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歡迎回來
|
王濤,男,漢族,1959年出生,博士。現任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教授、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科技處處長。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82年畢業(yè)于原成都地質學院。
1986年在原西安地質學院獲碩士學位。
1986年在原西安地質學院任教。
1993年破格晉升為副教授。
1997年破格晉升為教授。
1998年在西北大學獲博士學位。
1999年至2001年在北京大學地質學系博士后流動站工作。
2001年3月調入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所工作。
2004年至2005年在臺灣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工作一年。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花崗巖、構造、地殼生長及與成礦的關系研究。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項目、國家973課題和地質調查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南秦嶺陜甘交界地區(qū)原白水江群時代和構造屬性的厘定,2006,負責人。
2. 國際合作項目:中俄邊界中生代構造和巖漿作用對比研究,2006,負責人。
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華北克拉通中生代地殼減薄的構造變形機制、時限及動力學背景,2007,負責人。
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秦嶺雜巖花崗巖體區(qū)域變形研究,2001-2004,負責人。
5. 國際合作基金:中蒙邊界中生代殼內切向剪切作用-推覆與伸展的遞進轉換,2005-2007,負責人。
6. 國家973項目:中國西部中亞型造山與成礦-后碰撞地殼垂向增生過程,2001-2006,二級課題副負責人。
7. 中國地調局項目:中國和亞洲不同造山帶花崗巖年代學格架、巖漿序列及其與成礦關系的對比,2006-2008,負責人。
8. 中國地調局項目:中國花崗巖重大基礎地質問題研究,2001-2003,副負責人。
9. 中國地調局項目:興蒙造山帶大規(guī)模的幔源花崗巖和顯生宙大陸地殼生長,2001-2003,副負責人。
10. 中國地調局項目:中國典型造山帶綜合研究,2003-2003,負責人。
科研成果:
1. 中國花崗巖重大地質問題研究,2010年獲國土資源科學科技二等獎。
資料更新中……
發(fā)表學術文章170余篇,其中SCI論文20余篇。
出版專著:
資料更新中……
發(fā)表英文論文:
1. Wang T., Wang, X. X., Li W. P. 2000. Evaluation of multiple emplacement mechanisms of Huichizi granite pluton, Qinling orogenic belt, central China. Journal of Structural Geology, 22 (4): 505-518 .
2. Wang T., Zhang, G.W., Pei, X.Z. and Wang, X.X. 2001. Neoproterozoic orogeny in the core of the Qinling orogenic belt (China)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assembly of the North and south China blocks. Gondwana Research, 4(4):815-816 .
3. Wang Tao Zheng Yadong, Gehrels, G. E., Mu Zhiguo. 2001. Geochronological evidence for existence of the south Mongolian microcontinent-a zircon U-Pb age of granitoid gneisses from the Yagan—Onch Hayrhan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on Sino-Mongolian border.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6(23):2005-2008。
4. Wang Tao Zheng Yadong Li Tianbing Ma Minbo and Gao Yongjun. 2001. Tectonic features of mylonitic granitoid plutons of the Yangan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in Sino-Mongolian boundary area—constrain for the kinematics and chronology of the MCC.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11(10):766-771.
5. Wang Tao Zheng Yadong Li Tianbing Ma Minbo and Gao Yongjun. 2002. Forceful emplacement of granitic plutons in extensional tectonic setting: syn-kinematic plutons in the Yagan-Onch Hayrhan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on Sino-Mongolian border. Acta Geological Sinica, 76(1): 81-88
6. Wang Tao, Wang Xiaoxia, Zhang Guowei, Pei Xianzhi and Zhang Chengli. 2003. Remnants of a Neoproterozoic collisional orogenic belt in the core of the Phanerozoic Qinling orogenic belt (China). Gondwana Research, 26(4):699-710.
7. Wang Tao, Zheng Yadong, Li Tianbing, Gao Yongjun. 2004. Mesozoic granitic magmatism in extensional tectonics near the Mongolian border in China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crustal growth. J. Asia Earth Science, 2004, 23:715-729.
8. Wang, Tao, Pei Xianzhi, Wang, Xiaoxia, HU Nenggao. 2005. Orogen-parallel westward oblique uplift of the Qinling complex in the core of the Qinling orogen (China), an example of oblique extrusion of deep-seated metamorphic rocks in a convergent orogen. The Journal of Geology, 113, 181-200 .
9. Wang Tao, Hong Da-wei, Jahn Bor-ming , Tong Ying , Wang Yan-bin, Han Bao-Ffu. Wang Xiao-xia 2006. Timing, Petrogenesis, and Setting of Paleozoic Synorogenic Intrusions from the Altai Mountains, Northwest China: Implications for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an Accretionary Orogen. The Journal of Geology, 2006, volume 114, p. 735–751]
10. Wang Tao, Tong Ying, Jahn Bor-ming , Zou Tian-ren, Wang Yan-bin, Hong Da-wei, Han Bao-fu. 2006. SHRIMP U–Pb Zircon geochronology of the Altai No. 3 Pegmatite, NW China,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origin and tectonic setting of the pegmatite Ore Geol. Rev., doi:10.1016/j.oregeorev.2006.10.001
11. Zheng Yadong., Wang, T., Ma, M. & Davis, G. A., 2004. Maximum effective criterion and origin of low-angle normal faults. Journal of Structural Geology 26 (2004) 271–285
12. Zheng Yadong, Wang Tao, WANG Xinshe. 2006. Maximum effective moment criterion (MEMC)-A new deformation law and its implications in structural geology. Acta Geologica Sinica, 80(1), 70-78.
13. Zheng Yadong, Wang Tao. 2005. Kinematics and Dynamics of the Mesozoic Orogeny and Late-Orogenic Extensional Collapse in the Sino-Mongolian Border Areas. Science in China (D) 48(7): 846-862
發(fā)表中文論文:
1 東天山紅柳河地區(qū)顯生宙構造演化及成礦背景 王濤; 李伍平; 李金寶; 康旭; 于福生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所;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長安大學國土與資源學院; 石油大學地質系; 新疆地質調查院 【中國會議】東天山銅金多金屬礦床成礦過程和成礦動力學及找礦預測新技術新方法會議論文及摘要集 2001-12-01
2 從周邊造山過程判斷松潘-甘孜的構造性質 王宗起; 閆全人; 閆臻; 張宗清; 王濤; 盧海峰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會議】青藏高原及鄰區(qū)地質與資源環(huán)境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匯編 2003-04-01
3 華北地臺和秦嶺—大別—蘇魯造山帶中生代花崗巖與深部地球動力學過程 洪大衛(wèi); 王濤; 童英; 王曉霞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長安大學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 【中國會議】同位素地質新進展:技術、方法、理論與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 2003-11-01
4 中國阿爾泰造山帶花崗巖年輕幔源組分的Pb同位素證據及其地殼生長意義 童英; 王濤; 洪大衛(wèi); 韓寶福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所;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中國會議】2004年全國巖石學與地球動力學研討會論文摘要集 2004-06-30
5 秦嶺顯生宙造山帶核部新元古代碰撞造山帶殘跡的鑒別及其變形時代確定 王濤; 王曉霞; 張成立; 王彥斌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fā)展研究中心; 西北大學地質學系;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會議】2004年全國巖石學與地球動力學研討會論文摘要集 2004-06-30
6 秦嶺環(huán)斑結構花崗巖中暗色巖漿包體及其巖石學意義 王曉霞; 王濤; 盧欣祥; I. Happala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fā)展研究中心;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河南省地質研究所; 赫爾辛基大學地質學 【中國會議】2004年全國巖石學與地球動力學研討會論文摘要集 2004-06-30
7 阿爾泰造山帶西段同造山鐵列克花崗巖體鋯石U-Pb年齡及其構造意義 童英; 王濤; 洪大衛(wèi); 柳曉明; 韓寶福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西北大學地質學系大陸動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中國會議】第八屆全國同位素地質年代學和同位素地球化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2005-09-01
8 阿爾泰造山帶西段同造山鐵列克花崗巖體鋯石U-Pb年齡及其構造意義 童英; 王濤; 洪大衛(wèi); 柳曉明; 韓寶福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西北大學地質學系大陸動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中國會議】第八屆全國同位素地質年代學、同位素地球化學學術討論會資料集 2005-10-01
9 造山期推覆與晚造山伸展垮塌作用的運動學和動力學關系:以中蒙邊界區(qū)中生代構造為例 鄭亞東; 王濤 北京大學造山帶與地殼演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會議】中生代以來中國大陸板塊作用過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 2005-04-01
10 中蒙邊境中生代伸展構造及與華北中生代伸展構造的對比——華北中生代伸展的地球動力學啟示 王濤; 鄭亞東; 洪大衛(wèi); 王新社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大學地質系;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會議】中生代以來中國大陸板塊作用過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 2005-04-01
11 三維變形分析及其在樓子店韌性剪切帶中的應用 王新社; 鄭亞東; 王濤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大學造山帶與地殼演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會議】構造地質學新理論與新方法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 2006-01-01
12 花崗巖構造研究的幾個問題及花崗巖構造動力學芻議 王濤; 王曉霞; 童英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fā)展研究中心;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會議】構造地質學新理論與新方法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 2006-01-01
13 地殼尺度的切向剪切——推覆-伸展同時同向遞進轉換的一種機制 王濤; 鄭亞東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所; 北京大學地質系 【中國會議】構造地質學新理論與新方法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 2006-01-01
14 中國阿爾泰古生代陸緣巖漿作用及構造演化 王濤; 洪大衛(wèi); 江博明; 童英; 王彥斌; 韓寶福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臺北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學院 【中國會議】2006年全國巖石學與地球動力學研討會論文摘要集 2006-11-01
15 阿爾泰早石炭世堿性花崗巖的成因及其地質意義 童英; 王濤; 洪大衛(wèi); 韓寶福; 代雅健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學院 【中國會議】2006年全國巖石學與地球動力學研討會論文摘要集 2006-11-01
16 北大巴山與志留紀火山作用相關的碳酸鹽巖沉積學特征及形成環(huán)境 閆臻; 王宗起; 張英利; 向忠金; 閆全人; 王濤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期刊】沉積學報 2011-02-15
17 庫魯克塔格地區(qū)新元古代沉積物源分析:來自碎屑鋯石年代學的證據 張英利; 王宗起; 閆臻; 王濤; 郭現輕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期刊】巖石學報 2011-01-15
18 南秦嶺白水江群變基性火山巖塊體的形成時代及其地球化學特征 王濤; 王宗起; 閆全人; 閆臻; 覃小鋒; 張英利; 向忠金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期刊】巖石學報 2011-03-15
19 贊皇前寒武紀變質雜巖區(qū)變質反應結構與變質作用P-T-t軌跡 肖玲玲; 蔣宗勝; 王國棟; 萬渝生; 王濤; 吳春明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學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期刊】巖石學報 2011-04-15
20 陜西鳳縣地質災害易發(fā)性評價研究 孟慶華; 孫煒鋒; 王濤 國土資源部新構造運動與地質災害重點實驗室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期刊】工程地質學報 2011-06-15
21 陜西寶雞地區(qū)胡家山滑坡風險性評價 孟慶華; 孫煒鋒; 張春山; 王濤; 辛鵬; 李志科 國土資源部新構造運動與地質災害重點實驗室/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期刊】地質通報 2011-07-15
22 秦嶺晚中生代花崗巖時空分布、成因演變及構造意義 王曉霞; 王濤; 齊秋菊; 李舢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國土資源部成礦作用與資源評價重點實驗室;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大學 【期刊】巖石學報 2011-06-15
23 庫魯克塔格地區(qū)新元古代貝義西組的構造環(huán)境:來自碎屑巖地球化學的證據 張英利; 王宗起; 閆臻; 王濤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期刊】巖石學報 2011-06-15
24 南秦嶺造山帶“大堡組”中晚古生代化石的發(fā)現及其意義 王濤; 王宗起; 閆臻; 閆全人; 張英利; 向忠金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地質研究所 【期刊】中國科學:地球科學 2011-06-20
25 寶雞地區(qū)典型黃土剖面鉆孔巖芯工程地質特性研究 譚成軒; 孫煒鋒; 張春山; 吳樹仁; 石菊松; 李濱; 王濤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國土資源部新構造運動與地質災害重點實驗室 【期刊】工程地質學報 2011-10-15
26 西伯利亞克拉通東南緣1.84Ga構造熱事件——俄羅斯斯塔諾夫南帶南緣混合巖化黑云斜長片麻巖鋯石U-Pb年齡和Hf同位素記錄 王彥斌; 童英; 王濤; Andrey Sorokin; 韓娟; 侯可軍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Regional Geology and Hydrology Division; Amur Research Center of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期刊】巖石礦物學雜志 2011-09-25
27 北山輝銅山泥盆紀鉀長花崗巖鋯石U-Pb年齡、成因及構造意義 李舢; 王濤; 童英; 王彥斌; 洪大衛(wèi); 歐陽志俠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期刊】巖石學報 2011-10-15
28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十一五”期間自然科學基金申報、資助情況分析及今后努力方向 任玉峰; 王濤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期刊】中國科學基金 2011-09-15
29 東北新開嶺地區(qū)晚中生代花崗巖類時代、成因及地質意義 曾濤; 王濤; 郭磊; 童英; 張建軍; 史興俊; 張磊; 李永飛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深部探測與地球動力學開放實驗室; 沈陽地質礦產研究所 【期刊】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 2011-11-26
30 西秦嶺謝坑矽卡巖型銅金礦床地質特征與礦區(qū)巖漿巖年代學研究 郭現輕; 閆臻; 王宗起; 王濤; 吳發(fā)富; 付長壘; 候可軍; 李繼亮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期刊】巖石學報 2011-12-15
31 基于GIS的甘肅省甘谷縣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 王磊; 張春山; 楊為民; 孫煒鋒; 邱占林; 王濤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安徽理工大學地球與環(huán)境學院 【期刊】地質力學學報 2011-12-15
32 韌性剪切帶的剪切作用類型和韌性減薄量 李建波; 王濤; 郭磊; 童英; 歐陽志俠; 曾濤; 史興俊; 張建軍 東華理工大學地球科學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期刊】地質通報 2012-01-15
33 華北地塊北緣西段巴音諾爾公—狼山地區(qū)牙馬圖巖體的巖漿混合成因——巖相學和元素地球化學證據 張建軍; 王濤; 張招崇; 童英; 張磊; 史興俊; 郭磊; 李舢; 曾濤 中國地質大學;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期刊】地質論評 2012-01-15
34 庫魯克塔格下古生界土什布拉克組形成時代及源區(qū):碎屑鋯石U-Pb年代學證據 張英利; 王宗起; 閆臻; 王濤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國土資源部成礦作用與資源評價重點實驗室;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期刊】地質學報 2012-04-15
35 應對全球變化的中國地質災害綜合減災戰(zhàn)略研究 石菊松; 吳樹仁; 張永雙; 王濤 國土資源部新構造運動與地質災害重點實驗室;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期刊】地質論評 2012-03-15
36 內蒙古西部阿拉善地區(qū)哈里努登花崗巖LA-ICP-MS鋯石U-Pb年齡和地球化學特征 史興俊; 童英; 王濤; 張建軍; 張招崇; 張磊; 郭磊; 曾濤; 耿建珍 中國地質大學;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調查局天津地質礦產研究所 【期刊】地質通報 2012-05-15
37 俄羅斯遠東地區(qū)晚中生代花崗巖類的時空分布及其地質意義 曾濤; 王濤; 童英; 張磊; 郭磊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期刊】地質通報 2012-05-15
38 基于降雨響應的黃土丘陵區(qū)滑坡危險性預測研究——以寶雞市麟游縣為例 辛鵬; 吳樹仁; 石菊松; 王濤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國土資源部新構造運動與地質災害重點實驗室 【期刊】地球學報 2012-05-15
39 南秦嶺山陽板板山鉀長花崗巖體SHRIMP鋯石U-Pb年齡與地球化學特征 吳發(fā)富; 王宗起; 王濤; 閆臻; 陳雷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國土資源部成礦作用與礦產資源評價重點實驗室;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期刊】礦物巖石 2012-06-25
40 基于降雨響應的黃土-基巖型滑坡失穩(wěn)機制分析——以寶雞市麟游縣嶺南滑坡為例 辛鵬; 吳樹仁; 石菊松; 王濤; 楊為民 國土資源部新構造運動與地質災害重點實驗室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期刊】工程地質學報 2012-08-15
41 柴達木盆地南緣晚奧陶世萬寶溝花崗巖:鋯石SHRIMP U-Pb年齡、Hf同位素和元素地球化學 王曉霞; 胡能高; 王濤; 孫延貴; 巨生成青海省地調院; 盧欣祥; 李舢; 齊秋菊 中國地質科學院資源研究所; 國土資源部成礦作用與資源評價重點實驗室; 長安大學;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青海省地調院; 河南省地質科學院; 中國地質大學 【期刊】巖石學報 2012-09-15
42 越南西北部Phan Si Pan地區(qū)新生代埃達克質侵入巖時代、成因及構造意義——U-Pb鋯石年齡、元素地球化學和Hf同位素證據 HIEU Pham Trung; 王濤; 童英 Faculty of Geology; University of Sciences VNU-HCM; 227-Nguyen Van Cu Str; Ho Chi Minh; Vietnam; Department of Geology; Hanoi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Geology; Hanoi;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期刊】巖石學報 2012-09-15
43 湘南宜章地區(qū)輝綠巖、花崗斑巖、安山巖的形成時代和成因——鋯石U-Pb年齡和Hf同位素組成 劉勇; 李廷棟; 肖慶輝; 耿樹方; 王濤; 陳必河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湖南省地質調查研究院 【期刊】地質通報 2012-09-15
44 秦祁昆結合部晚三疊世OIB型玄武巖巖石學、地球化學及SHRIMP鋯石U-Pb年代學研究 閆臻; 郭現輕; 付長壘; 王濤; 王宗起; 李繼亮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期刊】地學前緣 2012-09-15
45 南秦嶺西鄉(xiāng)—石泉地區(qū)三花石群白勉峽組中泥盆世孢子化石的發(fā)現及其地層意義 高聯達; 王宗起; 王濤; 姜春發(fā); 閆臻; 閆全人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期刊】地質通報 2009-04-15
46 中國阿爾泰造山帶泥質麻粒巖的確定及地質意義 王偉; 魏春景; 王濤; 婁玉行; 初航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造山帶與地殼演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School of Geosciences; University of Sydney;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期刊】科學通報 2009-04-08
47 北秦嶺二郎坪群晚中生代伸展-走滑-收縮體制研究 張宏遠; 王宗起; 劉俊來; 閆全人; 王濤; 閆瑧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質過程與礦產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期刊】地質力學學報 2009-03-15
48 5.12汶川8級地震次生地質災害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機制淺析 韓金良; 吳樹仁; 何淑軍; 孫煒鋒; 張春山; 王濤; 楊金中; 石菊松 國土資源部新構造運動與地質災害重點實驗室;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 【期刊】地學前緣 2009-05-15
49 東秦嶺沙河灣巖體成因——來自鋯石U-Pb定年及其Hf同位素的證據 張成立; 王曉霞; 王濤; 戴夢寧 西北大學大陸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地質學系;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期刊】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06-25
50 北秦嶺古生代花崗巖組合、巖漿時空演變及其對造山作用的啟示 王濤; 王曉霞; 田偉; 張成立; 李伍平; 李舢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大陸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西北大學地質學系; 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期刊】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 2009-07-20
51 地質災害風險評估技術指南初論 吳樹仁; 石菊松; 張春山; 王濤 國土資源部新構造運動與地質災害重點實驗室/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期刊】地質通報 2009-08-15
52 滑坡風險評估實踐中的難點與對策 石菊松; 石玲; 吳樹仁; 王濤 國土資源部新構造運動與地質災害重點實驗室/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期刊】地質通報 2009-08-15
53 陜西省寶雞市渭濱區(qū)地質災害風險評價 張春山; 何淑軍; 辛鵬; 孫煒鋒; 譚成軒; 吳樹仁; 王濤; 劉鑫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國土資源部新構造運動與地質災害重點實驗室 【期刊】地質通報 2009-08-15
54 地質災害活動強度評估的原理、方法和實例 吳樹仁; 石菊松; 王濤; 汪華斌 國土資源部新構造運動與地質災害重點實驗室/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華中科技大學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 【期刊】地質通報 2009-08-15
55 四川汶川Ms8級地震重災區(qū)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和預測 張春山; 孫煒鋒; 譚成軒; 韓金良; 何淑軍; 吳樹仁; 楊為民; 王濤; 張永雙; 石菊松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國土資源部新構造運動與地質災害重點實驗室 【期刊】地質通報 2009-08-15
56 國際滑坡風險評估與管理指南研究綜述 王濤; 吳樹仁; 石菊松 國土資源部新構造運動與地質災害重點實驗室/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期刊】地質通報 2009-08-15
57 陜西省麟游縣丈八鄉(xiāng)滑坡群的形成機理與堰塞湖危險性評價 辛鵬; 吳樹仁; 楊為民; 王濤; 何淑軍 國土資源部新構造運動與地質災害重點實驗室/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期刊】地質通報 2009-08-15
58 陜西省寶雞市陳倉區(qū)吳家溝滑坡風險評價 韓金良; 燕軍軍; 孫煒鋒; 王濤; 姜茂; 侯凱; 李志科 國土資源部新構造運動與地質災害重點實驗室/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期刊】地質通報 2009-08-15
59 北山柳園地區(qū)雙峰山早泥盆世A型花崗巖的確定及其構造演化意義 李舢; 王濤; 童英; 洪大衛(wèi); 歐陽志俠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期刊】巖石礦物學雜志 2009-09-25
60 實踐中發(fā)展的最大有效力矩準則 鄭亞東; 張進江; 王濤 教育部造山帶與地殼演化重點實驗室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期刊】地質力學學報 2009-09-15
61 秦嶺造山帶主要疑難地層時代研究的新進展 王宗起; 閆臻; 王濤; 高聯達; 閆全人; 陳雋璐; 李秋根; 姜春發(fā); 劉平; 張英利; 謝春林; 向忠金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調中心;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院 【期刊】地球學報 2009-10-15
62 秦嶺造山帶主要大地構造單元的新劃分 王宗起; 閆全人; 閆臻; 王濤; 姜春發(fā); 高聯達; 李秋根; 陳雋璐; 張英利; 劉平; 謝春林; 向忠金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大學地球空間學院; 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調中心 【期刊】地質學報 2009-11-15
63 從華北陸塊南緣大洋擴張到北秦嶺造山帶板塊俯沖的轉換時限 閆全人; 王宗起; 閆臻; 王濤; 張宏遠; 向忠金; 姜春發(fā); 高聯達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中國地質大學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 【期刊】地質學報 2009-11-15
64 北秦嶺武關地區(qū)丹鳳群斜長角閃巖地球化學特征、鋯石SHRIMP測年及其構造意義 閆臻; 王宗起; 陳雋璐; 閆全人; 王濤; 張英利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西安地質礦產研究所 【期刊】地質學報 2009-11-15
65 山陽色河花崗巖地球化學特征和鋯石SHRIMP U-Pb年代學 王濤; 王宗起; 閆臻; 閆全人; 張英利; 向忠金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期刊】地質學報 2009-11-15
66 南秦嶺大堡組奧陶紀洋島玄武巖的識別及其構造意義:來自地球化學和年代學證據 王濤; 王宗起; 閆臻; 閆全人; 張英利; 向忠金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期刊】巖石學報 2009-12-15
67 秦嶺巖群中兩類斜長角閃巖的性質和時代及其地質意義 閆全人; 王宗起; 閆臻; 陳雋璐; 向忠金; 王濤; 張宏遠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礦產研究所;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 【期刊】巖石學報 2009-09-15
68 北大巴山志留系滔河口組火山碎屑巖相序、組構特征及古火山作用環(huán)境分析 向忠金; 閆全人; 閆臻; 王宗起; 王濤; 張英利; 覃小鋒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期刊】地質學報 2010-03-15
69 2008汶川大地震極端滑坡事件初步研究 吳樹仁; 王濤; 石玲; 孫萍; 石菊松; 李濱; 辛鵬; 汪華斌 國土資源部新構造運動與地質災害重點實驗室;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華中科技大學 【期刊】工程地質學報 2010-04-15
70 遼南金州拆離帶糜棱狀花崗巖脈體變形特征及鋯石SHRIMP U-Pb年齡——韌性拆離時限的新證據 歐陽志俠; 王濤; 李建波; 郭磊; 曾令森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期刊】巖石礦物學雜志 2010-07-25
71 湘南寧遠地區(qū)堿性玄武巖形成時代的新證據:鋯石LA-ICP-MS U-Pb定年 劉勇; 李廷棟; 肖慶輝; 耿樹方; 王濤; 陳必河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湖南省地質調查研究院 【期刊】地質通報 2010-06-15
72 內蒙古赤峰樓子店低角韌性剪切拆離帶的應變與運動學渦度分析 李建波; 王濤; 歐陽志俠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東華理工大學地球科學與測繪工程學院 【期刊】中國科學:地球科學 2010-07-20
73 中蒙邊境中段花崗巖時空分布特征及構造和找礦意義 童英; 洪大衛(wèi); 王濤; 史興俊; 張建軍; 曾濤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期刊】地球學報 2010-06-15
74 前言 王濤; 韓寶福; 張招崇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中國地質大學 【期刊】巖石礦物學雜志 2010-11-25
75 阿爾泰造山帶花崗巖時空演變、構造環(huán)境及地殼生長意義——以中國阿爾泰為例 王濤; 童英; 李舢; 張建軍; 史興俊; 李錦軼; 韓寶福; 洪大衛(wèi)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大學造山帶與地殼演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期刊】巖石礦物學雜志 2010-11-25
76 北疆及鄰區(qū)石炭-二疊紀花崗巖時空分布特征及其構造意義 童英; 王濤; 洪大衛(wèi); 韓寶福; 張建軍; 史興俊; 王超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期刊】巖石礦物學雜志 2010-11-25
77 中亞造山系中南段早中生代花崗巖類時空分布特征及構造環(huán)境 李舢; 王濤; 童英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期刊】巖石礦物學雜志 2010-11-25
78 汶川地震觸發(fā)文家溝高速遠程滑坡-碎屑流成因機理分析 王濤; 石菊松; 吳樹仁; 張永雙; 李濱; 辛鵬; 孫萍 國土資源部新構造運動與地質災害重點實驗室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期刊】工程地質學報 2010-10-15
79 寧夏衛(wèi)寧北山金場子閃長玢巖巖脈地質特征及SHRIMP鋯石U-Pb年齡 劉勇; 李廷棟; 王彥斌; 肖慶輝; 耿樹方; 王濤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國土資源部咨詢研究中心;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fā)展研究中心 【期刊】中國地質 2010-12-15
80 北大巴山志留系滔河口組堿質斑狀玄武巖的巖漿源區(qū)及形成環(huán)境——來自全巖和輝石斑晶地球化學的約束 向忠金; 閆全人; 閆臻; 王宗起; 王濤; 張英利; 覃小鋒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期刊】巖石學報 2010-04-15
81 中條山絳縣群碎屑鋯石LA-ICP-MS U-Pb測年及其地質意義 李秋根; 劉樹文; 王宗起; 張帆; 陳友章; 王濤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造山帶與地殼演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期刊】巖石學報 2008-06-15
82 岷縣—太白地區(qū)金、鉛鋅礦床類型及時空序列 閆臻; 王宗起; 李繼亮; 秦克章; 閆全人; 王濤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巖石圈開放實驗室;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期刊】礦床地質 2002-12-31
83 最大有效力矩準則及其構造地質學意義 鄭亞東; 王濤; 王新社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造山帶及地殼演化重點實驗室;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 【期刊】地質學報 2006-02-15
84 西秦嶺關家溝組物源分析 盧海峰; 王宗起; 王濤; 姜春發(fā) 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 【期刊】地質學報 2006-04-15
85 中國阿爾泰造山帶花崗巖Pb同位素組成特征:幔源成因佐證及陸殼生長意義 童英; 王濤; 洪大衛(wèi); 韓寶福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北京 【期刊】地質學報 2006-04-15
86 阿爾泰造山帶南緣富蘊后造山線形花崗巖體鋯石U-Pb年齡及其地質意義 童英; 洪大衛(wèi); 王濤; 王式洸; 韓寶福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北京 【期刊】巖石礦物學雜志 2006-03-25
87 新甘交界北山地區(qū)早二疊世紅柳河群的建立 李金寶; 康旭; 王濤; 李伍平; 童英 長安大學資源學院; 新疆第二區(qū)域地質調查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陜西 西安; 新疆 奇臺; 陜西 西安 【期刊】地質通報 2006-04-15
88 西秦嶺南緣康縣-留壩一帶白水江群碎屑巖的地球化學特征及構造背景 王濤; 王宗起; 閆全人; 閆臻; 盧海峰; 李秋根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 【期刊】地質通報 2006-06-15
89 東天山紅柳河地區(qū)蛇綠巖U-Pb同位素年齡 于福生; 李金寶; 王濤 中國石油大學 石油天然氣成藏機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長安大學資源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陜西西安 【期刊】地球學報 2006-06-30
90 青藏高原東緣構造演化的SHRIMP鋯石U-Pb年代學框架 閆全人; 王宗起; 劉樹文; 石玉若; 李秋根; 閆臻; 王濤; 王建國; 張德會; 張宏遠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北京離子探針中心; 中國地質大學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 【期刊】地質學報 2006-09-15
91 西秦嶺南緣“白水江群”微古生物化石的發(fā)現及其地質意義 王濤; 王宗起; 高聯達; 姜春發(fā); 閆全人; 閆臻; 李秋根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 【期刊】地質論評 2006-09-15
92 河南西峽地區(qū)二郎坪群火神廟組中發(fā)現泥盆紀孢子化石 高聯達; 王宗起; 王濤; 閆全人; 閆臻; 李秋根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 【期刊】地質通報 2006-11-15
93 海峽兩岸“亞洲大陸增生與造山作用”學術研討會在臺北成功舉行 王濤; 江博明; 鍾孫霖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 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 【期刊】巖石學報 2006-05-15
94 阿爾泰中蒙邊界塔克什肯口岸后造山富堿侵入巖體的形成時代、成因及其地殼生長意義 童英; 王濤; V P Kovach; 洪大衛(wèi); 韓寶福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俄羅斯科學院前寒武紀地質與年代學研究所;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北京; 圣彼得堡 【期刊】巖石學報 2006-05-15
95 神秘的109.4°——共軛變形帶的夾角 鄭亞東; 王濤; 王新社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 【期刊】地質科學 2007-01-30
96 花崗巖構造研究及花崗巖構造動力學芻議 王濤; 王曉霞; 鄭亞東; 洪大衛(wèi); 王新社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fā)展研究中心;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 【期刊】地質科學 2007-01-30
97 最大有效力矩準則的理論與實踐 鄭亞東; 王濤; 王新社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造山帶與地殼演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 【期刊】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03-20
98 北秦嶺斜峪關群和草灘溝群火山巖成因的地球化學和同位素約束、SHRIMP年代及其意義 閆全人; 王宗起; 陳雋璐; 閆臻; 王濤; 李秋根; 姜春發(fā); 張宗清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礦產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 北京離子探針中心 【期刊】地質學報 2007-04-15
99 內蒙赤峰南部樓子店韌性剪切帶應變與剪切作用類型 王新社; 鄭亞東; 王濤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大學造山帶與地殼演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 【期刊】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 2007-02-28
100 最大有效力矩準則及相關地質構造 鄭亞東; 王濤; 王新社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造山帶與地殼演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 【期刊】地學前緣 2007-07-15
101 西秦嶺南緣白水江群晚古生代微體化石的發(fā)現及其地質意義 王濤; 王宗起; 閆臻; 閆全人; 李秋根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 【期刊】地球科學與環(huán)境學報 2007-06-15
102 西秦嶺關家溝組地層時代、物源及其構造響應 盧海峰; 王宗起; 王濤 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 【期刊】大地構造與成礦學 2007-08-15
103 中國花崗巖概述 洪大衛(wèi); 王濤; 童英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 【期刊】地質論評 2007-08-15
104 秦嶺勉略構造混雜帶康縣——勉縣段蛇綠巖塊—鐵鎂質巖塊的SHRIMP年代及其意義 閆全人; 王宗起; 閆臻; 向忠金; 陳雋璐; 王濤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礦產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 北京離子探針中心 【期刊】地質論評 2007-11-15
105 中國侏羅紀構造變革與燕山運動新詮釋 董樹文; 張岳橋; 龍長興; 楊振宇; 季強; 王濤; 胡建民; 陳宣華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期刊】地質學報 2007-11-15
106 北秦嶺小王澗枕狀熔巖中淡色侵入巖的地球化學特征、SHRIMP年齡及地質意義 閆全人; 陳雋璐; 王宗起; 閆臻; 王濤; 李秋根; 張宗清; 姜春發(fā)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礦產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離子探針中心 【期刊】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 2007-10-15
107 北秦嶺陶灣群新發(fā)現的微體化石及其對地層時代的限定 王宗起; 高聯達; 王濤; 姜春發(fā)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 【期刊】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 2007-11-15
108 華北克拉通中生代伸展構造研究的幾個問題及其在巖石圈減薄研究中的意義 王濤; 鄭亞東; 張進江; 王新社; 曾令森; 童英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 【期刊】地質通報 2007-09-15
109 秦嶺造山帶泥盆系形成構造環(huán)境:來自碎屑巖組成和地球化學方面的約束 閆臻; 王宗起; 王濤; 閆全人; 肖文交; 李繼亮; 韓芳林; 陳雋璐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陜西地質調查院; 西安地質礦產研究所 北京 【期刊】巖石學報 2007-05-15
110 中國阿爾泰北部山區(qū)早泥盆世花崗巖的年齡、成因及構造意義 童英; 王濤; 洪大衛(wèi); 代雅建; 韓寶福; 柳曉明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能源與資源中心; 中國地質調查局沈陽地質調查中心; 北京大學地球空間科學學院; 西北大學地質學系大陸動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期刊】巖石學報 2007-08-15
111 新疆及鄰區(qū)地質與礦產研究進展 朱永峰; 王濤; 徐新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造山帶與地殼演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新疆自然資源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中心 【期刊】巖石學報 2007-08-15
112 突發(fā)地質災害預測評價概論 吳樹仁; 石菊松; 王濤 國土資源部新構造運動與地質災害重點實驗室;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期刊】地質通報 2008-11-15
113 陜西隴縣地質災害危險性分區(qū)評價 張春山; 韓金良; 孫煒鋒; 譚成軒; 吳樹仁; 王濤; 劉鑫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國土資源部新構造運動與地質災害重點實驗室 【期刊】地質通報 2008-11-15
114 四川汶川地震地質災害活動強度分析評價 吳樹仁; 石菊松; 姚鑫; 王濤; 汪華斌 國土資源部新構造運動與地質災害重點實驗室;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華中科技大學 【期刊】地質通報 2008-11-15
115 四川汶川地震斷裂活動和次生地質災害淺析 王濤; 馬寅生; 龍長興; 譚成軒; 吳樹仁 國土資源部新構造運動與地質災害重點實驗室;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期刊】地質通報 2008-11-15
116 基于蒙特卡羅法的多級黃土滑坡可靠性分析 何淑軍; 張春山; 吳樹仁; 孫煒鋒; 葉思源; 王濤; 辛鵬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新疆時代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國土資源部新構造運動與地質災害重點實驗室 【期刊】地質通報 2008-11-15
117 造山帶沉積盆地構造原型恢復 閆臻; 王宗起; 李繼亮; 閆全人; 王濤; 陳雋璐; 徐學義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礦產研究所 【期刊】地質通報 2008-12-15
118 四川汶川Ms 8.0級地震同震變形特征和分段性 馬寅生; 龍長興; 譚成軒; 王濤; 張永雙; 雷偉志; 李濱; 龔明權; 廖椿庭; 吳滿路 國土資源部新構造運動與地質災害重點實驗室;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期刊】地質通報 2008-12-15
119 東天山東段同造山到后造山花崗巖幔源組分的遞增及陸殼垂向生長意義——Sr、Nd同位素證據 王濤; 李伍平; 李金寶; 洪大衛(wèi); 童英; 李舢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長安大學地球科學與國土資源學院 【期刊】巖石學報 2008-04-15
120 湘南多金屬礦集區(qū)燕山期成礦花崗巖的主元素地球化學特征和成因探討 伍光英; 肖序常; 肖慶輝; 王濤; 閆全仁; 陳輝明; 馬鐵球; 柏道遠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 湖南省地質調查院;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fā)展研究中心; 湖南湘潭 【期刊】中國地質 2008-04-15
121 運動學渦度的理論與實踐 鄭亞東; 王濤; 張進江 北京大學造山帶與地殼演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大學造山帶與地殼演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北京 【期刊】地學前緣 2008-05-15
122 晚侏羅世東亞多向匯聚構造體系的形成與變形特征 董樹文; 張岳橋; 陳宣華; 龍長興; 王濤; 楊振宇; 胡健民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北京;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 江蘇南京 【期刊】地球學報 2008-06-15
123 湘南多金屬礦集區(qū)燕山期成礦花崗巖的稀土地球化學特征和成巖成礦作用探討 伍光英; 侯增謙; 肖慶輝; 王濤; 閆全人; 陳輝明; 馬鐵球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fā)展研究中心; 湖南湘潭 【期刊】中國地質 2008-06-15
124 秦嶺造山帶寬坪群中的變鐵鎂質巖的成因、時代及其構造意義 閆全人; 王宗起; 閆臻; 王濤; 陳雋璐; 向忠金; 張宗清; 姜春發(fā)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礦產研究所 【期刊】地質通報 2008-09-15
125 秦嶺造山帶早中生代花崗巖成因及其構造環(huán)境 張成立; 王濤; 王曉霞 西北大學大陸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西北大學地質系;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期刊】高校地質學報 2008-09-20
126 華北地臺和秦嶺—大別—蘇魯造山帶的中生代花崗巖與深部地球動力學過程 洪大衛(wèi); 王濤; 童英; 王曉霞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長安大學地質系 北京; 陜西西安 【期刊】地學前緣 2003-09-30
127 俯沖—增生型造山帶增生楔流體研究進展 閆臻; 王宗起; 閻全人; 王濤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期刊】地質科技情報 2003-03-30
128 試析地幔來源物質成礦域——以中亞造山帶為例 洪大衛(wèi); 王式光; 謝錫林; 張季生; 王濤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大學地質系;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 【期刊】礦床地質 2003-02-28
129 碧口群火山巖的時代——SHRIMP鋯石U-Pb測年結果 閆全人; 王宗起; 閆臻; Andrew D.Hanson; Peter A.Druschke; 劉敦一; 宋彪; 簡平; 王濤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Department of Geosciences University of Nevada; Las Vegas;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 【期刊】地質通報 2003-06-20
130 東秦嶺商丹帶北側新元古代埃達克質花崗巖及其地質意義 裴先治; 王濤; 丁仨平; 李勇; 胡波 長安大學地球科學與國土資源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長安大學地球科學與國土資源學院 陜西西安; 甘肅省地質調查院; 甘肅蘭州; 陜西西安 【期刊】中國地質 2003-12-30
131 中國花崗巖與大陸地殼生長方式初步研究 肖慶輝; 邱瑞照; 鄧晉福; 李廷棟; 莫宣學; 洪大衛(wèi); 盧欣詳; 王濤; 吳福元; 謝才富 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fā)展研究中心; 中國地質大學;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河南省地質研究所; 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 宜昌地質礦產研究所 北京; 宜昌地質礦產研究所湖北宜昌; 吉林長春; 河南鄭州;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湖北宜昌 【期刊】中國地質 2005-09-30
132 魯西銅石巖體的鋯石SHRIMPU-Pb年齡及其地質意義 胡華斌; 毛景文; 劉敦一; 牛樹銀; 王濤; 李永峰 中國地質大學;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石家莊經濟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大學 北京 【期刊】地質學報 2005-08-15
133 西秦嶺關家溝組的沉積環(huán)境及其物源 盧海峰; 王宗起; 王濤; 姜春發(fā) 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 【期刊】現代地質 2005-09-10
134 中國阿爾泰造山帶后造山喇嘛昭花崗巖體鋯石SHRIMP年齡、成因及陸殼垂向生長意義 王濤; 洪大衛(wèi); 童英; 韓寶福; 石玉若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大學造山帶與地殼演化實驗室;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 北京 1;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離子探針中心 【期刊】巖石學報 2005-06-30
135 秦嶺環(huán)斑結構花崗巖中暗色包體的巖漿混合成因及巖石學意義——元素和Nd、Sr同位素地球化學證據 王曉霞; 王濤; Ilmari Happala; 盧欣祥 中國地質大學巖石圈構造、深部過程及探測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赫爾辛基大學地質學;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fā)展研究中心; 赫爾辛基 00014 【期刊】巖石學報 2005-06-30
136 北秦嶺老君山和秦嶺梁環(huán)斑結構花崗巖及構造環(huán)境——一種可能的造山帶型環(huán)斑花崗巖 王曉霞; 王濤; 盧欣祥; 肖慶輝 長安大學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河南地質科學研究所; 中國地質大學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 【期刊】巖石學報 2003-10-30
137 從中亞正ε_(Nd)值花崗巖看超大陸演化和大陸地殼生長的關系 洪大衛(wèi); 王式洸; 謝錫林; 張季生; 王濤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大學地質學系;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 【期刊】地質學報 2003-05-15
138 揚子板塊西北緣碧口群火山巖系的SHRIMP年代、Sr-Nd-Pb同位素特征及意義 閆全人; 王宗起; A.D.Hanson; 閆臻; P.A.Druschke; 王濤; 劉敦一; 宋彪; 姜春發(fā)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Department of Geosclences; University of Nevada; Las Vegas;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Department of Geosciences;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 【期刊】地質學報 2003-11-15
139 揚子板塊北緣碧口群火山巖的地球化學特征及其構造環(huán)境 閆全人; Andrew D.Hanson; 王宗起; 閆臻; Peter A.Druschke; 王濤; 劉敦一; 宋彪; 姜春發(fā)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Department of Geosciences; University of Nevada;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 Las Vegas 【期刊】巖石礦物學雜志 2004-03-20
140 魯西銅石巖體的鋯石SHRIMP U-Pb年齡及其地質意義 胡華斌; 毛景文; 劉敦一; 牛樹銀; 王濤; 李永峰; 石玉若 中國地質大學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石家莊經濟學院資源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河北石家莊 【期刊】地學前緣 2004-06-30
141 由航磁異常判斷準噶爾盆地基底性質 張季生; 洪大衛(wèi); 王濤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 【期刊】地球學報 2004-08-30
142 南秦嶺關家溝組礫巖的時代、成因環(huán)境及其構造意義 閆全人; A.D.Hanson; 王宗起; P.A.Druschke; 閆臻; 王濤; 盧海峰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Department of Geoscience; University of Nevada LasVegas; LasVegas;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 【期刊】科學通報 2004-07-30
143 北秦嶺新元古代后碰撞花崗巖的確定及其構造意義 張成立; 劉良; 張國偉; 王濤; 陳丹玲; 袁洪林; 柳小明; 晏云翔 西北大學大陸動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西北大學大陸動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陜西西安; 南京大學內生礦床國家重點實驗室; 江蘇南京; 陜西西安 【期刊】地學前緣 2004-09-30
144 新世紀構造地質學與力學的新理論——最大有效力矩準則 鄭亞東; 王濤; 王新社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 【期刊】自然科學進展 2005-02-25
145 西南三江特提斯洋擴張與晚古生代東岡瓦納裂解:來自甘孜蛇綠巖輝長巖的SHRIMP年代學證據 閆全人; 王宗起; 劉樹文; 李秋根; 張宏遠; 王濤; 劉敦一; 石玉若; 簡平; 王建國; 張德會; 趙建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北京離子探針中心;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北京 【期刊】科學通報 2005-01-30
146 內蒙古中部重、磁場特征與地殼密度結構 張季生; 洪大衛(wèi); 王濤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 【期刊】地質通報 2005-02-20
147 秦嶺造山帶核部新元古代碰撞變形及其時代——強變形同碰撞花崗巖與弱變形脈體鋯石SHRIMP年齡限定 王濤; 張宗清; 王曉霞; 王彥斌; 張成立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fā)展研究中心; 西北大學地質系 北京 【期刊】地質學報 2005-04-15
148 中蒙邊界區(qū)中生代推覆構造與伸展垮塌作用的運動學和動力學分析 鄭亞東; 王濤 北京大學造山帶與地殼演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 【期刊】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 2005-04-20
149 中蒙邊界中生代推覆-伸展遞進轉換及地殼尺度的切向剪切 王濤; 鄭亞東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大學地質系 北京 【期刊】地質通報 2002-05-20
150 秦嶺晚古生代弧前增生的背馱型盆地體系 王宗起; 王濤; 閆臻; 閆全人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期刊】地質通報 2002-09-20
151 南秦嶺橫丹濁積巖系——晚古生代發(fā)育于揚子板塊被動陸緣上的弧前盆地充填物 閆全人; 王宗起; A.D.Hanson; P.A.Druschke; 王濤; 閆臻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University of Nevada Las Vegas; Las Vegas NV;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北京1000 【期刊】地質通報 2002-09-20
152 西秦嶺大草灘群的沉積環(huán)境及構造意義 閆臻; 王宗起; 王濤; 閆全人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巖石圈開放實驗室;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北京 【期刊】地質通報 2002-09-20
153 北秦嶺新元古代北北西向碰撞造山帶存在的可能性及兩側陸塊的匯聚與裂解 王濤; 張國偉; 裴先治; 張成立; 李伍平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西北大學地質系;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北京; 陜西西安; 廣東廣州 【期刊】地質通報 2002-09-20
154 北秦嶺老君山、秦嶺梁環(huán)斑結構花崗巖巖漿混合的巖相學證據及其意義 王曉霞; 王濤; 盧欣祥; 肖慶輝 中國地質大學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河南省地質科學研究所; 國土資源部信息研究院 北京; 長安大學地球科學與國土資源學院陜西西安; 河南鄭州 【期刊】地質通報 2002-09-20
155 構造變形/變質作用的精細測年及其在造山帶研究中的應用 閆全人; 王宗起; 閆臻; 鄭亞東; 吳春明; 胡世玲; 桑海清; 王濤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大學地質學系;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北京; 北京10 【期刊】地學前緣 2001-09-30
156 環(huán)斑花崗巖研究及存在的問題 王曉霞; 王濤; 盧欣祥 中國地質大學;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長安大學; 陜西西安; 河南鄭州 【期刊】地質科技情報 2001-12-30
157 北秦嶺中生代沙河灣巖體環(huán)斑結構特征及有關問題的討論 王曉霞; 王濤; 盧欣祥 中國地質大學;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河南地質科學研究所 北京; 長安大學地質系; 陜西西安 【期刊】地球學報 2002-02-28
榮譽獎勵:
先后獲得過原地礦部特優(yōu)圖幅獎2項(第一和第五作者)和國土資源部二等獎2項(第一和第五作者),中國博士后學術大會優(yōu)秀論文一等獎。
1. 2010年獲國土資源科學科技二等獎。
資料更新中……
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chuàng)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chuàng)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fā)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yōu)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chuàng)新人物的創(chuàng)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chuàng)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fā)展新形態(tài),實現融合創(chuàng)新,為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yè)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fā)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chuàng)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fā)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fā)現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