析.張現輝, 孔凡晶. 微生物學報, 2010.50(3): 334-341
9 Kong Fanjing, Jia Qinxian, Er Jia & Zheng Mianping Characterization of a eukaryotic picoplankton alga, strain DGN-Z1, isolated from a soda lake in Inner Mongolia, China.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Volume XV,2009:186-190
10 鹽湖生物學研究進展——第二屆“鹽湖生物學及嗜鹽生物與油氣生成學術研討會”綜述 孔凡晶; 鄭綿平 地球學報 2007/06
11 鹽湖杜氏藻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孔凡晶; 鄭綿平 鹽業與化工 2007/05
12 西藏搭歌架銫硅華區熱泉高溫菌株的分離及特征研究.孔凡晶,王海雷 ,鄭綿平, 鄭小娟. 地質學報, 81(12):1750-1753. 2007.
13 WANG Hailei KONG Fanjing ZHENG Mianping, The effects of K+ growth conditions on the accumulation of cesium by the bacterium Thermus sp. TibetanG6,Science in China:Searies C Life Sciences 2006,Vol.49 No.2 123-129
14 不同鉀濃度培養條件對棲熱茵TibetanG6菌株吸附銫的影響 王海雷; 孔凡晶; 鄭綿平 中國科學(C輯:生命科學) 2005/06
15 KONG Fanjing, MA Youzhi,, CHEN Xiao, and XIN Zhi-yong.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family of disease resistance gene analogs from 6VS of Hanaldia villosa, Agricultural Science in China, 2003, 2 (8),937-942
16 KONG Fan-Jing CHEN Xiao MA You-Zhi Et al, Microdissection of Haynaldia villosa telosome 6VS and cloning of species-specific DNA sequences,Acta Botanica Sinica 2002,3:307-313
17 我國鹽湖生物學研究的回顧及展望 孔凡晶; 鄭綿平; 賈沁賢; 劉俊英 礦床地質 2002/S1
榮譽獎勵:
1、獲得農業部 “重大科技成果獎”1項。
2、山東省科委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3、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
學術交流:
先后赴烏克蘭、俄羅斯、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參加合作研究和學術交流。參加第八、第九屆、第十屆國際鹽湖會議,第40屆月球與行星科學會議,2004全球華人生物科學家大會等國際會議,在會議上做口頭及展板交流,提交國際會議論文5篇。
1 第12屆國際鹽湖會議 2014
2 推動地質科技創新,支撐找礦突破實踐,服務美麗中國建設——中國地質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 中國會議 2013-10-17
3 第11屆國際鹽湖會議 2011年5月9-14
4 鹽湖生物學研究進展——第二屆“鹽湖生物學及嗜鹽生物與油氣生成學術研討會” 2007/06
Aharon Oren教授來我鹽湖中心訪問
2009年7月17日上午9點Aharon Oren在鹽湖中心活動室做報告。Aharon Oren是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萊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微生物和分子生態學系教授,擔任國際鹽湖協會主席、國際原核生物分類學會秘書長、以色列微生物學會理事會理事等職務。死海微生物學研究--過去,現在和將來.研究興趣: 在高鹽濃度下微生物對生命的適應性;嗜鹽微生物的生理學、生物化學和分類學;日曬鹽田的微生物生態;死海微生物學;原核生物分類學和命名。Aharon Oren 著述頗豐,主編或參編專著13部,學術論文368篇。
孔凡晶:點“鹽”成金
我國是一個多鹽湖的國家,大約有1000余個鹽湖,面積約4.1萬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我國西部和東北部。對鹽湖資源的研究,以往側重于地質和礦產方面,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鹽湖生物研究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
“我國鹽湖處于獨特的地理條件下,從鹽湖中不斷發現嗜鹽菌、嗜堿菌、嗜鹽嗜堿菌及鹽鹵蟲新種,這表明我國鹽湖生物是一片未開墾的處女地。” 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員孔凡晶介紹說。
2001年,孔凡晶畢業于中國農業科學院,獲博士學位。隨后,他進入中國地質科學院,開展鹽湖微生物和高溫微生物資源利用及評價的研究。在鄭綿平院士的支持下,孔凡晶負責“國土資源部鹽湖資源與環境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和管理工作,建立分子生物學實驗室,開展鹽湖生物學研究。
經過十年的研究,他在鹽湖生物學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為提高我國整體鹽湖生物學研究水平貢獻了力量,堪稱點“鹽”成金。
鹽湖生物研究意義重大
我國對于鹽湖生物的研究,起步較晚。20世紀70年代后期,我國才開始進行鹽湖微生物、鹽藻及鹽湖浮游生物的研究,到80年代初期,獲得了10余個鹽湖微生物新種。
1982年,鄭綿平院士等人首次在西藏扎布耶鹽湖發現了大量的杜氏藻,并進行了生物學特征、人工培養等研究,發現其具有胡蘿卜素產量高、易培養和耐低溫等特點,是杜氏藻的一種新類型。
但是,在我國廣大的內陸鹽湖區,鹽藻資源的調查與開發研究絕大部分還是空白。與我國豐富的鹽湖礦產和生物資源相比,目前對鹽湖研究的重視和投入程度還遠遠不夠,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大投入。
實際上,對鹽湖生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鹽湖生物不僅有直接的經濟價值,還是鹽湖生態系統中的一部分,而鹽湖生態系統是冰川、高原、濕地及沖積平原等生態系統的重要一環,在保持巖石——土壤——植被地質生態平衡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研究鹽湖生物對于改善環境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此外,鹽湖生物還蘊藏著寶貴的基因資源。”孔凡晶說。
自2001年進入中國地質科學院以來,孔凡晶一直專注于研究鹽湖生物,不僅建立了分子生物學實驗室,還相繼主持或參與國家相關研究課題。“十一五”期間,相繼主持了“西藏塔格架熱泉高溫菌吸附銫機制的研究”、“西藏扎布耶鹽湖微生物席菌落特征及其對鹽類沉積的影響”這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參加了多項鹽湖資源調查相關的地質大調查項目,促進了我國鹽湖生物研究的發展。
探索鹽湖生命的奧妙
極端環境下的微生物生態以及微生物活動導致的微環境變化對鹽類礦物沉淀的控制,是目前地質學與微生物學交叉學科中的重要前沿領域之一。2008年至2010年,孔凡晶主持了國家自然基金項目“西藏扎布耶鹽湖微生物席菌落特征及其對鹽類沉積的影響”。
該項目旨在研究鹽湖微生物席群落特征及其對鹽類礦物沉積的影響,此方面的研究能夠豐富鹽類礦床生物成礦作用理論,為極端環境的生命形式、生命的起源和地外生命的探索提供信息,為鹽類礦床找礦和蒸發鹽油氣勘探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從2008年8月10日到10月8日,孔凡晶和他的項目組對青藏高原鹽湖進行了為期2個月的考察和樣品采集。期間正是西藏地區雨季,一路風雨交加、路途泥濘,陷車事故時有發生。項目組克服了高山反應引起的各種身體不適、路途中的種種困難,共考察和調查了西藏那曲地區、阿里地區的30余個鹽湖,采集了大量的鹽湖生物、沉積物及水樣等樣本,獲得了豐富的第一手調查資料。
研究結果顯示,扎布耶茶卡湖中的細菌組成具有極其豐富的多樣性。他們利用培養技術,獲得了有關扎布耶鹽湖微生物席微生物群落物種構成,結合免培養結果和培養方法研究結果可以知道,扎布耶鹽湖細菌多樣性豐富,絕大部分細菌沒有成功分離培養,有待于進一步改進培養方法,獲得可利用的微生物資源。通過吸附試驗、掃描電鏡觀察、紅外光譜分析等方法,進行了扎布耶鹽湖嗜鹽菌與鋰相互作用研究。
所謂免培養技術,主要指隨著提取環境中微生物群落核酸方法的不斷改進,以及生物信息學、分子生物學、功能基因組學的發展和微生物基因組測序大規模的完成,繞過純培養方法而直接得到環境中混合微生物遺傳物質DNA和RNA,以這些標記分子對環境中微生物種群結構和基因多樣性進行分析的一種手段。
“在自然環境中的微生物,99%以上的種類至今還是不可培養的,這成為正確認識微生物生態系統的嚴重障礙。”孔凡晶告訴記者,分子生態技術的應用,克服了培養技術的限制,對樣品進行了客觀分析,更精確地揭示出微生物種類和遺傳的多樣性。使用免培養法,不僅可以提供比較準確的有關自然環境微生物多樣性的信息,還可以指導人們設計更為合適的培養基和培養條件,獲取更多的微生物純培養,從而使人類能夠更客觀、真實地了解自然環境微生物多樣性,為更好地開發利用未培養微生物資源奠定基礎。
高溫微生物研究獲新成果
2006年至2008年,孔凡晶主持了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西藏塔格架熱泉高溫菌吸附銫機制的研究”。
該項目對西藏搭格架這一區域的高溫菌的主要類群,以及高溫菌與銫相互作用機制進行研究。對高溫菌在成礦中的作用、生物浸礦和銫污染的微生物治理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廣闊的應用前景。
銫是地球上最稀少的稀堿金屬之一,具有優良的光電特性和強烈的化學活潑性,銫及其鹽類可用于軍工和高科技領域。分布在我國西藏搭格架地區的熱泉型銫硅華,是一種新的銫礦床類型。鄭綿平院士在研究搭格架銫硅華時發現了大量的生物痕跡,并發現少部分銫賦于不易提取的銫硅華碳質中,不同于羥基水中的銫易于提取,因而推導與生物作用有關,并著手開展銫硅華礦床生物成礦作用的探索。其中,高溫菌對銫的富集作用是需要明確的關鍵問題之一。
西藏搭格架地區海拔高達5000米,孔凡晶等人忍受著強烈的高原反應進入搭格架含銫硅華區進行調查和采樣。經過3年的努力工作,項目組按計劃圓滿完成了研究內容,取得了一些創新性的研究成果,達到了項目要求的目標。
在這次項目中,孔凡晶和研究組成員利用免培養法對銫礦區高溫微生物進行了多樣性分析。分析結果表明, 西藏搭格架熱泉微生物中約42%為新種,約24%屬于地芽孢桿菌,約15%屬于鹽單胞菌屬,約9%屬于芽孢桿菌Bacillus,其他屬于棲熱菌屬,熱脫硫弧菌及束縛桿菌屬?追簿Р┦2008年在美國大鹽湖考察“做研究是寂寞的,要能夠耐得住寂寞才能出東西。更重要的是,做研究一定要親力親為。”
孔凡晶如是說。他做科研的心得,得益于與鄭綿平院士共事,他從老一輩科學家身上學到很多良好的素質和品質。“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依社會需求確定研究方向,讓自己的研究既有科學目標,又有國家目標。”在科研道路上,孔凡晶一直按照這樣的標準要求自己,督促自己。
人物鏈接:
孔凡晶,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員。1993年畢業于山東農業大學,獲碩士學位;2001年畢業于中國農業科學院,獲博士學位。2009年在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做高級訪問學者,先后赴烏克蘭、俄羅斯、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參加學術交流,F擔任國際鹽湖協會理事。主要從事極端環境微生物的研究,研究興趣為鹽湖微生物和高溫微生物資源利用及評價、生物成礦作用、天體生物學等,F主持1項國土資源部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課題,1項地質大調查項目,曾主持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作為骨干研究人員曾參加2項國家自然基金委重點項目、 1項國家“863”計劃課題、1項國家轉基因植物與產業化專項、1項國家 “八五”攻關課題、6項國土資源部地質大調查項目、4項山東省科委項目等研究。發表研究論文30余篇,參編2部專著。
來源:科技中國 時間:2012-05-30
踐行求真務實精神 深耕鹽湖生物資源
——記中國地質科學院鹽湖與熱水資源研究發展中心孔凡晶研究員
專家簡介:孔凡晶,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員,1993年畢業于山東農業大學,獲碩士學位;2001年畢業于中國農業科學院,獲博士學位;2009年在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做高級訪問學者;現擔任國際鹽湖協會理事。先后赴烏克蘭、俄羅斯、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參加合作研究和學術交流。主要從事極端環境微生物的研究,研究興趣為鹽湖微生物和高溫微生物資源利用及評價、生物成礦作用、天體生物學等。對我國內蒙古、青海、西藏等鹽湖開展了較為系統的生物資源調查評價研究,促進了我國鹽湖生物學研究的發展?蚣,并以此為基礎,將鹽湖礦業、鹽湖農業和鹽湖旅游業作為3個立足點,提出了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的“大鹽湖產業”體系。孔凡晶知道,選擇鹽湖生物學,就意味著選擇了以天為蓋地為廬的生活,就會時常面臨野外工作的考驗,遭遇各種困難,比如高原反應、迷路失蹤、遭遇雪崩和滑坡、天氣突變,被暴風雪圍困以及工作車輛遇到沼澤、湖泊、雪地陷車、燃料缺乏等,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時常受到威脅。但是,無論怎樣的困難都無法使他改變初衷。“既然選擇了,就要堅持,不能輕易改變”孔凡晶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時至今日,孔凡晶……


來源:科學中國人 2012年第4期
我們知道了鹽湖是什么
4月22日上午,展覽路第一小學李四光中隊35名小學生來到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國土資源部鹽湖資源與環境重點實驗室開展地球日活動。
此次地球日活動分三個部分展開,包括科普講座——鹽湖資源和大鹽湖產業、參觀鹽類礦物標本和與實驗室工作人員互動。
國土資源部鹽湖資源與環境重點實驗室主要研究鹽湖成礦規律、鹽類資源評價和綜合利用的理論與方法、鹽湖沉積與全球變化、鹽湖地質生態、生物資源及生物技術。研究團隊曾兩次深入藏北"無人區"進行鹽湖資源調查,總計行程達15800km,調查湖泊136個,其中31個為前人未曾調查的湖泊,對鹽湖資源評價做出了重要貢獻。在野外建立了西藏扎布耶鹽湖野外科學觀測實驗站、國土資源部西藏當雄錯野外科學觀測實驗站、西藏班戈湖-色林錯野外科學觀測實驗站,近年來,引領我國開展鉀鹽資源勘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親歷過“無人區”的鹽湖專家以淺顯易懂的語言、生動的故事、代表性的圖片和肢體語言為小學生們講解了什么是“鹽”,什么是“鹽湖”、世界著名的鹽湖、鹽湖資源和大鹽湖產業。通過對鹽類礦物標本的觀察,同學們更加直觀的了解到了“各類鹽的模樣”。自己動手實驗,知道了鹽從鹽水結晶出來的過程,了解了“鹽是如何生長出來的”。顯微鏡下的活動的鹽藻、介形類化石更是令孩子們興奮不已。
孩子們探尋的眼神、多方位問題的提出激發了“鹽湖專家”的熱情,專家們表示,以后要加強科普知識的講座及實驗室的開放,讓更多熱愛科學的孩子們走進實驗室。

孔凡晶研究員指導孩子鏡下觀察活動著的鹽藻

觀察“鹽的生長”

與鄭綿平院士一起
來源: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