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原與盆地暴雨旱澇災害四川省重點實驗室通過了專家評審,這是國內第一個高原與盆地氣象災害省重點實驗室。實驗室依托中國氣象局成都高原氣象研究所、四川省氣象臺、四川省氣候中心和四川省氣象信息中心4家單位聯合建設,圍繞高原與盆地暴雨旱澇災害的觀測試驗與監測預警、異常機理與物理成因、前兆信號與預測技術等研究方向開展科學研究。評審專家組由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徐祥德院士擔任組長,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宋君強院士擔任副組長,成員由來自北京大學、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等多個產學研單位的國內同行知名專家組成。
高原氣象災害一直是國際大氣科學關注的難點與重點,災害綜合監測、異常成因、有效預警和準確預報是其最主要的科技問題。進入21世紀,高原氣象災害領域的研究重點是以高原災害的高時空、多手段、高精度、多要素的綜合觀測為基礎,基于氣候系統多圈層相互作用,加強對高原氣象災害觀測、試驗、模擬和理論的綜合研究,推進高原氣象災害學理論與技術的定量化發展,深入研究其形成機理與演變過程,建立高原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工程,提出災害預測新技術,提升氣象災害防御能力。目前四川省乃至全國,還存在高原氣象災害的監測系統非常弱小,對高原氣象災害的異常成因認識有限,災害預報技術水平不高,防御能力十分薄弱的問題和不足。
專家組一致認為,暴雨、洪澇和干旱等氣象災害及其次生災害對四川省及周邊地區構成了巨大威脅,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了重大損失,中國氣象局成都高原氣象研究所等4家依托單位是我國從事高原氣象研究的專業科研機構和主要業務部門,專業研究基礎優勢明顯。依托行業優勢單位共建高原與盆地暴雨旱澇災害四川省重點實驗室,整合優勢力量,強強聯合,能填補全省及全國在高原與盆地氣象災害研究領域的空白,面向高原氣象災害領域科技前沿,開展從理論到應用一系列的科學研究,對于提升暴雨旱澇災害監測與預測水平,豐富氣象災害預測理論與關鍵技術,更好地為地方氣象防災減災提供決策服務,提高我國和四川省氣象防災減災能力,為保障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科技支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