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惠東縣稔山鎮竹園村供水水文地質勘查報告
廣東省惠東縣竹園村是廣東省委組織“十百千萬”干部下基層駐農村的廣東省地質勘查局工作組的派駐點。工作組2005年進村后,通過調查發現,這個有著300多年歷史的行政村,由于村所屬位置偏僻,全村均無接駁自來水,村民的生活用水主要依靠淺層地下水,干旱季節無水可用。經過化驗發現,竹園村一帶的淺層地下水水質受到污染,有害元素嚴重超標,不符合飲用水的標準。
為了解決竹園村四千多人飲水難和飲水安全的問題,廣東省地質勘查局2007年籌資150萬元扶貧,選派精兵駐村,通過地質構造和水文地質條件分析,采用先進有效的物探找水方法,結合水文地質測繪,在濱海咸水區和侏羅系貧水地層找到大水量優質大型地下水源地,經科學選址建成供水系統水塔管道供水到戶,解決了全村4200多人的生活用水難題。“廣東省惠東縣稔山鎮竹園村供水水文地質勘查”項目由廣東省地質局第七地質大隊承擔完成,主要完成人有王瑞峰、黃錫鵬、劉澤宇、鐘偉全、張少萍、楊劍華、蔡會生、呂以華、唐靈、楊志鵬、范提登。項目成果獲得2009年度“廣東省地質局地質科學技術成果”一等獎、“廣東省地質局優秀工程勘察”一等獎,廣東省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協會“廣東省優秀工程勘察”二等獎。
一、主要成果
項目組采用多種勘察手段,通過收集分析研究地域水文地質資料、水文地質調查、地質構造調查、工程地質調查,運用高密度電法、水文地質鉆探等先進綜合技術方法,查明了區內6條斷層的分布和產狀;查明了地下巖層咸、淡水的界線;查明了區內孔隙水、構造裂隙水、巖溶水基巖裂隙水的空間分布及賦存條件,以及上述各類水的水質水量情況,得到了各含水層的水文地質參數。
項目驗證了高密度電法在尋找斷裂構造及確定其產狀和尋找巖溶富水段方面可起到很好的作用。通過本次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可以看出,粵東沿海侏羅系地層發育的地區在其谷地往往存在隱伏灰巖,在侏羅系地層發育的地區尋找地下水主要是找到斷裂構造帶和隱伏灰巖地段。另外,下侏羅統金雞組地層總體為一單斜構造,巖層總體呈北東~南西走向,傾向南東,傾角45°,而石炭系中、上統壺天群大理巖,由于斷裂帶的上沖關系造成與侏羅系金雞組地層呈不整合接觸,大理巖地層溶蝕、溶洞、晶洞發育,透水性好、富水性強,是尋找開發利用地下水的主要含水層之一。
通過工作基本查明了測區的含水層和含水構造斷層帶的分布、埋藏、水位、水量、水質及其補給、徑流、排泄等條件。地下水儲存量為Q2=745919 m3;地下水雨季允許開采量為Q3=5130.71m3/d,旱季允許開采量Q3=1286.31 m3/d。地下水允許開采量等級為B級。地下水化學類型主要為HCO3-Ca•Mg,符合飲用水標準。測區的地下水補給量與地下水的儲存量大大超過了允許開采量要求。
二、應用情況
通過測區水文地質測繪、地球物理高密度電法測繪、水文地質鉆探、抽水試驗以及水質分析試驗等工作,基本查明了測區的含水層和含水構造斷層帶的分布、埋藏、水位、水量、水質及其補給、徑流、排泄等條件,并且建設了自來水塔,水管也鋪設到了各家各戶,11個自然村4200多名居民喝上了優質的地下水,解決了當地居民幾百年來吃水難的問題。
為了做好地下水源的保護和運行觀測,項目組建立了地下水觀測網,對地下水動態進行長期觀測,其中對ZK4、ZK5、ZK6號井,每月觀測1次水位和流量,每月作一次水質簡分析;在觀測上述三口井的同時觀測ZK3、ZK7、ZK8號井,竹園河的水位及2號泉的流量等變化情況;ZK7號井每月作一次水質簡分析。經過五年的觀測運行,水質水量沒有發生變化,運行情況良好。
三、社會效益
專家認為,該項目“在濱海咸水區找到淡水,在侏羅系地層貧水區找到水量大水質優的地下水,在廣東省找水史上實屬罕見”。項目的成功實施解決了竹園村4200多名居民的生活飲用水問題,促進了生產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為廣東省地質勘查局駐村工作組為民辦實事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安全飲用水工程樹立了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