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工作緊緊圍繞產業需求,組織產學研聯合攻關,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為實現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確保四川省頁巖氣產業“科學有序、加快發展”。
一是厘清技術發展路徑。組織產學研單位聯合編制《四川省頁巖氣產業技術路線圖》。參與技術路線圖制定工作專家均具備高級工程師或副教授以上職稱,編寫團隊共達100余人。頁巖氣技術路線圖數易其稿,于2015年4月29日,通過了省決策咨詢委員會組織的專家論證。路線圖厘清了四川頁巖氣產業亟需的五類核心技術和五類配套裝備,并制定了詳細的技術攻關實施方案。
二是科學調查資源量。針對四川頁巖地層演化程度高,地質特征復雜,現有的評價方法不準確、不完善的問題,組織科研力量,建立適合本省的頁巖氣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為國土部門開展資源評價提供科技支撐,夯實頁巖氣開發利用的資源基礎。
三是完善創新平臺建設。鞏固以形成的產學研聯盟,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加強對現有頁巖氣重點實驗室的支持力度,圍繞產業需求,部署科研任務;整合省內頁巖氣產學研優勢資源,籌建頁巖氣產業技術研究院。完善產業發展所需的技術創新平臺,增強技術支撐能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四是發揮專家智囊作用。經相關產學研單位推薦,通過多次遴選,科技廳成立了四川省第一屆頁巖氣產業科技工作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委員會設主任委員1名,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南石油大學羅平亞教授擔任;委員36名,由省內外產學研專家組成。專家咨詢委員會的成立,將提高全省頁巖氣產業科技工作的決策水平。
五是大力促進交流合作。按照“走出去、引進來”的思路,組織相關企業、科研院所參加大型國際、國內專業技術交流會、高端論壇、產品展覽會等活動,推進全省頁巖氣領域的國內外交流合作,促使企業不斷提高研發能力和管理水平,增強參與國際國內市場競爭能力。
六是技術保障頁巖氣產量達標。針對頁巖氣產業發展中急需解決的鉆井周期長、常規完井手段產量低、井壁垮塌等技術難題,組織產學研協同攻關,提升鉆完井效率,降低開發成本,形成適合四川盆地頁巖氣鉆完井及壓裂增產改造的系列技術,確保2015年底完成鉆完井168口,壓裂完成181口,頁巖氣產量達20億立方米的產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