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經濟帶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系列圖編制”是中國地質調查局實施的國家專項“全國土壤現狀調查及污染防治”下屬預算項目“全國區域生態地球化學評價”的一項工作內容,工作項目編號:1210820508,屬于基礎調查工作性質,主要由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承擔。項目通過對我國沿海8個省(市、區)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調查數據的收集、整理、數據處理,編制了我國沿海經濟帶近岸海域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系列圖件和成果報告。通過相關數據與相關圖件,總結了我國沿海經濟帶(包括環渤海經濟帶、長三角經濟區、海峽西岸經濟區、珠三角經濟區)近岸海域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分布特征,對我國近岸海域和四大經濟帶生態環境進行了宏觀評價,初步建立了我國近海海域地球化學模式。
一、主要創新
1.根據沿海10個省、市(區)的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海域調查數據,首次編制了我國近海及四大經濟區近海海域沉積物地球化學系列圖件,開發了數字圖集管理系統。
2.在大量實測數據的基礎上,全面地統計了我國近海及四大經濟區近岸海域沉積物地球化學系列參數,包括第一環境與第二環境地球化學參數,為海洋保護及海洋環境研究提供基礎資料。
3.充分考慮海陸相互作用的原則,運用大量數據分析了我國近岸海域地球化學模式特征,首次提出了我國近海海域地球化學元素分布具有親陸性、粒度控制性、氣候控制性與人類活動影響性。
4.運用了綜合指數法、尼梅羅指數法對我國近海海域沉積物生態地球化學進行了評價。研究發現:我國近海海域(
二、主要成果
1.收集了遼寧、河北、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海南等地海域多目標調查地球化學數據,其中第一環境1992站位,第二環境數據6094個站位,每個站位包括54項地球化學測試數據與指標。建立了數據處理方法,包括坐標轉換方法、特征指數提取方法、多元統計方法等,最終形成我國和四大經濟區(環渤海經濟區、長三角經濟區、海峽西岸經濟區、珠三角經濟區)近海海域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成果數據。
2.依據相關規范編制了我國近海海域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圖(電子版,共計110幅);編制了四大經濟區區域地球化學圖冊(電子版與紙介質版,共計440幅);編制了32個圖幅1:25萬我國近海海域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分幅圖(電子版,共計3456幅)。
3.根據實測數據統計了我國及四大經濟區近海海域沉積物元素地球化學系列參數,總結了沉積物地球化學分布特征,分析了控制和影響元素分布規律的主要因素。運用綜合指數法、尼梅羅指數法進行了綜合評價,通過對比研究指出了海域生態地球化學異常區,編寫了我國近海海域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結題報告及圖冊編制說明。
4.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我國近海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圖集管理系統。三、社會經濟效益
我國近海及四大經濟區近海沉積物地球化學系列圖件的編制,為區域生態地球化學評價提供了基礎圖件和資料,為國土資源開發和利用提供了科學依據。
第一、圖件的編制是對現有中國近海海域調查數據資料的集成和特殊生態地質環境地球化學評價技術理論與方法的補充。有利于沿海各省、市近海生態地球化學進行數據集成,建立海陸(空)地球化學數據庫,使資料具有系統及完整性,從而補充局部評價的缺陷,實現追源評價。
第二、編圖成果服務于地質工作,滿足將國家目標和地方目標結合的戰略部署要求。依據編圖成果可以開展區域地質與地球化學作用過程、影響機制及其環境背景特征的研究,從而進行海岸帶和近海海域重要元素的生態效應綜合評價,為海洋社會經濟、海洋資源利用與環境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第三、提升了已往海域區域地球化學調查研究評價的工作層次。編圖成果的應用使研究評價從過去以海陸交互相沉積環境和現代海陸作用為主要途徑的入海水系物質的研究重點,提升為將沿海經濟帶及經濟區人類經濟活動的主要對象——農業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與近岸海域生態系統有機聯系起來,系統地研究自然地質作用和人類活動影響下陸海生態大系統中物質遷移、循環及變化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