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屆全國臨床檢驗裝備與應用與學術會議暨第一屆全國臨床檢驗裝備展覽會在寧波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本屆大會由中國醫學裝備協會臨床檢驗裝備技術專業委員會、國家衛計委科技發展中心、寧波市科技局、解放軍醫學計量科委會臨床檢驗設備安全與質量管理委員會共同主辦,會議圍繞醫學臨床檢驗及其熱點領域進行交流、探討,進一步研究產學研用促進“大檢驗”的發展。
當前,生命科學尤其是醫學檢驗學科呈現多點突破、交叉匯聚的發展態勢,互聯網技術的升級換代,給醫學信息的獲取、傳輸、交換創造了標準化、規范化的平臺條件,促成了醫學檢驗領域的互通有無、數據共享。“大數據”、“互聯網+”等新興理念與醫療相結合,為醫學檢驗技術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大會主題報告階段,共邀請五位在醫學臨床檢驗研究方面有突出貢獻的院士、教授作專題發言,圍繞“大數據”、“互聯網+”、“云醫院”等時下熱門的關鍵詞,探討醫學臨床檢驗技術在新常態新形勢下的研究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
互聯網技術與移動終端設備的結合,為移動醫療發展提供了基礎性保證。北京理工大學鄧玉林教授結合移動終端設備的普及和互聯網技術的進步,指出全天候網絡接入、便攜多指標的傳感器(醫學信息感知)、云計算平臺、大數據存儲這四大要素催生了移動健康技術的發展,并借助丁香園網上醫生、春雨掌上醫生等交互式平臺在疾病監控、疾病預防、慢病的自我管理等方面進行推廣應用。他重點指出,移動健康技術要發展,醫學信息感知是關鍵,在這個層面,POCT和可穿戴式設備是最核心的技術載體,未來醫學信息的感知技術和產品一定會成為醫學檢測的重要支持力量。科寶智慧醫療陳悅教授主張將互聯網與臨床檢驗相結合,力推通過構建大數據平臺,利用遠程技術實現患者和醫生的互動,形成一個智慧醫療生態系統,直接降低醫療機構和患者的負擔,解決醫療資源的缺乏、不均衡問題,提高醫療效率,這就是時下新生的“云醫院”的概念。
中科院陳洪淵院士從納米技術與生物技術的結合,指出納米生物醫學的發展,將為現代生物醫學的研究提供全新的技術與方法。美國、日本、德國等已將納米生物技術作為21世紀的科研優先領域予以重點發展。納米生物技術在生物檢測與疾病診斷、藥物的輸送與疾病的治療、疾病的預防、器官的修復等方面均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將納米技術與醫療相結合,對于提高疾病的早期診斷、高效診斷,提高臨床成像技術,增強疾病治療效果等均有重要意義。
戴立忠博士與鄭立謀教授就分子診斷技術發展趨勢,提出目前分子診斷技術在醫學檢驗領域中的可應用面不斷拓寬,隨著分子診斷技術的演進,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靶向藥物,個性化醫療、精準醫療的概念隨之產生。未來將可能通過對個體相關基因的測定,實現對疾病的預防和發病的常態化干預,根據患者對藥物療效和毒性反應相關的基因,實行準確用藥,避免藥物傷害。借助分子診斷技術的精進,目前精準醫療已應用于多種腫瘤的治療。
作為全國首屆臨床檢驗技術研討會,本屆大會傳遞著國內外醫學檢驗領域最前沿和核心的研究進展與熱點問題,為廣大從事醫學檢驗研發和應用工作者帶來諸多啟示,對于推動國內醫學檢驗領域技術進步有重要促進作用。