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湖北省英山縣普降特大暴雨,給英山茶葉、蠶桑、藥材等主導產造成重大損失,數萬畝基地被洪水淹沒、沖毀,一批優質種苗嚴重受損。災情發生后,科技部第28屆扶貧團大別山扶貧團迅速與科技局一起開展科技救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組織科技創業人員、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村進行自救;另一方面動員科技特派員到服務轄區服務科技救災。
為了切實提高救災工作的科技水平,扶貧團和科技局專門邀請“三區”人才支持計劃的專家、華中農業大學藥用植物教授王沫及楊特武為重點災區一對一提供技術指導。他們端午節放假期間也不休息,冒雨趕到受災嚴重的英山縣紫楹石斛園,針對基地建設存在的隱患和恢復生產,提出了抬高苗床避洪水,使用益生菌代替滅菌藥等技術措施,并提出迅速幫助紫楹石斛園研究出促進根系生長的化學方法、營養液配置方案。隨后,扶貧團和專家一行又趕到宏業中藥材合作社蒼術基地、大學生胡元創辦的半夏示范基地進行勘察、指導。
相關基地負責人表示,王沫教授提出技術措施十分適用,立刻在恢復生產中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