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金虎,男,漢族,1974年9月出生,博士。現任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教育及工作經歷:
2000-2002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博士研究生,獲理學博士學位。
2002-2004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博士后。
2004-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
2004-2005 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電器與計算機工程學院博士后。
2005-2006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生態與演化生物學系Visiting Fellow。
2007年任法國Le Havre大學訪問教授。
社會任職:
曾任或現任多個國內外學術組織的各種委員,包括:
1. IEEE神經系統與應用技術委員會主席。
2. IEEE非線性電路與系統技術委員會秘書。
3. IEEE智能電網技術委員會委員。
4. IFAC大規模復雜系統技術委員會委員。
5. 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副秘書長。
6. 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復雜網絡與系統控制專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
7. 中國自動化學會青年工作者委員會副主任。
8. 中國自動化學會控制理論專業委員會委員。
9. IEEE計算智能學會社會媒體分委員會委員。
10. 中國電子學會云計算專家委員會委員。
11. 中國通訊學會云計算專家委員會委員。
12. DCDIS-A的Associate Editor, Recent Patents on Engineering的Editorial Advisory Board成員。
曾任或現任11個SCI 雜志的各類編委,包括:
1.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I.
2.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 P>3.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P>4.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 P>5. Asian Journal of Control. P>6.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furcation and Chaos. P>7. Kybernetika. P>8.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 P>9. 自動化學報。 P>10. J. Syst. Sci. & Complexity常務編委。
研究方向:
1、復雜系統與復雜網絡
2、非線性動力學與控制
3、非線性電路與系統
4、系統生物學
5、智能電網
6、網絡化軟件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主持或參加過國家杰出青年基金、973項目、基金委創新群體、重點和面上項目、中國科學院重要方向性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復雜多卷波混沌吸引子的生成、控制與同步,2007。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探討復雜動力網絡的同步能力和魯棒性,2003。
3. 國際合作項目:復雜通訊網絡的建模與分析,2008。
科研成果:
1. 若干新型非線性電路與系統的基礎理論及其應用,獲201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
2. 混沌反控制與廣義Lorenz系統族的理論及其應用,獲200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
3. 幾類典型復雜系統的建模、分析與應用,獲2007年度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4. 廣義Lorenz系統族與復雜多卷波系統 呂金虎 【科技成果】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2006-06-01
發明專利:
1. 一種四階網格狀多環面混沌電路及其使用方法 呂金虎; 禹思敏 【中國專利】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2006-03-08
2. 一種渦卷混沌信號發生器及其使用方法 呂金虎; 禹思敏 【中國專利】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2006-03-15
在IEEE會刊(IEEE Transactions)、IFAC會刊(Automatica)、SIAM會刊(SIAM Journal)等本學科頂尖國際期刊上發表SCI論文100余篇,著作2部,SCI他引5000余次,其中20篇雜志論文單篇SCI引用超100次、h指數38;22篇論文入選2002-2012 ISI高影響力論文。
出版專著:
資料更新中……
發表中文論文:
1 高階蔡氏電路及其FPGA實現 禹思敏; 呂金虎 廣東工業大學自動化學院;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中國會議】第二十六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 2007-07-26
2 基于文氏電橋的超混沌保密通信及其DSP實現 禹思敏; 呂金虎 廣東工業大學自動化學院;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中國會議】第二十六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 2007-07-26
3 聚類環(鏈)基于同步的尺度可變性分析 陸君安; 張勇; 陳娟; 呂金虎; 吳曉群 武漢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 武漢大學軟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系統科學研究所; 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電子工程系 【中國會議】中國自動化學會控制理論專業委員會B卷 2011-07-22
4 節點動力學含隨機噪聲的復雜動力網絡拓撲結構識別 吳曉群; 趙雪漪; 呂金虎 武漢大學軟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武漢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RMIT University 【中國會議】中國自動化學會控制理論專業委員會A卷 2011-07-22
5 復雜動力網絡的牽制控制及其在力學系統中的應用 呂金虎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中國會議】The 5th 全國動力學與控制青年學者研討會論文摘要集 2011-07-28
6 Recent Advances in Consensus of Multi-Agent Systems 呂金虎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中國會議】第四屆全國動力學與控制青年學者研討會論文摘要集 2010-07-26
7 復雜動態網絡的有限時間同步 陳姚; 呂金虎 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中國會議】第五屆全國復雜網絡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集 2009-10-15
8 一個不確定復雜動力網絡的自適應同步(英文) 周進; 陸君安; 呂金虎 武漢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系統與控制重點實驗室 【中國會議】第二屆全國復雜動態網絡學術論壇論文集 2005-10-01
9 Complex Dynamical Networks:Modeling,Synchronization and Control 呂金虎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系統與控制重點實驗室 【中國會議】第二屆全國復雜動態網絡學術論壇論文集 2005-10-01
10 復雜網絡的同步:理論、方法、應用與展望 呂金虎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系統科學研究所 【中國會議】第四屆全國網絡科學學術論壇暨研究生暑期學校論文集 2008-07-01
11 “第七屆全國網絡科學論壇——前沿課題研討會”總結報告 方錦清; 任勇; 呂金虎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 清華大學;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系統所 【期刊】復雜系統與復雜性科學 2011-06-15
12 非線性電路與系統的熱點研究領域:復雜多卷波電路與系統 呂金虎; 陳關榮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香港城市大學電子工程系 【期刊】科學觀察 2011-12-15
13 復雜動態網絡的有限時間同步 陳姚; 呂金虎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系統控制重點實驗室 【期刊】系統科學與數學 2009-10-15
14 復雜多卷波混沌系統的理論設計與電路實現 呂金虎; 禹思敏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系統科學研究所系統控制重點實驗室; 廣東工業大學自動化學院 【期刊】應用數學學報 2009-11-15
15 復雜動力網絡結構識別的某些新進展 陸君安; 呂金虎; 劉慧; 陳娟 武漢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期刊】復雜系統與復雜性科學 2010-09-15
16 復雜網絡的同步與復雜多個體系統的一致性 呂金虎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系統科學研究所 【期刊】復雜系統與復雜性科學 2010-09-15
17 復雜網絡科學與工程的研究進展(專輯序言) 陳關榮; 陳增強; 呂金虎 香港城市大學混沌與復雜網絡研究中心; 南開大學信息與技術學院;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期刊】系統工程學報 2010-12-15
18 混沌控制與反控制:機遇與挑戰 呂金虎; 陳關榮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系統所系統與控制重點實驗室; 香港城市大學混沌與復雜網絡學術研究中心和電子工程系 北京 【期刊】科學觀察 2006-12-15
19 復雜動力網絡及其在軟件工程中的應用 呂金虎; 王紅春; 何克清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武漢大學軟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北京建筑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工程學院 【期刊】計算機研究與發展 2008-12-15
20 復雜網絡的同步:理論、方法、應用與展望 呂金虎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系統科學研究所 【期刊】力學進展 2008-11-25
21 蛙卵有絲分裂模型的分岔分析 呂金虎; 張子范; 張鎖春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科學研究院系統科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科學研究院應用數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科學研究院應用數學研究所 北京 【期刊】應用數學和力學 2003-03-15
22 一個過渡混沌吸引子的單參數采樣數據反饋控制 陸君安; 謝進; 呂金虎; 陳士華 武漢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系統科學研究所; 武漢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 武漢 【期刊】應用數學和力學 2003-11-15
23 一個統一混沌系統及其研究(英文) 呂金虎; 陳關榮; 張鎖春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香港城市大學電子工程系;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北京 【期刊】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 2003-03-30
24 復雜動力網絡的數學模型與同步準則 呂金虎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系統科學研究所 北京 【期刊】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04-04-25
25 統一混沌系統的反饋同步 陶朝海; 陸君安; 呂金虎 武漢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應用數學研究所 武漢 【期刊】物理學報 2002-07-12
26 對流擴散方程的自憶積分格式 陸君安; 呂金虎; 夏軍 武漢大學;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期刊】計算物理 2000-11-20
27 電力系統短期負荷預測的非線性混沌改進模型 呂金虎; 占勇; 陸君安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應用數學研究所; 武漢大學 【期刊】中國電機工程學報 2000-12-30
28 基于自適應神經網絡的邊坡位移預測 呂金虎; 陳益峰; 張鎖春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應用數學研究所; 武漢大學水電系;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應用數學研究所 北京; 湖北武漢 【期刊】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01-12-25
29 Chen’s混沌吸引子及其特征量 陸君安; 呂金虎; 陳士華 武漢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應用數學所; 武漢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 武漢 【期刊】控制理論與應用 2002-04-25
30 加權一階局域法在電力系統短期負荷預測中的應用 呂金虎; 張鎖春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北京 【期刊】控制理論與應用 2002-10-25
1. 2012年獲IEEE Fellow。
2. 201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排名第一)
3. 2012年獲中國工程院第九屆光華工程科技獎“青年獎”。
4. 2010年獲第十一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5. 2009年獲澳大利亞ARC Future Fellowships獎。
6.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
7. 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
8. 中國青年科技獎。
9. 2009年獲首屆“Scopus Young Scientists”信息科學金獎。
10. 2008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排名第二)。
11. 2008年獲第十一屆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獎。
12. 2008年獲中國科學院盧嘉錫青年人才獎。
13. 2007年獲第七屆關肇直青年研究獎。
14. 2007年獲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獨立完成)。
15. 2007年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排名第一)。
16. 2004年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
17. 2002年獲中國科學院院長特別獎。
開創復雜網絡研究里程碑——2012年光華工程科技獎青年獎獲得者呂金虎研究員
呂金虎,男,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02年獲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博士學位。
復雜系統與復雜網絡是系統科學、自動化科學、數學、計算機科學、物理學等多學科的交叉科學,具有明確的工程應用背景、重要的學術價值和廣闊的應用前景。呂金虎研究員長期從事復雜系統與復雜網絡研究,在過去10多年里,圍繞廣義Lorenz系統族、復雜非線性電路與系統、復雜網絡系統開展了系統而深入的研究。
呂金虎研究員與陳關榮教授合作發現了經典Lorenz系統和它的對偶Chen系統之間的臨界混沌系統,被國際同行稱為“Lü system”(呂系統),被國際通用軟件包作為典型混沌系統收入,被法國學者應用于CDMA 衛星通訊系統,并入選中國科學院建院60周年展。
他與同事合作提出了一個單參數的統一混沌系統,國際同行稱為“Benchmark system”(基準系統),并建立了Lorenz系統族的理論框架。
呂金虎研究員與陳關榮教授,禹思敏教授合作突破傳統模擬電路的設計瓶頸,提出了一種新的模擬電路設計方法并用模擬電路物理實現了單方向上14卷波、雙方向網格狀14*10卷波和三方向立體網格狀10*10*10卷波的混沌吸引子,解決了20多年來長期懸而未決的非線性電路理論多方向、大數量多卷波物理實現的理論和技術難題,被“非線性電路之父”、“細胞神經網絡之父”、IEEE電路與系統最高獎得主L.O. Chua院士稱為“奠定了工程應用的理論基礎,具有非常高的質量和原創性”,被非線性電路的先驅、歐洲和比利時科學院院士J. Vandewalle稱為“Milestone”(里程碑),并入選2005年度IEEE電路與系統學會“電路與系統進展”。
他證明了一類典型時變復雜網絡的同步本質上由該網絡的內耦合矩陣和外耦合矩陣的特征根及其特征向量所決定,建立了一類時不變復雜網絡的同步和無向耦合系統的同步之間的內在本質聯系,給出了一類復雜網絡牽制同步的幾個基本判據,被歐洲和匈亞利科學院院士A.L. Barabási在Nature上重點評述。
這些創新性成果主要發表在IEEE會刊(IEEE Transactions)、IFAC會刊(Automatica)、SIAM會刊(SIAM Journal)等本學科頂尖國際期刊上,其中SCI論文近百篇。SCI他引4900余次,其中單篇SCI最高引用592次和436次、18篇論文SCI引用超100次、h指數37。曾獲2001~2005和2002~2006中國學者SCI單篇被引次數學科排名榜第一,2篇論文入選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furcation and Chaos創刊以來(1991-2011)SCI引用最高的10篇論文,3篇論文入選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的2001~2011 SCI引用最高的10篇論文,2篇論文入選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的2005~2011 SCI引用最高的10篇論文。出版著作2部,獲專利2項。
呂金虎研究員兼任IEEE神經系統與應用技術委員會主席、中國電子學會云計算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復雜系統與復雜網絡專業委員會(籌)副主任、中國自動化學會青年工作者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現任或曾任11個SCI雜志的各類編委,包括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I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 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光華工程科技獎“青年獎”、中國青年科技獎、澳大利亞ARC Future Fellowship獎、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中國科學院盧嘉錫青年人才獎、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獎、"Scopus Young Scientists"信息科學金獎、中國科學院院長特別獎、關肇直青年研究獎等。
文章來源:《科技成果管理與研究》2013年0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