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省政府提出的22個產業轉型升級要求,省科技廳堅持問題導向,面向企業尋求重點產業技術需求,選擇關鍵技術瓶頸問題,面向省內外科研單位和創新型企業進行公開招標,以技術突破加速產業轉型升級步伐。
在認真梳理關鍵技術需求基礎上,重點圍繞船舶制造、鋼鐵、有色金屬、食品、輪胎、紡織、造紙、裝備制造、信息技術、材料等十個產業,立足產業技術需求,找準“軟肋”,確定首批公開招標技術項目,為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目標提供技術及成果支持。確定的技術需要及實現目標內容如下:
一、船舶制造產業
1.提升船舶自主設計能力,實現由造船為主向設計制造并重轉變,探索船舶業由山東制造向山東設計轉變的技術路徑。重點依托省內現有特種船舶設計單位,聯合相關軟件設計企業,對標國際主流造船設計系統,開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化造船設計系統研發,先期實現特種船舶自主研發設計的突破。
2.實現船用大馬力動力系統關鍵材料技術突破,為大型船舶制造提供核心裝備配套服務。以高強度特鋼材料生產和加工工藝為重點,發揮全省特種鋼鐵制造生產企業優勢,突破大功率船用發動機整機和發動機曲軸等大型關鍵部件生產關鍵技術,提高船舶核心裝備國產化率和省內配套率。
二、鋼鐵及有色金屬產業
力促鋼鐵產業產品結構多元化,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實現特鋼等高端材料自主生產,推動企業由原材料生產向高端產品生產、產品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轉變。
1.加快中科院金屬研究所高品質特殊鋼制備技術在全省企業轉化進度,建設清潔智能化制備高端裝備用特殊鋼示范線,提升特種鋼材產品性能,加強與下游企業合作,突破模具鋼、軸承鋼、海工鋼、軍工鋼以及醫用高性能特種鋼產品等高端裝備用特殊鋼生產關鍵技術,實現產品附加值顯著提升。
2.以省內大型有色金屬生產企業為主,重點圍繞高端中厚板鋁材、專用銅制品及合金制品等開展技術攻關,完成符合大飛機制造、軌道交通、電子信息等行業需要的高端制品規模化生產,實現進口替代。
三、輪胎產業
應用大數據手段,強化輪胎產品技術工藝流程相關環節的數據采集及分析,為全行業產品質量提升及相關技術參數的穩定性提供技術支持。
選擇省內大型輪胎生產企業,在現有數字化輪胎生產線基礎上,收集分析生產環節及設計、使用過程中的實時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對標國際技術標準,找準產品質量控制關鍵點和工藝優化因素,解決生產線不同產品間的柔性生產技術難題,再造生產流程,為行業企業技術標準提供示范,提高輪胎質量水平和高端產品比例,引導輪胎產業向高端化邁進。
四、醫藥產業
加強醫藥產業自主創新,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產業發展質量。
1.以阿膠等特色中藥品種為主,開展中藥大品種二次深度開發,以道地藥材標準化、生產過程規范化、終端產品高值化為目標,開發高附加值中成藥、保健制品新品種并提高產品普及應用范圍,拉長產業鏈條,擴大產業規模。
2.以海洋藥物為重點,依托國家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藥物重點實驗室等新藥創新平臺,突破海洋藥物篩選及制備關鍵技術,推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一類、二類海洋新藥,提高醫藥產品中創新藥比例。
五、食品產業
提升食品產業產品附加值和質量安全水平,加強低值原料和副產品的深度開發利用。
1.以功能食品的研發為重點,通過現代生物技術手段,提高精深加工技術水平,開發新型功能性食品,實現由食品向健康產品的跨越,帶動食品產業升級。
2.以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園等為載體,重點開展低值原料和副產品綜合利用技術研發,提高食品原材料綜合利用率,延伸產業鏈條,加大環境保護力度。
3.以提升食品質量安全水平為目標,建立海水養殖環境質量標準指標體系,通過集成海洋浮標等環境視頻實時監測關鍵技術,實現海水養殖過程實時在線監控,為保證海水養殖質量安全提供技術支撐。
六、紡織產業
推動紡織行業裝備升級換代,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轉變紡織產業發展模式。
1.以“筒子紗數字化自動染色成套技術與裝備”等國家級創新成果的示范及推廣應用為重點,以裝備升級實現紡織和印染過程的智能化、自動化、標準化和清潔化,提高產品質量和行業利潤水平。
2.以紡織行業發展模式創新為重點,集成三維信息采集、智能分析匹配、虛擬設計等關鍵技術,開發數字化成衣定制工具,提高終端產品比例,實現行業由產業前端產品到終端成衣制品的轉變。
七、造紙產業
豐富紙基材料品種,提高產品檔次,推動造紙產業產品結構更加優化。
以高端特種紙、功能紙以及紙基過濾材料、裝飾材料、功能材料等紙基新材料為重點,突破清潔化、規模化生產關鍵技術,開發醫療健康、航空航天等行業專用紙基材料制品,提高產品檔次和附加值,帶動產業轉型升級。
八、信息技術產業
實現信息產業發展急需核心器件的國產化替代,為保障國家信息安全提供支撐。
1.以大功率高頻器件、大功率光纖激光器、核心電子元器件等國產化替代為重點,對標國際主流產品標準,努力突破相關技術,實現國產替代,加快在軍工、航天、裝備制造等領域的行業應用。
2.以專用芯片的設計與應用為重點,加快存儲、處理、傳感、信息安全等專用芯片的設計、檢測、測試及封裝關鍵技術研發及轉化,解決信息產業“空芯化”問題。
九、裝備制造產業
鞏固裝備制造業優勢領域領先地位,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由普通裝備制造向高端裝備制造轉變。
1.以油氣裝備制造為突破口,重點支持先進油氣勘探開采技術和配套開采裝備生產技術研發,進一步鞏固提升全省油氣裝備產業國內領先地位,引領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
2.以智能化、精準化、專用化為方向,發揮省內大型農機裝備制造企業優勢,研發設施專用農機和工廠化海水養殖裝備,提高作業精準率和工作效率,降低使用成本,優化全省農業裝備產業結構。
十、材料產業
加快高性能特種新材料及制品產業化進程,優化全省材料產業產品結構,提升材料產業競爭力。
1.以碳纖維、玻璃纖維等高性能纖維材料為重點,增強特種纖維材料產品質量穩定性,突破高強度、耐高溫、耐腐蝕、輕量化的高性能纖維復合材料及制品的加工生產關鍵技術,開發高附加值產品并實現自主規模化生產,為航空航天、船舶制造、軌道交通、新能源等提供國產基礎材料支撐。
2.以特種、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為重點,加快阻燃、耐高溫、高工藝性能、功能化和環境友好型的高附加值產品研發,實現在航空航天、電子電器、軌道交通、醫療器械、軍工等領域的推廣應用。
上述技術需求是在充分調研、論證基礎上提出,在發揮科技重大專項資金引導作用的前提下,通過產學研協同創新是具備實現技術突破的能力的。通過這種方式,一方面將有效解決企業轉型升級中遇到的技術瓶頸問題,另一方面也將穩步提升企業及科研單位的研發實力。下一步,將充分調動相關產業骨干企業創新積極性,抓住關鍵技術突破和成果轉化兩個關鍵環節,通過市場手段整合國內和國際優勢創新資源,以科技計劃為引導,加大社會資本和金融資本投入力度,為技術及成果轉化提供支持。我們將及時跟蹤重點項目進展情況,總結產業科技變化的新趨勢和科技體制改革的新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