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修根,1976年出生,博士,研究員。現為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沉積與能源地質研究室副主任。
教育及工作經歷:
2001年在讀碩士期間,就和成都理工大學區調隊項目組成員一起,前往西藏從事區域地質調查填圖工作。
2005年成都地調中心博士生,開始從事西藏羌塘盆地油氣資源的調查與評價工作。
學術兼職:
1、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
2、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會員。
3、四川省地質學會地層古生物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研究方向:
沉積與能源地質、油氣地質學、非常規能源地質學。
科研成果:
近年來,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Gondwana Research》、《Fuel》、《Oil Shale》、《地球化學》、《地質論評》、《沉積學報》等國內外刊物上公開發表專業論文86篇,其中第一作者32篇,合作發表論文54篇,國際SCI檢索論文18篇(包括第一作者13篇,合作發表5篇)。通過多年的科研實踐,已經形成了“油氣地質學、非常規能源地質學”兩個具有特色的交叉學科研究方向。
近年來,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Gondwana Research》、《Fuel》、《Oil Shale》、《地球化學》、《地質論評》、《沉積學報》等國內外刊物上公開發表專業論文86篇,其中第一作者32篇,合作發表論文54篇,國際SCI檢索論文18篇(包括第一作者13篇,合作發表5篇)。
發表論文:
1 羌塘盆地羌資5井二疊系展金組烴源巖基本特征 曹竣鋒; 宋春彥; 付修根; 陳明; 鄭博; 孫偉 海相油氣地質 2015-04-15
2 藏北羌塘盆地油氣地質勘探新進展 付修根; 王劍; 譚富文; 陳明; 李忠雄; 陳文彬; 馮興雷 沉積與特提斯地質 2015-03-15
3 藏北羌塘盆地角木茶卡地區下二疊統展金組烴源巖特征及意義 陳文彬; 付修根; 占王忠; 馮興雷; 宋春彥; 曾勝強 沉積與特提斯地質 2015-03-15
4 羌塘盆地戈木錯地區泥火山群沉積及淺表地球化學特征 馮興雷; 付修根; 譚富文; 陳文彬; 顏澤 沉積與特提斯地質 2015-03-15
5 羌塘盆地孔孔茶卡地區石炭系擦蒙組烴源巖沉積環境分析 馮興雷; 付修根; 譚富文; 陳文彬 現代地質 2014-10-15
6 羌塘盆地含烴類流體活動的基本特征及成藏分析 宋春彥; 王劍; 何利; 付修根; 譚富文; 曹竣鋒 新疆石油地質 2014-08-01
7 青藏高原腹地羌塘盆地白堊紀快速隆升的鋯石裂變徑跡測年證據 宋春彥; 王劍; 譚富文; 付修根; 陳文彬; 何利 礦物巖石 2014-06-25
8 藏北羌塘盆地羌資5井二疊系碳酸鹽巖儲層特征及影響因素 曹竣鋒; 宋春彥; 付修根; 陳明; 萬方; 鄭博; 孫偉 沉積與特提斯地質 2014-06-15
9 羌塘盆地白堊系海相油頁巖特征及其形成條件分析 曾勝強; 王劍; 付修根; 馮興雷; 陳文彬; 孫偉 地質論評 2014-03-15
10 羌塘盆地角木茶卡地區二疊系古油藏的發現及基本特征 優先出版 宋春彥; 曹竣峰; 王劍; 譚富文; 付修根; 何江林; 曾勝強; 何利 新疆地質 2014-03-14 13:54
11 羌塘盆地上三疊統土門格拉組烴源巖生物標志物地球化學特征 陳文彬; 付修根; 譚富文; 馮興雷 現代地質 2014-02-15
12 北羌塘盆地沃若山地區中—下侏羅統雀莫錯組一段沉積環境分析 曾勝強; 王劍; 馮興雷; 付修根; 孫偉 中國地質 2014-02-15
13 北羌塘盆地長蛇山油頁巖剖面烴源巖生烴潛力及沉積環境 曾勝強; 王劍; 付修根; 馮興雷; 孫偉 中國地質 2013-12-15
14 西秦嶺造山帶東段噴流沉積型鉛鋅礦床特征及其成礦模式——以徽縣洛壩礦床為例 馮志強; 林麗; 劉永江; 付修根; 龐艷春; 王新利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 2013-11-26
15 羌塘盆地上三疊統烴源巖地球化學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陳文彬; 付修根; 譚富文; 馮興雷 中國地質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S08盆山耦合與資源環境效應及找礦突破分會場 2013-10-17
16 華南新元古代盆地開啟年齡及沉積演化特征——以贛東北江南次級盆地為例 王劍; 周小琳; 郭秀梅; 付修根; 高永華 沉積學報 2013-10-15
17 藏北羌塘盆地石炭系烴源巖的發現及其油氣地質意義 陳文彬; 付修根; 譚富文; 馮興雷 地質通報 2013-07-15
18 羌塘盆地藏夏河組砂巖地球化學特征及意義 宋春彥; 王劍; 付修根; 馮興雷; 曾勝強; 何利 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 2013-05-15
19 羌塘盆地雙湖地區冷泉碳酸鹽巖的發現及其天然氣水合物成藏地質意義 李艷菊; 史建南; 朱利東; 付修根; 楊文光; 楊若羿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2013-04-28
20 北羌塘盆地晚中生代地層:早白堊世海相地層的發現 朱麗霞; 譚富文; 付修根; 陳明; 馮興雷; 曾勝強 沉積學報 2012-10-15
21 北羌塘盆地那底崗日剖面中上侏羅統碳酸鹽巖稀土元素地球化學特征與沉積環境分析 馮興雷; 付修根; 譚富文; 陳文彬 新疆地質 2012-06-15
22 青藏高原北羌塘盆地中部發現晚巴通期—早卡洛夫期菊石 曾勝強; 王劍; 陳明; 付修根; 吳滔; 熊興國 地質通報 2012-04-15
23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晚三疊世古地磁數據及其構造意義 宋春彥; 王劍; 付修根; 馮興雷; 陳明; 何利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 2012-03-26
24 北羌塘盆地索瓦組上段的時代、古氣候及石油地質特征 曾勝強; 王劍; 陳明; 付修根; 吳滔; 熊興國 現代地質 2012-02-15
25 羌塘盆地波爾藏隴巴背斜構造特征及其油氣地質意義 宋春彥; 王劍; 付修根; 陳明; 何利 大地構造與成礦學 2012-02-15
26 羌塘盆地那底崗日地區上侏羅統—下白堊統碳酸鹽巖微量元素與古環境 朱麗霞; 譚富文; 陳明; 付修根; 馮興雷 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10-15
27 羌塘盆地那底崗日地區布曲組碳酸鹽巖烴源巖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及意義 陳文彬; 譚富文; 伊海生; 付修根; 馮興雷 沉積學報 2011-06-15
28 南羌塘侏羅系烴源巖氯仿瀝青“A”組分碳同位素特征 陳文彬; 伊海生; 譚富文; 廖忠禮; 付修根; 杜佰偉; 馮興雷 中國地質 2010-12-15
29 羌塘盆地那底崗日組火山巖地層時代及構造背景 付修根; 王劍; 陳文彬; 馮興雷 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12-15
30 羌塘盆地那底崗日地區上侏羅統—下白堊統碳酸鹽巖稀土元素地球化學與古氣候 朱麗霞; 付修根; 譚富文; 馮興雷 沉積與特提斯地質 2010-12-15
31 南羌塘扎仁地區白云巖油苗芳烴地球化學特征 陳文彬; 廖忠禮; 伊海生; 付修根; 杜佰偉; 馮興雷 斷塊油氣田 2010-11-25
32 羌塘中生代(T_3—K_1)盆地演化新模式 王劍; 付修根; 譚富文; 陳明; 何江林 沉積學報 2010-10-15
33 北羌塘盆地沃若山剖面上三疊統土門格拉組沉積巖地球化學特征與構造背景分析 馮興雷; 付修根; 譚富文; 陳文彬 現代地質 2010-10-15
34 羌塘盆地勝利河地區雀莫錯組地層及其古環境 付修根; 王劍; 吳滔; 何江林 中國地質 2010-10-15
35 北羌塘盆地油頁巖形成環境及其油氣地質意義 王劍; 付修根; 李忠雄; 熊松 沉積與特提斯地質 2010-09-15
36 西藏南羌塘盆地侏羅系烴源巖地球化學特征 陳文彬; 廖忠禮; 劉建清; 付修根; 杜佰偉; 馮興雷; 杜秋定 現代地質 2010-08-15
37 羌塘盆地勝利河油頁巖有機地球化學特征及意義 何江林; 王劍; 付修根; 孫濤; 申家年 沉積學報 2010-06-15
38 貴州甕安地區早寒武世含磷巖系有機地球化學特征 林麗; 周玉華; 付修根; 朱利東; 龐艷春; 馬葉情; 任才云 礦物巖石 2010-03-25
39 云南金頂鉛鋅礦床成礦物質來源及有機成礦作用 王新利; 楊樹生; 龐艷春; 付修根; 李德亮 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 2009-12-15
40 羌塘盆地勝利河油頁巖歷史最大埋深 何江林; 付修根; 郭天旭; 孫濤 大慶石油學院學報 2009-12-15
41 藏北羌塘盆地勝利河油頁巖干酪根特征及碳同位素指示意義 付修根; 王劍; 汪正江; 何江林 地球學報 2009-10-15
42 藏北羌塘盆地大規模古風化殼的發現及其意義 付修根; 王劍; 吳滔; 何江林 地質通報 2009-06-15
43 藏北羌塘盆地勝利河-長蛇山油頁巖帶的發現及其意義 王劍; 付修根; 李忠雄; 吳滔; 何江林 地質通報 2009-06-15
44 云南金頂鉛鋅礦床的有機成礦作用——來自圍巖、礦石中有機質生物標志化合物的證據 王新利; 龐艷春; 付修根; 田曉樺; 李宏偉 地質通報 2009-06-15
45 貴州甕安陡山沱組磷塊巖生物標志物特征及對沉積環境的指示 密文天; 林麗; 周玉華; 付修根; 馬葉情 沉積與特提斯地質 2009-06-15
46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東部鄂爾隴巴組火山巖的鋯石SHRIMP U-Pb年齡及其地質意義 付修根; 王劍; 譚富文; 陳明; 王進軍; 杜伯偉; 陳文彬 地質通報 2009-05-15
47 藏北羌塘盆地勝利河油頁巖帶的發現及意義 付修根; 王劍; 譚富文; 李忠雄 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2屆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9-04-01
48 碳、氧、鍶同位素在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帶南側隆額尼-昂達爾錯古油藏白云巖成因研究中的應用 劉建清; 賈保江; 楊平; 陳文斌; 陳文西; 付修根 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2屆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9-04-01
49 藏北羌塘盆地基底變質巖的鋯石SHRIMP年齡及其地質意義 譚富文; 王劍; 付修根; 陳明; 杜佰偉 巖石學報 2009-01-15
50 藏北羌塘盆地中侏羅統石油地質特征 李忠雄; 杜佰偉; 汪正江; 付修根; 段志明 石油學報 2008-11-15
51 羌塘盆地扎仁地區中上侏羅統烴源巖生物標志物特征 陳文彬; 廖忠禮; 劉建清; 付修根; 熊興國; 賀永忠 油氣地質與采收率 2008-09-25
52 川西昌臺地區上三疊統勉戈組的雙殼類Pergamidia-Halobia群落特征及古環境分析 龐艷春; 付修根; 王新利; 馬葉情; 李德亮 古生物學報 2008-09-15
53 藏北南羌塘盆地扎仁地區油苗地球化學特征及意義 付修根; 廖忠禮; 王劍; 陳文彬 沉積學報 2008-08-15
54 西秦嶺洛壩鉛鋅礦床礦質運移過程中有機流體作用的模擬實驗研究 林麗; 龐艷春; 朱弟成; 付修根; 朱利東 礦物巖石 2008-06-25
55 四川峨嵋麥地坪組白云巖有機地球化學特征 馬葉情; 林麗; 龐艷春; 付修根; 李德亮 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06-15
56 西藏羌塘盆地扎仁地區白云巖油苗地球化學特征 陳文彬; 廖忠禮; 劉建清; 付修根; 熊興國; 賀永忠 新疆石油地質 2008-04-15
57 北羌塘中生代沉積盆地演化及油氣地質意義 付修根 中國地質科學院 2008-04-01
58 藏北羌塘盆地菊花山地區火山巖SHRIMP鋯石U-Pb年齡及地球化學特征 付修根; 王劍; 汪正江; 陳文西 地質論評 2008-03-15
59 西藏羌塘盆地中部發現中高級變質巖 譚富文; 陳明; 王劍; 付修根; 王進軍; 杜佰偉 地質通報 2008-03-15
60 羌塘盆地隆額尼—昂達爾錯古油藏的白云巖組構特征及鉛同位素意義 劉建清; 陳文斌; 楊平; 陳文西; 付修根 地球學報 2008-02-25
61 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帶南側隆額尼—昂達爾錯布曲組古油藏白云巖稀土元素特征及成因意義 劉建清; 賈保江; 楊平; 陳文彬; 陳文西; 付修根 沉積學報 2008-02-15
62 北羌塘沃若山地區火山巖年代學及區域地球化學對比——對晚三疊世火山-沉積事件的啟示 王劍; 付修根; 陳文西; 譚富文; 汪正江; 陳明; 卓皆文 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 2008-01-15
63 青藏高原北羌塘盆地上三疊統那底崗日組火山巖的地球化學特征及其意義 汪正江; 王劍; 譚富文; 付修根; 陳文西; 陳明國 地質通報 2008-01-15
64 西藏羌南坳陷中侏羅統夏里組硅化木的發現及意義 劉建清; 楊平; 陳文斌; 陳文西; 付修根 地質通報 2007-12-15
65 北羌塘盆地布曲組烴源巖生物標志物特征及意義 陳文彬; 廖忠禮; 付修根; 張予杰; 彭智敏 沉積學報 2007-10-15
66 藏北羌塘盆地海相油頁巖沉積環境 付修根; 王劍; 汪正江; 陳文西 新疆石油地質 2007-10-15
67 藏北羌塘盆地晚侏羅世海相油頁巖生物標志物特征、沉積環境分析及意義 付修根; 王劍; 汪正江; 陳文西 地球化學 2007-09-26
68 藏北羌塘盆地菊花山地區晚三疊世古巖溶不整合面的發現及其意義 陳文西; 王劍; 汪正江; 付修根 地質論評 2007-09-15
69 藏北北羌塘盆地晚三疊世古風化殼地質地球化學特征及其意義 王劍; 付修根; 陳文西; 汪正江 沉積學報 2007-08-15
70 南羌塘盆地扎仁地區中侏羅統布曲組沉積環境特征及其對油氣地質條件的控制作用 付修根; 廖忠禮; 劉建清; 陳文彬; 陳文西 中國地質 2007-08-15
71 羌塘盆地勝利河海相油頁巖地球化學特征及Re-Os定年 王劍; 付修根; 杜安道; 汪正江; 陳文西 海相油氣地質 2007-07-15
72 云南金頂鉛鋅礦床的生物標志物特征及意義 周玉華; 朱利東; 付修根 礦物巖石 2007-06-25
73 對滇西昌寧—孟連帶大地構造背景的認識 王新利; 林麗; 朱利東; 龐艷春; 付修根; 馬葉情 地質找礦論叢 2007-06-15
74 青藏高原北羌塘盆地勝利河上侏羅統海相油頁巖的發現 汪正江; 王劍; 陳文西; 付修根 地質通報 2007-06-15
75 藏北羌塘盆地上三疊統那底崗日組與下伏地層沉積間斷的確立及意義 付修根; 王劍; 汪正江; 陳文西 地質論評 2007-05-15
76 云南瀾滄老廠礦區石炭系劃分及原中上石炭統碳酸鹽巖時代歸屬探討 周玉華; 王新利; 龐艷春; 黃霂蓮; 付修根; 馬葉情 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04-30
77 藏北北羌塘盆地那底崗日組時代歸屬的新證據 王劍; 汪正江; 陳文西; 付修根; 陳明 地質通報 2007-04-15
78 黔東南新元古界下江群甲路組沉積特征及其下伏巖體的鋯石U-Pb年齡意義 陳文西; 王劍; 付修根; 汪正江; 熊國慶 地質論評 2007-01-15
79 西成礦田洛壩礦床含礦層物性特征及成礦條件分析 林麗; 龐艷春; 付修根; 朱利東; 王新利; 馬葉情 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12-30
80 云南金頂鉛鋅礦床中的有機質特征及成礦作用探討 付修根; 林麗; 龐艷春; 朱利東; 王新利 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12-30
81 應用生物標志物參數定量判識熱水沉積古環境 熊永柱; 林麗; 朱利東; 夏斌; 朱弟成; 龐艷春; 付修根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2006-02-28
82 重金屬污染水的雙殼處理法初探 龐艷春; 林麗; 朱利東; 付修根; 王新利 地質科技情報 2006-01-30
83 金頂鉛鋅礦床含礦層沉積環境及成礦條件分析 付修根; 林麗; 朱利東; 龐艷春; 王新利 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10-30
84 古熱液生物群的研究進展及意義 龐艷春; 林麗; 朱利東; 付修根; 王新利 地球科學進展 2005-09-30
85 金頂鉛鋅礦床中碳瀝青的分布特征及成礦作用 付修根; 林麗; 龐艷春; 朱利東; 王新利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 2005-09-30
86 熱液石油與金屬成礦流體的形成 付修根 資源調查與環境 2005-06-30
87 蘭坪陸相盆地演化與金屬礦床的形成 付修根 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 2005-06-15
88 金頂鉛鋅礦床的有機成礦作用 付修根 成都理工大學 2005-04-01
89 重慶城口高燕錳礦的生物標志物特征及意義 付修根; 朱利東; 熊永柱; 林麗; 龐艷春 沉積學報 2004-12-30
90 重慶城口黑色巖系中鉑礦的分子古生物學特征研究 楊文光; 林麗; 朱利東; 熊永柱; 龐艷春; 付修根 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4-10-30
91 金頂鉛鋅礦床生物有機成礦作用探討 付修根 資源調查與環境 2004-09-30
92 金頂鉛鋅礦床地質特征及成因探討 付修根; 龐艷春 世界地質 2004-09-30
93 基于Web的分子化石信息系統探討 熊永柱; 林麗; 朱利東; 龐艷春; 付修根 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3-06-30
94 西成礦田泥盆系鉛鋅礦床中的有機成礦作用 朱弟成; 朱利東; 林麗; 熊永柱; 龐艷春; 付修根 地球科學 2003-03-25
95 西成鉛鋅礦床的生物成礦模擬實驗研究 林麗; 朱利東; 龐艷春; 熊永柱; 付修根 礦床地質 2002-12-31
96 陜西銀硐子銀銅鉛多金屬礦床生物—有機質—熱水成礦作用研究 熊永柱; 林麗; 朱利東; 龐艷春; 付修根 礦床地質 2002-12-31
97 陜西鳳縣八卦廟金礦中的有機地球化學特征 朱利東; 林麗; 付修根; 熊永柱; 龐艷春 礦床地質 2002-12-31
98 熱液噴口生物群的研究現狀 龐艷春; 林麗; 朱利東; 陳志剛; 李益民; 熊永柱; 付修根 成都理工學院學報 2002-08-30
99 礦區生態重建 朱利東; 林麗; 付修根; 龐艷春; 熊永柱 成都理工學院學報 2001-07-30
榮譽獎勵:
1、中國地質學會第十三屆青年地質科技獎(金錘獎)。
2、2011年入選中國青藏高原研究學會第八屆青藏高原青年地質科技獎。
3、2009年被遴選為四川省杰出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
4、2009年被評為成都地質調查中心先進工作者。
5、2010年,他所在的青藏油氣羌塘項目組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土資源部評為全國國土資源管理系統先進集體。
6、2011年,被國土資源部評為“十一五”科技工作先進集體。
7、2013年入選首批國土資源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培養工程。
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付修根研究員長期工作在青藏高原最艱苦的藏北羌塘盆地,從事基礎地質、石油地質、非常規能源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基礎性新發現和新進展,這些成果對于正確認識羌塘中生代盆地性質、盆地演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1.青藏高原非常規能源研究
(1)參與發現了我國目前規模居首的海相油頁巖礦床
2006年付修根在北羌塘盆地勝利河地區發現勝利河油頁巖。2007年,由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組織有關單位對該油頁巖進行了初步評價,并在勝利河油頁巖西部發現了新的油頁巖成礦帶,證實該油頁巖成礦帶橫向延伸大于30 km,總資源量為4.49億噸。
2008、2009和2010年,又在勝利河油北、長蛇山南新發現了長度大于10公里的油頁巖露頭。該油頁巖露頭的發現大大擴大了勝利河地區油頁巖的規模,使得該油頁巖成為橫向延伸大于50 km、出露寬度大于30 km的大型油頁巖成礦帶。2012年,通過地球物理證實了該大型油頁巖礦床的存在。類比表明,其規模應在10億噸以上,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最大規模的海相油頁巖礦床。
他還對這些油頁巖進行了沉積學、地球化學及礦物學的研究,揭示了我國海相油頁巖成礦的控礦規律。該成果被評為201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成果。
付修根對海相油頁巖的研究,填補了我國海相油頁巖研究的空白,同時,他還對青藏高原陸相油頁巖進行了資源評價與研究,新評價的倫坡拉油頁巖資源量大于120億噸,該大型油頁巖礦床的勘探與開發對于緩解西藏地區能源資源緊缺的現狀具有重大意義。
(2)開展羌塘盆地天然氣水合物勘探
我國對天然氣水合物的研究和調查起步較晚,大約落后西方約三十年。對青藏高原和東北凍土區開展的初步的地質、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調查顯示,我國凍土區特別是羌塘盆地具備良好的天然氣水合物形成條件和找礦前景。
2010年至現在,付修根組織開展了羌塘盆地天然氣水合物勘探。通過鉆探試驗井勘探,首次證實了羌塘盆地存在130米厚度的凍土層,具有天然氣水合物保存的凍土條件。通過區塊調查,在羌塘盆地發現現代泥火山,證實了羌塘盆地存在水合物成礦的天然氣條件。全面地對羌塘盆地天然氣水合物進行了評價,優選出了有利的天然氣水合物成礦遠景區。目前,羌塘盆地的天然氣水合物工作已被中國地質調查局列為“十二五”重點工作。
2.青藏高原常規油氣研究
(1)提出羌塘盆地古生代地層具有較好的生烴潛力,從而擴大了盆地油氣勘探領域
長期以來對羌塘盆地油氣地質的評價僅限于中生代,對羌塘盆地古生代或更老地層石油地質條件的研究已經成為羌塘盆地石油地質條件綜合評價的另一個重要方面。針對這一問題,付修根在羌塘盆地開展了泥盆系、石炭系以及二疊系地層含油氣特征的研究。結果表明,石炭系擦蒙組泥巖有機碳含量較高,有機質類型較好,處在過成熟,以生成干氣為主,具有較好的生氣潛力,從而擴大了羌塘盆地油氣勘探領域。2012年在二疊系白云巖中鉆探發現了古油藏,2013年在南羌塘盆地西部地區發現泥火山,在嗩吶湖地區發現現代泥火山,這些成果均證實了羌塘盆地古生代地層具有較好的生烴潛力。
(2)在羌塘盆地發現重要油氣顯示,揭示羌塘盆地仍然存在輕質油
羌塘盆地是否存在大型油氣田,受到廣泛的關注,一些觀點趨向于羌塘盆地可能受到青藏高原隆升的影響,大型油氣田已經被破壞。事實上,在南羌塘盆地存在大型古油藏帶是上述觀點的最有利的證據。另外,在前人的研究中,盡管也在北羌塘盆地發現了一些液態油苗顯示,但這些液態油苗均是重質油。2011年,付修根等在羌塘盆地角木茶卡地區發現液態油苗,該處發現的液態油苗主要存在于二疊系粉砂巖中。這是目前羌塘盆地古生代地層中首次發現的輕質油苗顯示,上述油苗的發現對于羌塘盆地油氣勘探具有重要意義。
(3)重新厘定了羌塘盆地廣為分布的膏鹽、灰巖地層時代,揭示羌塘盆地存在重要的油氣封蓋層
付修根采用Re-Os同位素定年手段,結合微體古生物化石、大化石對羌塘盆地勝利河地區油頁巖時代進行了厘定,認為該套油頁巖形成時代應該為早白堊世,而不是前人所歸屬的中侏羅世。勝利河地區油頁巖之上,普遍發育厚度較大的膏鹽、灰巖沉積,具有區域性展布的特征。探槽揭示,其最大厚度達188.38 m,是區域上較好的蓋層。這套膏鹽、灰巖層的發現表明,晚侏羅世索瓦組地層之上,羌塘地區仍然沉積了一套較好的蓋層,這為羌塘盆地油氣保存條件的評價提供了新的依據。
3.青藏高原基礎地質研究
(1)在羌塘盆地參與發現了大規模展布的古風化殼,對重新認識羌塘盆地的演化、準確評價儲集層提供了新的證據
2006年,付修根在北羌塘盆地進行油氣勘探時,在晚三疊世肖茶卡組頂部發現一層厚數厘米至數米的古風化殼沉積。2008、2009和2010年,又在南羌塘、中央隆起帶以及北羌塘地區發現了大面積出露的古風化殼,證實了該套古風化殼具有區域性展布的特征。羌塘盆地大規模古風化殼的發現表明,古風化殼之上的那底崗日組地層與下伏地層之間存在明顯的沉積間斷,那底崗日組地層代表了新一輪盆地演化的開啟。這些新資料,對重新認識羌塘盆地的演化、準確評價羌塘中生代盆地的儲集層提供了新的證據。
(2)對羌塘盆地廣泛發育的那底崗日組地層進行了重新厘定,證實了其時代為晚三疊世,而不是前人所歸屬的早侏羅世或中侏羅世
藏北羌塘盆地那底崗日組地層呈帶狀展布,前人將其歸屬為中侏羅統或下侏羅統。付修根對菊花山、格拉丹東等地區火山巖鋯石定年表明,該套火山巖噴發時間約為205~220Ma,其時代歸屬為晚三疊世。在此基礎上,付修根采用沉積學、地球化學的方法對羌塘中生代盆地早期演化特征進行了研究,揭示了盆地處于伸展的構造背景。上述新進展,不僅關系到盆地地層的正確劃分,同時對于正確認識羌塘中生代盆地性質、盆地演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付修根,身材不算魁梧卻無比精干,話語不多卻總能噴薄出無比強大的爆發力。35周歲的他,與青藏高原攜手走過了11個春夏秋冬。他用對大自然無盡的求知欲,探秘青藏高原的成長和演化。
冥冥之中闖入地質之門
1996年,付修根面臨高考選擇。他有許多可以選擇的機會,如讀個中專或者師范,畢業后可以得到一份“鐵飯碗”的工作。這對一個出身農村家庭的孩子來說有著不小的誘惑力,可是付修根還是毅然地選擇報考成都理工大學,就讀地質系。
當時地質行業已經進入大蕭條時期,高校里的地質系無人問津,他所在的地質系本科人數只有15人。進入大學二年級后好多同學又開始換專業,畢業后又有一批同學選擇了其他行業就業。付修根選擇了堅守,他說自己是當時少數留在地質行業中的一員。
時至今日,付修根也不后悔自己的選擇。“第一,我從小就喜歡大自然,對大自然有著無比的親切感。第二,我從小就是泥巴中滾大的,跋山涉水、野外調查對我來說實在算不上什么。”就這樣,付修根一直堅持在成都理工大學地質系修完本科課程,乃至修完碩士研究生課程。
和青藏高原的不解情緣
2001年,付修根還在讀碩士期間,就和成都理工大學區調隊項目組成員一起,前往西藏從事區域地質調查填圖工作。當時,青藏高原給他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冷和苦。
付修根說,剛上青藏高原那段時間,因為高原缺氧嚴重,感覺頭疼欲裂。白天前往工作區采集樣品的時候,高原反應再加上寒冷的天氣,即使穿著厚厚的軍大衣,每爬幾步就感覺心要跳出來一般。
晚上,付修根常常睡不著。他和項目組成員都是睡睡袋,他說中間迷糊睡著又醒來的時候最難熬,這也是隊員們最害怕出現的情況。因為只要半夜醒來,就會感受到睡袋難以忍受的冰冷,鼻子出氣的地方都能夠感受到明顯的冰塊,冷得無法繼續入睡,即使睡袋上再蓋上兩層被子,也無濟于事。
不過,嚴寒和疾苦不僅沒有使付修根退縮,反而煉就了他堅忍不拔的性格。他因此也更加珍惜每次外出的機會,盡可能多地采集樣品和進行現場勘測,這些都為他日后長期馳騁青藏高原主戰場并取得成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05年,付修根考取成都地調中心王劍研究員的博士生,開始從事西藏羌塘盆地油氣資源的調查與評價工作,從此,他在羌塘盆地一干就是6年。羌塘盆地,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大部分為無人區。6年中,每年3~5個月的野外工作,付修根負責的項目組在與無數的困境和危險較量的過程中,也開始收獲耕耘的果實。
2009年5月,西藏地區發生了罕見的雪災,作為重災區的羌塘盆地更是寸步難行,即使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付修根帶領項目組成員每天徒步6小時,前往工作區取樣、勘測,通過數天的突擊,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2009年,他帶隊的項目綜合組在那底崗日地區實測一條完整的中生代地層剖面。作為項目負責人,他每天沖在最前面。為了能夠準確地找到剖面的起點,他獨自一個人爬到海拔6000多米的地方,每爬幾米都要停下來休息一下,調節一下呼吸,可以說是舉步維艱,然而,不找到剖面的真正起點,不弄清剖面下伏地層的接觸關系,他又不甘心。
正是這種執著的追求,拉近了他與羌塘盆地的距離。同年,他對羌塘盆地廣泛發育的那底崗日組地層進行了重新厘定,證實了其時代為晚三疊世,而不是前人所歸屬的早侏羅世或中侏羅世,并揭示了盆地處于伸展的構造背景。這些新進展,不僅關系到盆地地層的劃分,同時對于正確認識羌塘中生代盆地演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2010年,他帶隊從羌塘盆地東部的各拉丹冬到北部的彎彎梁,一路上泥沼廣衍,河湖星羅棋布,交通條件極差。中途陷車時常發生,長達3天都要不停地挖車就遭遇兩次,餓了吃點干糧、渴了喝點熱水。好多隊員都腫著臉,連續一個月沒有過上一天順暢的生活。然而,無論是采集樣品還是挖車,他都沖在第一線。
羌塘的日子是苦的,可是再苦也抵擋不住付修根的求知欲。他用他那堅韌的步伐丈量著羌塘盆地的每一寸土地,用堅毅和執著閱盡雪域高原的春夏秋冬,試圖慢慢揭開羌塘的神秘面紗。
扎根羌塘贏來累累碩果
在羌塘的日日夜夜沒有辜負付修根的一片赤誠。近年來,他先后主持或主研項目18項,在國內外刊物上公開發表專業論文80篇,合作發表專著2部,在青藏高原基礎地質、油氣地質及非常規能源等重大地學課題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
2006年,他和導師王劍研究員在羌塘盆地開展油氣地質調查中,發現了大規模出露的古風化殼,對于重新認識羌塘盆地演化、正確評價盆地的石油地質條件具有重要意義。同年,在勝利河地區發現了油頁巖,通過數年研究,不僅豐富了羌塘盆地烴源巖類型,還將其規模大大擴大,成為目前我國發現的最大規模的海相油頁巖成礦帶,為我國海相油頁巖勘探與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據。在油頁巖研究中,他把國際最新技術、方法和手段引到所主持的項目中,取得一些創新性成果,成功地解決了油頁巖形成時代問題及沉積環境問題,他提出的沉積環境、古地理特征對油頁巖的控制理論對于我國海相油頁巖勘探具有指導性意義。
近年來,他還負責組織了羌塘盆地的天然氣水合物成礦地質背景及成礦遠景區優選、資源勘查等項目,并對成礦條件全面進行了評價和勘探,優選出有利的天然氣水合物成礦遠景區。該研究不僅填補了羌塘盆地天然氣水合物研究的空白,還提升了我國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與環境研究水平。
突出的科研成就,付修根2009年被遴選為四川省杰出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同年被評為成都地質調查中心先進工作者。2010年,他所在的青藏油氣羌塘項目組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土資源部評為全國國土資源管理系統先進集體;2011年,被國土資源部評為“十一五”科技工作先進集體。
成績面前,付修根謙遜地表示:“其實我的事業才剛剛起步。與國內最優秀的人相比,我還是落后的,但我會努力趕上他們的步伐。”
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新人物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實現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