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中国**毛片|HD中文字幕在线播放,国产chinese男男gaygay网站软件,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网站,欧美性动态图

| 加入桌面
科技創新網
人才招聘
人才招聘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會員中心
會員中心
編輯專家信息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新人物 » 基礎科學 » 地質學 »

邵龍義——大氣可吸入顆粒物研究專家邵龍義——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授

點擊圖片查看原圖
 
有效期至: 長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15-05-03
 
還不是會員,立即免費注冊
免費注冊為會員后,您可以...
發布專家信息 推廣科研成果
建立專家網頁 在線洽談生意
還不是會員,立即免費注冊
還不是會員,立即免費注冊
 
 
 邵龍義——大氣可吸入顆粒物研究專家邵龍義——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授 

專家信息:

邵龍義,男,1964年2月出生,現為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資源與地球科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市高校教學名師,專長為沉積學、層序地層學、煤田地質學、環境地球化學、氣溶膠科學。 曾赴英國、突尼斯、西班牙、丹麥、瑞士等國以及中國臺灣省參加多次國際和地區性學術會議并作會議發言。與英、加、法、澳等國學者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系。

學習及工作經歷:

1.1983年,畢業于焦作礦業學院并獲學士學位;   

2.1986年,畢業于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研究生部,獲碩士學位;   

3.1989年,于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研究生部獲博士學位;  

4.1990年至今,在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資源[2]與地球科學系工作;  

5.1995—1996年間及2001-2002年間,在英國Cardiff大學進行為期兩年的客座研究;   

6.1998年1月,晉升教授職稱;   

7.2000年,晉升博士生導師;  

8.2010年,獲第六屆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教學情況:

1.為本科生開設“巖石學”課程;

2.為研究生開設“沉積學及巖相古地理學新進展”“沉積學原理”“層序地層學”、“碳酸鹽巖巖石學”“砂巖巖石學”“同位素地質學”“巖相古地理學 ”及“大氣顆粒物專題”等多門課程。

學術兼職:

1.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沉積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2.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巖相古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   

3.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環境礦物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4.中國地質學會沉積地質專業委員會委員;   

5.中國地質學會巖相古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   

6.中國地質學會環境礦物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國際合作經歷:

1 2007 年 11 月 22-28 日 在云南昆明及宣威主持召開《 Lung cancer in Yunnan: its causal relationship with geochemistry of coal at the Permo-Triassic boundary 云南宣威肺癌與 P/T 界線附近的煤的地球化學的關系》國際研討會;

2 2007 年 9 月 4-26 日在貴州省與 Leeds 大學 Wignall 課題組合作進行“中二疊世 / 晚二疊世之交的與火山爆發有關的生物滅絕事件” 項目的野外調查;

3 2007 年 7 月 澳門大學講學進行《澳門大氣顆粒物物理化學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課題合作研究,并進行題為“城市空氣污染 (PM10) 生物活性評價研究”和“分形與可吸入顆粒物物理性質的定量表征”的演講;

4 2006 年 8-9 月受 NSFC 及英國皇家學會共同資助在英國 Cardiff 大學客座研究,進行燃煤排放固體廢物的 SDS-PAGE 毒理學研究方法的學習,同時順訪伯明翰大學及英國倫敦自然博物館,與 Paul Wignall, Jason Hilton, Tony Hallam 等討論合作事宜,并與 Leeds 大學 Paul Wignall 教授簽訂協議,參加他主持的 NERC 重大項目“中二疊世 / 晚二疊世之交的與火山爆發有關的生物滅絕事件”;

5 2005 年 8-9 月受 NSFC 及英國皇家學會共同資助在英國 Cardiff 大學地球、海洋及宇宙科學學院( School of Earth, Ocean and Planetary Sciences )客座研究,進行燃煤排放污染物及大氣顆粒物毒理學研究,考察英國南威爾士煤田等;

6 2004 年 8-9 月 英國 Cardiff 大學地球、海洋及宇宙科學學院( School of Earth,Ocean and Planetary Sciences )客座研究,進行煤層碳同位素研究及燃煤排放可吸入顆粒物質粒 DNA 損傷實驗。同時受英國皇家學會 Science Network 項目資助在 Nottingham 大學進行短期訪問,與 David Large 和 Baruch Spiro 博士撰寫合作項目申請書。 Tim Jones 大氣顆粒物課題組及 David Large 和 Baruch Spiro 博士煤田地質課題組來北京市進行了合作研究,進行講學并考察撫順露天礦第三紀煤田及采集煤層樣品;

7 2003 年 8-9 月 英國 Cardiff 大學地球、海洋及宇宙科學學院( School of Earth,Ocence and Planetary Sciences )、 Nottingham 大學及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 London Natural History Museum )客座教授,進行煤層碳同位素研究、質粒 DNA 損傷實驗、 FESEM實驗以及撰寫合作項目申請書。 Tim Jones 來北京市進行了合作研究,并合作撰寫了申請皇家學會及 NSFC 基金申請書;

8 2001.8-2002.6 英國 Cardiff 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School of Biosciences )及地球、海洋及宇宙科學學院( School of Earth, Ocence and Planetary Sciences )客座教授 (Visiting Professor) 。與 Tim Jones 博士、 Roy Richards 教授及 Rod Gayer 教授合作進行煤地球化學及燃煤飛灰的礦物學研究及質粒 DNA 損傷研究。 Tim Jones 博士、 Roy Richards 教授、 David Rickard 教授來北京進行了回訪;

9 2001 年 7 月 英國愛丁堡自然歷史博物館,與 Jason Hilton 博士合作撰寫吐哈盆地聚煤古地理的論文( AAPG Bull 發表);

10 1999 年 7-8 月英國 Cardiff 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School of Biosciences ),學習大氣可吸入顆粒物表征方法及顆粒物質粒 DNA 損傷評價實驗;

11 1998 年 4-5 月 英國 Cardiff 大學地球科學系,與 Rod Gayer 教授及 Tim Jones 博士合作,進行煤層碳同位素實驗并合作撰寫論文,屬于邵龍義承擔的國家自然基金項目進行“黔桂晚二疊世煤系碳同位素與高分辨率層序地層”內容,由 NSFC 與 Cardiff 大學中國中心資助;

12 1997 年 7-8 月 英國 Cardiff 大學地球科學系,與 Rod Gayer 教授及 Tim Jones 博士合作進行煤的同位素地球化學研究;

13 1995.9-1996.10 英國 Cardiff 大學地球科學學院,與 Rod Gayer 教授合作研究英國南威爾士煤田海侵煤層的沉積環境及有害元素組成。

國際會議發言

1 1995 英國 Durham 英國沉積學年會;

2 1995 年在臺北第一屆海峽兩岸地質學術研討會;

3 1996 年突尼斯第 17 屆歐非沉積學會議;

4 1996 年全英應用地質學大會;

5 1996 年英國倫敦碳酸鹽巖緩坡國際學術討論會;

6 1998 年在西班牙召開的第15屆國際沉積學大會;

7 1999 年在丹麥召開的第19屆歐洲區域沉積學大會等會議;

8 2001 年瑞士 Davos 第21屆歐洲區域沉積學大會等會議;

9 2002 年 IGCP447 項目年度國際會議及野外考察,邵龍義任副秘書長;

10 2003 年 1 月北京中德中心,中德大氣環境國際研討會,分會主席;

11 003 年 11 月南開大學源解析國際會議,分會主席;

12 2004 年 8 月意大利佛羅倫薩第32屆國際地質大會;

13 2004 年 10 月 2004 年冬季兩岸四地環境保護工作坊及研討會(香港、澳門 );

14 2005 年 3 月首屆智能建筑及綠色建筑國際會議,北京(獲得會議優秀論文獎);

15 2006 年 9 月第 23 屆國際有機巖石學會議(The 23rd Annual meeting of The Societyfor Organic Petrology),北京。會議組織委員、會議學術組組長、野外考察組組長;

16 2006 年 12 月中日韓區域生態及環境效應國際研討會(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Regional Ecology and its Environmental Effect),北京;

17 2007 年 7 月 陸相儲層國際會議,邵龍義為專題 4 (陸相盆地沉積過程與產物)分會主席,并作題為“ Coal-forming model in the context of non-marine sequence stratigraphy: a case from Jurassic coal measures in northern Qaidam Basin ”分會報告;

18 2007 年 11 月 英國皇家學會中英國際研討會( Royal Society Sino-UK Workshop )《云南宣威肺癌與 P/T 界線附近的煤的地球化學的關系( Lung cancer in Yunnan: its causal relationship with geochemistry of coal at the Permo-Triassic boundary)》,云南昆明、宣威 ,邵龍義為大會主席并作題為“ Assessment of health implications of domestic coal utilisation: evidence from plasmid assay on theindoor PM 10 ” 主題發言。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致力于高分辨率層序地層學和大氣可吸入顆粒物研究。

承擔的科研項目情況:

曾承擔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6 項)及其相關的國際合作項目 ( 包括英國皇家學會項目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基金、教育部重大項目培育資金項目等各種基金項目以及國家“ 973”專題項目;

目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科技部中英國際合作、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博士點基金等項目的科研任務。

研究成果:

1.提出“幕式聚煤作用”及“海相層滯后時段聚煤”理論;

2.提出了不同于 Bohacs 和 Suter 的層序地層格架中的厚煤層聚集模式;

3.提出了碳酸鹽臺地綜合聚煤模式及合山煤的地球化學特征。利用單顆粒手段表征燃煤排放可吸入顆粒物的微觀形貌及有害組分特征,并用質粒DNA 損傷及蛋白質吸附 (SDS-PAGE) 毒理學手段研究其健康效應,提出煤煙型城市大氣顆粒物的微觀形貌分類、不同類型顆粒物的數量—粒度譜、以及污染物的致毒機理及原因等。

論文專著:

出版專著:

 1.城市大氣可吸入顆粒物物理化學特征及生物活性研究 作者:邵龍義 楊書申 時宗波 呂森林 出版社:氣象出版社 2006

2.塔里木盆地巴楚 - 阿瓦提地區碳酸鹽巖儲層研究 作者:彭蘇萍 邵龍義等 出版社:地質出版社 2001

3.湘中早石炭世沉積學及層序地層學 作(譯)者: 邵龍義 :邵龍義 出版社: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 1997

發表論文:

1 遼河東部凹陷駕掌寺—小龍灣地區沙三段上亞段沉積古地理及聚煤作用分析 汪浩; 邵龍義; 蔡國剛; 陳振巖; 李曉光; 郭立君; 中國煤炭地質 2010-02-25

2 陸相斷陷不同類型沉積砂體地震儲層預測方法 崔永謙; 邵龍義; 盧永和; 王雪萍; 王孟華; 胡金寬; 中國石油勘探 2010-03-15

3 煤礦區城市可吸入顆粒物基于 DNA損傷的毒理學 宋曉焱; 邵龍義; 周林; 張濤; 煤炭學報 2010-04-15

4 湖南煤層氣資源及其分布特征 肖正輝; 邵龍義; 魯靜; 吉叢偉; 中國煤炭地質 2010-03-25

5 中國煤田地質學的現狀與發展戰略 張泓; 張群; 曹代勇; 李小彥; 李貴紅; 黃文輝; 馮宏; 靳德武; 張子敏; 賈建稱; 石智軍; 邵龍義; 程建遠; 湯達禎; 姜在炳; 地球科學進展 2010-04-10

6 奧運會及殘奧會期間北京市區大氣顆粒物污染特征及微觀形貌類型 邵龍義 ; 劉君霞; 宋曉焱; 牛紅亞; 張芳; 現代地質 2010-04-15

7 應用地理信息系統處理地質信息的探討——以在河北省晚古生代巖相古地理研究中的應用為例 竇建偉; 邵龍義; 張鵬飛; 武清海; 孟逢源; 巖相古地理 1997-10- 15

8 煤炭高等院校地質工程專業本科生創新人才的培養 魯靜; 邵龍義;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 2008-09- 15

9 一些海西期前淵盆地的煤層甲烷潛力 ThomasG.Fails; 邵龍義; 國外油氣勘探 1998-05- 15

10 河南登封晚古生代層序地層及聚煤特征研究 宋建軍; 董大嘯; 邵龍義; 中國地質 2010-02-15

11 北京市天壇地區可吸入顆粒物生物活性研究 胡高碩; 沈蓉蓉; 王靜; 黃宇婷; 邵龍義;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0-01-15

12 湘中龍潭組北型沉積相及聚煤特征 吉叢偉; 李志能; 彭正奇; 張超; 邵龍義; 中國煤炭地質 2009-01-25

13 塔里木盆地東部上寒武統白云巖沉積特征 馬鋒; 顧家裕; 許懷先; 鄔光輝; 李洪輝; 邵龍義; 朱長見; 劉永福; 新疆石油地質 2009-02-15

14 揚子準地臺西緣寶鼎斷陷盆地層序格架下古地理演化與聚煤作用 魯靜; 邵龍義; 魏克敏; 蘇時才; 冉隆明; 孫應珠; 陳江峰; 于曉輝; 煤炭學報 2009-04-15

15 塔東寒武系白云巖成因及儲集層演化特征 馬鋒; 許懷先; 顧家裕; 邵龍義; 鄔光輝; 劉永福; 朱長見; 石油勘探與開發 2009-04-23

16 新疆吐哈盆地中、下侏羅統含煤巖系層序地層及古地理 邵龍義; 高迪; 羅忠; 張鵬飛; 古地理學報 2009-04-15

17 燃煤排放可吸入顆粒物(PM_(10))中重金屬元素分布與富集特征 魯靜; 孫俊民; 邵龍義; 張濤; 地球化學 2009-03-26

18 煤炭工業循環經濟支持強度評價研究——以河南省為例 曹代功; 邵龍義; 馬爭艷; 理論月刊 2009-04-10

19 澳門夏季大氣顆粒物單顆粒微觀形貌分析 楊書申; 邵龍義; 王志石; 鄧宇華; 沈蓉蓉; 李衛軍; 環境科學 2009-05-15

20 蘭州市大氣PM_(10)對質粒DNA的損傷 肖正輝; 邵龍義 ; 張寧; 中國環境科學 2009-06-15

21 蘭州市大氣PM_(10)的生物活性來源研究 肖正輝; 邵龍義; 張寧; 李衛軍; 宋曉焱; 環境科學學報 2009-06-06

22 大氣可吸入顆粒物健康效應及評價方法 周林; 邵龍義; 劉君霞; 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2009-08-16

23 蘭州市一次沙塵暴期間PM_(10)的礦物組成特征 肖正輝; 邵龍義; 張寧; 李衛軍; 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 2009-04-10

24 室內可吸入顆粒物中的部分有機化合物 牛紅亞; 邵龍義; 孫玉壯; 王偉; 孟志強; 中國環境監測 2009-06- 15

25 澳門冬季大氣PM_(10)基于DNA損傷的毒理學研究 沈蓉蓉; 邵龍義; 王志石; 鄧宇華; 楊書申; 中國環境科學 2009-09-15

26 中國含煤巖系層序地層學研究進展 邵龍義; 魯靜; 汪浩; 張鵬飛; 沉積學報 2009-10-15

27 柴北緣大煤溝礦區侏羅紀煤系層序地層及其煤巖變化特征 魯靜; 邵龍義; 鞠奇; 劉天績; 文懷軍; 李永紅; 張發德; 高迪; 煤田地質與勘探 2009-08-25

28 北京市西北城區大氣 PM_(10)中酞酸酯的分布特征 邵龍義; 牛紅亞; 賀桃娥; 李紅; 方家虎; 環境工程 2009-09-30

29 四川盆地東部上三疊統須家河組層序地層及聚煤特征研究 高彩霞; 邵龍義; 李長林; 徐曉燕; 許海濤; 古地理學報 2009-12-01

30 北京2008奧運期間PM_(10)的單顆粒形貌類型及生物活性研究 邵龍義; 宋曉焱; 劉君霞; 周林; 環境科學 2009-12-15

31 渾江煤田石炭二疊紀含煤巖系層序地層與聚煤作用 高迪; 邵龍義 ; 吳克平; 王峰; 邵凱; 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 2009-10-10

32 澳門地區PM_(10)粒度分布的分形特征研究 沈蓉蓉; 王志石; 鄧宇華; 楊書申; 邵龍義; 中國環境監測 2009-12-15

33 宣威肺癌高發區室內PM_(10)的生物活性研究 周林; 邵龍義; 宋曉焱; 劉君霞; 毒理學雜志 2009-12-25

34 河流砂巖地震儲層預測中的幾個問題 崔永謙; 邵龍義; 謝建榮; 胡建玲; 杜維良; 馮小英; 物探與化探 2010-02-15

35 湖南省資汝煤田上三疊統沉積環境及聚煤特征 張超; 伍意得; 馬文華; 吉叢偉; 邵龍義; 馬施民; 中國煤炭地質 2009-12-25

36 遼西黑山—彰武地區中生代盆地找煤遠景 蔡厚安; 徐德斌; 李寶芳; 邵龍義; 佟鑫; 邵凱; 礦物學報 2009-12-15

37 青海木里煤田天然氣水合物特征與成因 王佟; 劉天績; 邵龍義; 曹代勇; 郭晉寧; 劉益芬; 文懷軍; 王丹; 煤田地質與勘探 2009-12-25

38 魯西南地區石炭紀—二疊紀含煤巖系層序地層及聚煤特征 張巍; 魯靜; 李英嬌; 王建勇; 邵龍義; 古地理學報 2010-02-01

39 宣威肺癌高發區冬季室內PM_(10)的微觀形貌特征 周林; 邵龍義; 劉君霞; 邵凱; 環境科學與技術 2010-01-15

40 哈爾濱春季大氣PM_(2.5)物理化學特征及來源解析 劉彥飛; 邵龍義; 王彥彪; 李衛軍; 環境科學與技術 2010-02-15

41 桂中晚二疊世碳酸鹽巖碳同位素的地層學意義 邵龍義 沉積學報 1999-03-30

42 含煤巖系層序地層分析的新認識——兼論河北南部晚古生代層序地層格架 邵龍義; 張鵬飛; 竇建偉; 宋麗君 中國礦業大學學報 1999-01-30

43 廣西來賓—合山一帶晚二疊世海底扇濁積巖相 邵龍義; 張鵬飛 古地理學報 1999-02-15

44 吐哈盆地早、中侏羅世聚煤期古構造 曹代勇; 邵龍義; 張鵬飛 古地理學報 1999-05-15

45 中國西北地區石炭系碎屑巖儲集層研究 朱如凱; 郭宏莉; 何東博; 羅忠; 邵龍義 石油勘探與開發 2002-06-30

46 塔里木盆地-C-O碳酸鹽巖碳同位素組成特征 彭蘇萍; 何宏; 邵龍義; 時宗波; 高云峰 中國礦業大學學報 2002-07-30

47 淮南煤炭開發利用造成的環境問題及防治對策的探討 呂森林; 邵龍義; 豐年 中國煤炭 2002-10-25

48 對淮南礦產資源可持續發展的思考 呂森林; 邵龍義; 豐年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2-05-30

49 中國西北地區石炭紀巖相古地理 郭宏莉; 朱如凱; 邵龍義; 何東博; 羅忠 古地理學報 2002-03-10

50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寒武系及奧陶系白云巖類型及形成機理 邵龍義; 何宏; 彭蘇萍; 李瑞軍 古地理學報 2002-06-10

51 中國西北地區石炭系泥巖稀土元素地球化學特征及其地質意義 朱如凱; 郭宏莉; 何東博; 羅忠; 邵龍義 現代地質 2002-06-20

52 古土壤的類型及識別標志 楊利軍; 邵龍義; 張鵬飛 中國煤田地質 2002-09-30

53 低溫熱液流體對煤中伴生元素的再分配及賦存狀態的影響——以貴州織金上二疊統煤系為例 代世峰; 任德貽; 唐躍剛; 邵龍義 ; 郝黎明 地質學報 2002-11-15

54 沉積有機相在陸相層序地層格架中的分布特征——以吐哈盆地臺北凹陷及準噶爾盆地南緣中侏羅世煤系為例 楊建業; 任德貽; 邵龍義 沉積學報 2000-12-30

55 基于層序地層格架的有機相研究進展 郝黎明; 邵龍義 地質科技情報 2000-12-30

56 都市大氣環境中可吸入顆粒物的研究 邵龍義; 時宗波; 黃勤 環境保護 2000-01-25

57 旋回頻率曲線在幕式聚煤作用研究中的應用——以西南地區上二疊統為例 郝黎明; 邵龍義; 時宗波; 張鵬飛 古地理學報 2000-11-15

58 氣溶膠中有機物的研究進展和前景 李紅; 邵龍義; 單忠健; 時宗波 中國環境監測 2001-06-30

59 華北地臺晚古生代海侵模式雛議 張鵬飛; 邵龍義 ; 代世峰 古地理學報 2001-03-10

60 古地理為探礦工作之指南 謝家榮 ; 張宏遠; 邵龍義 古地理學報 2001-12-10

61 祁連—柴達木盆地北緣地區石炭系泥巖沉積地球化學特征 朱如凱; 郭宏莉; 何東博; 羅忠; 邵龍義 地質地球化學 2002-09-30

62 北京市西北城區取暖期環境大氣中PM_(10)的物理化學特征 時宗波; 邵龍義; 李紅; A.G.Whittaker; T.P.Jones; K.A.BeruBe; R.J.Richards 環境科學 2002-01-30

63 可吸入顆粒物對人體健康危害的研究進展 李紅; 曾凡剛; 邵龍義 ; 時宗波 環境與健康雜志 2002-01-25

64 巴楚隆起與阿瓦提凹陷寒武系及奧陶系沉積古地理分析 何宏; 彭蘇萍; 邵龍義; 高云峰; 時宗波 煤田地質與勘探 2002-12-22

65 滇東黔西晚二疊世早期辮狀河三角洲沉積體系及其聚煤特征 邵龍義; 張鵬飛; 陳代釗; 羅忠 沉積學報 1994-12-30

66 湘中下石炭統痕跡化石及其環境分布 邵龍義; 劉欽甫 地層學雜志 1994-08-30

67 黔桂地區晚二疊世煤層的生物地層對比研究 沈樹忠; 范炳恒; 邵龍義; 傅肅雷 煤田地質與勘探 1995-12-22

68 西南地區晚二疊世氧、碳穩定同位素的古地理意義 邵龍義; 竇建偉; 張鵬飛 地球化學 1996-12-26

69 華南西部晚二疊世碳同位素地層學研究 邵龍義; 沈樹忠; 張鵬飛; 竇建偉 地層學雜志 1997-11-30

70 吐哈盆地西山窯組第二段巖相古地理和聚煤作用 侯慧敏; 邵龍義; 張鵬飛; 王延斌; 竇建偉; 羅忠 煤田地質與勘探 1997-06-22

71 應用地理信息系統處理地質信息的探討——以在河北省晚古生代巖相古地理研究中的應用為例 竇建偉; 邵龍義; 張鵬飛; 武清海; 孟逢源 巖相古地理 1997-10-30

72 上揚子地區晚二疊世沉積演化及聚煤 邵龍義; 劉紅梅; 田寶霖; 張鵬飛 沉積學報 1998-06-20

73 含煤巖系沉積學和層序地層學研究現狀和展望 邵龍義; 竇建偉; 張鵬飛 煤田地質與勘探 1998-02- 22

74 吐哈盆地煤油源巖形成條件與生油評價 趙長毅; 趙文智; 程克明; 杜美利; 邵龍義 石油學報 1998-08-05

75 吐哈盆地煤沼泥巖有機相型與源巖評價 趙長毅; 陳建平; 程克明; 何忠華; 杜美利; 邵龍義 地質學報 1998-05-15

76 湘中下石炭統測水組沉積層序及幕式聚煤作用 邵龍義; 張鵬飛; 劉欽甫; 鄭茂杰; 地質論評 1992-01-31

77 湘中下石炭統風暴巖的研究 邵龍義 地質科學 1993-05-01

78 桂中合山組中的藻類及其環境分布 邵龍義 煤田地質與勘探 1989-06-30

79 廣西合山地區合山組沉積相帶和沉積模式 張鵬飛; 邵龍義 沉積學報 1990-12-31

80 湘中漣源下石炭統的陸源碎屑風暴巖 邵龍義; 張鵬飛 煤田地質與勘探 1990-12-27

81 湘中下石炭統碳酸鹽巖地球化學特征及其環境意義 邵龍義 地球化學 1991-12-31

82 桂中合山組碳酸鹽巖的氧、碳穩定同位素組成及古鹽度和古溫度 邵龍義; 張鵬飛 中國煤田地質 1991-04-02

83 湘中下石炭統粘土礦物組合特征 邵龍義; 張鵬飛 沉積學報 1992-12-30

84 河北南部二疊紀古土壤類型及識別標志 邵龍義; 張鵬飛; 楊利軍; 郝黎明; 2001年全國沉積學大會摘要論文集 2001-10-01

85 旋回頻率曲線在幕式聚煤作用研究中的應用——以中國西南地區上二疊統為例 邵龍義; 郝黎明; 張鵬飛; 2001年全國沉積學大會摘要論文集 2001-10-01

86 大氣顆粒物的礦物學研究現狀與展望 邵龍義; 呂森林; 時宗波; 陳江峰; 第八屆古地理學與沉積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 2004-08-01

87 河北省南部晚古生代古土壤類型 何志平; 邵龍義; 劉永福; 張鵬飛; 第八屆古地理學與沉積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 2004-08-01

88 北京市可吸入顆粒物(PM_(10))中單顆粒的礦物組成特征 呂森林; 邵龍義; 第二屆全國環境礦物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4-06-30

89 城市可吸入顆粒物(PM_(10))對質粒DNA損傷的研究——以北京市PM_(10)為例 呂森林; 邵龍義; Merolla L; 吳明紅; 焦正; Jones T; 第二屆全國環境化學學術報告會論文集 2004-10-01

90 中國煤和含煤巖系沉積學研究進展和展望 邵龍義; 張鵬飛; 何志平; 魯靜; 第三屆全國沉積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 2004-09-01

91 大氣顆粒物的礦物學研究現狀與展望 邵龍義; 李衛軍; 楊書申; 呂森林; 時宗波; 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5-04-01

92 河北省南部晚古生代古土壤類型 邵龍義; 何志平; 劉永福; 張鵬飛; 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5-04-01

93 貴州織金礦區晚二疊世煤地球化學性質變異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代世峰; 任德貽; 邵龍義; 趙蕾; 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5-04-01

94 中國煤和含煤巖系沉積學研究進展和展望 邵龍義; 張鵬飛; 何志平; 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5-04-01

95 “2006.4.17”亞洲沙塵暴期間沙塵顆粒的礦物組成及來源分析 邵龍義; 李衛軍; 肖正輝; 孫珍全; 中國氣象學會2006年年會“大氣成分與氣候、環境變化”分會場論文集 2006-10-01

96 高鋁粉煤灰特性及其合成莫來石的實驗研究 陳江峰; 邵龍義; Colin R Ward; 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1屆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7-04-01

97 霧天大氣單顆粒物理化學特征研究 李衛軍; 邵龍義; 時宗波; 李金娟; 楊書申; 中國氣象學會2007年年會大氣成分觀測、研究與預報分會場論文集 2007-11-01

98 中國南方煤層氣資源潛力及勘探方向 邵龍義; 肖正輝; 唐書恒; 曹代勇; 魯靜; 煤層氣勘探開發理論與實踐 2007-09-01

99 大寧—韓城地區煤層氣勘探目標評價研究 孫斌; 趙慶波; 邵龍義; 李五忠; 煤層氣勘探開發理論與實踐 2007-09-01

100 重慶松藻礦區煤層氣資源評價 韓俊; 鄧光明; 朱長生; 肖正輝; 邵龍義; 煤層氣勘探開發理論與實踐 2007-09- 01

101 煤層氣勘探開發潛力的多層次模糊數學評價方法研究 邵龍義; 周俊; 文懷軍; 鞠琪; 韓俊 ; 魯靜; 2008年煤層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8-09-01

102 晉東南沁水盆地石炭二疊紀含煤巖系古地理及聚煤作用研究 邵龍義; 肖正輝; 何志平; 劉永福; 尚潞君; 張鵬飛; 古地理學報 2006-02-28

103 北京市冬季部分住宅室內PM_(10)中化學元素研究 趙厚銀; 邵龍義; 姚強; 環境與健康雜志 2006-01- 20

104 可吸入顆粒物生物活性及其微觀特征分析 李金娟; 邵龍義; 楊書申; 李衛軍; 李慧; 環境科學 2006-03-15

105 可吸入顆粒物的健康效應機制 李金娟; 邵龍義; 楊書申; 環境與健康雜志 2006-03-20

106 城市大氣細顆粒物PM_(2.5)的研究進展 楊書申; 孫珍全; 邵龍義; 中原工學院學報 2006-02-25

107 演馬電廠粉煤灰礦井填充對地下水環境影響的模擬實驗 鄭繼東; 邵龍義 ; 胡斌; 礦業安全與環保 2006-04-15

108 吐哈盆地早侏羅世八道灣組古環境與聚煤作用分析 邵龍義; 劉天績; 冉茂云; 羅忠; 魯靜;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 2006-04-30

109 北京市大氣中PM_(10) 和PM_(2.5)的污染水平特征研究 李衛軍; 邵龍義; 李金娟; 楊書申; 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2006-04- 16

110 NEGRETTI采樣頭切割原理的動力學分析 楊書申; 邵龍義; 力學與實踐 2006-04- 30

111 鶴壁礦區煤矸石淋濾實驗研究 鄭繼東; 邵龍義; 胡斌; 鄧寅生; 環境污染治理技術與設備 2006-05-05

112 北京市空氣中PM_(10)與PM_(2.5)的污染水平狀況研究 孫珍全; 邵龍義; 黃宇婷; 李衛軍; 李慧; 肖正輝;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6-07-30

113 煤矸石井下填充對礦井水的污染及其吸附控制模擬實驗 鄭繼東; 邵龍義; 胡斌; 鄧寅生;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 2006-07-15

114 塔里木盆地古近紀巖相古地理 邵龍義; 何志平; 顧家裕; 羅文林; 賈進華; 劉永福; 張麗娟; 張鵬飛; 古地理學報 2006-06-30

115 MATLAB環境下圖像分形維數的計算 楊書申; 邵龍義; 中國礦業大學學報 2006-07-30

116 北京PM_(10)中化學元素組成特征及來源分析 呂森林; 邵龍義; 吳明紅; 焦正; 陳小慧; 中國礦業大學學報 2006-09-30

117 青海聚乎更礦區侏羅紀含煤巖系層序地層研究 文懷軍; 魯靜; 尚潞君; 劉天績; 陳江峰; 鞠崎; 邵龍義; 中國煤田地質 2006-10-25

118 桂中晚二疊世碳酸鹽巖型煤系高有機硫煤的礦物學和地球化學研究 邵龍義; 魯靜; Tim Jones; Rod Gayer; 尚潞君; 深志軍; 張鵬飛; 煤炭學報 2006-06-30

119 煤礦呼吸性粉塵沖擊采樣器原理與設計探討 劉昌鳳; 邵龍義; 龔鐵強; 楊書申; 蘇羅莉; 李慧; 中原工學院學報 2006-12-25

120 北京PM_(10)的生物活性與微量元素的相關性研究 呂森林; 邵龍義; 吳明紅; T. Jones; L. Merolla; R. J. Richard; 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 2006-08-20

121 上海市冬季可吸入顆粒物微觀形貌和粒度分布 楊書申; 邵龍義; 李衛軍; 張桂林; 談明光; 環境科學 2007-01- 15

122 大氣細顆粒物的透射電子顯微鏡研究 楊書申; 邵龍義; 環境科學學報 2007-02- 28

123 柴北緣魚卡地區侏羅紀含煤地層層序地層學研究 魯靜; 邵龍義; 劉天績; 文懷軍; 汪浩; 尚潞君 ; 楊敏芳; 煤田地質與勘探 2007-02-28

124 公共場所室內可吸入顆粒物的污染特征 李慧; 邵龍義 ; 孫珍全; 劉昌鳳; 楊書申; 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2007-04-16

125 大氣顆粒物中重金屬的化學特征和來源分析 李鳳菊; 邵龍義; 楊書申; 中原工學院學報 2007-02-25

126 蘭州市冬季大氣PM_(10)的微觀形貌和粒度分布 肖正輝; 邵龍義; 張寧; 孫珍全;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 2007-02-28

127 2002年春季北京特大沙塵暴顆粒的礦物組成分析 邵龍義; 李衛軍; 楊書申; 時宗波; 呂森林; 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 2007-02-28

128 蘭州市取暖期可吸入顆粒物中單顆粒礦物組成特征 肖正輝; 邵龍義; 孫珍全; 張寧; 李衛軍; 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 2007-01-10

129 準格爾電廠爐前煤礦物組成及其對高鋁粉煤灰形成的貢獻 邵龍義; 陳江峰; 石玉珍; 魯靜; 煤炭學報 2007-04-30

130 柴北緣老高泉地區侏羅紀含煤巖系層序地層特征 黃曼; 邵龍義; 魯靜; 劉天績; 汪浩; 文懷軍; 鞠琪; 煤炭學報 2007-05-15

131 塔里木盆地古近系層序地層研究 邵龍義; 羅文林; 顧家裕; 魯靜; 何志平; 賈進華; 劉永福; 張麗娟; 肖中堯; 古地理學報 2007-06-15

132 大氣顆粒物物理性質的分形表征 楊書申; 邵龍義; 李衛軍; 沈蓉蓉; 中原工學院學報 2007-04-25

133 高鋁粉煤灰合成莫來石的SEM和XRD研究 陳江峰; 邵龍義; 魏思民; 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 2007-04-10

134 煤層氣不穩定試井及其應用 梁志軍; 廖新維; 李祥; 邵龍義; 油氣井測試 2007-04-25

135 海拉爾盆地煤層氣成藏機理及勘探方向 孫斌; 邵龍義; 趙慶波; 胡慶松; 天然氣工業 2007-07-25

136 MapGIS數據向ArcGIS轉換方法探討 徐丹丹; 邵龍義; 科技信息(學術研究) 2007-08-25

137 煤炭燃燒對上海市大氣質量影響的分析 楊書申; 邵龍義; 李衛軍; 張桂林; 談明光; 煤炭學報 2007-10-15

138 上海市大氣可吸入顆粒物的粒度分布分形特征 楊書申; 邵龍義; 沈蓉蓉; 李衛軍; 張桂林; 談明光; 中國環境科學 2007-10- 15

139 煙草中不同部位尼古丁含量的測定與比較 李鳳菊; 毛澤宇; 冶保獻; 劉輝; 邵龍義; 分析科學學報 2007-10-20

140 周期循環靜止沉淀工藝實驗研究與實踐 劉彥飛; 邵龍義; 環境工程學報 2007-12-05

141 城市霧天單個礦物顆粒物理和化學特征 李衛軍; 邵龍義; 時宗波; 李金娟; 楊書申; 環境科學 2008-01-15

142 寶鼎盆地晚三疊世煤系層序地層與聚煤規律 魯靜; 邵龍義 ; 冉隆明; 蘇時才; 魏克敏; 孫應珠; 陳江峰; 于曉輝; 煤田地質與勘探 2008-12-25

143 近海型含煤巖系沉積學及層序地層學研究進展 邵龍義; 魯靜; 汪浩; 張鵬飛; 韓德馨; 古地理學報 2008-12-15

144 可吸入顆粒物與心血管系統疾病關系研究進展 付曉娟; 邵龍義; 劉昌鳳; 李慧; 中國現代醫藥雜志 2008-12- 15

145 宣威肺癌高發村室內PM10的氧化性損傷能力及其與微量元素的關系 邵龍義; 楊園園; 吳明遠; 肖正輝; 環境與健康雜志 2008-12-20

146 二連盆地煤層氣勘探目標評價 孫斌; 邵龍義 ; 趙慶波; 李五忠; 陳剛; 煤田地質與勘探 2008-02-15

147 北京、上海兩地2004和2005年大氣污染特征對比分析 楊書申; 邵龍義; 楊園園;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2008-03-15

148 內陸輸送過程中沙塵單顆粒類型及其非均相反應 李衛軍; 邵龍義; 余華; 王偉; 楊書申; 中國環境科學 2008-03-15

149 大寧地區煤層氣成藏控氣因素分析 孫斌; 邵龍義; 李五忠; 田文廣; 陳剛; 天然氣工業 2008-03-25

150 準格爾電廠高鋁粉煤灰直接制備M50莫來石的實驗研究 陳江峰; 邵龍義; 于利鋒; 礦物巖石 2008-03-25

151 洪山殿礦區煤層氣富集條件 周俊; 蘇羅利; 邵龍義 ; 魯靜; 肖正輝; 中國煤炭地質 2008-03-25

152 北京市PM_(10)粒度分布分形維數特征 邵龍義; 沈蓉蓉; 楊書申; 孫珍全; 中國礦業大學學報 2008-05-15

153 滇東黔西上二疊統含煤巖系泥巖粘土礦物組成及環境意義 羅忠; 邵龍義; 姚光華; 鄧光明; 汪浩; 韓俊; 古地理學報 2008-06- 15

154 相控建模技術在阿南油田阿11斷塊中的應用 張淑娟; 邵龍義; 宋杰; 劉大聽; 陳國勝; 任春玲; 石油勘探與開發 2008-06-23

155 盤關向斜煤層氣成藏條件評價 孫斌; 邵龍義; 盧霞; 高穎; 趙玉紅; 陳剛; 天然氣地球科學 2008-06-10

156 利用高鋁粉煤灰合成莫來石的實驗研究 陳江峰; 邵龍義; 魏思民; 礦物學報 2008-06-15

157 多層次模糊數學在煤層氣開發潛力評價中的應用 韓俊; 邵龍義; 肖建新; 肖正輝; 冉茂云; 于曉輝; 煤田地質與勘探 2008-06-25

158 四川寶鼎盆地晚三疊世層序地層與聚煤作用 邵龍義; 魯靜; 冉隆明; 蘇時才; 魏克敏; 孫應珠; 陳江峰; 于曉輝; 古地理學報 2008-08-15

159 鄭州大氣PM_(10)的形貌特征及生物活性研究 李鳳菊; 邵龍義; 楊書申; 楊園園; 李慧; 環境科學 2008-09-15

160 沁水盆地石炭-二疊紀含煤巖系高分辨率層序地層及聚煤模式 邵龍義 ; 肖正輝; 汪浩; 魯靜; 周俊; 地質科學 2008-10-15

161 平頂山市市區春季PM_(10)污染狀況及相關氣象條件分析 張濤; 邵龍義; 鄭繼東; 楊書申; 中原工學院學報 2008-10-25

162 鄭州市大氣可吸入顆粒物單顆粒污染特征分析 楊書申; 邵龍義; 李鳳菊; 李金娟;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10-15

163 廣西合山晚二疊世碳酸鹽巖型煤系層序地層分析 邵龍義; 陳家良; 李瑞軍; 張鵬飛 沉積學報 2003-03-30

164 室內空氣污染物的種類及控制措施 趙厚銀; 邵龍義; 時宗波; 徐春光 重慶環境科學 2003-07-25

165 黔西晚二疊世煤地球化學性質變異及特殊組構的火山灰成因 代世峰; 任德貽; 邵龍義; 趙明君 地球化學 2003-06-26

166 北京西北城區與清潔對照點夏季大氣PM_(10)的微觀特征及粒度分布 邵龍義; 時宗波 環境科學 2003-09-30

167 室內空氣PM_(2.5)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趙厚銀; 邵龍義; 時宗波 環境與健康雜志 2003-09-20

168 北京市可吸入顆粒物 (PM_(10))中單顆粒的礦物組成特征 呂森林; 邵龍義 巖石礦物學雜志 2003-12-25

169 有機包裹體的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趙厚銀; 王延斌; 邵龍義 中國礦業 2003-07-15

170 城市秋季大氣PM_(10)中的有機污染特征研究——以北京市西北城區為例 邵龍義; 賀桃娥; 李紅; 時宗波; 李金娟 中國礦業大學學報 2003-07-30

171 北京城區可吸入顆粒物(PM_10)的礦物學研究 呂森林; 邵龍義 ; 吳明紅; 焦正; JONES T P 中國環境科學 2005-04-20

172 吐哈盆地臺北凹陷西部弧形構造帶混源原油特征 張振英; 邵龍義; 張世煥; 賈硅玲 石油學報 2005-03-25

173 河北省南部石炭、二疊紀煤系土壤特征 邵龍義; 何志平; 羅文林; 劉永福; 張鵬飛 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05- 25

174 北京PM_(10)中礦物顆粒的微觀形貌及粒度分布 呂森林; 邵龍義; TimJones; 吳明紅; 焦正 環境科學學報 2005-07-26

175 透射電鏡在氣溶膠單顆粒分析中的應用 楊書申; 邵龍義; 李金娟; 張邦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 2005-08-25

176 新疆柯坪中奧陶統沉積特征及其環境 孫慶峰; 宋春輝; 邵龍義; 羅文林 新疆地質 2005-06-30

177 河北南部石炭—二疊紀古氣候演化特征 何志平; 邵龍義; 劉永福; 羅文林; 張鵬飛 沉積學報 2005-09-30

178 應用小波尺度域地震波衰減屬性檢測氣層 李宏兵; 趙文智; 曹宏; 姚逢昌; 邵龍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08-15

179 中國典型城市2004年大氣質量及顆粒物濃度與氣象條件關系分析 楊書申; 邵龍義; 肖正輝; 李金娟; 李衛軍 中原工學院學報 2005-10-30

180 大氣顆粒物單顆粒分析方法的應用現狀及展望 邵龍義; 楊書申; 李衛軍; 肖正輝; 陳江峰; 古地理學報 2005-12-10

181 昭通市鎮雄趙院煤礦C_5煤層硫的分布規律及可選性研究 趙彩鳳; 邵龍義; 張名泉; 王巨民; 梁文杰; 潘潤群; 周義平; 選煤技術 2005-12-25

182 有機包裹體的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趙厚銀; 王延斌; 邵龍義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 2003-10-25

183 環境大氣可吸入顆粒物的礦物學研究 呂森林; 邵龍義; 時宗波; 李紅; 肖正輝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 2003-10-25

184 渤海灣盆地C-P不同體系域有機顯微組分與生烴性——以孔古4,大參1鉆井剖面為例 趙厚銀; 王延斌; 邵龍義 中國礦業大學學報 2004-01-30

185 大氣可吸入顆粒物(PM_10)中礦物組分的X射線衍射研究 呂森林; 邵龍義; 時宗波 中國環境監測 2004-02-29

186 層序格架中用地球化學錄井資料評價烴源巖的方法 何志平; 康永尚; 邵龍義; 伊哲; 齊雪峰 沉積學報 2004-06-30

187 城市大氣可吸入顆粒物對質粒DNA的氧化性損傷 時宗波; 邵龍義; T.P.Jones; A.G.Whittaker; R.J.Richards; 張鵬飛 科學通報 2004-04-15

188 燃煤電廠粉煤灰的礦物學研究 邵龍義; 陳江峰; 呂勁; Oldroyd A; 肖正輝 煤炭學報 2004-08-25

189 北京市冬季室內空氣PM_(10)微觀形貌及粒度分布 趙厚銀; 邵龍義; 王延斌; 呂森林; 劉永福 中國環境科學 2004-08-20

190 準噶爾盆地侏羅系八道灣組聚煤作用控制因素分析 何志平; 邵龍義; 康永尚; 劉永福; 羅文林; 齊雪峰 沉積學報 2004-09-30

191 小波尺度域含氣儲層地震波衰減特征 李宏兵; 趙文智; 曹宏; 姚逢昌; 邵龍義 地球物理學報 2004-09-17

192 南堡凹陷無井探區烴源巖評價研究 張振英; 邵龍義; 柳廣第; 賈林平; 楊光明 石油勘探與開發 2004-08-23

193 北京西北城區2002年春季大氣可吸入顆粒物的粒度分布特征 李衛軍; 邵龍義; 呂森林 電子顯微學報 2004-10-25

194 北京市西北城區大氣可吸入顆粒物中飽和烴的分布特征 賀桃娥; 邵龍義; 李紅; 趙厚銀; 方家虎; 羅文林 古地理學報 2004-12-10

195 北京和部分奧運城市可吸入顆粒物污染特征分析 李金娟; 肖正輝; 楊書申; 邵龍義 環境科學動態 2004-08-12

196 巴楚寒武—奧陶系碳酸鹽巖微量元素及沉積環境 何宏; 彭蘇萍; 邵龍義 新疆石油地質 2004-12-01

197 大氣顆粒物濃度檢測技術及其發展 楊書申; 邵龍義; 龔鐵強; 劉昌鳳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5-02- 28

198 室內PM_(10)對DNA氧化性損傷及其與微量元素組成關系 邵龍義; 趙厚銀; T.P.Jones; 呂森林; L.Merolla 自然科學進展 2005-04-25

榮譽獎勵:

1.2010年榮獲第六屆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2.2006年度獲優秀教學成果獎;

3.2006-2007年獲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優秀教學質量獎;

4.2006年獲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優秀課程獎;

5.獲得教育部提名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6.獲中國圖書出版獎提名獎;

7.獲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優秀環境工作者獎等。 

 

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新人物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實現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更多..同類創新人物
 
 
Powered by kjcx.ac.cn 9.0
購物車(0)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