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2年12月16日 19:32 來源:湖北省科技廳
中非創新合作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成立一年多來,已在非洲建設一批科研分中心和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正加速構建覆蓋我國和非洲多國的技術轉移協作網絡,加快先進適用技術的培 訓、轉移與示范,推動中非青年創新創業合作,支持非洲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
作為科技部與湖北省共建的面向非洲的國家級國際區域創新合作平臺,該中心已與贊比亞、加納、埃塞俄比亞、坦桑尼亞、莫桑比克、中國等國的40余家機構簽訂協作網絡合作協議, 涵蓋現代農業、醫療衛生、資源環境、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人文交流與研究等領域。
同時,中心在肯尼亞、南非、埃塞俄比亞、塞內加爾和莫桑比克布局建設了5家湖北省國際科技合作(技術轉移)離岸中心: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肯尼亞)國際科技合作離 岸中心、光纖光纜制造技術(南非)國際技術轉移離岸中心、現代醫藥生產技術(埃塞俄比亞)國際技術轉移離岸中心、水利電力規劃設計(塞內加爾)國際技術轉移離岸中心、農墾農業技 術(莫桑比克)國際技術轉移離岸中心。5家離岸中心還被同步認定為“中非創新合作中心分中心”。
分中心在各自領域開展形式多樣的對非合作。肯尼亞分中心在喬莫肯雅塔農業與科技大學,建立了作物高產技術集成研究與展示示范基地,開展技術展示、培訓、田間觀摩,將新品種 、新技術直接推廣至農業技術人員與農戶,在不同生態類型下建立示范推廣網絡。先后引種國內高產玉米品種20多個進行品比與適應性研究,篩選出適合當地種植的4個雜交玉米品種。相同種 植條件下,中國的玉米品種比當地玉米品種早成熟30多天,產量平均達到7.5噸每公頃,遠遠高出當地平均水平。
該中心組建了包含網站、微信公眾號、視頻號等渠道的信息平臺,每天對外推送最新的中非合作資訊。網站新增法語版,實現中文、英文、法文三語推送,講好中國科創故事。
此外,中心還與中科院中-非聯合研究中心、武漢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等科研機構密切配合,啟動了南非、肯尼亞、坦桑尼亞、埃塞俄比亞、埃及等20國的國別研究工作。目前,已發 布首批五個國家的研究報告,對推動中非務實開展交流合作有重要指導意義,為中非創新合作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