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和生物物理研究所唐宏、陳新文研究組經過多年合作,利用免疫系統完整的小鼠,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個丙型肝炎病毒持續感染的動物模型,這不僅為揭示丙肝的致病機制提供了迄今最先進的材料,還將從根本上推動丙肝疫苗和藥物研發。相關研究成果以封面論文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Cell Research》雜志上。
慢性丙肝是導致肝硬化和肝癌主要兇手,由于丙肝病毒經血感染通常無癥狀,加上經濟和醫療水平較低國家和地區的丙肝防控能力低,全球現有近2億人、我國有逾4000萬人攜帶該病毒。丙肝病毒的大流行已成為現代文明社會公共衛生的巨大負擔,人口健康的重大威脅。
像艾滋病毒一樣,丙型肝炎病毒具有高度變異并能逃逸免疫的特點,研制疫苗難度很大。盡管慢性丙肝的抗病毒治療效果顯著,但用藥毒副作用大,停藥病毒又反彈,而新藥的投放速度遠趕不上病毒耐藥變異株的出現,人類徹底清除丙型肝炎病毒還只是個夢想。
過去10年,世界各國的科學家一直探索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動物模型。然而,由于丙型肝炎病毒只感染人類和黑猩猩,研發該病毒持續感染動物模型一直是世界性難題。
唐宏、陳新文等研制的小鼠模型完整反映了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然史和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進展。從病人血清中分離的丙型肝炎病毒能進入小鼠肝細胞并高度復制,小鼠肝臟和外周血均出現了病毒血癥,并已經持續近2年。
這個模型將用于探明丙型肝炎病毒如何持續感染和造成肝損傷,從而用于疫苗和藥物的研制,這是中國科學家對威脅人類社會的重大傳染疾病研究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