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信息:
陳文興,男,1964年12月生,理學博士(中國),工學博士(日本),浙江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省重中之重學科“紡織工程”學科帶頭人和浙江理工大學“紡織工程”博士點帶頭人。
學習及工作經歷:
1.1984年7月本科畢業于浙江理工大學(原浙江絲綢工學院)制絲專業,獲學士學位;
2.1987年2月碩士研究生畢業于浙江理工大學絲綢工程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
3.1996年3月~1999年3月在浙江大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專業攻讀博士研究生,獲理學博士學位;
4.1992年8月~1994年2月獲包兆龍包玉剛中國留學生獎學金赴日本國立信州大學功能高分子學科進修;
5.1999年12月~2000年2月獲日本國際教育基金資助再赴信州大學功能高分子學科訪問,并通過論文答辯獲生物機能專攻工學博士學位;
6.2001年1月~2000年6月在日本京都工藝纖維大學擔任客座研究員。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陳教授一直從事纖維材料和功能高分子材料、蠶絲蛋白質的研究工作。
承擔的科研項目情況:
已承擔完成近包括三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近三十項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
研究成果:
1.項目為“絲膠蛋白質結構調控及提高生絲產、質量新技術”榮獲200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成功地開發出一整套“蠶繭高溫水蒸汽預處理技術和生產工藝”。
資料更新中……
論文專著:
發表論文:
1 WO_3/TiO_2納米棒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光催化活性 劉陽; 王晟; 王騊; 許章煉; 陳文興; 蔣杰; 韋堅紅; 催化學報 2010-04-30
2 接枝α-環糊精纖維素纖維的制備及對氨基酸的手性分離 胡智文; 王秉; 鄭海玲; 張殿波; 黃小芳; 楊海亮; 陳文興; 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 2010-02-15
3 溫度/pH雙敏感聚合物及其負載金屬酞菁的制備與表征 李楠; 劉凡; 呂汪洋; 姚玉元; 陳文興; 浙江理工大學學報 2009-01-10
4 鐵磁性Fe_3O_4負載TiO_2納米粒子的制備表征及光催化活性 李仁宏; 王晟; 王騊; 陳文興; 浙江理工大學學報 2009-03-10
5 苯乙烯-二乙烯苯樹脂負載雙核鈷酞菁對巰基乙醇的催化性能 姚玉元; 呂汪洋; 王秀華; 陳文興; 黃顯雯; 功能材料 2009-02-20
6 中空納米粒子負載光催化纖維的制備及其性能 王維; 王晟; 王騊; 許章煉; 陳文興 ; 紡織學報 2009-03-15
7 β-環糊精接枝殼聚糖功能纖維的合成與包合藥物 胡智文; 溫會濤; 王清清; 王秉; 鄭海玲; 萬軍民; 陳文興; 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 2009-03-15
8 新型環糊精-蠶絲纖維的合成及其包合性能 溫會濤; 胡智文; 王秉; 鄭海玲; 陳瑞芬; 萬軍民; 陳文興; 青島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04-15
9 在紡織工程學科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可行性研究 賴冬志; 周穎; 陳文興; 浙江理工大學學報 2009-05-10
10 水溶性聚酯的熱性能 孫福; 凌榮根; 錢建華; 陳文興; 俞傳坤; 紡織學報 2009-08-15
11 可見光照射下溫敏鋅酞菁共聚物光催化氧化對氯苯酚 陳文興; 呂汪洋; 申曉媛; 姚玉元; 中國科學(B輯:化學) 2009-12-15
12 苯酚和苯二酚異構體在反相色譜上的保留行為和熱力學性質 陳海相; 王炳輝; 陳文興; 浙江理工大學學報 2010-01-10
13 pH敏感鋅酞菁聚合物的制備及光活性 黃顯雯; 呂汪洋; 姚玉元; 陳文興; 浙江理工大學學報 2010-01-10
14 紫外光原位還原法制備Pt/TiO_2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劉陽; 王晟; 王騊; 陳文興; 韋堅紅; 浙江理工大學學報 2010-01-10
15 鋅酞菁接枝溫敏水凝膠的制備及光活性 黃顯雯; 呂汪洋; 馮桂華; 姚玉元; 陳文興 ; 功能材料 2010-02-20
16 應用于織物化學鍍的新活化方法 賴冬志; 陳文興 ; 姚躍飛; 劉冠峰; 紡織學報 2006-01-15
17 纖維素纖維接枝β-環糊精包合藥物的研究 萬軍民; 胡智文; 陳文興; 鄭世睿; 紡織學報 2006-02-15
18 纖維素纖維接枝β-環糊精對苯二酚類分子的包絡識別性能 萬軍民; 胡智文; 陳文興; 鄭世睿; 呂慎水; 張利; 物理化學學報 2006-02-15
19 金屬酞菁接枝纖維素纖維及其消臭性能 汪進前; 魏莉莉; 呂素芳; 張利; 陳文興; 紡織學報 2006-06-15
20 金屬酞菁負載纖維對空氣中含硫化合物的催化氧化 呂慎水; 陳文興; 潘勇; 姚玉元; 杜莉娟; 功能材料 2006-07- 20
21 兩種負載不同金屬酞菁纖維的消臭性能比較 張利; 魏莉莉; 呂慎水; 陳文興; 杜莉娟; 浙江理工大學學報 2006-05-10
22 高分子鈀膠的制備及其在化學鍍織物中的應用 陳文興; 姚玉元; 吳雯; 張利; 呂慎水; 杜莉娟; 化工學報 2006-10-30
23 四羧基金屬酞菁負載纖維素纖維的制備及其消臭性能研究 陳文興; 張利; 姚玉元; 趙寶艷; 高分子學報 2006-09-30
24 平面雙核銅酞菁催化氧化硫醇 陳文興; 魏莉莉; 汪進前; 姚玉元; 呂慎水; 陳世良; 中國科學(B輯 化學) 2006-08-20
25 二氧化氯對活性染料的脫色 陳世良; 呂慎水; 魏莉莉; 姚玉元; 陳文興; 紡織學報 2007-03-15
26 粘合劑涂層對磁控濺射鍍鋁織物牢度的影響 杜莉娟; 姚玉元; 陳文興; 浙江理工大學學報 2007-03- 10
27 催化纖維的制備及其催化性能 姚玉元; 陳文興; 呂素芳; 紡織學報 2007-04-15
28 纖維素纖維接枝環糊精預聚體的合成與應用 胡智文; 鄭世睿; 萬軍民; 高磊; 溫會濤; 陳文興; 紡織學報 2007-05-15
29 磁控濺射法制備電磁屏蔽織物的研究 陳文興; 杜莉娟; 姚玉元; 呂慎水; 真空科學與技術學報 2007-05-15
30 負載型酞菁催化劑的制備及其光催化氧化苯酚 陳文興; 陳世良; 呂慎水; 姚玉元; 徐敏虹; 中國科學(B輯:化學) 2007-08-15
31 負載新型酞菁纖維素纖維的制備及催化氧化性能 呂素芳; 邱化玉; 蔣劍雄; 李美江; 陳文興; 來國橋; 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 2007-11-15
32 新型環糊精- 酞菁功能纖維的制備與性能研究 溫會濤; 胡智文; 徐灝龍; 王秉; 鄭海玲; 萬軍民; 陳文興; 化工技術與開發 2008-12-15
33 纖維素纖維接枝β-環糊精預聚體的制備及包結性能 胡智文; 鄭世睿; 萬軍民; 高磊; 溫會濤; 陳文興; 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 2008-01-15
34 溫敏聚合物負載金屬酞菁的制備及性能 劉凡; 呂汪洋; 馮桂華; 徐敏虹; 陳文興; 浙江理工大學學報 2008-03-10
35 不同級別的聚乳酸切片性能比較分析 黃志超; 姚玉元; 凌榮根; 陳文興; 浙江理工大學學報 2008-03-10
36 新型接枝β-環糊精蠶絲芳香纖維的研究 溫會濤; 胡智文; 吳高明; 王秉; 鄭海玲; 萬軍民; 陳文興; 蠶業科學 2008-03-15
37 新型水溶性金屬酞菁衍生物的制備和表征 徐敏虹; 呂汪洋; 劉凡; 陳文興; 浙江理工大學學報 2008-05-10
38 α-環糊精接枝殼聚糖纖維的合成及其對對硝基酚的包合吸附與釋放 溫會濤; 胡智文; 萬軍民; 王建; 王秉; 陳文興; 環境污染與防治 2008-04-15
39 環糊精醛類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對肌酐的吸附 溫會濤; 胡智文; 林雅; 王秉; 鄭海玲; 萬軍民; 陳文興; 浙江理工大學學報 2008-05-10
40 新型鈷酞菁接枝溫敏聚合物的制備及性能 馮桂華; 申曉媛; 李楠; 趙寶艷; 姚玉元; 呂汪洋; 陳文興; 高分子學報 2008-06-20
41 溫敏性金屬酞菁聚合物的制備及光活性 陳文興; 劉凡; 呂汪洋; 申曉媛; 姚玉元; 徐敏虹; 中國科學(B輯:化學) 2008-05-15
42 新型中空界面光催化粒子的研究 陳晟; 王晟; 王騊; 許章煉; 李仁宏; 陳文興; 浙江理工大學學報 2008-07-10
43 抗感染功能纖維的制備 胡智文; 鄭海玲; 王秉; 溫會濤; 萬軍民; 陳文興; 產業用紡織品 2008-06-25
44 酞菁負載纖維素纖維對活性染料的氧化脫色 徐敏虹; 呂汪洋; 李楠; 姚玉元; 陳文興; 紡織學報 2008-07-15
45 水溶性聚酯的流變行為 齊慶瑩; 陳文興; 秦偉明; 凌榮根; 孫福; 紡織學報 2008-08-15
46 多酚氧化酶模擬酶的構建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王秉; 胡智文; 鄭海玲; 盧曉春; 溫會濤; 萬軍民; 陳文興; 浙江理工大學學報 2008-09-10
47 低熔點共聚酯的流變性研究 齊慶瑩; 秦偉明; 陳文興; 合成纖維 2008-08-25
48 負載高催化活性TiO_2納米管滌綸纖維的制備及其對甲醛降解的研究 王維; 王晟; 王騊; 許章練; 陳文興; 浙江理工大學學報 2008-11-10
49 SiO_2-TiO_2中空型界面光催化劑的制備及性能 許章煉; 王晟; 王掏; 王維; 陳文興; 催化學報 2008-10-15
50 玻璃纖維織物/聚氯乙烯復合材料隔聲性能 傅雅琴; 倪慶清; 姚躍飛; 肖山宏; 陳文興; 劉冠峰 復合材料學報 2005-10- 30
51 平面雙核金屬酞菁衍生物的催化氧化性能 陳文興; 姚玉元; 呂素芳; 陳海相; 胡智文; 余志成 化工學報 2004-06-30
52 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紡織品中游離甲醛 陳海相; 汪瀾; 陳文興; 余志成 紡織學報 2004-10-15
53 鉛纖維/聚氯乙烯復合材料隔聲性能研究 肖山宏; 傅雅琴; 姚躍飛; 陳文興; 劉冠峰 浙江工程學院學報 2004-12-25
54 新型水溶性鈷酞菁的制備及其催化氧化硫醇的性能 陳文興 ; 呂素芳; 潘勇; 胡智文 化學學報 2005-03-30
55 雙螺桿擠出機捏合元件混合性能的數值模擬和實驗驗證 張先明; 馮連芳; 陳文興; 胡國華; 2009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上冊) 2009-08-18
56 Cu(Ⅱ)家蠶絲素蛋白質配合物的配位結構和高次結構 陳文興; 劉冠峰; 沈之荃; 白井汪芳; 第八屆陳維稷優秀論文獎論文匯編 2005-12-01
57 雙核金屬酞菁負載改性蠶絲纖維制備新型空氣凈化材料的研究 姚玉元; 陳文興; 呂慎水; 趙寶艷; 第十屆陳維稷優秀論文獎論文匯編 2007-12-01
58 玻璃纖維織物/聚氯乙烯復合材料隔聲性能 傅雅琴; 倪慶清; 姚躍飛; 肖山宏; 陳文興; 劉冠峰; 第十屆陳維稷優秀論文獎論文匯編 2007-12-01
59 高分子鈀膠的制備及其在化學鍍織物中的應用 陳文興 ; 姚玉元; 吳雯; 張利; 呂慎水; 杜莉娟; 第十屆陳維稷優秀論文獎論文匯編 2007-12-01
榮譽獎勵:
1.獲浙江省科學技術二等獎(2006年度);
2.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4年度);
3.浙江省科學技術一等獎(2003年度);
4.中國高校科學技術二等獎(2000年度);
5.桑麻紡織杰出青年學者獎(2000年度);
6.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7.教育部“長江學者與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
8.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
9.獲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10.被評為了浙江省勞動模;
11.被評為了浙江省師德先進個人。
發明專利:
1 一種光催化 功能性滌綸纖維的制備方法 王晟; 王騊; 陳文興 浙江理工大學 2007-10-10
2 雙核金屬酞 菁負載纖維材料消除甲醛及其制備方法 陳文興; 姚玉元; 李英杰 浙江理工大學 2007-11-14
3 一種界面光催化劑的制備方法 王騊; 王晟; 陳文興 浙江理工大學 2008-01-09
4 一種蠶絲功 能敷料的制備方法 胡智文; 溫會濤; 萬軍民; 陳文興 浙江理工大學 2008-05-21
5 一種環糊精-酞菁二元結合體的制備方法 胡智文; 溫會濤; 高國琴; 萬軍民; 陳文興 浙江理工大學 2008-05- 21
6 一種含膠蠶絲功能纖維的制備方法 胡智文; 王秉; 鄭海玲; 溫會濤; 萬軍民; 陳文興 浙江理工大學 2008-05-28
7 一種蠶絲芳香纖維的制備方法 胡智文; 溫會濤; 萬軍民; 陳文興 浙江理工大學 2008-05-28
8 一種蠶絲功能纖維的制備方法 胡智文; 溫會濤; 萬軍民; 陳文興 浙江理工大學 2008-05-28
9 一種抗菌和抗感染纖維的制備方法 胡智文; 溫會濤; 萬軍民; 陳文興 浙江理工大學 2008-05-28
10 一種功能纖維的制備方法 胡智文; 溫會濤; 萬軍民; 陳文興 浙江理工大學 2008-05-28
11 一種有機廢水的處理方法 陳文興 ; 呂汪洋; 徐敏虹; 姚玉元 浙江理工大學 2008-07-09
12 一種模擬酶催化纖維的制備方法 胡智文; 溫會濤; 賈小琪; 萬軍民; 陳文興 浙江理工大學 2008-07-16
13 一種模擬酶功能纖維的 制備方法 胡智文; 溫會濤; 萬軍民; 陳文興 浙江理工大學 2008-07-16
14 一種金屬酞 菁衍生物及鹽和制備方法 陳文興 浙江理工大學 2005-02-23
15 一種柔性隔聲材料及其 制備方法 傅雅琴; 陳文興; 姚躍飛; 劉冠峰 浙江理工大學 2005-07-27
16 反應性金屬 酞菁衍生物及制備方法 陳文興; 呂慎水 浙江理工大學 2007-01-03
17 具有催化活 性的金屬酞菁負載纖維及制備方法 陳文興; 呂慎水 浙江理工大學 2007-01-24
18 環糊精聚合物模擬酶功能纖維的制備方法 胡智文; 鄭智睿; 萬軍民; 陳文興 浙江理工大學 2007-03- 07
19 環糊精模擬酶功能纖維的制備方法 胡智文; 萬軍民; 鄭智睿; 陳文興 浙江理工大 學 2007-03-07
20 一種環糊精-酞菁雙重模擬酶功能纖維的制造方法 胡智文; 萬軍民; 溫會濤; 陳文興 浙江理工大學 2007-04-04
21 一種環糊精-酞菁雙重模擬酶功能纖維的制備方法 萬軍民; 溫 會濤; 胡智文; 陳文興 浙江理工大學 2007-04-04
22 一種抗菌功能性纖維的制備方法 胡智文; 萬軍民; 陳銳彬; 陳文興 浙江理工大學 2007-04-04
23 非直接團聚的分散固定型納米二 氧化鈦粒子的制備方法 王晟; 王騊; 陳文興 浙江理工大學 2007-05-30
24 空氣凈化型 圣誕樹 陳文興; 姚玉元; 李英杰 浙江理工大學 2008-04-30
25 一種具有中空保護層的 二氧化鈦納米管光催化劑的制備方法 王晟; 王騊; 王維; 陳文興 浙江理工大學 2008-08-27
26 一種低熔點共聚酯及其制備方法 陳文興; 秦偉明; 齊慶瑩; 凌榮根; 錢建華; 孫福; 程貞娟 浙江理工大 學 2009-01-07
27 一種紡織面料抗起毛起球的加工方法 陳文興 浙江理工大學 2009-01-07
28 蠶絲蛋白加固劑的制備方法 胡智文; 鄭海玲; 趙豐; 周旸; 陳文興 浙江理工大學; 中國絲 綢博物館 2009-01-07
29 脆弱絲織品的蠶絲蛋白加固方法 胡智文; 趙豐; 鄭海玲; 陳文興; 汪 自強 浙江理工大學; 中國絲綢博物館 2009-01-07
30 一種酪氨酸酶模擬酶的制備方法 胡智文; 王 秉; 陳文興 浙江理工大學 2009-02-11
31 磁性鐵擔載二氧化鈦納米棒光催化劑的制備方法 王晟; 王騊; 李仁宏; 陳文興 浙江理工大學 2009-02-11
32 環糊精氨基酸衍生物的制備方法 胡智文; 王秉; 陳文興 浙江理工大學 2009-02-11
33 一種毛衫抗起毛起球的加工方法 陳文興 浙江理工大學 2009-02-04
34 一種低熔點PTT共聚酯及其制造方法 陳文興; 秦偉明; 崔連臣 浙江理工大學 2009-06-24
35 一種皮芯型低熔點聚酯短纖維的生產方法 陳文興; 王秀華; 姚玉無 浙江理工大學 2009-06-03
36 一種保形性纖維和紡織面料及制 造方法 凌榮根; 陳文興; 孫福; 錢建華 浙江理工大學 2009-05-06
37 能吸附并分解甲醛的活 性炭及其應用 陳文興; 姚玉元; 呂汪洋 浙江理工大學 2009-01-07
38 可見光下具 有高催化活性的納米鉑擔載三氧化鎢的制備方法 王騊; 王晟; 劉陽; 陳文興 浙江理工大學 2009-09- 02
39 一種異形復合纖維及其制造方法 孫福; 錢建華; 凌榮根; 陳文興 浙江理工大學 2009-08-05
40 一種鮮繭預處理的方法 傅雅琴; 徐英蓮; 陳文興; 許帥 浙江理工大學 2009-08- 19
41 一種檢測過氧化氫濃度的試劑及方法 呂汪洋; 陳文興; 姚玉元 浙江理工大學 2009-11-11
142 抗靜電、導電和電磁屏蔽紡織品及其制備方法 陳文興; 姚玉元; 呂汪洋 浙江理工大學 2009-11-18
43 一種導電纖維及其制備方法 陳文興; 姚玉元; 呂汪洋 浙江理工大學 2009-11-25
媒體報道:
走進陳文興老師的辦公室,桌子上擺設著的蘭花正散發出淡淡清香,一如他淡然超脫的風格。陳老師一向很低調,但是他的先進事跡在學校、浙江省,乃至全國都開始傳揚。在評上浙江省勞動模范前不久,陳文興老師還被評為了浙江省師德先進個人。榮譽似乎總是特別親睞他,這些榮譽也正是對他所付出的艱辛與努力的肯定與嘉獎。
敬業愛崗,教書育人,爭當人民滿意的教師
陳文興16歲考入浙江理工大學(原浙江絲綢工學院)。從此,他的命運與這所對他來說有著深厚感情的學校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從教23年來,他堅持不懈地努力學習和工作。在改革開放的浪潮席卷全國各地,市場經濟的氣息日益濃烈,很多高校教師紛紛下海經商、炒股的社會大環境下,陳文興一如既往地深愛著他的“三尺講臺”,潛心鉆研著他的教學科研事業。多少個休息日,多少個晚上,他沒有呆在家里和家人一起享受天倫之樂,也沒有漫步在美麗的西子湖畔感受喧囂都市的片刻寧靜,而是安靜地坐在辦公桌前伏案備課,或是在他熟悉的實驗室里擺弄著那些玻璃試管。
在教學工作中,陳文興刻苦鉆研教材,結合學生實際認真備課。為了認真履行好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神圣職責,他不顧工作的繁重與艱辛,經常帶著學生進工廠、下車間,深入企業,讓學生及時了解和掌握社會需求以及所屬行業的最新科研動態,使學生在實踐中鞏固知識,發現問題,學以致用。與此同時,陳文興還把在科研中獲得的最新成果,不斷充實到課堂教學中。這種教學方法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科研的興趣,又增強了他們運用理論知識的能力。因此,他的課堂教學評價成績一直處在學院教師們的前列。每年報考研究生,想投他門下的學生總是人滿為患。陳文興認為,學生選擇他為導師,就是對他的信任,他不能辜負這份沉甸甸的信任。
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陳文興還常常以朋友的身份和學生交流,關心學生的生活和工作,盡心盡力地為學生解決實際困難,用真心和熱忱為學生服務。他帶的研究生常說,陳文興老師總是把自己看成是他們中的一份子,主動融入到他們的團體中,并以他的獨特人格魅力影響著團隊中的每一個人。他是一個樸實無華的人,不管是在平時的工作中,還是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在學生面前,還是在同事面前,都十分注重自身的形象,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響人、感化人,充分體現了一位人民教師為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崇高理想和高度負責的敬業精神。
追求卓越,學高為師,引領學生實踐創新
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擁有“一桶水”,陳文興深知學高為師的重要性。從他豐富的學習經歷中足以看出他那種永無止境的學習追求。
陳文興于1987年2月獲得浙江絲綢工學院工學碩士學位后留校任教。任教期間,他始終在學術研究上不懈努力。1992年,刻苦學習帶來的卓越研究成果讓他獲得了“包兆龍包玉剛中國留學生獎學金”,并赴日本信州大學纖維學部進修;2000年又獲得日本國際教育基金會資助再赴日本信州大學求學,獲得生物機能專攻工學博士學位。為不斷完善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的教學科研水平,陳文興又于1996年3月至 1999年3月在職攻讀了浙江大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專業的博士研究生,師從我國著名高分子科學家沈之荃院士,獲理學博士學位。
理學和工學雙博士的經歷給陳文興的教師生涯打下了扎實的知識理論和科學研究基礎, 2004年,他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的崇高榮譽。而師從名師——沈之荃院士的經歷,也讓他真正領會了教師言傳身教的深刻涵義。多年來,陳文興對學生滿腔熱情,積極主動地引領著一屆又一屆學生的科研活動。他積極鼓勵并認真指導本科生參與全國大學生“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和創業計劃大賽,曾先后獲得全國“挑戰杯”二等獎、浙江省特等獎和浙江省二等獎各1項;他培養碩士研究生認真學習,主動鉆研,指導的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盲評成績一直名列學科前茅,幾乎每年都有碩士學位論文被評為校優秀學位論文,多篇學位論文還被評為省優秀學位論文;他指導博士研究生潛心鉆研學術科研,1人獲得桑麻獎學金特等獎的最高榮譽,多人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期刊雜志上發表高質量論文。
承前啟后,樂于奉獻,搭建高水平學科平臺
在認真做好教學科研工作的同時,陳文興以學院、學校科學發展為己任,承前啟后,樂于奉獻,積極做好學科專業建設和碩士點、博士點的申報工作。
陳文興作為紡織工程學科帶頭人申報成功了浙江省“紡織工程”重中之重學科,經過紡織工程學科全體教師四年的共同建設,該學科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目前學科已經具有工學博士、工學碩士、工程碩士、高校教師科學碩士、工學學士等完整的學位授予體系。從日本留學回來后,他就開始籌備纖維高分子材料專業的建設工作,1997年,該專業獲得國家教育部批準,開始招收本科生。在陳文興等一批教師的共同努力下,短短幾年時間,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成為浙江省重點專業,材料學學科成為省重點學科,還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碩士點。
高水平的學科平臺,匯聚了一批高水平的人才加盟。近3年來,吸引了30余名學術骨干和優秀的年輕博士加盟材料紡織學科。陳文興深知優秀的教師資源是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的關鍵。因此,他積極關心青年教師的工作、生活和發展,從紡織工程重中之重學科中撥出專項經費資助青年博士教師從事科研工作;實行了青年教師導師制,幫助他們凝煉科研方向,提高教學水平。
潛心鉆研,科技創新,服務紡織產業轉型升級
陳文興長期從事紡織絲綢領域的科研工作,勤奮工作,勇于創新,在蠶絲絲膠蛋白質基礎理論研究方面獲得創新性成果,并將絲膠濕熱變性變質理論應用于蠶繭加工,自主開發了我國獨創的“蠶繭高溫觸蒸前處理”新技術,目前全國約有四分之三以上的制絲企業應用該技術,在制絲行業產生了重大影響。這是一項推動行業性科技進步的成果,每年增利稅2億元人民幣以上,并提高了我國生絲出口創匯能力。該項研究獲得2004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2003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在功能性纖維和紡織品研究領域,陳文興開拓了模擬酶仿生催化纖維新的研究方向,成功開發了導電和電磁波屏蔽織物,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獲浙江省科學技術二等獎2項,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申請和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0余項。
在先前積累的基礎上,他組織的科研團隊申報教育部“創新團隊”獲得成功,并與團隊的教師們一起集中力量攻克先進紡織加工技術中的關鍵共性難題,有力地推動了紡織產業的轉型升級。
“我一直覺得當教師應該有顆淡泊的心,需要具備更高的道德素養。教師的職業和社會上的一些職業不一樣,它更需要你的耐心,需要你的熱情,需要你去奉獻、去傳承。”“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一樸實的詩句正是陳文興老師最真實的寫照。他對學生滿腔熱忱,對工作認真負責,對社會充滿責任,對高等教育事業無限忠誠和熱愛。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光輝形象,詮釋著高校教師教書育人的深刻內涵,體現了人民教師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品質。
來源:浙江教工
2010-02-20
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簡稱: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免責聲明:
1、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是:“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的大型云平臺,平臺主要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科技創新人物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實現融合創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2、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暨“互聯網+”科技創新人物開放共享平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都是采用計算機手段與相關數據庫信息自動匹配提取數據生成,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編輯詞條。
4、如果發現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提供的內容有誤或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向本站反饋,網站編輯部郵箱:kjcxac@126.com。
5、中國科技創新人物云平臺建設中盡最大努力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難于確認不可避免產生錯誤。因此,平臺信息僅供參考,對于使用平臺信息而引起的任何爭議,平臺概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